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是相爱相杀,这一次,马云罕见公开致歉马化腾

导读

在对方根据地甩下一套广告组合拳后,马云高调地向马化腾致歉,还顺手给了某东一枪。只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背后,是对细分市场的寸土不让。

by 刘晨阳 张小鱼 刘言 整理 

5月30日晚21:59分,马云的钉钉开设在马化腾微信平台上的官方账号“钉钉”里发布了一条消息——《致歉》,内容如下:

根据图片内容显示,钉钉上一个用户名为“马云”的人说,“盯盯那个广告实在太low了像jd做的广告,我已经正式向马化腾和腾讯公司道歉!看来市场预算太多才会造成这样的事” 。除开把自家产品名字写错,马云爸爸看起来还是诚心诚意地表达了歉意,然后顺手给了某东一枪,于是漫天遍地回荡着某东心碎的声音……

某东躺枪的由头在这里:

虽然某东这枪躺得有点儿突如其来,但没关系他不是主角,我们今天要讲的互联网乡村爱情故事之龙马的纠葛。没错,就是“龙马”。

马云百般“示好” 化腾无动于衷

如果你有经历过国家不提倡的早恋时代,那你一定懂得小时候班上的男孩纸表达爱意的方式只有一种——恶作剧。陷入爱河的小男孩儿会通过各种“令人发指”的方式捉弄自己心爱的女孩儿来博取她的关注。

这次钉钉在报纸头版的广告并不是单个套路,而是组合拳。

5月29日,深圳腾讯大厦附近的地铁出口通道内,阿里钉钉的巨幅广告铺满墙壁,并使用微信代表色绿色和钉钉代表色蓝色进行区分,内容十分抢眼,与30日被广泛传播的报纸头版广告对应,称“钉钉群的蒋总是真的”。

这不是阿里第一次使用如此具有倾向性的配色和广告内容想借此引起腾讯的注意了。早在4月12日前后,就有网友爆料,在深圳腾讯大厦附近的地铁通道中,出现了显眼的主题为——用X信是“你一直在加班”的原因,而钉钉可以“让工作回归工作,生活回归生活”的广告。虽然其中没有直言X信是不是微信,但广告的背景图案手机截屏与微信界面相似,配色采用的正是微信绿与钉钉蓝。感受一下这赤裸裸想引起关注的广告词:

“发X信给老板,总是分不清他是没看到,还是假装没看见,所以你一直在加班。”

“用X信来开会,时间总是被浪费,所以你一直在加班。”

“X信群发重要通知,总有人漏看,结果还得打电话,所以你一直在加班。”

“工作时用X信,总是被琐事八卦分神,所以你一直在加班。”

还有,2014年推出的钉钉使用的口号是“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而2011年上线的微信使用的则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以及最微妙的, 2014年9月18日,微信企业号正式推出,而第二天9月19日,阿里巴巴上市了。

令马云爸爸心碎的是,据南方都市报5月30日的报道显示,当其针对阿里钉钉上门挑衅一事采访腾讯微信时,微信方面只回复了三个字——“不回应”。

真想给马云打电话,“喂?我有一打撩汉技巧,免费送你好不好?”

“纠结”的张小龙:“我可能爱上了马云” 

不管从表面还是内在,钉钉都把自己的矛头对准了微信,这毫无疑问是阿里和腾讯之间切分市场的战役。但仔细分析之后,我们能看到一个很微妙的事实,马云想从微信嘴里抢出来企业用户的肉饼,而微信内部,似乎也一直想把“生活”和“工作”剥离开。张小龙和马云,出发点和站位不同,目的地却相同。

还记得2016年1月11日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发表的一长串演讲吗?当时他就给微信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下了基调,也验证了如今做法的合理性。

张小龙的演讲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点,在这里我们把它拎出来,看得会更明白:

1.微信在意的、放在第一位的,始终是用户价值——当微信公众号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后,内容生产水平的良莠不齐、历次公共事件中出现频繁的无价值无增量的信息轰炸、当熟人社交的范围被实际生活无限扩大后,打开率明显降低的事实提醒着微信,他们离这一初衷越发远了;

2.重视创造的价值——对原创的保护,从最开始的原创标识、流量倾斜,到搜索权重增多,再到如今对图片的保护和主动替换并标注出处,甚至过犹不及的原创保护和对用户举报内容的删除,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原创,就是保护创造。

3.始终想让你用完即走——张小龙想用尽一切办法让人们最简单最快速的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东西,这也是他认为的服务理念。但现在的状况,每天百十来次的打开率,浸没其中导致的注意力转移,获取信息的高成本……不用过多赘述,每个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假命题。

4.将商业化隐形——低频率、低频次、利用大数据精准分发的广告,钱包、卡券等,其实说白了,将商业化隐形,也是保护用户体验思路的产物。

看完这四点,把将“生活”和“工作”剥离开这一做法再拉回来,似乎有些地方可以说通了——当朋友圈内容过度商业化,当订阅号中的少量优质内容被大量内容创业者稀释而开始产生了糟糕的用户体验,当生活和工作的高度融合背离了用户体验至上和节省用户时间的价值观时,服务号之后,企业号出现了。

然而,手心手背都是肉,马云马化腾都是爱,“生活方式”的市场和“工作方式”的市场,在实力相当的巨头们的世界里不可得兼,欲获一城必失一池,想“剥离”用户,让其拥有好的用户体验,就一定会牺牲目前因为工作、生活无法分割而带来的大量活跃用户。

那么问题来了,当张小龙想让人们从微信里脱离出来时,内容创业者的春天还能持续多久?他想要的用户价值,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哪个才能实现呢?

企业社交或成未来主战场?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微信几乎是所有社交产品面对的“神一样的对手”。只是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工作生活没有明确界限,这也导致很多人苦恼于微信越来越“重”。

打破这种状态,做一个细分领域的企业社交软件,究竟有没有未来?钉钉其实做了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尝试。

阿里一直都有抢占社交市场的野心。从早期的阿里旺旺、雅虎关系,到“闲鱼”的社区化电商,以及对微博、陌陌等社交软件的投资,阿里在社交领域步步为营。2013年推出的社交软件“来往”一度被认为是对抗腾讯微信的杀手锏。在用户数始终难以获得突破的情况下,于2015年更名为“点点虫”,专注于“阅后即焚”,渐渐陷于沉寂。

支付宝疯狂扩张业务链也显现出阿里面对微信的焦虑。微信支付功能瓜分了支付宝的金融市场,支付宝便新增“朋友”入口引入社交功能,开发“生活圈”,且在春节期间通过支付宝口令红包与微信开展红包大战,但微信支付仍势不可挡。

钉钉作为一款基于企业工作社交的需求的应用,试图从微信版图上切下一小块。尽管钉钉有一些看起来反人性的设计,比如随时“DING一下”的功能,老板可以随时跟踪你有没有看到“钉”的状态,显示未读数,和未读的人。用户发出的每条消息,都会在左下角显示“已读”或者“几人未读”。对于没有收到的用户,老板还可以将内容以电话录音或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对方的手机上。但对企业而言,这确实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企业级沟通的核心就是信息必达,阿里钉钉的设计理念也围绕于此。

钉钉还推出了只要在公司wifi覆盖的区域内,即使手机没有信号都能完成打卡的功能,让你无论在地下车库、电梯,抑或是公司附近的早餐摊,都能用手机完成打卡。这种从员工角度出发的设计也受到了好评。

5月24日下午,阿里钉钉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开幕式前夕召开了“云上贵州,板上钉钉”战略发布会,并公布钉钉企业机构用户数量已达150万。创始人陈航宣布钉钉今年的目标是服务企业和组织数增长超过200%,这意味着钉钉的企业组织数2016年内就有望达到450万家。

随着同样具有很强社交属性的钉钉渐渐对微信构成威胁,2016年4月18日,企业微信正式发布,“专注在工作”,定位在所有企业。只是企业微信很傲娇,非要让企业在网页版后台注册,登记工商营业执照,审核后通过,需要等5天时间。否则一般用户登陆,进去发现不了组织,就是一个空白页面。但企业微信具有良好的切入口,界面简约,容易上手,未来值得看好。 

早在2006年,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率先提出“企业2.0”的概念 。根据麦卡菲教授的定义,“企业2.0”是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伙伴和顾客之间对社会化软件的运用。“企业2.0”要求企业通过积极应用社会化软件,改进其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其内部、外部的沟通、协作和资源整合等活动。它的核心思想是沟通和协作。

Gartner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到2016年,全球约有50%的大企业“将拥有类似Facebook的社交网络”,其中30%将会视其与电子邮件和电话一样重要。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更是直言:“如果一定要让我猜想,那么下一个爆发的领域一定是社交化商务。”

只是相较于很多跨国公司相对开放、平等的文化氛围,大多数中国公司的等级较为分明,层级较多,并不是企业社交生长的有利土壤。但随着公司中越来越多互联网原住民的入职,这种土壤正在慢慢生成。甚至曾有80后员工说:“我们不喜欢不能一起玩耍的领导,我们也不要一个不能够一起玩耍的领导,我们要的是一个能够一起愉快玩耍的领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组织的扁平化、去中心化是大势所趋,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最终会驱使企业改变文化、再造流程、鼓励开放、提倡协作,向企业社交化迈进。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企业社交必将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主战场。

故事讲到这里,诸位看官们应该也能明白,如果张小龙意欲打造用户价值的乌托邦,生活和工作,将是两个注定要被分开的同卵双胞胎,只是,在“生活”场景中一家独大的微信,想在“工作”场景里续写传奇,面对对手和内容创业者的羁绊,恐怕不只有一点难吧。

刺猬公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桃报李,阿里败将终报马云知遇恩;成王败寇,腾讯只有胜者为王
谁帮马化腾消灭“眼中钉”,谁就是张小龙第二
【企业之道】马化腾研究(下篇)——企业家能量系列之十三
卸载微信的时刻终于来了!
从马云、任正非、马化腾,看巨头背后的神秘朋友
微信贵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