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比较阅读为“桥”,提升读写结合的实效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  魏雅平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第六小学  叶欣

很多老师喜欢在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训练,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如何确定读写结合点,加之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造成学生热情不高,所写的内容空洞。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以比较阅读为“桥”,可以提升读写结合的实效。

、恰当选取读写结合点

比较阅读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发现、筛选出典型的、恰当的内容,准确确定读写结合点,避免读写随意结合。

比如:低年级的传统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二至四自然段描写了小壁虎分别向三种小动物借尾巴的经过,通常教师会将读写结合点确定为段式的模仿上。而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将文中相互联系的“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泼水呢”“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和“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这三句话放在一起,学生很快发现这三句话不是简单的句式重复,而是运用恰当的动词,将小动物不借尾巴的原因说得非常清楚。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想一想小壁虎还可能向谁借尾巴,它会怎样回答,对方是怎样回答的,将读写结合点定位于不但了解段式的特点,还要能够准确运用动词说清楚不能借尾巴的原因。我们以为,这样的读写结合的定位,显然是比较准确的,是学生跳起来能够得着的桃子。

又如:京版教材第8册《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找出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在课上我们也抓住了这一点进行读写结合,但是效果不佳。在比较阅读的研究中,我们体会到:这个读写结合的点不可谓不准,但是因缺少综合、缺少比较,训练显得机械。于是我们改变了做法。我们先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5—8册课文进行比较归类:用关联词过渡的有《赵州桥》中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和《海底世界》中的“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按地点变化过渡的有《参观人民大会堂》中的“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和《南京长江大桥》中的“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学生在前后联系、比较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发现了过渡句(段)的一些基本规律,这是孤立地去看每一个过渡句很难达到的效果。然后,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参观并写出周记,同时要求用上过渡句,学生自然有了“穿过甬道,就是教学楼的正门。” “街心公园不但整洁而且非常美丽”等等过渡句。可以说,在课文的重组中,不但准确确定了读写结合点,而且读写训练自然妥帖,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规律并能迁移运用。

由此,我们感到,比较阅读不但有利于我们从一篇课文内挖掘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可比的素材,而且有利于我们打破单元、年级界限,将课文根据需要进行重组,在比同或比异的过程中,确定最佳读写结合点并进行有效的训练。

 

二、 降低读写结合的难度

不少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更多关注写什么,而苦于不知道如何落实指导,这就无形中加大了读写结合的难度。而通过比较辨析,能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写的方法,降低练写的难度。

比如,根据学生《谢谢你》一文的预作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知道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写不好,于是,我将五、六年级学过的《穷人》《我的心事》《我的战友邱少云》《深山风雪路》《一夜的工作》这几篇课文进行比同比异,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是心理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比较大,不同点是《穷人》《我的心事》直接写出主人公的内心想法,从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的战友邱少云》《深山风雪路》《一夜的工作》借助“我”的心理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原文中的心理描写进行了添加或修改,有一位学生是这样修改的:

原  句:我抚摸着它的绒毛,透过它柔软的绒毛,我仿佛感觉到了它那微微的心跳。

修改后:我抚摸着它的绒毛,透过它柔软的绒毛,我仿佛感觉到了它那微微的心跳。此时,我的心不禁为之一动:“翘翘”能把它的全部放心地交给我,这不就源于它对我的信赖吗!谢谢你!

添加理由:通过“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小猫的感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在这一教学中,没有繁琐的分析,没有过多的讲解,通过比较品评,语言的意蕴、表达的妙处,学生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并且激发出写作的欲望。教学过程简约而高效。

 

、挖掘读写结合的深度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位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追求的残疾教师的形象。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即每写完一件事后,作者都写了自己的感受。教师们在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时,一般侧重引导学生学习写法。在比较阅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课本真是巨大的材料宝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表达,还能帮助学生学选材。在学完《理想的风筝》之后,我们有意识地将它与《穷人》《詹天佑》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这几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它们分别通过什么事件或生活片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或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或生活片断?通过比较,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最能突出人物特点、品质的材料叫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不同侧面的几件事。再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选取典型材料的一般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筛选材料:如果让你写生活中你最为熟悉也是与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人——妈妈,你打算写什么内容?先想一想,在你和妈妈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哪些事或者哪些生活片断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妈妈的特点或品质?可以在提纲中多列举一些,再通过比较进行筛选,最后选择出最典型的材料。学生很快就选出了素材: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的教导主任,我选择了“妈妈跟老师一起讨论教案一直到很晚”以及“妈妈喜欢听朗诵看名著”这两件事表现妈妈有敬业精神、有高雅的兴趣爱好;我的妈妈是护士,通过“‘非典’时期,妈妈去一线救助病人”这件事表现妈妈无私无畏的敬业精神。……通过恰当的比较,强化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生活经历,迸发出写作的冲动。

又如:低年级学生“乐于想象”,但对于想象的好处并不理解,写出的想象往往可有可无,平淡乏味。于是我们充分发挥课文范例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和《黄山奇石》中融入作者想象的句、段进行朗读、比较,学生很快发现:这几句话都是作者结合奇石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写一写文中略写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学生很快写出:天狗望月,真像一只狗眼巴巴地望着月亮;郎中采药,就好像一位郎中背着竹篓在山上采药……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成为了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而且引领学生发现表达特色,从而挖掘了读写结合的深度。

四、拓展读写结合的广度

《吃虫的植物》一课写的是茅膏菜和猪笼草都是吃虫的能手。以往我们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就只停留在教师出示资料让学生写一写其他的吃虫的植物上,面比较窄。在进行了比较阅读之后,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相关的材料,学生拓展阅读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的故事,例如《奇异的植物》《最有趣的生物百科——植物》《多彩的植物王国》《植物王国大百科》《最美的科普》等,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写一写它的样子,介绍一下它的独特之处。这样,以课文为中心点,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查找、选择、积累资料和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对植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将读写结合的关注面扩大,是对课堂适当地延伸。

又如:《清平乐 村居》是辛弃疾因受奸臣弹劾而被免去职务归隐乡村时所做,整首诗歌清新淡雅,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但对一生戎马,怀有报国之志的诗人来说,这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中还包含着一种无奈和伤感,而对这种复杂的情感的体会仅凭一首《清平乐  村居》是不够的。在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辛弃疾生平资料和其他作品,写出对辛弃疾的认识。学生认识到,虽然辛弃疾已隐居山田,但仍有一腔爱国之心。这时,再学习《清平乐村居》,学生很快就能在看似平静、看似悠闲的诗歌意境中感受到诗人不平静的内心。在这样的读写结合中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作者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比较阅读为突破口,提升了读写结合的实效。

100% (28)
0%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写结合”的三种课型例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十四课《小蝌蚪找妈妈》导学设计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摭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关于对教师备课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