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心地胆”什川镇

黄河生态人文系列《什川古梨园》——“天心地胆”什川镇

冬梨和软儿梨的种植历史悠久,百年之前,金城兰州曾是冬梨和软儿梨的最大产地。现在的西关、南关、广武门、雁滩等地,都曾是百年古梨树连绵成片的地方。流年似水,沧桑巨变,如今的兰州主城区早已是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侥幸存活的古梨树也早已屈指可数。要找寻最大的软儿梨和冬果梨树生长地,就要去金城魏氏发祥地——什川。



魏晋的家就在什川镇南庄村。寻着黄河东流的方向,我们向什川出发。从兰州沿黄河而下,车子走过约20公里蜿蜒的马路,眼前豁然开阔起来,万亩什川梨园,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出现在视野当中。冬天的黄河水清澈明净,宽阔的水面从上游的险峻峡谷中缓缓流出,绕了一个C形的湾将梨苑环抱怀中。放眼四望,只见什川周边四面群山,三面临水,一方林木繁盛的半圆型土地静卧在山水之间。这种独特地理环境是千古黄河留下的杰作,也是大自然缔造的地理奇观。千百年来,人们惊叹于什川古镇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视为天造地设的“天心地胆”。


    什川镇分为东西两个主要区域,主体部分是什川,位于黄河东岸,土地面积和人口约占总面积和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岸为泥湾村和河口村。什川镇黄河两岸原来都栽植有大量梨树。什川目前还保留绝大部分原始老梨树。泥湾的数千亩梨园近年来已经全部砍光,老梨树荡然无存。目前主要种大棚蔬菜瓜果。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什川小盆地气候的天然优势,湿润的空气,肥沃的土地,造就了这上万亩人工培植的森林。一座悬索吊桥和一座名叫“梨花桥”的混凝土钢混桥将两岸连在一处。


车子驶过梨花桥,古梨苑一下扑入人眼帘。虽然是冬季,老梨树全是裸露的树枝,其高大粗壮,遒劲有力震人心魄。将车停在路边,走向那一棵棵古老斑驳的老梨树,犹如走近一位熊腰虎背、体魄强健的长髯老者一样,有十米高的老梨树主杆直径一米以上,得两三人才能合抱。粗皮嫩枝,巍然而立,令人内心的崇敬油然而生。有的老梨树冠高大圆满,气势雄健,奇伟无比;有的树历经百年风雨沦桑,枝干虽然残缺,依旧生机盎然。老树之间或有小树,显然是后来栽植。老梨粗干苍枝,壮志凌云;小树细梢稚嫩,初出茅庐。老树小树生在同一块土地,如祖孙三代,四世同堂,高大与矮小,年长与年少对比鲜明,妙趣横生。


冬季的田野冰天雪地,顺滨河大道而行,触目皆是高大古老的梨树,昂首挺立,成行成片,在黄河两岸绵延十余里,一眼望不到边际。什川古梨园大多生长在黄河沿岸,果农房舍集中于梨苑中心,老梨苑中也有零星散布。农舍多以出檐平房为主,过去流行的是堂屋,后墙高,前檐低。厅前有柱,多砖木和土木结构。近年来,农民喜欢建平顶房屋,新潮的小平顶大门替代了老式的前门楼,一色的粉墙白壁展示着新生活的风姿。



据村民介绍,什川现有梨园上万亩,百年以上梨园约3000亩,最老的梨树需三四人才能合抱,树龄约在400年以上。一些古梨的具体年代还有待专家的考证。

什川镇的魏公平老师是什川镇的“秀才”,对什川梨园历史也有研究。我们找到他,听到了这样的描述:“什川梨园在1949年以前都是个人所有。每家梨园分片割据,各有其主。”

陶家园子、黄家坎、九房园子、大房园子……过去这些园子都是大户人家的。后来入了合作社,梨园就归国家了。今年已花甲之年的魏公平说起什川园子可谓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什川果园为啥长得好,一是土质好,黄胶泥土,营养丰富。二是黄河水浇灌及时,老先人修了好几处水车,什么四辆车、下大车、磨合车等。在过去没机器没电的年代,只有水车能将河里的水弄上来。地能浇上水,就会长东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河发大水,快淹到老果树附近了,水车也全冲走了。现在留下的只有水车抽水时流水的“皇渠”。“皇渠”的周围就是树龄最老的梨树。老果树长这几百年,凝聚了几十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呀!”

“什川出产果品量很大,过去是羊皮筏子、木船渡河,果子运不出去。今天有了桥,就可以把什川冬梨、软儿梨销往全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州什川梨园-----醉人秋红
皋兰县什川镇
魏氏古镇600年传奇
金城兰州(十二)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梨园
什川梨花静悄悄滴开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特产之软儿梨【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