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春节,回家过年
当每个中国人都有回家过年的自由。

从来没有一个春节,值得人们这样翘首以盼。

当游子可以不受阻隔地回乡,亲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团聚,那份在心中氤氲两年、三年,名叫家的本能,在无数人心中被悄悄唤醒。仅仅团圆二字,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今天是腊月廿四,恰逢小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在用户当中,收集了五个关于家和团圆的故事。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温暖,获得能量。

两年没有吃到家乡的包子

今年我要把老家美食吃个遍

讲述人:木木

故事发生地:河南郑州

我的家乡在郑州。我家附近的一条街道上,有一个包子铺。包子铺对面就是小学,每逢开学季,包子铺是最热闹的,热腾腾的大包子新鲜出炉,皮薄馅香,站在马路对面的学校,都可以闻到包子的味道。

这家包子铺在我上大一的时候就开了。每年放假回家,这家包子铺都是我一定要光顾的“必选节目”。哪怕起不来床得“跪求”老妈打包带回来,哪怕到了中午日上三竿,都一定要买。就是为了这一口。

我读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学一年级暑假几乎是我人生中最欢乐的时光。没有对未来的焦虑,有的只是无忧无虑的假期。而这家包子铺,则贯穿了这整段时光。

由于在店里出现次数太多,我和老板也渐渐相熟起来。后来,他不但会主动告诉我哪种包子更好吃、今天的哪些馅用了非常新鲜的食材。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小地方的人情社会才有的安全感和温暖。

然而这个轻松、短暂的时光一闪而过。大二之后,我们都不得不开始考虑未来,就业、安居,物质问题等种种压力扑面而来。每到实在承受不住的时候,我都会回到家,来到这家包子铺,点上一笼包子。对我来说,这家店仿佛已经形成了某种“结界”,只要一进去,仿佛外界所有烦恼都消失殆尽,出来以后就会充满力量。现在想来,这家包子的味道未必是最美味的,但它承载的快乐记忆,于我而言才是一种莫大的慰藉与治愈。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我去北京工作。每次回家,这家包子铺我都一定要去。然而,从2020年之后,我再没有好好吃过那家包子。2021年,因为倡导就地过年,我没有回家;2022年,我车票买得晚,回家那天是除夕,饭店都关门了。

直到2023年,随着政策的改变,我终于可以踏上回家的路程,除了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的喜悦,另一股兴奋之情也不断地升起来,像吹满气的气球。

正当我一边忙着抢票,一边兴奋地盘算着等去到了店里,到底要吃牛肉大葱还是三鲜猪肉馅儿时,我妈打来了电话。

她说: “你今年要早一点回来啊,回来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还没等我开口,她仿佛猜到了我的心思,继续补充道:“你爱吃的那家包子铺,在去年就已经不开门了。学生们都在家上课,学校附近没什么生意。不过,等你回来,咱们一起挖掘新的美食,好不好?”

她念叨的是包子,其实心里想的是我。而我总说包子是我的慰藉,但是家人才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其实,漂泊在外这几年,比起那家不知何时才能去的包子铺,家人的关怀才是最实实在在的治愈。疫情三年来,终于能回家过年,我去京东新百货给妈妈准备了口红和护肤品作为新年礼物,也买了红色的围巾和袜子来拍全家福。希望这些礼物,能抚慰妈妈的一丝辛劳。

2023,我比以往更期待回家。

曾经在生死线上抢回父亲
这个没有阻隔的春节格外重要

讲述人:曹小花儿

故事发生地:陕西省西安市

2019年春节前夕,我刚生了第二个宝宝,孩子才四个多月大,我们给身在西安的父母买好了机票,等着父母来北京和我们过年。

航班出发前一天的上午,爱人突然接到了丈母娘的电话,说他们来不了北京了。我爱人听着母亲在电话里支支吾吾,再三追问之下才知道,爸爸突发脑溢血昏迷,正在住院。

那个春节,我们一家人过得尤其艰难。我和爱人接到电话的当天下午就飞到西安,和我母亲三个人轮流在医院陪护,没日没夜地守候在病床前,就连年夜饭也是在病房里简单扒两口。

父亲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康复治疗,虽然能够基本自理,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后来,疫情就来了。

2021年春节,是我从小到大唯一一次没有和父母一起过的。除夕夜晚,我父母两人在西安做了十个菜。我和爱人也在北京做了十个菜。那会儿流行“云举杯”,我们打开手机视频,得到了“云团圆”。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们不能去学校上学,父母也因为办理独生子女投靠落户原因往返北京两趟,加起来待了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才回西安。这段时间,祖孙之间第一次有了长时间相处的机会。

我和爱人带着双方父母和两个孩子,8个人的大家庭浩浩荡荡地去了北京很多地方,古北水镇、世园公园、首钢园。看着老人和孩子玩得开心,留下了不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全家福,我觉得在北京这10年的奋斗好像都有了意义。

2023年不一样了,我和爱人给父母在北京购置了一套房,原本春节前交房,但因为疫情原因,工期缓慢,交房时间延迟到春节后了。我把父母从西安接到北京来一起过年,再也不用“云团圆”了。

前两天我给妈妈打电话,我问她:“我做了十年的记者,今天我也采访采访您。您对今年这难得的团聚有什么想法?”

桑老师(我的妈妈)组织了一下语言,文绉绉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春节的时候,更是想儿孙绕膝,团团圆圆。一家老小守在一起共迎新春,我们盼望已久,希望今年以后,每年都有欢聚的时刻,最美好的时光。”

东北边城游子两年没回家
今年把父母接来北京过年

讲述人:吞吞

故事发生地: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疫情爆发后,我已经两年没回过家,父母也三年没离开过家乡。这让我们今年春节的重聚变得极为特别和来之不易。

过去这几年,我和家人们无法团聚的debuff是层层叠加的。

我的家乡位于东北边境口岸,涉及到人货入关等情况,管控很严格。用家乡人的话讲:别的地方放松了,我们也不能放松。因此,过去三年,我和家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团聚机会。再加上家里人都在医院工作,加班工作、外勤值班、运送物资、日日核酸,都是家常便饭,无法离开家乡。

过去三年,由于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动大,涉及防控工作的亲友越到节假日越忙,感慨说:“每次过节都累得不行,忙起来就没个头。”2021年和2022年的五一、中秋、国庆,春节,每次临近小长假,我都早早开始关注和咨询能不能回家,结果是要么回不去家乡,要么回不来北京,最终都没能成行。

时间久了,我和家人也开始对“团聚”这件事变得“麻木”。每逢节假日我问妈妈能不能回家时,她都自然而然地回复我:“先别想着回家了,安排着去别的地方玩吧。”我也顺理成章地继续沉溺在周而复始的北漂生活。主动降低期待,就不会感到失望。事实证明,情感隔离的手段虽然无奈,但很有效。

随着政策逐渐放开,2022年12月22日那天,我意识到:今年春节好像、应该、八成……我和家人可以见面了!

从突如其来的某个瞬间开始,我的情感仿佛开闸泄洪般汹涌,我兴奋地到处在网上搜索该买点什么年货,该带点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回去与他们分享——我拥有的漂亮衣服、冰淇淋机,我工作后住过的地方、迷过的路、无意中发现的美味面包房,我看过的音乐剧、即兴喜剧和脱口秀……

我想把我在北京的整个世界都搬回去,搬到他们面前。那不是照片的平面,也不是音调的起伏,而是这几年来我所有的幸福、成长和好奇心。

那也曾是他们无比向往的世界。疫情,把他们和那个世界隔开。

疫情前,家人每年的惯例就是外出旅行,国内去过的城市比我更多,妈妈还会专门到北京进修瑜伽。而这三年里,电话里的她却总是叹息。

疫情后,他们也渴望感受到家乡外面的世界和新的变化,亟需唤醒曾经蓬勃的生活热情。我深刻意识到,相比我一个人的返乡,其实他们更需要走出来。

在沟通过后,他们最终决定来北京过春节。我已经为他们买好了车票,在京东新百货飞速下单了好几双便宜好用的拖鞋,保暖又有年味的红围巾、红帽子,日日等待他们到来。我们列下了好多很快就会实现的愿望清单:去环球影城玩禁忌之旅,去逛国家博物馆,去看精彩的线下演出……

电话里,爸爸说要尝尝我做的冰淇淋,妈妈则表示:“吃什么我不在乎,主要是有什么好玩的,通通给我安排上!”

两年没和父母一起过年
今年全家“搬”到鹤岗过兔年

讲述人:豆虎

故事发生地:黑龙江省鹤岗市

我是豆虎,老家在东北。考上大学之后,我就离开了老家,在北京、上海、深圳之间辗转。

在外面工作的这几年,我时常在想,在东北老家的父母以后要去哪儿养老,更好地享受下半程的人生。前年,我向父母提了几个方案,几次沟通之后,他们认定还是要去我弟弟身边。

我弟弟、弟妹在鹤岗教书,工作稳定。父母虽然早早答应下来前往鹤岗,但父母放心不下家里的地和牛,总觉得自己年轻,还想再干几年。

这段时间里我和妻子轮番上阵,劝他们早点出发。虎年春节,我索性把家庭群聊名字改成了“鹤岗过兔年”,也算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压力”。

直到去年夏天,母亲膝关节做了一次手术,过程很顺利,但术后对母亲的照顾成了难题。我远在上海,而在鹤岗做老师的弟弟由于开学日期临近,也即将赶回鹤岗。这也成为了促使他们尽快去鹤岗的契机。

我们打理好了家里的事情,2022年11月份,父母终于启程去鹤岗。我和妻子飞到了鹤岗,和弟弟弟妹在高速口等着,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当时的管控还相对比较严格,到处都是卡点。老家到鹤岗本来九个多小时的路,走了十几个小时才到。中间好多次停下来接受检查,还有一次被防疫车辆要求跟着走,开了好一段路。

终于在鹤岗下了高速,做核酸的时候,爸爸看到我感到十分突然,一下子把我给抱住了,连忙对着我说:“你们怎么来回来了?”他不知道,我和妻子是偷偷飞到鹤岗的。路途坎坷,紧张的心情终于在见到他的那一刻松弛下来,我们一家包括弟妹的父母,在路边拍了一张全家福。

我们给父母在弟弟家附近租了一个比较大的房子,在家里就能看见弟弟弟妹教书的学校操场。父母留在鹤岗,也能帮助弟弟弟妹减轻一些生活上的负担、做一顿热饭。

这几天,父母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在鹤岗买好了年货,就等我们回来了。我想起之前每年的除夕之夜,我们家除了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还会在吃年夜饭之前去附近的伯伯、姑姑家拜年,也会给家里的牛增加一份年夜饭草料。今年在鹤岗,“仪式”少了,但我们想在新的地方,创造新的记忆。

最近,我和妻子也买好了去鹤岗的机票,准备和父母过一个两年没过的团圆年—— “鹤岗过兔年”,终于要实现了。

一家五口常分隔五地
今年过年画张漫画全家福

讲述人:黎克

故事发生地:内蒙古科尔沁

今年或许能过一个完整的年。

我的家庭很大,除了父母,还有姐姐和双胞胎哥哥,五个人的家里经常是热热闹闹的,但从我上大学开始,我们就时常分居五地:姐姐在上海工作,我和哥哥各自在外读书,父亲在国企工作,常年被调在外,母亲则独自留守家里。

平时相聚不易,过年,对于我的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我们几乎制定了一个标准的过年流程:

父母主导年夜饭,每个人还要做上一道拿手菜,除夕当天要出去买鞭炮,换新衣,晚上一起包饺子,然后就是压岁钱环节,每年都会用视频记录下开心的一刻,顺便拍一张全家福。过完除夕的大年初一,全家人一起去看电影,接下来的一周几乎都满满的排上了日程,过年被具象化在了每一个环节里。

团聚,快乐,重逢,或许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足以为新的一年提供温暖与力量。但对于我来说,“好好过年”在过去的三年里像是一种奢望。

从2020年的春节开始,疫情让那个年不再同往常。我们减去了一起逛街的计划,伴随着春节档的“凋零”,看电影的传统也停止了。那并不算是一个快乐的年,家庭群里的红包、照片,被各种疫情消息和口罩、酒精的链接取代。

我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也完全被疫情笼罩着。2021年,我和哥哥迎来了大学毕业,我选择来到北京,哥哥回家就业。各地频发的疫情始终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出行,许多日常的假期也难以相聚。

在疫情的影响下,“团圆”也会成为一个难题。

而2023年,一切都迎来了转机。“今年或许能过一个完整的年。”我这样想着。

这个冬天,阻隔与忧虑终于可以暂时搁置了。我和姐姐早早的买好机票,母亲和哥哥已经开始了过年的准备,父亲也终于能够在家度过完整的一个春节,新年的讨论再度热烈起来。今年是我和哥哥的本命年,妈妈给我和哥哥在京东新百货一人买了一个黄金转运珠,活灵活现的小金兔,配上红绳戴在手上,代表了来年的好意头。

上次拍全家福正是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转眼三四年过去,一切似乎都改变了。姐姐发来了一张漫画,要不我们找画师给我们来画一张全家福吧!你觉得怎么样?

好呀,画一张吧,纪念一下这个不太一样、久违的团圆年。 

尾声


冷清了两三年的火车站和机场,在这个春节又一次变得人山人海,挤满了归心似箭的人们。据初步分析研判,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不论是和父母同去鹤岗,还是把父母接来北京,每个奔赴远方的人们,都想要好好过一个没有阻隔的团圆年。

这个时刻,格外值得珍视,也格外值得被记录。近日,京东新百货就联合新华社“全民拍”共同发起“拍一张红红火火的全家福”有奖征集活动,在全网征集春节全家福照片,定格亲朋好友团聚温暖瞬间,分享团圆照片背后的温情故事。参与用户还将有机会获得由京东新百货提供的限量新年礼盒奖品,为欢聚时刻增添暖意惊喜。

一张照片、一段文字,就能这个红红火火又无比珍贵的幸福时刻定格,带着它奔向更加美好的新一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贵的全家福
美丽鹤岗我的家乡
沉痛悼念38军老战士申德华前辈
59秒,明白你和父母最大的不同
2017,最正确的开春全家福姿势
快旋退烧与常规退烧之PK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