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頭记”

《红楼梦》原名之一《石頭记》,在《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后,《红楼梦》爱好者老陶将她刻在了石头上。


我和老陶认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说来也是对《红楼梦》的共同爱好才有了这个缘份。我还在学校工作时,每年元旦时学校都会安排很多迎新年活动,借此机会我曾举办过几次有关《红楼梦》的讲座,发表在《飞天》杂志的散文《漫游香山话曹氏》就是其中一次讲座的讲稿。读过和爱好《红楼梦》的学生不是太多,但也不至冷场,那一年讲座举办后大约一周左右,一位什川的学生来找我,介绍说他家邻居老陶在石头上雕刻《红楼梦》故事,这让我喜出望外。不几天我便接到了老陶的电话,这样,我便有机会接触、了解老陶和他的影雕艺术。后来我约朋友前往什川去看老陶的石刻作品,并带去了谭凤嬛的红楼梦人物画集。那时老陶的作品已接近完成,据老陶介绍已完成八块,还剩一块待刻。老陶也是个性格古怪的人,他只让我们看了其中的一块,其余秘不示人。我看了这块作品后,惊叹影雕艺术美妙绝伦,同时不得不佩服高手在民间!我对作品人物画面、人物表情提了一些建议,并出示了谭凤嬛红楼梦人物画集让老陶参考。老陶是甘肃皋兰什川镇的农民,大约1967年从什川中学初中毕业。当时正值文革动乱,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但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并未停止,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执着精神不断自学绘画、摄影、雕花等,直到后来学习影雕艺术。什川人稠地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还是很困难的,老陶和所有农民一样,首先面临的是养家糊口。他自幼丧父,从小养成了独立、倔强、忍辱负重的坚强性格。面对困难重重的生活窘境,他与老母亲相依为命,从不向困难低头。凭着对摄影的爱好自学成才,利用农闲,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走村串户,为乡民照相,自配显影、洗影液,白天照晚上洗,这样一年下来可赚二三百元钱,这在当时已是天文数字。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自费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根据他的癖好,游览了很多名胜古迹和古典建筑,吸收古典建筑的精气神韵。慢慢他有了一个想法,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自己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个印痕,也不枉此生!不知他从哪里知道了影雕艺术,大约在五十岁左右,只身自费赴福建惠安拜师学习影雕技艺。影雕艺术创始于“文革”时期,它是采用墨玉、蒙古黑石材、山西黑等灰白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把要雕刻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的细小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而表现图像。影雕既有摄影光学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一种艺术手法的创新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人为的强求常常难以如愿。“江山不幸诗人幸”,这句话从创作的本质点透了一个艺术道理,用这句话来说明“影雕”的诞生同样是极为合适的,荒诞岁月中对伟人领袖“炽热”献衷心活动中,一门新工艺在不经意中诞生了!老陶千里迢迢,只身前往影雕之乡福建惠安拜师学艺,面对这样一位五十多岁的高龄学徒,师傅摇头了。又加上当地拜师的繁文缛节,他自己也为难了,钱从哪里来,身为一个普通农民,生活费尚捉襟见肘,只能求其次去临摹,当地工匠见他如此虔诚,允许他临摹观察,说来也奇了,当地工匠进行影雕创作时,他在旁边看了大约十天左右就打道回府了!从此边琢磨边雕刻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影雕创作之路。他一边在石材上练习影雕技法,一边通读《红楼梦》。同时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人物绘画、连环画等,积累素材。经过无数次研读、浓缩、筛选,终将《红楼梦》精选为三十二个主要故事情节,二十八个人物画面。经过比较最后确定以清代孙温(1818-1891,河北丰润人,字润斋。)手绘本《红楼梦》为蓝本进行影雕创作。如:黛玉进京,画面15人;宝黛初会,画面16人;黛玉葬花,画面2人;尤三姐怒斥贾琏贾珍,画面3人;抄检大观园,画面6人等。请看老陶的红楼笔记:⑴“用石头雕刻《石頭记》,今日是二零零六年四月九日,经过反复筹划准备后终于今日开刻。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各种版本的《红楼梦》进行反复阅读,构思故事情节。究竟刻多少个故事?故事内容应该怎样刻画等……对于题材电视剧反复观看,怎样划定人物的身份地位更好地从脸部表达出来。从人物刻技上表现人物思想,这是很难的。故事从黛玉别父进京开刻,因没有实刻经验,只能用复写纸复写上去再进行轻点定位画面轮廓,这个办法是原始的,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办法。”对于老陶这样一位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完成这样一部浩大的工程,你很难想象他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劳作。

红楼笔记⑸:“心细如发,精雕细缕。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一日,初冬的第一场雪来的不早也不晚,不是很厚,大概一指左右。今日起开始刻痰盂部分,痰盂的原料不知是瓷制还是铝制无从得知,按年代推应该是瓷制品。十一月三日,刻周瑞家的,在书中写的她的年龄,面容刻的稍有点年轻,她的实际年龄应该在四十~五十岁之间,她属于操心之命,故将头发刻的有点黑中带白。我个人认为在贾府这种地方,模样不会太丑。十一月五日,继续刻刘姥姥的下半部分,她是地道的农民,红楼梦清书明人,书中有西洋钟,钟属于晚清舶来品,故事却按照明朝处理,所以将刘姥姥的脚刻为大脚,意不失谱。十一月七日,刻周瑞家的衣服,因为在贾府下人中,她占有一定位置,因为她经常在王熙凤身边,所以穿的应该比较体面。十一月八日,今日主刻板儿身体部分,因为他属于小农户,穿着不是很好,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所以站相有点拘束,手被周瑞家的牵着……”

老陶就这样一边操持着自己的果园,一边进行着影雕工笔《红楼梦》的创作。坚持每天创作3~4个小时,每个版块耗时接近一年。历时十年(2004~2013年)创作完成影雕工笔《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及人物画面,创作者独特的视觉和影雕技艺,将各种人物活动情节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在石头上刻画出一幅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画面,将一部洋洋大观令人荡气回肠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表现地如梦如幻,雅俗共赏。其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篇幅之宏大,为影雕石刻《红楼梦》同题材作品所仅有!石刻画面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博古杂项等。人物达360多人,人物采用写真技法,注重肌纹的刻画,形神兼备,女子突出细眼弯眉,樱桃小口、窈窕身材。人物的衣褶裙带线条流畅飘逸,亭台楼阁的建筑远小近大,建筑的斗拱、立柱和窗隔门楞明暗转折适度,表现手法隐晦、内涵深刻,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惟妙惟肖地在石头上再现了孙温手绘本《红楼梦》的图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影响深远。老陶耗时十年,完全靠人力手工创作完成影雕工笔《红楼梦》,举世罕见,前所未有,构图比例协调、布局点缀得当、黑白明暗分明、造型线条流畅、人物形象各具特征、一颦一笑尽显画作之中,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很高的层次,生动再现故事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雕刻过程中老陶有时为画面内容或布局所纠结,很多次为人物内心世界的准确表达而茫然,在原著中也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百思不得其解,奇怪的是有几次在梦中梦到了答案,究竟是思绪过于投入所致、还是曹翁在梦中指点?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曾有类似的先例,如令科学家们大伤脑筋的苯的结构式苯环,就是凯库勒受梦的启发解答完成的。他为了准确表达人物表情而多次到幼儿园和小学中学门口观察孩子们两小无猜、稚童天趣的自然流露。


当影雕工笔《红楼梦》最后一个版块的最后一笔刻完之后,老陶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闭目沉思,激动地泪水夺眶而出,他在为自己感动!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能坚持三千六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十年来春夏秋冬寒暑易节,他从未停止过,甚至除夕和大年初一也未停歇过一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陶不仅进行了艰苦的雕刻创作,同时利用夜晚坚持写红楼笔记,十年来写了十七万字的红楼笔记。阅读红楼笔记,字里行间纪录了他的创作过程和创作艰辛。再次欣赏红楼笔记⒅:“2006年12月8日-12日,继续刻人物的同时,对原著中的薛宝钗身份做解读,以便后来更好的把握人物在场中的地位与心态表现。薛宝钗肌肤丰腴,容貌端丽,白嫩的圆脸,水灵灵的大眼睛,丰满的身材。难怪宝玉看见她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想去“摸一摸”。她像谁呢?曹雪芹曾暗示,她很像杨贵妃,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就明确把宝钗与黛玉比作杨贵妃与赵飞燕。薛宝钗的外表具有杨贵妃雍容华贵的特征。”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唯一一首用来表达作者创作艰辛的诗句,同样表达了影雕工笔《红楼梦》的创作艰辛。老陶在自费买了两千多元石材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销售石材的老板到什川送货,看到了老陶的创作环境和影雕作品,大为震撼,答应以后所需石材全部由他承包免费供应。老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吃苦精神让石材老板深受感动。

二零一六年八月,我从网上看到老陶影雕工笔《红楼梦》在兰州展出,并欣然前往观看,老陶已成了名人,各大媒体纷纷采访报道,甘肃卫视、甘肃文化频道、文汇报、中国文艺相继播出或报道了老陶生平及作品。作品展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因为展出的是作品照片,观众要求看影雕作品实物,因此老陶与省博物馆进行了联系,以满足观众要求。省博物馆提出了收费要求,老陶一介布衣,生活费尚无着落,只好作罢 。他的作品申请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已获得初审通过,但终审要缴费十万元,这一次又让他为难了。故宫博物院也传来信息,有意收藏他的作品。老陶想到了自己十年的辛苦,正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感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老陶创作十年,省吃俭用、含辛茹苦,脊椎已严重变形,视力严重下降,身体严重受损。如今娱乐明星唱首歌、演一部影视剧动辄就有成百上千万的报酬,老陶欲言又止。同时,日本德国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商人不断打电话询问,尤以日本人最多。老陶还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声称日本人出多少钱都坚决不卖,否则陶家子孙将被人戳脊梁骨称为汉奸。去年年底,老陶趁去台湾旅游之机,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取得了联系,院方已受理了作品照片图案,正在评估。我给老陶提出了建议:影雕工笔《红楼梦》的最好归宿就是两岸故宫博物院。假若让她流落商家之手,作为日后收藏者在拍卖会拍卖的一件艺术品,那将彻底辜负了老陶十年创作的初衷!今年春节过后,他来找我,老陶作品自画像已雕刻完成,他想让我写一下他的艺术简历,准备刻在这块影雕像背面,我看了他的影雕作者像照片,影雕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眼角的鱼尾纹、眼袋、衣服的褶皱,惟妙惟肖,就像老陶坐在你面前。我欣然接受了他的要求。

陶世清艺术简历:


陶世清(1949~),无字,无号,甘肃皋兰什川人。本农耕,喜读书。爱好绘画、摄影、工影雕。曾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癖好古典建筑,纳其精气神韵,尤喜民族瑰宝《红楼梦》。历时十余载,影雕工笔创作《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及人物画面,巧妙应用摄影光学成像原理,针笔自然流畅,笔势精妙,雕工娴熟,极得天然之趣;作品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神采动人、栩栩如生、画面清俊秀雅,气韵空灵,情驰神纵,独具艺术神韵,自成一家,把《红楼梦》还原为真正意义上的“石頭记”。作者心境安闲,气定神闲之功力见于石头之上。有影雕工笔作品《红楼梦》九大版块,二十八个画面蒙古黑石材雕刻留存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连熙 【红楼梦人物】工笔作品欣赏
专注影雕 一梦十年 农民陶世清和他的“石头记”
彭连熙 【红楼梦人物】工笔作品
红楼梦人物工笔绘画作品
田镛先生工笔:笔下生辉,独具匠心
红楼梦人物标准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