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下半句更现实,很多人深有体会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有的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本上,有的以俗语的形式口口相传。尤其是在民间,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俗语。比如“远亲不如近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而在照顾年迈的父母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事实真是如此么?这句俗语背后是否还有别的内容?爆史君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原因

“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反映了千百年来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父母给子女的爱,要远远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虽然中国的儒家经典一直强调“百善孝为先”,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通常都是“向下亲”。何为“向下亲”呢?就是指一个成年人会将70%的爱给下一辈的子女,20%的爱给自己的爱人,而留给父母的爱只有10%。结婚后,大部分人都倾向于为自己的小家付出。

配图一

当父母患病后,陪在身边照顾的子女,很难会做到任劳任怨。时间久了,都会在心中积攒下不小的怨气,甚至会转身离去。也就是俗语中的“无孝子”。为何很多人难以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父母呢?主要是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配图二

首先,身体上的疲惫让患者家属濒临崩溃。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照顾病人的经历,由于病情反复的问题,很多家属在照顾病人时都要集中注意力,很少能够休息好。即便病情稳定,每日伺候病人,也会感到十分疲惫。一旦压力过大,家属就会有崩溃的想法。

配图三

其次,经济上的窘迫让子女情绪变差。长期生病的人,医药费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但子女要在床前伺候,就无法出去工作,经济上面临非常大的缺口。如果有兄弟姐妹,彼此还能互相照应。但若是独生子女,压力就非常大了。而且一旦成家立业,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将会苦不堪言。

最后,父母患病期间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子女的心情。每个人应对病情时的心态不同,抗压能力也会有所差异。一些抗压能力较差的病人,在患病期间喜怒无常,或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这些情绪都容易影响子女的心态。至于那些动不动就开口骂人的家长,更容易导致子女与他们决裂。

照顾病人

但是否所有人都难以做到常年为父母侍疾呢?其实并非如此。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汉文帝作为一国之君,工作十分繁忙。但他的母亲生病后,每次侍奉母亲吃药前,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药太烫、太苦。如此枯燥的工作,他坚持了三年之久。正所谓:“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在照顾父母时,一定要多些耐心,正如他们当初教你吃饭、走路一样。

配图四

久贫家中无贤妻

而在“久病床前无孝子”后,其实还有一句话更为现实,那就是“久贫家中无贤妻”。很多人在结婚后都发现妻子变了,变得势力、斤斤计较,甚至有些尖酸刻薄。但事实上,这都是家中没钱闹的。哪个女子不想过上幸福甜蜜、家庭和睦的生活,但残忍的现实却一次次戳破她们的美梦。

夫妻吵架

因为没钱,她们需要在菜市场为几元钱跟小贩斤斤计较;因为没钱,她们无法让孩子去上喜欢的兴趣班;因为没钱,她们无法在亲戚朋友面前抬起头来。最终只能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以妻子变成“怨妇”,丈夫也负有一半的责任。但生活还得继续,妻子们也不要一味地埋怨自己的丈夫,而是应该给丈夫加油打气,共同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男人们也要扛起生活的重担,尽量给家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故事说的很现实,多忙也要看看!
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 下半句鲜有人知, 但却是老祖宗智慧所在
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后面一句更扎心,却少有人知
“久病床前无孝子”下一句是啥?很少有人知道,非常的现实
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中老年人想享福,听听下半句怎么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下半句更精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