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川境内的古墓、出土文物

什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数千年来,在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的历代先民们,在为自己生存和社会发展而斗争的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深藏着具有考古研究价值的陶罐、钱币、铜镜、铁质器物等,以及军事上应用的通讯设施烽燧建筑工程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遗存。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后代人研究什川地区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及其沿革的珍贵资料。

古墓葬及出土文物遗存

魁星坪墓葬及出土文物

魁星坪古墓位于长坡村村庄东面山脚下,南距沙坡社民宅100多米,北接凤凰岭。魁星坪高出黄河水平面60多米,一面靠山,三面临河,坪上土地平坦,土层深约10米,土层下为鹅卵石层。墓葬原貌早年被毁。墓主人是谁,是何朝代人氏及其棺椁、陪葬物品被毁坏情况均不详。据1987年皋兰县文物普查联合组在什川与平田整地的见证人,座谈了解到,墓葬为土穴,距地表土层1.5米左右,当时仅采到细泥粗砂红陶折腹素陶罐一个,罐高21.6公分,腹径19.6公分,颈高2公分,比例为1:3;红泥加砂彩陶罐一个,彩陶纹饰为飞燕图案,罐高16公分,腹径19.6公分,颈残高1.2公分,比例为1:2,夹砂彩陶中用的沙粒是本地河滩细沙烧制而成。就此证明,在什川黄河沿岸早就有古人类生存繁衍,而且还就地开展陶罐、彩陶器物等生活用品的制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什川地区大规模平田整地时,又曾多次发现古墓葬,但挖掘出土的器物均被视为封建迷信的“四旧”东西而被破坏粉毁,无一保存。

仅被县文化馆收藏保存的两个陶罐,经有关专家和部门考古研究认定: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县文物普查小组对该墓葬提出意见是:仅作登记记录,不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小崖子汉墓及出土文物

小崖子汉墓位于上泥湾村沿河上游约1公里的小崖子半山腰上,东距什川黄河钢索吊桥500多米,南接打磨沟沟口,西依西山小坪,北距黄河、沙滩300多米,小崖子下面河边岸口是泥湾与什川两地交汇的古渡口旧址,墓葬坐落在半山腰,山体为数百年前黄河水及山洪冲积的沙砾、黄土堆成。墓葬高于黄河水平面约60多米,墓葬上覆盖黄土层3米多厚,东西两侧因多年被乡民掏挖砂石,已经成为5米左右的陡山坡。1985年1月当地群众在挖砂时发现此墓葬,自行挖掘,不知其地下情况,所以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因此,墓葬遭到严重破坏。据当事人讲:“墓葬为木棺,棺下垫有圆木两根。取砂时,挖掘出绳纹陶罐11件,铜镜2面,汉五铢钱币5枚,铁质灯具1件。”后来其中7件陶罐、1面铜镜被县文化馆收藏保管,其余器物散失在民间或被毁坏丢弃。此墓葬所出土文物经县文物普查小组和有关文物部门、专家鉴定,属西汉时期的器物。墓主人是谁,没有碑记墓志铭等作证资料,且无法详细考证。但是此墓葬是皋兰县在已经发现的汉墓中唯一没有被盗挖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汉墓。由于当时村们取砂无意识自行挖掘出土文物,又缺乏科学的保护常识和条件,而当时失去了对第一手存史资料的保护和管理。

古墓出土文物

县文物普查小组处理意见:收藏保管好现有采到的出土文物器物,此古墓仅作登记记录备考,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河口坪头汉墓及出土文物

河口坪头汉墓位于现河口村庄东面的坪上,墓东南距皋兰县西岔水利电力提灌工程一泵站500米,北为坪头农田。地势平坦,现有耕地100多亩坪下为河口村老村庄。

1987年县文物普查小组在河口村文物普查时,发现砖砌古墓一座,墓座东向西,墓室宽约1.2米,长约2.5米,出土随葬器物有汉代五铢钱币数枚,陶罐、陶器数个,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收藏,均被当作封建迷信的“四旧”东西,遗散在民间或严重破坏而被丢弃。

 县文物普查小组的处理意见是:仅作登记记录,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河口村井子沟古墓

井子沟古墓位于河口井子沟中,井子沟的地理环境是四面群山环绕,且山大沟深被夹在其中。这里属魏家大山的山脉腹地,距古墓数十里之内荒无人烟,墓地旁有后代修盖的一间茅草房,仅供牧羊人放羊,种庄稼时居住。墓北端有一眼古井,井壁全用石块砌成,深约十数米,井水甘甜可口,可供人、畜饮用。这个井当地民间相传:井上覆盖着一张牛皮并上压大石板,填上黄土一大堆,在一百多年前,因大暴雨引发大山洪将井口冲开,人们发现后饮用至今。

此古墓当地人世代都称之为“王爷的古堆”,墓区占地面积约50米×35米,全部用黄土堆积而成。在此处石峡东面的一块小台地上还发现有三个小塚堆。民间还相传墓葬的封土全由骆驼从它地驼运而来。墓主人是谁迄今尚无资料可考证。

1987年经县文物普查小组和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实地踏勘,提出处理意见:详细情况待考证,可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泥湾红崖岔古墓

红崖岔古墓位于泥湾村西的大石柱子沟内,距泥湾村村庄约7公里,四面环山,仅有大石柱子沟通向墓地。石柱子沟地理环境狭窄而细长,两边山石陡峭,进沟向西经过7个小支岔便到达红崖岔。红崖岔地势平坦,古墓坐南向北,背依群山,对面红石崖高约15米,长约100多米,古墓外形为一圆形土丘,全部由黄土堆积而成,墓高约5米,周长50米。墓主人是谁,无碑记和墓志铭等,无法考证。但在当地民间世代传称为“王的古堆”。1987年县文物普查小组实地踏勘,初步考证为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墓葬。处理意见是:因此墓葬保存较为完整,可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期热读
1
央视直播什川梨花  大美梨园风光无限
2
又到授粉季,什川古梨园保护中心教你梨花粉该如何采集
3
皋兰县古梨园保护中心腹接、桥接技术试验成功
4
什川境内古长城遗址
5
四月,梨花仙子驾临兰州
“梨苑花光” 盛景悄悄盛开,什川大美梨花网上看
6
什川人物:科技兴农魏公河
7
科学种田的带头人魏职鸿
8
雕塑奇人魏至清
“写留言”
跟老魏进行互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市成功发掘南宋高官胡紘夫妇墓
陕西首次发现秦代积炭墓 出土长剑彩绘陶罐等文物
高碑店市出土文物小考
考古发现器型巨大的青铜器:酒禁
发掘 | 江苏海州发掘36座古墓出土文物250余件
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排行榜前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