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愤怒过后,我发现《都挺好》的故事就在身边


观众在愤怒的同时还会发现,《都挺好》里的故事竟然也发生在每天的生活中。

刺猬公社 | 周矗

“你们不好好养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姚晨扮演的苏明玉不止一次问过这句话。

这部由正午阳光出品,姚晨、倪大红、郭京飞等人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开播15天便引发了网友热议。截至3月15日,《都挺好》在爱奇艺电视剧热度榜中排到首位,在腾讯视频的累计播放量已经突破17.6亿。

由于部分剧情改编与逻辑上的漏洞,《都挺好》的豆瓣评分从开播的8.5下降到了8.3,但其引发出的对于原生家庭的探讨,却越来越火热。

剧中,小女儿苏明玉可以在工作中顽强地面对千夫所指,但却在面对二哥的暴力、父亲的怯懦时泣不成声。她曾经钦佩的大哥苏明哲,虽是名校毕业,但始终陶醉在“中国式长子”的担当中。他妄想一个人撑起破碎的苏家,代价却是妻女屡次的牺牲。

这部电视剧将重男轻女、愚孝、啃老等中国式家庭问题,不留情面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在愤怒的同时还会发现,《都挺好》里的这些故事,竟然也多多少少地发生在每天的生活中。

重男轻女、亲戚面子、催婚、“中国式长子"让几代中国人负重累累。亲情,成了他们最复杂的软肋。

(一)中国式长子,拖累了我们一家

讲述者:张思源  30岁 国企员工

我们家长辈们就认准一条:我爸作为老大,付出多少都是应该。

我的老家在皖西北。父亲从农村入伍,十多年后从部队转业到市里,进了一家国企,是普通职工。

爷爷奶奶和两个姑姑至今还在农村。农村的一些理念,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家庭,这是铭刻在骨子里的,很难改变。

农村亲戚多数有个不好的理念,就是“等靠要”思想。他们看问题和我爸往往不在同一个频道,各说各话,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话办事。

我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很多责任都是他一肩挑起来的。他18岁出去当兵,80年代初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前线回来之后转了士官,省吃俭用,慢慢手里稍微有了点积蓄。当时叔叔未成年,姑姑都很小,他第一次探亲回家,自己一个人把爷爷奶奶住了几十年的土房子换成了砖瓦房:一个人买砖瓦,一个人盖房,整整干了一个月。

父亲为老家重修的墙面

05年,叔叔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动。父亲就把他自己在城里买的第一套房子卖了,卖了五万七千块钱,又凑了三千后,一下子把六万都借给了叔叔。七年时间,叔叔用这些钱把生意越做越大,而我们只能提前搬到贷款买的新房里,今年二月底才刚刚还完房贷。

09年,为了给表弟娶媳妇,我姑姑家要盖新房子。在农村娶媳妇是很现实的,如果没有房子(两到三层小楼),根本没有人愿意嫁。但是即便是农村,盖房子也至少需要十几万块钱的开销。父亲知道以后,拉我过来和我说:“你大姑那边盖房子,我算下来,可能是手里没钱了,你去给她送两万块钱过去”。

村子里结婚盖的房子

父亲把两万块放到我手中,但我知道这两万块并不是我们家的钱,而是父亲从同事那里借的钱。小城市里,亲戚之间的财务关系是很复杂的,别人借我们的钱,我们也借别人的钱,就是这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叔叔和姑姑,哪怕是我的爷爷奶奶也会觉得,作为住在城里、在国企上班的老大就应该帮衬家里,这是理所当然的。对于父亲的付出,他们没有表达过谢意。

我的家庭也是每个月靠工资过活的工薪阶层,本不宽裕。当费尽全力变成理所当然时,我们的“小家”就需要为父亲的担当做牺牲。妈妈在50岁时,还在外出找临时工补贴家用。

20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父母亲因双方家庭琐事引发的各种矛盾。确实,亲戚太多,财务状况又普遍不好,吵架所暴露出来的与其说是价值观层面上的矛盾,不如说是有心无力但不得不帮忙的痛苦。

我父亲说,希望以后能先做大做强,再回去帮助他们。但现在他们的沟通方式已经变成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说废话,这样的状态,已然持续了20年。

(二) 放下伤痛,我试着与亲情和解

讲述者:思壑  20岁 学生

我从来没有叫过“爸爸”这个词。

不仅是因为四川人大多数都把父亲叫做“老汉”,而是父亲这个人,对我来说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在我小学毕业前离了婚。每到年关,他都会恩威并施地让我同他回乡下过年,不是以奶奶生病了为借口,就是威胁我要和我断绝父女关系并停掉补课费。但我心里清楚,他不完全是为了爷爷奶奶着想。因为在我们家乡这边,一个男人留不住老婆不说,如果过年连孩子都带不回去,在亲戚朋友面前会非常丢脸。我心疼妈妈挣钱辛苦,所以不得不随他回乡过年。

奶奶是一个把重男轻女思想发挥到极致的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去深圳打工,她在内江带了我三年。三年里,她经常当着我的面骂我的母亲是一个狐狸精,说我和母亲都不是好东西。我只能穿别人送的衣服,吃开水泡饭拌酸菜,脸上因为营养不良爬满了血丝。还曾经为了交三十元资料费,被奶奶拽着我从街头借到街尾,受尽了白眼。

对于这三年的生活,我一直都有怨气,我怨着所有人。我的自卑、焦虑以及缺失的安全感,与那段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转折发生在上中学的前一天。那天,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奶奶突发急症。跑到医院后,我看到奶奶的第一眼就惊呆了,她整个人瘦了好几圈,原本白白胖胖的身体变得暗黄干瘪,这哪是之前那个盛气凌人的老太太?我把手放在她枯瘦的手上,她说我的手真暖和,像个小火炉。

临走的时候,她从病床上下来一直把我送到楼梯口。下到二楼的时候,一转头看到她还在楼梯口看着我,我有点受不了那种情真意切的氛围,于是挥了挥手忙不迭地跑下了楼。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脑子里反反复复浮现出一些过去的画面,她曾经怎样地嫌弃我,怎样地咒骂我。但在医院,她看我的眼神带着的依恋和期待。

在我和她生活的那三年里,有一次,我说想要一个装东西的小包包,过了几天放学回家的时候,一开门,她坐在阳台上,手里举着一个东西对我边晃边笑,是她自己用毛线织的一个泥巴色的小包包。

一瞬间,坐在公交车上的我泪如雨下。作为亲人,他们是不完美的,但也曾经努力想把最好的东西给我。20年来的怨气,似乎在那一刻开始瓦解。

内江到成都的高铁在2016年开通了。去年春节,我在内江北站做春运志愿者,来往的旅人绝大部分是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民工。看着他们,我会想起我的家人,他们也曾是这熙熙攘攘务工族的一员,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想背井离乡。

2018年2月的志愿者活动

或许只有心里充满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一味地怨恨是没有用的。为了在人生道路上能走得更轻快一点,我开始努力同所有伤痛与过去和解,同父亲一家和解。

这是一个双向努力的过程。我放平了心态,定期给他们打电话。这几年,父亲渐渐地也想开了许多,每次看到我都会很开心。

虽然我还是叫不出“爸爸”这个词,不过我们终于开始像正常的亲人一般,聊聊家常,并道一句“常回来看看”。

(三)拒绝结婚后,我开始理解父母的自私

讲述者:桃子 22岁 研究生

我妈总说,对于女生找对象这件事,25岁是一堵墙。

一辈子在县城工作,婚姻不算幸福,家里的父亲软弱无能,重担都在母亲身上。她一直希望我的另一半尽快稳定下来,有个女婿还能帮衬家里。

我却不这么想。上大学之后,我对婚姻保持着“宁缺毋滥”的态度,这让母亲感到异常恐慌。只要得了空,她就会在我耳边反复灌输她的婚姻观,希望能把危险的火苗尽早熄灭。

我曾经试探性地问过她“如果我以后不结婚不生孩子,你能不能接受?”母亲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当然不能。你要是这样如何跟家里亲戚讲?你老了怎么办?我们把你养这么大对得起我们吗?”在母亲心中,我的人生要么结婚,要么非人。是人就必须结婚,不结婚你连人都算不上,没有中间选项。

今年春节,我被要求发展的对象是个公务员,今年刚好30岁。两个人见了几次,从过往经历到未来打算,从物质条件到精神追求,该谈的好像都谈了。直到他上班的前一天,他突然跟我表白了,他说他是认真的,想和我结婚。

桃子与恋爱对象一起去过的农家书屋

“结婚”这个字眼着实让我吓了一跳,也让我清醒过来。我发现,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逃避现实的因素,只是想体验不同于校园恋情的恋爱。但现实的爱情太确定了,太稳定了。这样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

想清楚之后,我果断拒绝了他的表白。

母亲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她开始变得更加焦虑和狂躁,和我争吵不断。她太希望把我留在身边了。在她的眼中,这个男生只要在外面读过书,在家乡有稳定工作,就是值得女儿托付一生的人。

但从这件事上来讲,我觉得母亲是自私的。

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师曾经说“我之前觉得自己不结婚是不孝,自己是父母痛苦的来源。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觉得父母痛苦是因为他们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局限,都有自己要做的功课,这是每个人痛苦的根源。所以痛苦是来源于自己,不能怪别人。也不能把别人的痛苦,强压到自己身上,这样不仅无济于事,还会加剧双方的矛盾。”

这次事情过后,我开始试着站在她的角度,和她进行过几次长谈。我告诉她,我想找的人,不只是能满足我物质生活的,还是要满足我精神以及自我实现的要求的。要是不能满足,我宁愿单着。

母亲很吃惊,也很怅然。沉默了很久,她说“那以后我是没办法再给你介绍了。我认识的人都是一个层次的,你想要的那种只能靠你自己了。”

母亲开始理解我,并在慢慢放手了,只是放手得很不情愿。就像我小刚刚长大的时候,也是一样不愿意离开父母去独自生活。

理解父母是自私的,接纳父母的不完美,你才能看到他们努力追赶你的样子。

(四)因为单身,父母成了最没面子的人

讲述者:宇文方水 36岁 书店运营经理

对于过年,我是没有一丝好感的。

这次过年,我倒了许多趟地铁、公交,转了大巴,搭了黑车,才披着夜色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要不是父母在农村,我是真的不想再回去了。

婚姻大事是村子里最大的面子。依旧单身的我和我父母,将会成为这个春节中最没面子的人。因为这事,除了我不愿意见人,我的父母也总是躲着不见人,生怕别人问起来“咋还没结婚呢”“还没谈女朋友呢”。

看着他们逃避的样子,我心里五味杂陈。以前我的压力是母亲“某某也结婚了”“别人家的份子钱都花不出去给我们家”的唠叨,那么现在的压力便是一种无言的逼迫,让我在面对父母时觉得是我让他们丢了面子。

去舅舅家串门的时候,门口一堆人正在暖暖的太阳底下打着牌。我二姨家的表哥也在,一辆本田的轿车也停在了路边。

家乡的路

舅舅喝了很多酒,吃完饭之后,他开始和母亲正式上演一出逼婚大战。

“智商高的人情商低,到现在不结婚脑子有问题。”“结不结婚不能一个人由着自己,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和民俗。”说着,舅舅马上告诉母亲说,他家附近住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因为性格泼辣眼光高就给“剩下”了。他一个劲地撮合着表哥去给我介绍,等到初三要了电话就要让我们就开始交往。

母亲马上接过舅舅的话茬,说着上一次买家具的时候,卖家具的人家也有一个女儿在北京做外贸,回来了也要介绍给我。话语间,我能听出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躁。

我被说得哑口无言。从舅舅家回来后,我就一言不发,睡了一觉。朦朦胧胧听见二姑和二姑父来到我家,无非也是关心我的婚姻大事。醒了的我也不愿意出去,继续蒙着头盖着被呼呼大睡。

爱情离我总是很远,婚姻或有或无我已不太在乎。农村自有农村的习俗,城市也有城市的文明。

婚姻属于自己还是属于社会,活在人群中,我们仿佛已经身不由己。

过年,母亲说穷的时候是过难,我却说那简直是犯难,头皮发难。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结婚了,我就要风风光光地带着对象回家过年。这样我们就都有面子了,父母有,亲戚有,我也有。

为了一个面子,我们依旧在过年。

你有哪些和原生家庭的纠缠与和解?

(文章故事部分节选自刺猬公社非虚构故事大赛参赛作品,已联系作者并获得授权,部分图片来源于作者,隐私信息已做模糊处理。)

周 矗

关注综艺、影视等文娱领域

微信号:zhouzhi33333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关键词」解锁

阿丽塔 |  流浪地球 |  游戏群 | 网红之乡

知乎大V出走  |  明星流量造假  |  奥斯卡 |  啥是佩奇 

花粥盗将行 | 翟天临知网 | 电音之王王绎龙 | 罗振宇

 张小龙 爱笑的雪莉吖 姜思达 | 多闪 | 趣头条 | 豆瓣

内容大爆发 | 新闻人现状 | 非虚构写作 | 融媒体

刺猬公社选题会 | 二次元 | 云游戏 | 游戏版号

ZEPETO | Vlog | Steam 中国 | 直播江湖

B站纪录片 | 山东新媒体村 乡村爱情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挺好》揭露了中国式家庭的五大问题
《都挺好》:众生皆苦!
《都挺好》凭实力揭露“中国式家丑”,强势上榜豆瓣8.3分
中国式父母,为子女甘愿榨干自己最后一滴血汗
《都挺好》热播,这23句台词扎心了!
有个强势的妈是种怎样的体验?苏明成:谢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