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被洗脑了,成功学没有用,努力工作没有用,用心做事才最要紧

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学。在公司,老板或领导讲话,动辄要讲成功学,翻来覆去,讲的还是那个观念:要成功,就必须努力;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但是,努力工作真的能让你成功吗?努力工作真的使你的人生更美好了吗?换句话,努力工作真的有结果吗?毕竟,现代社会是一个结果交换的时代,你再努力,没结果,老板也会让你离开;自己创业,你再努力,没结果,你的事业也会付诸东流。

还在听成功学的演讲吗?

其实,成功学并不会带给你所谓的成功,因为成功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你成世俗之功,只会让你变得浮躁而不切实际。成功学的理念无非就是教你努力努力再努力,听成功学的讲座时,你可能一时心潮澎湃,自以为天下无敌,但事后不久又旧态复萌,依然故我,原因何在?五百年前的阳明心学早就道明了其中的原委:'后世的儒者不明白圣人之学,不知道在自己心里的'良知良能'上体会扩充,却去追求那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学自己所不会的技艺,一味地好高骛远,不知道自己依然是桀纣的心地,却动不动想做尧舜的事业,这又如何做得到呢?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等到老死,却不知道自己做成了什么事业,可哀可叹!'(《传习录》原文,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在自己'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其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一、做到知行合一、此心不动才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王阳明告诉我们,人心如镜,世事如物,镜子不明,自然照物不清,自己的心如果充满私欲杂念,那么做事就找不到规律,自然就不会有结果,当然也就不会成功。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有结果,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丰盛的果实呢?那就是要做到心理合一,知行合一。当心中没有私欲杂念时,你就不会分心,心如明镜,就能找到事物的规律即事理,心中所思所想也能化成切实的行动,所谓达到'知行合一'、'心理合一'、'精一'的境界,此时何愁没有好的结果,何惧没有丰盛的收获。牛顿专心做实验以致错把手表放到锅里煮,法拉第专心运算公式以致把行走的马车后背当成黑板,他们真正达到了'心理合一',终于发现了物质世界的规律。比尔.盖茨创业时经常忘了换洗衣服,马云创业时经常睡在办公室,他们想的就是他们做的,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同时,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往往决定着成败,而关键时刻往往又是人生中的险境。人要度过险境不仅靠的是智商、情商,更要靠逆商!智商、情商早已为人所熟知,智商代表着人们的智力水平,情商代表着人们处理情绪和与人际关系的能力,它们在人生路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越到最后越发现,人们遇到逆境的时候每个人的表现却不同,有的人退缩逃避,有的人坚守如初,不尽相同。但是,任何人几乎都会遭遇逆境,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有成就的人,遇到的困难就越大,强者遇到的困难越大就越有斗志,弱者遇到一点麻烦就怨天尤人,这就是逆商的不同。逆商往往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最终度过劫难,取得成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逆商的培养,甚至有的父母还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艰苦的环境去磨炼意志。那么何为逆商?其实,五百年前的王阳明早已告诉世人所谓逆商就是要此心不动。

一日,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在平定宁王后问阳明先生:'用兵打仗,有什么方法?'

阳明先生回答:'用兵哪有什么方法,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就是方法。'有学生很感兴趣,问:如何养得此心不动呢?

阳明先生说:'这种事想想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平时做功夫。'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此心不动'的无穷妙用,也告诉了养得此心不动的方法—平时做功夫。

二、平时事上磨练才能修得此心不动

养得此心不动,一般人很容易理解为死按住心,使之强制不动。其实这与阳明心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王阳明和他的学生专门讨论过此事。一日,王阳明的学生薛侃问阳明先生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有何差异。先生说:'告子的不动心是强行捉住心,使心不动。孟子的不动心则是通过不断修养德行使心自然不动。'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只在毫厘之间。告子只是要心不动,便抓住了心不动,反而将心中生生不息的根给阻挠了,这非但没有益处,反而损害了心。而孟子的'集义'的功夫,是要把心存养得充实,没有任何气馁、亏欠之处,自由自在,生动活泼,这就是浩然正气。所以,孟子'集义'的功夫正是王阳明养得此心不动平时所做的功夫,这个功夫只有靠平时事上磨炼才能在遭遇横逆的时候用得上。

一日,王阳明的学生陆澄跟随先生在南京鸿胪寺居住,突然收到家书,说儿子病危,陆澄心中忧虑烦闷,不能疏解。王阳明说:'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这种时刻多加磨炼。父亲爱儿子,是天理人情,不过天理讲究适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人欲。'所以,我们磨炼意志要在事上磨炼,而这样的机会平时有很多,也只有这样才能养得此心不动,才能提高自己应对逆境的能力。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电视上手机上,到处充满了诱惑,大部分人裹挟其中而不自知,人心浮躁不已,对所做之事不上心,或者心猿意马,难免做事缺乏宗旨,没有结果。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已被私欲杂念占据,遑论去除私欲杂念、修得此心不动。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常人的心就像布满污垢的镜子一样,须要忍痛刮磨一遍。'(原文,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境,须痛加刮磨一番。)

现在又有人通过学太极、练瑜伽想达到内心的宁静,但静处时感觉不错,一遇事心又乱了。其实,王阳明的学生也遇到这种情况。一天,王阳明的学生陆澄问他:'静守时感觉很好,但遇到事情就感觉不对。为何会如此呢。'王阳明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守中存养,却不去用克制私欲的功夫。如果一味依靠外界的平静,不但会逐渐养成喜静厌动的毛病,其他的弊病也只是潜伏着,终究不会根除,这样一来,遇到事情就会动摇。人必须在事情上磨练自己,这样才能站得稳,达到'无论静守还是做事,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定'的境界。

总之,无论有事无事,无论环境如何,无论外界宁静与否都要用功不辍,磨练自己,才能达到做到知行合一,修得此心不动,才能做事有结果,事业有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被洗脑了,努力工作没有用,阳明心学告诉你,用心做事最要紧
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知行合一 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王阳明心学教你如何读书,读书的五重境界,你修炼到第几重了?
解读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两重含义,一个终极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