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風水與人生


風水為古人生活的科學經驗傳承,但經過三千年來,眾多流派的穿鑿附會,已失其原貌,淪為迷信。


風水五術之一的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稱勘舆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即選擇合適地方的一門學問。風水其實是一門可以理解的學問,但現代人對它不求甚解,只求信仰,以至於淪落成迷信。簡單地說,風水指的就是人們的生活環境,把它做一個最佳的打理就是風水學的基本訴求。風水對人的影響其實是經由心理層面而起,一旦心理受了影響,就會連動影響到心情、生理、為人處世方面,進而影響到健康、人際關係與事業。因此,風水學可說是一門環境心理學,只是世俗把它弄得太神秘,而讓人迷惑了風水的本質。

一、 風水是迷信或科學?

中國風水發展源遠流長,起碼有三千年以上之歷史。然而有不少人對風水之說嗤之以鼻,認為現代是教育發達之太空科學時代,相信風水者都是社會下層之愚夫、愚婦。此種心態十足顯示出現代知識份子之內外矛盾,在表面上、學術上、工作上他們完全追求西化、推崇西化,但據多年之統計發現,卻有七成以上之知識份子相信風水,其中還不乏達官貴人,甚至有貴為政府首長身分者。

風水可以說是現代可憐的邊緣學術,不少人平時視其為迷信,遇到困難時才會想到風水的好處。古人裏裏外外都注重風水,而現代人表面視風水為迷信,私底下卻深信風水。雖然有些人常醜化中醫命相問卜之術,視之為迷信荒誕,但人們無法否認風水在現代社會中仍然蓬勃的存在著,而且隨著時代演進,相信風水且認真去學習的人卻越來越多,那麼到底風水是迷信或是科學?

如果風水是迷信,為何從晉代郭璞(公元276至324年)的《葬經》,首提「風水」迄今已傳了1700多年,而不會被推翻或摒棄?如果是科學,為什麼現代科學家尤其是地球科學家還不認真的去研究?在台灣有些建築師也在研究風水,但他們是因建築設計所需去研究,並非認真地將「風水學」當成一門獨立的學術。

社會上有不少人曾有實際運用風水的經驗,但也有人論及將一張室內平面圖拿給五位風水師解析,可能會得出五種不同之結果,到底要相信哪一種?的確在很多人的經驗中有此現象,但人們應該釐清問題,並非發生在風水這一門學術之錯誤,而是發生於風水的派別太多,風水師觀點各異,又有人學藝不精就出來開業。因此我們不能怪風水,要怪那些以風水為包裝來欺騙社會大眾的江湖術士。

風水又稱堪輿,有堪天輿地之意,亦即在探究天地之理。若一位連宇宙天地之理都說不清,或是一位連基本現代科學觀念都缺乏的風水師,如何令人相信?在漢朝之前,風水為極普通之居室地理知識,一點都不神祕。由於西漢時代陰陽五行學說盛行,才助長風水成為玄學,再加上後人不斷加入易理、五行、八卦、命理、神鬼等方術,使原本簡單易用之風水道理大變。又因後世各朝使用語言之差異,與解釋方法之不同,使風水開始走入迷宮。發展到後來,各派人云亦云,論理紛歧,各代風水師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風水術成為各說各話之迷信祕學。

如風水派別中的三元派純以房宅方位來判定,不思周遭環境之關係,譬如大門正對電桿等,這一派覺得無所謂,三合派就持完全不同之看法。遇到此種情形,要怪風水還是怪派別?大眾要搞清楚問題之重點所在,不可人云亦云!另外,許多古代風水術迷信說法在現代風水書中都被抄用,正確之處並無以現代科學觀念加以銓釋,若干古代錯誤說法也沒有加以用現代理念破除之,以致讓讀者在半知半解之疑惑中相信風水,卻仍掃不去心中之一絲迷惑。

中國文化傳統講究「天人合一」,主張人與自然相輔相成,所以風水正符合人們基本之生活要求。如背山而居,能避風又有屏障;臨河而居,取水方便等等。古代農業社會,人們生活安定,一年四季有其時序和定規,較無意外,他們看風水不過是希望生活安定,並未思及將來庇蔭子孫。然而現代社會變遷快速,人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極大,常有挫折感、疏離感,因此想從風水中尋求心安之依靠,或趨吉避凶,或大發利市,因此導至風水術越來越興盛,實在有其時代背景。

二、東漢之前風水為居家之環境地理學

先秦時代並無風水之說,但因係農牧社會之故,必須「擇地而居」,此為自然需求。《墨子.辭過》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陵阜即水邊土坡地帶,有些風水師即附會此為風水術「近水而居」之最原始準則,實為一廂情願之說,不能如此就表示先民具有風水觀念。再由甲骨卜辭與《詩經》可以看出,商周時代將陸地分為「山、阜、丘、原、陵、崗」等不同地形;將河床地帶分為「兆、廠、渚、滸、淡」;將水域類型分為「川、泉、河、澗、沼、澤、江、沱」,當時對大地的差異性有極為細緻的分類,已奠下日後「相地術」之發展基礎。

先人第一本區域地理書《尚書.禹貢》將當時之疆域以天然之山川、河流、海岸為界,畫分為九州,又依西高東低之地勢特點記述黃河、淮河、長江間的廿多座山脈走勢,此純為治國版圖之地理描述,後世風水師就認為此即「龍脈」之原理,並不正確。

《管子.地員》論述大地形勢、土壤及水文,並以五土配五音,後來被風水師發展為五音五行之風水觀念。《周禮.司徒》曰: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自此開始有「相民宅」三字之出現,以及「土宜法」此種相地知識系統。《逸周書.度訓》說明:土宜天時,百物行治。可見土宜兩字呼應天時,一為俯地一為觀天,為當時百物之遵行原則,亦是治事方法,也因此成為後世風水術的基本依據。西周初年,周武王有意在雒邑建都,使命周公相地,《尚書.洛誥》云: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可見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人。當時「相宅」就是「相地」,宅指活人居住之處所,《尚書.召誥》序曰:成王在豐,欲宅雒邑,使召公先相宅。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不僅承襲以往之土宜觀念,且更加具體,也開始有「王氣」之觀念。此由《晉書.元帝紀》可以看出:始皇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故始皇東遊以壓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北山以絕其勢。而秦代巨大建築阿房宮及始皇陵均為占地極廣之工程,規模之大實在空前,由此亦可說明秦代之地理探堪技術極為高超,相地水準亦很高。

西漢時代之相地術更為興盛,由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之西漢「地形圖」、「城邑圖」、「駐軍圖」即可看出畫有精細之山脈、山峰、山谷、河流等地形。《爾雅》書中有之〈釋地〉、〈釋丘〉、〈釋山〉、〈釋水〉等篇均為地理描述,如:下濕曰隰,大野曰平,廣平曰野,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大陵曰阿。由此可看出古人之地理認知之精確,亦可看出當時相地術之嚴謹與豐富。此時相地術又稱「形法」,《漢書.藝文志》曰: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不過當時尚無風水此名詞,只有「堪輿家」之稱。

在司馬遷的《史記.日者列傳》中即記有: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此時的堪輿家為精通天文地理之占卜家,並非風水師。到了東漢,開始重視喪葬。當時進步的思想家王充撰《論衡》,有薄葬、四諱、譏日、譴時、卜筮等文,詳細敘述當時葬禮之忌諱,也反對厚葬。而當時興起「鎮墓文」之習俗,在湖北江陵鳳凰山漢墓出土之鎮墓文提及:上天蒼蒼,地下茫茫,死人歸陰,生人歸陽,生人有里,死人有鄉。

具體點出當時已有陰間之觀念。然而東漢時代之雅土並不信風水說,王充亦是大力抨擊風水之人,他認為《論衡》書中所言為葬禮而非風水,並對天人感應、神秘現象、符籙、卜筮、祭祀、鬼神等大為批判。東漢人士均注重居住環境品質,《後漢書.仲長統傳》曰: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幣,竹木周布,場圃築前,果園樹後。此些家居準則本為自然地理觀,後世卻成為陽宅之基本理論。

三、魏晉南北朝之後風水融入迷信色彩

魏晉時代開始出現不少風水大師,最有名的為郭璞。《太平廣記.卷十三》說他:周識博物,有出世之道,鑒天文地理,龜書龍圖,爻象識緯,安墓卜宅,莫不窮微,善測人鬼之情況。由此可見郭璞之才氣在當時已很有名,尤其是撰《葬書》,從傳統相地術中分離出風水觀,並對「風水」二字首下定義: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便不敢,行之便有止,故謂之風水。全面架構風水術理論,奠定後世風水之基礎,因此風水界均尊稱郭璞為風水鼻祖。

到了南朝,南宋明帝是個極迷信的人,南齊武帝也相信風水,使得風水術大興,民間也產生相墓家,專門為人們看陰宅。由於魏晉南北朝時代也承襲前朝之相地術,故地理學也很發達,風水師遂結合當時地理知識與風水術,發展出新風水理論。

到了隋代,比較不信風水,因為隋文帝楊堅思想開明,對風水持懷疑態度。不過隋代也出了有名的相地師蕭吉,著有《相地要錄》、《宅經》、《葬經》、《五行大義》等名著。之後的唐代,地理知識更加豐富,相地知識又逐漸和風水術分化,前者成為有系統之地誌,後者側重墳地之選擇,於是迷信色彩日益濃厚,任何人死亡都要卜占葬日與葬地吉凶,已達到嚴重程度,可以說現代流行的喪葬習俗即從那時開始流傳下來的。

唐玄宗也信風水,其大臣張說風水事蹟記載於《大唐新語》之中,《太平廣記》也有很多唐代的風水記錄,當時許多道士也都懂風水,而且唐代設有「司天監」,為專門觀天文之象的官,因此監裏官員必須懂風水。著名之江西派風水宗師楊松筠就曾在司天監任過職,傳聞他寫了《疑龍經》、《撼龍經》等著名風水書。唐僖宗封他為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專管靈台地理事務。

《舊唐書.李絳傳》記載唐憲宗問李維:卜筮之事,習者罕精,或中或否,近日風尚,尤更崇尚,何也?可見唐代國力強盛,風水術亦極興盛,連皇帝都在注意此現象。不過《舊唐書.姚崇傳》記載開元之治名相姚崇就不信風水之事,《唐書.呂才傳》也記有朝散大夫太常卿博士呂才批評風水的記載。當時唐太宗有感於陰陽術數走向偏鋒,盛行將姓氏按宮商角微羽分為五類,而附會住宅方位之迷信,如姓張和姓王屬商類,商屬金,五行中火剋金,南方屬火,放大門不得面向南方,房子會被燒掉。呂才批判曰:驗於經典,本無所說。諸陰陽書,亦無此語。直是野俗口傳,竟無所出之處……此則事不稽古,義理乖僻者也。

唐代國力強盛,版圖擴大到西域,當時風水術也大為興盛地傳到西域,由敦煌莫高窟考古文獻中見有《宅經》、《陰陽書》等,即可知道風水觀念遠播到西北地區。然而此《宅經》書中有曰:占宅者,見形勢氣色,草變遷移,禍福交並,吉凶代謝。占葬者,辨山崗善惡,營域征邪,鬼神安危,子孫隆絕。可見看陽宅者與看陰宅者各自有別,與現行流行之《五姓宅經》(偽託《黃帝宅經》)不同。

唐後五代十國,因襲唐代的興盛風水觀,各朝皇帝也都信風水。到了後周時期,風水術將民間陰曹地府的信仰納入系統之內,使得原本屬地理學之風水學蒙上更迷信之色彩。但宋仁宗和宋神宗都不相信風水,據《聞見後錄》所記,嘉祐年間朝廷欲修東華門,太史謂當年太歲位於東邊,不可侵犯。宋仁宗批曰:東家之西乃西家之東,西家之東乃東家之西,太歲果何在?可見宋仁宗有其說理之理性看法。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也破除了不少風水迷信。

宋徽宗卻是一個很信風水的皇帝,其原本無子嗣,有位術士告訴他將京師西北隅地勢加高數倍,就可以得子。於是命人照做,果然得子。因此更信風水,遂命人選擇寶地興築上清寶篆宮,改建延福宮,結果因大興土木致勞民傷財,令國庫空虛,國力式微,以致政權衰敗。宋代最著名之相地大師賴文俊,自號布衣子,別號先知山人,世稱賴布衣。撰有《催官評龍篇》、《理氣穴法》、《天星篇》等風水書。曾在福建當過官,《夷堅志》就記有「閩中賴先知山人長於水城之學」,並記有他在福建相地的事蹟。

宋代很注重陽宅風水,也講究喪葬習俗,《朱子家禮》記述人死後先選地形,再擇日開瑩,三個月後才葬。高似孫在他的《緯略.宅經》中說:凡宅東下西高,富貴雄豪。前高後下,絕無門戶。後高前下,多足牛馬。凡地欲坦平,名曰梁土;後高前下,名曰晉土;居之並吉。西高東下,名曰魯土;居之富貴,當出賢人。前高後下,名曰楚土;居之凶。四面高中央下,名曰衛土,居之先富後貧。這段文字便成為風水師現在仍在沿用之基本觀念,可見當時風水理論已相當完備了。此導因於宋代時期科技發達,地學知識亦豐,相地術自然而然取地學理論融合使用。著名之宋代科技書籍《夢溪筆談》就寫出地勢高下、地區不同、則氣溫不同,同時亦寫出海陸變遷、地貌侵蝕之地球科學觀念。

在宋代之前,沒有風水師將易學融入風水術中,但因陳摶(號希夷先生,又號扶搖子)精研《周易》,遂運用易理學說融合自己心得,運用在相地術上,撰有《指玄篇》,創造了風水上的「理氣派」,但卻使得原本簡單實用的相地術染上高深(迷信)占理,以致變得十分複雜,使後世之人難以理解,此為風水之不幸。大陸學者王玉德在《神秘的風水》書中說:易學是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學問,陳摶把易學與風水理論糾纏在一起,一方面使易學滲透到風水領域,染上灰暗色調;另一方面使世傳的風水術變得更加複雜、混亂。陳摶此舉實在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四、明清之後風水更加龐雜迷信

明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時也為都城風水下過功夫,由於城外大部分山脈都是面向城內,具朝拱之勢,唯牛首山和花山背對城垣。朱元璋大為不悅,派人將牛首山痛打一百根,又在牛鼻處鑿洞用鐵鎖穿過,使牛首山勢轉向內。另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禿黃。

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到北京,完全依風水觀念營建,我們今日到北京紫禁城去觀光就可以體會出整個形態氣勢的磅薄了。可見明成祖是一位篤信風水的皇帝,因此宮中達官貴人也都為自己尋覓風水寶地,導至民間全都講究風水,可以說風水是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之準則。因此陰陽先生大盛,人才輩出,以此為業為人推算驗葬時辰、看墓地、選吉日等。風水著作觸目皆是,較著名者有《披肝露膽經》、《陽宅祕訣》、《地理祕竅》、《羅經祕竅圖書》、《地理總括》、《地理大全》、《索隱玄宗》、《搜玄曠覽》、《水龍經》、《陽宅指南》、《陽宅三格辨》、《地理辨正補義》、《相地指迷》等不勝枚舉,可見越到後世風水著作越龐雜。

北京名勝「十三陵」位於北京西北昌平縣黃土山,此處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有河,山間地勢平坦,河側有兩座小山拱衛,明朝時被風水大師廖均卿相中,認為此處風水極佳,便推荐給明成祖,改名天壽山,明代十三位皇帝都埋葬在此。

明代著名傳奇人物劉基,字伯溫,為元朝元統年間進士,明朝建立後參與制定科舉、刑法、禮樂等大典。劉伯溫喜觀天象,預測人事,相信天人感應,認為天地間之本源為氣,而非鬼神靈異,因此他也批判一些迷信事件。然而劉伯溫在民間流傳有極多神異及風水故事,相傳定都金陵、建造宮殿都是劉伯溫相的地,一生傳奇大有人知,更被後世風水界推為神機妙算宗師,傳有《堪輿漫興》等書。但在《明史.劉基傳》中卻讀不到其風水記載,此書應為後世偽託。

明朝雖然全國上下都崇尚風水,然也有異議之士,如明初名醫朱彥修精通風水事理,著有《風水問答》,主張依天文地理及土宜之法來相民宅,卻反對形法家及陰宅之說,此為當時難得之重視陽宅的人物。另一位明代著名地學大師徐霞客,曾遍遊大江南北,著有流傳千古之《徐霞客遊記》,他是一位著名地理學家,但非看地理之風水師,也不相信風水。其書中對各處地形地貌、岩溶流水、山脈水脈等有極多科學描述。

另外,明末吳江人計成所寫之《國治》一書被忽視近三百年,由於日本造園界發現此書並大為推崇,才使大陸學者開始重視,該書有三卷十篇,言及興造、園說、相地、立基、屋宇、拆裝、欄杆、門窗、牆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等等重要觀念。書中曰: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疏源之去由,察水之去來。該書為科學相地理論立下典範,其書中立論也與風水師觀點不同,主張因地制宜,任其自然,地勢自成高低,實為科學之環境地理學,不可以風水書視之。

到了清代,設有司天監,除負責觀天象記天文外,還負責修建陵墓之堪輿工作,由於清代各皇帝都篤信風水,很重視陵墓方位,此由清順治孝陵之規模即可體會。當年在河北遵化縣昌瑞山下,順治帝和一隊狩獵人馬偶至此地,風水先生稱此地「即使踏遍全國,也難尋此萬年地」之風水寶地,於是順治及其後四位皇帝陵墓、四座后陵、五座妃園、一座公主陵通通建在此地,形成清東陵,南北長一三五公里,東西寬廿六公里,地跨北京郊縣三縣,是個極龐大的帝王陵園,總面積二千五百平方公里(有台灣全島的百分之七大),可見清代皇帝對陵墓風水之重視了。

在此種風氣下,民間當然也信風水。北方人之四合院即為講究風水術之建築,其大門一定開在院子正面牆靠左側,取「左青龍動方」之意,風水師稱此為坎宅巽門,是最吉祥之方位,然而住在四合院內的人,貧賤都有,今日至北京一遊,只見到四合院內住戶大都為窮苦人家,何來好風水?紀曉嵐之《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七記有因風水之爭導至二戶人家打五十年官司,亦足見時人之迷信。清朝風水著作更多,如《山法全書)、《定穴要訣》、《地理精語》、《八宅明鏡)、《宅譜指要》、《陽宅撮要》、《地理末學》、《地理水法要訣》、《地理真宗》、《堪輿譜概》、《地理枝言》、《地理辯證圖說》等,更無法計數。

幸好清代仍有一些明智之士,如大型土木工程一向由宮廷建築師雷發達家族世襲負責,他們懂建築又懂地理,卻不拘泥於風水術定規,常依山勢做大膽創新,如北京的萬壽山、香山、北海、中南海的建築,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等等,都是其家族傑作,留傳至今仍富麗堂皇、氣勢雄偉。

民國初年袁世凱是一位野心很大的人物,由於他曾受清廷解職,回到故里,懷疑祖先墳墓有風水問題,請過數位風水師來堪察,均認為真龍穴,應該既富且貴才對,為何會被解甲歸田?後來有位風水師名叫佛隱,看過之後認為的確是大貴之地,敗筆就在袁世凱在龍穴四周築上圍牆,使得:龍身受制、氣脈阻塞、不能發旺、反遭挫折。建議將圍牆拆除,必能大貴。袁世凱失意之時,為求發達,當然立即照辦,過三年後竊位當上總統。此事記於佛隱所著《風水講義》序中,是否真為風水之助,也實在難以定論。

歷代大人物通常都信風水,但表面都不明說,深怕百姓認為迷信。民國以後兵荒馬亂,到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就有人說北京內城有三個門,表示只能歷經元明清三朝,因此王氣已盡。但是歷經東征北伐,抗日攪共,有人就說是定都南京不妥之故,因為在歷史上南京做為國都,都非強盛朝代且都維持不了多久。所以國勢混亂,終於遷到台灣。此種風水說法都是民間謠傳,也許有某些附會的道理,可是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又定都北京,歷經五十年,能成為今日強國之一,又再度反駁北京王氣已盡之說法。可見從相地到風水術,歷經三千年之演變,由原本科學之自然地理學變成神秘色彩濃厚之玄學,並非早期相地之原意,純屬後世研究人士不斷加入個人不一定正確之心得,或道聽途說之牽強附會言論,以致坊間風水書越來越多,令人無法逐讀。

五、風水就是時空力學與宇宙科學

《淮南子.天文訓》注文曰:「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上下四方即空間,往古來今即時間。因此「宇宙」兩字即「空間時間」,要理解宇宙間所發生之不可思議的現象,只要澈底了解時空理論即可。因此簡單言之,風水亦為「時空力學」之一部分。要了解時空力學必須先知曉宇宙論、方位學、向量、磁場理論、引力等諸多科學原理。

大家均知「天時地利人和」六字,事實上此六字亦含有融合時空力學之概念。「天時」指時機,其具備有形和無形之雙重變化,例如有件事做不成功,大家有時會說是「時機不對」,即是這個道理。且每個人都有命和運,命是先天性,運是後天性,出生的時間就蘊含著無窮之玄機,這就是「時」。故天時即時空力學之「時間」要素,也是風水學之「擇時」觀念。「地利」指地點、方位,大家均知開店要選人潮多之地點,辦公室也要講究方向光線等等,均為俗稱的風水條件,表面看起來風水好像只是有形空間方位而已,可是同一地點某甲開店可能發財,換某乙開店可能虧本,此差異因素就在於還有無形空間之影響。故地利即時空力學之「空間」要素,也是風水學之「尋地」觀念。

「人和」則是各機關團體企業最常感頭痛之事,真正說來,有些企業會失敗,人謀不臧之因素最大,且是敗在老闆或高階主管而非下層員工。機關團體人事不合,通常也是由於主管心態偏頗所致,而非基層職員之罪。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有萬有引力,此無形之力若能相合,則有益於團體和諧與事業發達,若不合諧則會損及團隊以及事業。故人和即時空力學中的「力」字要素,也是風水學之「宜」字觀念。

綜上所述,即能恍悟原來「天地人」、「天時地利人和」、「宇宙時空」、「形法方位」、「萬有引力」等名詞全都有關連,而且風水學也和這些觀念密不可分,可見原本被人視為迷信之風水,卻是包含尖端之宇宙科學思想,事實上風水學是一門很複雜之綜合科學。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地理系學者尹弘基教授也是東南亞著名風水研究學者,在1989年《自然科學史研究》上提出:風水是為找尋建物吉祥地點的景觀評價系統,它是中國古代地理選址與布局的藝術,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將它簡單地稱為迷信或科學。大陸東南大學出版之《風水探源》序中言及: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種學問,其範圍包含住宅、宮室、寺觀、陵墓、村落、城市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陰宅,涉及其他方面的稱為陽宅。風水施加於居住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對基址的選擇,即追求一種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滿足的地形條件;二,是對居處佈置形態的處理,包括自然環境的利用與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第三,是在上述基礎上添加某種符號,以滿足人們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

可見風水與風水術有極大區別。「風水」是客觀存在的宇宙現象,宇宙之內在本質即時空場,外在表象即力場。因此風水即在於尋求宇宙氣場(天)、地球磁場(地)、以及人體能場(人)三者之間最調合之環境地理學與環境心理學之格局。而「風水術」,則應歸於風水研究者個人主觀對客觀宇宙現象的認知心得。

大陸學者王玉德在其《神秘的風水》書中所言:風水的本體是自然界,風水術的本體是人。因此我們必須洞悉各種風水術派別的偏頗,以及濫用陰陽五行易理各種神秘術語的陋習,回歸西漢以前之科學的「相地」與「形法」的地形學理論,並融入心理學理論,破除長久以來的社會基層風水術迷信,還原風水學之宇宙科學理論。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認為宇宙即時間空間連續體,共同化成宇宙,時間為無窮的存在,空間亦為無盡的存在,所以兩者化成無窮無盡的宇宙,此即「宇宙無限」之思想。而宇宙中充滿萬有引力,因此宇宙之中也充斥著各式各樣不同方向的力,總稱為「力場」。由此可見,宇宙時空構成時空場,它和力場又互相在一起,因此本文認為:宇宙內在本質即時空場,其外在表象即力場。

有了上述觀念之後,即可明瞭為何自古風水就重視方位,因為可以說風水原本就是洞悉「時空場中的力場」之高深學問,絕非迷信。可惜風水在三千多年之發展中被無數歷代風水師予以神秘化、不合理化,導至產生今日被誤解之面貌。

另外一方面,風水也是一種心理學,稱為「環境心理學」,其在美學、建築、地理學、環境科學、社會學、政治、經濟脈動中,又有相呼應之功能,所以不少現代知識分子相信風水亦其來有自。雖然如此,即使風水再好之處,若做傷風敗德之事,也不會產生好結果。人在宇宙中、在地球上,最重要之工作就是「積德」。對企業人士言,就是經營者的良知、企業信用與商業道德,我們看到若干社會上極受爭議之大財團,不思本業好好經營,只會運用官商人脈和不法手段謀取個人最大利益,儘管其祖先風水再好,但本人沒道德之事做多了,企業絕對無法久存的,不僅企業兵敗如山倒,且會造成社會金融大風暴,即為此理。

六、結

由風水源流與發展過程觀之:先秦時代並無風水之說,當時以「土宜」呼應天時,為百物之遵行原則。至秦朝,地理探堪技術發展高超,相地水準亦很高。西漢時,相地術又稱「形法」,當時仍無風水之名。及至東漢,開始重視喪葬,並發展出陰間觀念。至晉朝,郭璞從傳統相地術中分離出風水觀,並對「風水」二字首下定義。隋朝時,迷信色彩日益濃厚,卜占葬日與葬地吉凶習慣已達嚴重程度。唐朝,盛行將姓氏按宮商角微羽分為五類,附會住宅方位之迷信。後周時期,風水術將民間陰曹地府之信仰納入,使原本屬地理學之風水蒙上更迷信色彩。宋朝,陳摶將易理加上個人心得融入風水術中,成為理氣派,益加迷信。明清之後,更多風水師綜合歷代百家雜陳風水書,演變出更多派別,也使風水術易發成為玄學。

以上可見,風水內容之演變過程為:由簡至繁、由地學而轉為玄學、由單純相地而演化為陰、陽宅。關鍵分期為:漢朝之前的科學地理學時代、漢後至明朝之前的轉型時代、明清之後的迷信玄學時代。

當今風水師及風水研究者均以後世典籍為研究依歸,誤認自古以來風水術即為現今面貌,鮮有探討風水起源者。因此當今研究風水所採取之手段不應捨本逐末,更要正本清源,回歸到漢朝之前有宏觀系統的科學地理學,方能破除後世迷信。總括而言,本論文認為「風水」包含三個最重要因素:

  1. 宏觀的自然環境地理學,此指外在之宇宙氣場和地球磁場,即大環境對人體之影響以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此也包括不破壞山林水塘等的環保概念;
  2. 常觀的社會環境心理學,此指天地人所交織之人氣動線,即小環境中人與建物的互動關係,也是追求和諧及有系統的居室概念;
  3. 微觀的內在個人心性,此指人之德性,要了解無德之人居風水寶地若能得佑而發,是有地理而無天理;有德之人居陋巷亦能造福鄰里,是無地理而有天理。

俗說「地靈人傑」,地靈即指外在大環境,在宇宙氣場和地球磁場此二種大環境均佳之地誕生的人,先天上就占極多優勢,所以才能產生傑出人才。反之在惡地,宇宙氣場與地球磁場均差,想產生大人物,應不可能。所以「風水學」包含科學、人文、社會及道德思想,在自然科學無法解決人類許多問題之時便被派上用場了,因為它是一門真正天人合一之學問。

王士鈜與王士峰二位博士在《陽宅學探討與應用》書中言:堪輿學說至目前為止,只是一種尚未能用科學方法加以證實的假設而已。但其理論依據乃根源於類似科學中的磁場理論,目前已有許多證據顯示其根據是有道理的。可惜歷來研究者大多非理工科學背景出身者,導致認識不清,產生各派別各說各話,以致極多謬誤。目前社會上風水相關民間社團也極多,常令欲學習風水者無法明辨,本論文認為實在有必要由政府進行一次「風水論證大整理」之工作,召集台灣現有各派,以科學之精神做去蕪存真、刪煩趨簡的整理工作,徹底做一次風水術大改革,才能真正破除迷信,還原風水本來面貌。


資料來源:《風水生活》 / 呂應鐘 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國古代十大科學家
风水学 精彩的内容 不要错过
《易經係傳別講》上傳04章 易與天地準
《四庫全書經部易類-易學象數論》清-黃宗羲
(补圖)“古本的難能可貴之處不止是歷經幾百年完好保存傳世,更多的時候是歷經戰亂滄桑,雖殘破卻能遺留于後世,以備後人參閱,亦是不幸之萬幸哉”~此本諸多擇吉法訣,趨吉避凶,後附諸葛稱命法訣(內容詳註見圖一
【葬書 一卷 提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