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祠小记

     榆中有北山,绵延不绝。北山多厚土,呼梁称岭,说沟道岔,曰岘叫坪......鸡冠梁,四条岭,巴石沟,长寿岔,哈岘,吕家岘,梁坪等等,数不胜数。数不清的峁梁沟壑里,藏着数不清的生命。
       数千年来,北山干旱少雨,十年九旱,苦甲天下。但是北山大梁深谷,黄土高坡,遍布梯田,尽是沃土。数千年前,北山就有先民耕耘,靠天吃饭,代代繁衍。北山少水滋养,干山枯岭,但有厚土承载,三年不打粮,下雨吃三年。北山缺树少林,但有树木之处,必有人烟。

      北山有小村,属哈岘乡;小村有名,仁和村;仁和村里,有长寿岔!长寿长寿,居此福地,既可纳福,又能长寿,有幸长居,必会长寿。可谓得天独厚,福寿共享。
       长寿岔前有小岭,后依高梁,虽弹丸小村,却是名声在外。人说长寿之偏乡僻壤,又道北山之江南福地。俯瞰长寿岔,林木繁盛,村容祥和。数十人家,高低错落。夏秋之时,村庄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人丁多时,可达两三百人。村里有土屋窑洞寻常人家,亦有高门厚壁富足大户。有场院磨碾,草垛驴圈;亦有坎崖便道,宝马摩托。

       引人注目者,长寿岔魏祠也。深山藏古祠,长寿存庙堂。远眺古祠,青砖黛瓦,屋脊高耸,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及至近前,才见门口双狮抱拢,门楼兽头凌空。朱门之上,金钉铜扣;青壁里面,福图隐现,魏祠二字,赫然在目。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长寿魏祠,有关圣则灵。
       魏祠大殿,原长寿关圣殿。人敬关公美名,桃园结义,忠肝义胆,故塑像于此,崇敬气节,习承精神。清康熙三年,金城魏氏川四房十世祖光国公置买长寿岔,光国公之子,十一世祖秉彝公开埠长寿岔,置业兴家,代代相传。
       长寿岔家谱记载:十一世祖秉彝公生三子,自祥、自裕、自达;十二世祖生十二子;(其中多位先祖无记载);十四世诚字辈十九位老祖,十五世登字辈三十七位老祖,十六世中字辈四十三位老祖,(其中多位老祖无记载);到了十七世兴字辈就成了十九位老祖。


       家史枯燥的数字记载后面,是兴隆或衰败,是战乱或祸端,是历史长河中无法揣测的风雨变迁,是不懈奋斗,追寻平安幸福的漫漫旅程。长寿岔魏氏历经三百多年起起伏伏,延续至今,根脉绵延,生机不断。据传,长寿魏氏一族,清末民初乃北山望族,不仅耕种土地,且多有经商。从肩挑贸易到形成驮队,鼎盛时有四五十峰骆驼和骡马,来往于金崖与北山之间。正所谓无商不富,由此积累了财富。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后,有部分祖先由住窑洞向土木结构房屋转变。长寿岔人的文脉传承还与当时仁和私塾有极大关系,有私塾先生一度长住长寿岔,官粮囤积转运也在此地。由此可见,长寿岔人在明清时期已经有了非常开放的姿态,来接受山外文明。

       日月如梭,星移斗转。一个家族聚集地的家祠,无疑也是时代的缩影,受到朝代更迭和战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300多年来,深山中的小小魏祠也屡遭劫难,数度重建,仍香火不断。
     

       魏祠居长寿岔之中,方位卯山酉,大门座北朝南,丙子位,面对整个村庄。魏祠前能瞰深谷,后可庇庄舍。

   北山长寿岔魏祠,始建于乾隆年间,清末民初又建。1966年社教运动中拆除,1982年再建,1996年扩建,2018建成现在的魏祠。魏祠虽小,处处透着用心精致。院墙嵌有二十四孝图,大殿廊柱联书:“十一世贤落地长寿祖德流芳思本源,三百年子孙耕读传家昭穆列宗佑后人”;殿内正面遵祖供奉关圣帝君塑像;左边墙安奉始祖魏贵公、二始祖魏坤公、魏乾公画像及金城魏氏渊缘;右边墙安奉开埠长寿岔十一世祖秉彝祖画像、长寿岔先祖图、长寿魏氏渊缘、长寿岔家训。
       魏祠,北山长寿魏氏灵魂的栖息地,大山深处长寿岔人的精神家园。长寿岔居住者皆为魏氏,他们不负皇天厚土,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一辈辈接力传递,改变着生存环境,进化提升着自身的素质。虽居住在干旱少雨,环境恶劣之地,但是他们非常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栽树育人是魏氏先贤留下的美好传统,他们希望子孙永远生活在生态环境优美之地,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干净整洁,一丝不苟,诚信友爱,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无论走到哪里,这都是长寿岔人的生命㡳色。

       耕读传家,文化兴家,传家风,振家声,是长寿岔人的精神和底蕴。十世祖光国公为举人,十七世兴垣公、兴家公为庠生。其祖上虽未能上啥学堂,大都自学识字,可舞文弄墨,几无白丁。长寿岔魏姓还是一个音乐世家,在那不堪回首岁月,逢年过节,农闲时节,大家聚集一处,板胡、二胡、三弦、竹笛、鼓乐齐鸣,俨然一个不错的小乐队。长寿岔魏氏还是一个手艺世家,木工、泥瓦匠等人才倍出,大凡农家所需建设,不用请人,自力更生就能解决。而在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长寿岔走出了五六十位高学历人才,这不能不说是长寿岔人追求知识,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性情中人。走过榆中北山,拜谒过魏祠,吃过长寿岔农家饭,走进长寿岔人的灵魂深处,始才发现,在这里,国风家风原来融合得如此紧密,内外兼修,德才兼备,耕读传家,艰苦奋斗,乐观豁达等家国情怀优良家风,在这里得到了最美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先贤美德不仅是在家祠中得到传承,更在人们心里得到延续,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作者:魏著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耕读家风》
植根于血脉中的“耕读”家风传承
渭北“耕读第”
曾国藩: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4种征兆
悠悠家风传古今
人若无恒,万事不成——《曾国藩家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