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吊桥


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上,你要找一块二百平方公里的地方,恐怕拿放大镜也很难找到,但是就在这二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世界第一,一个中国第一,你相信吗?我的家乡什川就是这样一块神奇的地方。2013年被录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并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之后,架设在黄河之上的钢索吊桥又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桥。
黄河全长5464公里,自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进入甘肃,来到什川,并把这块神奇的地方环抱在臂弯里,千百年来用她的乳汁浇灌着这块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孕育了几十代家乡的人民。在不断繁衍生息的同时,黄河又成为乡亲们进出什川,销售购物的天然屏障。解放前,进出这里除石门到五架山一条曲折的盘山驼道外,只能靠原始的羊皮筏子沿河摆渡。解放后,乡亲们在黄河上建造了一条摆渡船,缓解了交通不便的困难,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产资源的丰富,原有的羊皮筏子和摆渡船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每年上千万斤的瓜果要运向四面八方,既是有了汽车也无法渡河运出。每到瓜果成熟的季节,渡船的码头上拥挤不堪,被挤入黄河的人和瓜果比比皆是,经来回搬运糟蹋的也不计其数。眼看着那喷香的软儿梨,脆甜的冬果梨由于运不出去而烂在地里家里,乡亲们踌躇不堪,心如刀绞。
能在黄河上架一座桥,成了什川几十代人的梦想,鲁班造桥的神话故事皆来源于此,至今广为流传。


一九六八年冬,原长坡村村长,老党员魏添中在乡党委会上提出修桥的建议,受到乡党委的坚决支持和什川上车,长坡,南庄三个村的乡亲们热烈响应。乡亲们下定决心要在这滔滔的黄河上架一座能通汽车的桥,彻底改变渡河困难的被动局面。为此,专门成立了建桥委员会。造桥,这对当时不足万人,生活并不富裕的乡亲们来说谈何容易,一没资金,二没设备,三无设计人才,又值文革最动乱的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的某些上级领导纷纷跳出来加以干扰,阻拦,说什么农民造桥是“异想天开,劳民伤财”。在这种情况下建桥,可谓难上加难,怎么办?这些,难不倒聪明勇敢的什川人民。他们顶着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没钱,就自筹。没设备,没人才就发动所有的什川人,托关系,找门路。他们的行动感动了“上帝”。得到了省,市领导的支持,不到几个月就筹到十二万元的资金,加上上级陆续下拨的十二万共二十四万元。

建桥工程也得到省交通厅、兰州铁路局、甘肃冶金公司、兰州通用机器厂、阿干煤矿等二十多个单位的大力支持并敲定了修桥方案。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苏钰工程师负责设计,地址选在黄河较窄的红寺崖边。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建桥的工程终于破土动工了,这一天,全乡的乡亲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群情振奋,前来祝贺。在这建桥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乡亲们废寝忘事,夜以继日的忙碌着。大桥的引桥长达270米,高3米左右,需要大量的石头,水泥,河沙都要到五公里以外的山里去拉,在黄河里淘。没有机械化的运输工具,就用人力车,马车,手推车等昼夜往返,源源不断的送到工地上。混泥土需要把大块的石头破碎成鸡蛋大小。没有粉碎机,搅拌机,需要人工破碎,搅拌。引桥用的石头等建桥的物资都需要人力搬,为此,几乎所有的学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都放弃节假日,参加到这项震惊中外的建桥工程中来。整个工地出现了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的生动感人的场面,场地上人来车往,人群鼎沸,十分壮观。
在建桥的过程中,伸入河谷的桥墩采用了围堰浇筑的办法。为保证质量,围堰产生的水要求用抽水机迅速抽干。一次抽水机的水管被杂草所堵,水位上升,农历正月,数九寒天,土工组组长唐应章跳进一人深的水里疏通了管道,为此落下了终身的病根,为什川建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桥最难的是要把每根两吨,共十四根钢丝绳运过河去,聪明的乡亲们利用冬天天寒地动河面变窄的有利条件,在地面上泼上水,等路面结冰,并利用地面打滑的原理,把笨重的钢丝绳用搅盘,滚杠一寸一寸的搬到渡船上,再按原样运到工地上。主桥的龙门架高达15米,要把28吨重的钢丝绳从河底穿过去,再架上去,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用人力拉上去谈何容易,怎么办,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最原始的办法把钢绦绳用麻绳连接,用羊皮筏子和渡船引渡到对岸,然后用高杆滑轮引到龙门架旁,先架在一个与龙门架等同高的木架上,再由倒链和二十多人拽到龙门架上。主桥长165米,宽7米,载重8.5吨。有九根165米的钢轨和50多块重型的工字钢都是用这些土办法铺上去的,中间遇到的困难是无法想象的,乡亲们就是用这种大庆创业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毅力,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建成了这座中国农民第一桥。



1971年5月20日大桥终于建成通车,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数以万计的人群涌到了这里,观看通车的盛况。支援过大桥建设的二十多家单位的主要领导,国内知名的17家新闻单位相继参加和报道了这次盛况,日本共同社以《中国农民造大桥》为题专门做了报道。自此由三个村自筹12万元加上级拨款共24万元,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建成的桥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农民第一桥。实现了什川人几十代人的愿望,鲁班造桥的神话由此成真。

这座使家乡人民走上小康的幸福之桥,2004年9月被小峡水电站黄河公路大桥所代替。经过38年运行,因年久失修,不堪重负被停用。2013年皋兰县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在维持什川吊桥原有风貌和现有桥梁结构方案不变的前提下,对现有悬索人行桥加固维修,恢复了行人和小型车辆的通行功能。维修吊桥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大桥的桥墩和龙门架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标准,在场的工程技术人员无不叹服。2016年11.12日,皋兰县旅游局又为什川吊桥建设的灯光秀开始完工调试。这会使这座神奇的吊桥,更加耀眼夺目,使秀美的万亩梨园锦上添花。


现在的吊桥两端,已经由过去单纯的交通设施变成了集通行,旅游,观赏,集会为一体的娱乐场所。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就在这里举行,一进什川首先聊入眼帘的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柔性钢索吊桥。这座看上去普通,平凡,简易的黄河吊桥却无处不浸透着家乡父老乡亲的心血和汗水。他是什川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历史上农民造桥的里程碑。她反映了什川人民勇攀科技高峰,敢于改造自然的英雄气概。当你看到她的时候,你会被她那高大,宏伟,壮观的外貌所惊叹,当你听完有关她的故事,你的内心会受到震撼,你会被什川人民的勇敢和魄力折服,那些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必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2016.1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懂一座桥,认识一座城,说兰州铁桥是创举,看完这四点你就懂了
《黄河258》第四集《平堡吊桥》
洪都拉斯花费巨资造了座桥,飓风过后,桥还在,河却没了
【“融·合”体验】“桥”的探秘之旅
【解说词】黄河258(第四集)平堡吊桥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中国农民第一桥【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