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年热血番《三叉戟》,如何实现“真香”定律?

从小说到影视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别人眼中“错的作品”。


作者 | 阳雪
编辑 | 杨晶

随着“大背头”一声“出发”,“大棍子”踩下了油门,“大喷子”和小吕照常坐在后排。那辆总也修不好的金杯车载着三老一少的组合,颤颤巍巍地驶向了新的目的地。在音乐《使命》的背景音中,电视剧《三叉戟》迎来了大结局。

 “大背头”、“大棍子”、“大喷子”是《三叉戟》中三位个性鲜明的警察,分别由陈建斌、董永、郝平饰演。他们人到中年原本已经退居二线,却因为同事老夏遇害,重新组队,齐心协力侦破一个又一个环环相套的案件。

“从小说到影视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别人眼中错的作品。”《三叉戟》原著作者、编剧吕铮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

由于没有流量加持,没有惊险奇特的大案,从创作之初起,这部作品就不被市场看好。

 图源:《三叉戟》官微

然而,该剧播出后,三位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主演却意外地俘获了观众,不仅频频登上热搜,收视方面也表现良好。

据CMS59城收视率数据,《三叉戟》首轮播出后,收视率基本始终保持在前三的位置,最高单日收视率达到2.39%。

抱着保温杯在后勤处等着退休的老警察,为何如此受欢迎?刺猬公社为此采访到原著作者吕铮以及制片人马珂,对《三叉戟》的成功进行复盘。

 缘起“大背头”

《三叉戟》的故事,缘起于一个抽象的形象。

2014年的一天,公安作家吕铮与一位天津的警察闲谈,他们聊起了90年代的本地警察。

在吕铮的印象中,老北京刑警的形象极具特色:“一个个留着板寸,腋下夹着一个手包。包里放着笔录,钢笔,印油,香烟,还有手铐。”天津警察眼中的老一辈同行们,则是另外一番形象:大背头,穿风衣,立领儿,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吕铮很好奇,如今那帮大背头变成什么样了?

对方用地道的天津话告诉他:“还嘛大背头啊,连头发都没剩几根了。”

简单的一句话,却在吕铮心中埋下了故事的种子,《三叉戟》的人物开始慢慢浮现。

“他们曾经那么光鲜,那么有气势,但是现在夕阳落山今非昔比了,他们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

  图源:豆瓣

吕铮的本职工作是警察,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

2004年,吕铮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黑弈》。此后,他保持平均一年一部小说的创作频率,故事全部围绕公安题材展开,《三叉戟》是吕铮创作的第十二部小说

“我用了2年的时间积累,在2016年开始动笔,先写出了崔铁军(“大背头”),之后是徐国柱(“大棍子”),最后是潘江海(“大喷子”)。”

同样是在2016年,制片人马珂发现了《三叉戟》。在小说还处于创作阶段时,他就当机立断,凭借职业敏感性,买下了版权。

马珂拥有丰富的涉案剧制作经验。从1997年起,他就加入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担任制片人,2006年成立北京金盛信马影视成为董事长(该公司在2015年改名天马映像),曾制作过《我是警察》、《生死邂逅》、《刑警队长》等众多刑侦、公安剧。

“当时看完以后,就觉得难得碰到这么有质感、有文学基础的现实题材作品。” 马珂告诉刺猬公社。长时间拍摄公安题材让马珂对好作品异常敏锐。

双方于是一拍即合。

          
 中年热血番

看似一片坦途,其实质疑的声音始终伴随着《三叉戟》。
 
“最初写这部小说时,周围有不少怀疑的声音。三个大叔的故事,没有小鲜肉,没有惊险奇特的大案,没有光怪陆离的犯罪,还充斥着大量警察的对话。”吕铮回忆道。
 
同样的声音,也出现在影视化的过程中。
 
“《三叉戟》这个戏,从商业逻辑的判断来说,是个性价比很低的项目。”马珂告诉刺猬公社。

“它没有流量概念,没有数据概念。因为人物年龄的设置,都已经四五十岁了,我们肯定用不到流量演员。从平台角度来看,就会觉得这种类型想要成功有难度。对运营部门来说,广告招商和会员拉新也都得不到数据的支持。”
 
尽管不被看好,凭借多年制片人的敏锐嗅觉,马珂还是相信《三叉戟》的可能性。

他发现在近两年的影视市场中,重点写人物关系而不是案件的悬疑题材稀缺,而《三叉戟》刚好能填补这类空白。
 
在主演的选择上,马珂第一时间就锁定了陈建斌。
 
“我跟建斌合作过《中国式关系》,他跟崔铁军这个角色太像了,蔫儿坏蔫儿坏的那种,还有点小幽默。董永以前在《重案六组》里演过警察,非常贴合‘大棍子’。郝平呢,我们合作过《蜗居》。他当年在上海是非常有名的一个话剧演员,潘江海需要极好的台词功底,所以自然就选择了他。”

图源:视频平台截图

事实证明,三位主演的选择很成功,“老戏骨”特有的默契,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从剧本改编到拍摄,整部作品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对于市场的风向是否会有所变化,马珂没有过太多的担心。

“不存在什么三年前写的东西到今天就过时了,戏剧逻辑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就像以前的很多经典人物关系,到现在依然适用。”
 
从播出效果来看,《三叉戟》不仅没有被市场淘汰,还实现了“破圈”。

据骨朵影视数据显示,《三叉戟》受众占比最高的年龄段为19—24岁,占比高达41.14%。其次是24—34岁,占比为37.31%。

“中年热血番”是很多年轻观众对于《三叉戟》的评价。
 
在吕铮看来,《三叉戟》的故事虽然围绕三个中年人展开,但其中展现的人心变化,关于人生的困惑迷茫却是不分年龄层的,这也是它能打通观众年龄层的原因。
 
“剧中潘江海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大意是说:我一直在控场,到了预审室就要控场,我希望每天的生活都按照自己控制的走,希望每个嫌疑人都按照我的逻辑说出真相。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生活跟我开了一个玩笑,家庭、生活、工作,我什么都控制不了。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人活在当下社会的原貌。观众看戏看的不是他们,而是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吕铮这么说,其实也和他自身的一段心路历程有关。

2016年写《三叉戟》前,吕铮正处于一段迷茫期。他的本职工作是警察,但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在业余时间写作,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对于是否继续创作,他产生了犹豫。
 
后来,吕铮想起多年前他刚开始写作不久,家人曾问他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印数不多,每天还很吃力。”
 
他的回答是:“一个警察能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小说,让一两万人看到你的故事,还有人为之动情,你不觉得这是件很伟大的事吗?”
 
回忆起这段,他于是继续拿起了笔。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警匪剧丨国剧60讲第三季(35)
让陈建斌晚节不保的,是按捺不住的中老年热血
独家| 《三叉戟》导演:和老三位比起来,我和编剧们就仨臭皮匠
披荆斩棘的叔叔提前到来!《三叉戟》成团出道吧!
影帝戏骨出征,这种硬剧请多拍点
这部没有流量明星的剧毫不起眼,打开一看全是老戏骨,真香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