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梨园墨香飘四方——什川镇书画协会活动及人物掠影

“一树梨花一首诗,穿云玉鸟唱新枝”,在什川镇梨园深处,每当梨花盛开,游人如织季节,都有一股浓浓的墨香伴随着花的芬芳四处飘荡,那是什川镇书画协会的“农民书画家”们又在梨园聚会,开卷挂画,供人鉴赏,现场挥毫泼墨,吟诗书写,围观者如云,唏嘘赞叹声不绝,成为旅游节一道最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近年来,他们游走四方,凭借手中的笔,带着墨香,抒发对美丽乡村的挚爱情怀,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什川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黄河文化孕育的杰作。在这片热土上,从古至今,涌现出来一批文化人,特别是书法、绘画、根雕、影雕、黄河石收藏等方面,人才济济,巨擎不断,如清末魏德常、魏德霖、魏德谦“三俊杰”,为兰州城隍庙、什川真武楼及周边胜景、庙宇书写匾额、楹联,自成一体,墨香远播。绘画方面,有魏贵宏、魏从龙、魏从尚等艺术家,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画种,曾承担榆中兴隆山太白楼的整体创意绘画。在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什川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一直兴盛繁荣,后继有人。200471,在甘肃神州诗书画联谊会杨德儒、杨重润等“大家”的热心支持下,什川书画协会正式成立了。自此,协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书法、绘画、雕塑、摄影、黄河石收藏等艺术种类的“人才”,每周星期天在文化站开放活动,大家欢聚一堂,现场交流,切磋技艺,取长补短;每年都举行一次大型书画展览评比活动,推陈出新,鼓励新人新作,并推荐优秀书画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县等各类展览评比活动,多人获得名次奖和优秀奖。

    10多年来,什川书画协会不仅培养了一批农民书画家,更重要的是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什川的文化氛围和书香梨园建设进一步得到熏染和提升。在什川中学庆祝建校60周年时,20多位书画家齐聚校园,义务为学校写字、作画,有条幅、有斗方、有横幅,200多幅书画作品被学校采用裱祯装框,悬挂于门楣、大厅、楼道、教室、会议室,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滋养,受益终生。在操场一面70多米长的文化墙设计创作上,擅长国画的魏世军和行书成体的魏永伟联袂合作,放弃农活整整创作了20多天,完成了集风景、人物、花卉绘画和画旁题诗,书画相映,浑然一体的艺术长廊,特别是梨园吊桥、李逵探母、屈原问月几幅画作和墙墩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书法条幅,风景幽深,形象逼真,书体灵动,苍劲遒道,不仅师生驻足欣赏,还吸引了大量社会人士来校园观看,获得一致好评和赞扬。更值得一提的是,书画协会会长魏建中先生而今已是耄耋老人,但笔耕不辍,坚持研习欧体楷书,每年春节前自购红宣纸,义务为乡亲们书写对联,每年达几百幅。他18岁入党,曾担任河口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对农村变革深有感触,常常自己编写对联内容书写,赞颂农村新人新事,抒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如“农税免征国策好,良田直补党恩深”的对联,既宣传了党的农村好政策,又对农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恩图报,传播正能量。

    什川书画协会与省市县外部的交流也十分频繁,既宣传了什川,又扩大了什川知名度,为推动什川旅游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每年梨花盛开时节,协会不仅自己组织聚会展览活动,还与外界多方联系,邀请书画名家来什川现场献艺,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次,甘肃神州诗书画联谊会主席杨德儒率天水、庆阳、酒泉、甘南、白银等地会员80多人来什川交流,现场创作作品100多幅,使本土农民书画爱好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2016101,什川书画协会会长魏建中在儿女们的大力支持下,带着自己的100多幅装裱书法作品赴兰州海天宾馆专场展出,这是什川农民第一次走出家门的个人大型展览,省城书画名家欢聚一堂,鉴赏点评,纷纷赞叹“梨园农桑老人”楷书的坚实功底和来之不易。其实,魏建中先生的书法作品早已声名远扬,多幅作品被《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大典》、《毛泽东诗词全国书法大赛优秀作品集》、《甘肃诗书画作品集》等书画作品专辑收录。他的书法作品被“当代中国书画艺术领军人物大赛组委会”这样评价:“书法直取自然,万象入书,大气磅礴,匠心独具。其作品大开大合而不失肃穆雅儒,潇洒飘逸而不失深厚稳重,畅快淋漓而不失规矩法度,有滚滚风云一泻千里之势,自成一体。”

    什川书画协会成立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潜心学习,刻苦研练的农民书画者,其中有不少已经走上了独立创作的艺术之路,并取得骄人成果。被称为“河口四杰”的魏建中、马乐兰、马乐河、马华礼,就是什川书坛公认的佼佼者。

马乐兰长期临习欧体,身为农民,虽然缺乏系统的书法理论,但对学习书法还是有自己的实践体会。他认为书法艺术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的书法艺术,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书法特点。经过反复实践,马乐兰在书写运笔方面被同行称道,他说:有力道的运笔是很难用语句形容的,必须练到一定程度方能体会。不同的运笔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缓缓的韵律,能给人一种沉着谨严、从容不迫的艺术感受;急速的韵律,能给人一种兴奋激昂、痛快淋漓的艺术感受。马乐兰善写小字,好作行楷。于内,注重清新典雅,灵秀工整,不失线条之美;于外,则求骨力刚健,活泼洒脱,不拘促拘泥。在一点一画上毫无苟且敷衍,纵横挥洒间笔笔分明,精准到位。《兰花》书画插页曾登载马乐兰四条屏,其作品被省市县文化部门和书画爱好者收藏,每年赠出书法作品收入达5万多元,而今年近古稀,依然伏案研习,笔耕不辍,受到同行尊敬。

马乐河,曾被《鑫报》“艺术品”专版称为“农民书法家”并详细报道。说来是遇到了“伯乐”,那年马乐河被外乡人邀请去丧事处布置灵堂,适逢《鑫报》主编杨重琦前去吊唁,看到满院张贴的书联书语,惊叹书体的苍劲遒道,遂与马乐河攀谈相识。回报社后,即派记者前往河口村采访马乐河,并长篇报道。记者开篇这样写道:“在书法界,有这种奇怪现象:有的人出于功利目的,虽习练书法不久,功力尚浅,却急于张扬自己,以博得世人青睐。而有的人,在困境中苦练书法几十年,其作品已达到较高水准,但他却从不满足,仍不断研习,由于他不被外人所知而默默无闻。最近,记者就采访到这样一位执著耕耘于书苑的农民书法家马乐河。”马乐河擅长行草,喜欢写几十字的大幅作品,因为他注重整篇作品的章法结构。他说:写好某几个字,不能称之为好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疏密得当,相得益彰。单个字与整体字之间的平衡关系,既有规律又有变化,这样整幅作品才能“活”起来,才能给观赏者一种美的享受。马乐河的书法行云流水,纵横挥洒,洞达跳宕,刚柔并济,给人以统一、均衡、鲜明而不突兀的感受。

马华礼专攻隶书,其隶书笔法独特,横竖严谨,气势飞动,姿态优美,真正达到了“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燕不双飞”、“惊鸿一掠”等隶书的基本要求和显著特点。在什川中学教学楼道,至今悬挂着马华礼几幅隶书作品,显得大气磅薄,与众不同。

除“河口四杰”外,还有北庄村魏周海,上车村刘世栋、魏政祥,长坡村魏兴瑜、魏永伟,南庄村陶世成等,都世代农耕,但书法功底和作品却为世人称道,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各有创新、各有特色和成就。魏周海擅长行草,多年来一直刻苦研习,临摹二王、黄庭坚、怀素、张旭的书体,功夫尤深。现在他在兰州租房开办书法学习班,不但中小学生多,慕名而来的成人也加入到了学习行列。他还被什川上车小学聘请为书法课老师,方法得当,效果显著,受到师生赞扬。魏周海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重视“练功”,功夫是藏不住的,只要动笔则高下立判。武术上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书法也不例外。他说:要想学好书法,不仅要有独攻一体的本领,更需要诸体皆为,并将各书体打通才能有所成就。魏周海的行草作品,被行家概括为“洒脱、浪漫、抒情”,其笔调劲健,率意生动,粗而不野,厚而不臃,颇具天真烂漫之趣。

刘世栋以草书为主,善写斗方大字,他曾书“勤”“奋”二字被什川中学裱祯装框悬于教学楼大厅最为醒目处,书体雄浑豪迈,恣肆汪洋,蕴含的精气神将要呼之欲出,给师生以极大精神鼓舞和美学享受。至今,他的“卷仁风”“养浩气”等草体作品,依然悬挂于楼道内,供人品赏。他说:草书是最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书体,但要真正写好,实属不易,今后还要多临帖多练习多揣摩呀!什川书坛还有一位青年新秀——魏永伟,他的行书已得到同行普遍认可。王羲之的《兰亭序》他不知临摹了多少遍,为了学好书法,他经常跑到兰州参加书法交流活动,得到省城杨德儒、魏荣邦等“大家”的亲授指点,书法技艺猛增。他的行书似行云流水,垂柳婆娑,飘逸柔和,洒脱隽永。魏永伟认为,书法家要用自己的笔赋予字“生命力”,字是静止的,但是字所表现的气韵是运动的。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往往充满了“活力”,有“行家”在点评他的作品时说:“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写的字!”魏永伟说:书法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学习书法更有现实意义,我要虚心学习,坚持下去。

绘画、雕刻、摄影等艺术形式方面,近年来不仅队伍扩大,人才辈出,还有了拓展和创新,成果颇丰。青年农民画家魏周一、魏世军,《红楼梦》故事影雕艺术家陶世青,黄河石收藏家魏周虎,农民摄影家彭太嘉等,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人物,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什川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魏周一乃上车村农民,早年自费去河南学习绘画三年,主攻国画。他认为,国画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在细节表现上不那么细腻,不那么强调质感。他长年生活在梨园乡村,善于观察生活细节,与生活越贴近就等于与艺术越靠近。他说:国画中的工笔就是一种非常细腻的线描,如花鸟作品,就全凭一双眼睛的观察,才能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他还说:绘画不是单纯的画什么像什么,而是一种创作,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才是你的画区别于别人的画的关键之处。一幅作品能让人过目不忘,触动心灵或引发思考,这才称之为艺术品。“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如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魏周一就能两者结合,集于一身。他的草书如天马行空,龙飞蛇舞,国画作品却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讲究景深、层次、意境,显得含蓄、淡远、空灵,给人以悠长、联想、回旋的韵味。假如有可能,当你跨进新疆某武警大院及营房,满眼便会映入有魏周一印章的绘画、书法作品,他的画被许多人收藏并装裱上墙,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农民画家。

魏世军同样倾心于国画,专长于人物肖像画,他曾拜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国画研究院院长董兆惠门下,潜心学习多年,画技大为长进,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风格特色的画风。在书画协会举办的作品展览中,魏世军的人物肖像画常常显得很醒目、很独特、很吸引人。有幅《关羽》的作品,骏马的双眼炯炯有神,光芒逼人,清澈而满含智勇,而关羽则挺立马背,两眼微闭,似有“闭目养神”之嫌,只是头上羽巾“哗哗”飞扬,整体画面长河朝日,气吞山河,有力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给观赏者留下了极其深刻印象。魏世军的人物画,从笔触中可以看出,他注重从不同角度抓住人物动态,画面很有张力,扣人心弦。翻看一幅幅作品,人物的眼神让人过目不忘,或明或暗,或深邃或清澈,神态活现,呼之而出。

陶世青,青年时学绘画,搞摄影,曾三次赴福建惠安拜师学习影雕技艺。2005年始,经过10年艰辛创作,完全靠人力手工在蒙古黑石材刻板上影雕创作《红楼梦》全集主要人物故事作品,共九大板块,含32个完整故事,28幅画面,360多个人物形象。陶世青绘画、摄影功底上乘,将绘画中的工笔技法融入影雕创作中,极大提升了影雕类作品的价值和鉴赏水平,使画面人物神态逼真,生动灵活,极富形象性和立体感,成为影雕作品创作中的一大突破和独创,形成了陶世青艺术创作的独有特色和风格。譬如对王熙凤这一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眼睛“留白”来刻画,俗语说“白眼仁倒立的人奸诈狠毒”,王熙凤就属此类人,通过眼睛“留白”来表现王熙凤“辣、毒、奸、狠”的性格特征。整体看,其影雕作品黑白反衬鲜明,造型线条流畅,人物形态各具特点,栩栩如生,一笑一颦,一泪一涕,一发一毫,一举一动尽现画面之中,生动再现了故事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陶世青的事迹及作品被《文汇报》“中国书画”专版、《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甘肃电视台》推介报道,其作品连续两年在甘肃大剧院展出,引起极大反响和关注。行内人士指出,陶世青的这组影雕作品,艺术性已经达到一个专业艺术家的水平,具备了文学鉴赏、文物收藏诸多文化遗产价值。

魏周虎,早年出外拜师学习绘画,后来又爱上了黄河石收藏及加工、润色、题名等工艺创作。当你跨入位于黄河岸边梨树掩映的一处普通农家院落时,你会看到屋檐下、台阶上、墙角边、花园旁,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黄河石。进入一间展览室,墙壁四周挂满了有魏周虎印章的山水草木国画作品,地上支架高低错落,摆满了已题名的上乘黄河奇石。经过加工润色,这些原始的奇石个个显出神奇的图案,有人物、有动物、有山水、有建筑…………神形兼备,风雅兼容,妙趣天成,如无言的诗,立体的画,美妙的音乐,神奇的童话,昭示着奇特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精神美。“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魏周虎对黄河石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怀,他说:石得天地之灵气,质朴坚贞,刚正自守,赏石藏石既是传统文化之瑰宝,也是一个人精神气质和生活品位的象征,还能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他说他的许多画作就是从黄河奇石中受到启发而创作完成的。

彭太嘉,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摄影家。谁想要看看什川历史的影像资料和什川“太极图”全景照片,那只有去找彭太嘉“师傅”了,在他家里保存着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图片,如有一张名为《大会战》的黑白照片,曾在兰州市农民艺术节获金奖。照片无论是画面构图还是用光,都显示出拥有扎实的摄影艺术技巧和独特巧妙的摄影构思,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时代感,似乎一瞬间就把人带回到了那个激情似火的岁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彭太嘉的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全国、省市县各类参展评比等级奖和优秀奖,获奖证书达80多个。他说:“身为农民,能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走出来,实属不易。也正因我是从梨园走出的,我更要把拍农民生活,表现农民人生的摄影理念坚持下去,为宣传什川,赞美新生活,多拍好照片。”他还说以后有机会办个摄影作品展览,了却自己多年心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彭太嘉“师傅”拍出更多更好作品。

“百年梨园春常在,雅风墨宝代代传”,什川文化艺术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芳香四溢!

(陈希荣,甘肃榆中人,皋兰县什川中学高级教师,现为皋兰县作协副主席,已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孝书画》(清代)书法?许介川 ?绘画?王素
墨香满乡村一一洛宁县底张农民自办书法展
当代山水女画家聂丽-头条网
中国画领域中艺擅四绝的最后一位大师,曾令吴昌硕赞赏不已
长郡滨江:记长郡滨江中学墨香书画摄影活动
墨香集—金文书法《胡立新金文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