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红玲:遗失在三轮车上的青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  焦红玲



遗失在三轮车上的青春

是在今年春天,朋友的一个小型饭局上,我耳闻了那辆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三轮车的故事。由于未展开,准确说只是个故事的简单雏形,却有着一股说不清的魔力,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车是颇具纪念色彩的最后一代北京铜牛牌。作为一个同时热爱写作和老物件的人,我除了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还如同一条训练有素的德国黑贝,拥有超乎常人数倍的灵敏的嗅觉。这直观的嗅觉暗示着我——写出来吧,绝不会让人失望,会是个朴素、温暖、感人以至于惊艳的好故事!而如果任凭这么好的素材丢在无人问津的幽暗角落里——我甚至觉得有负于那个激情燃烧的九十时代。我想,悠悠的年代感一定赋予这故事本身沧桑迷人的、富有质地的、暗哑的光泽。我甚至嗅到了那辆三轮车身上亲切的铁锈味,当然和它交织在一起的,一定还有主人公青春的汗水与泪水,欢笑与迷茫,个中滋味,交相辉映,应该是漫漫时光的味道吧。

当然那次饭局也少不了三轮车的主人,四十六七岁的杨先生。他谦逊随和,彬彬有礼,面相绝对小于实际年龄。换一种方式表达——在他身上你完全看不出任何历经风雨坎坷的端倪。很难将眼前年轻得俨然被时光温柔以待的中年男士,与一段饱经风霜、富有传奇色彩的奋斗青春建立起关联来。这也许是谜一样吸引着我的又一原因吧。


那次饭局杨先生成了我的微信好友。七月份我在假期中和他聊过几次,发现他很有见地,又不失分寸感和幽默感,是一个相处不累的交流对象。必须承认,我们的聊天很愉快。有一天我终于抛出了郁结已久的问题——三轮车。他陷入了一片回忆之中,然后,用他沉稳的男低音,在电话里给我讲起了上世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那是九三年,突然觉得这个年头倍感亲切熟悉,我沉吟半晌,终于想起大文豪雨果的一部名作就命名为《九三年》,那是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而整整两百年后的1993年,中国北京远郊县城的杨先生,正处于愣头青的年纪,青春的热血沸腾着,霍霍摩拳擦掌,正是一个想折腾出点儿名堂来的年纪。作为同龄人,对此我表示完全理解。但当时好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一个有正式工作,端着国家铁饭碗的职工,旱涝保丰收,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尽管只是想在业余时间有所作为,人家也会带着有色眼镜瞅你,像瞅个怪物。然而想法在不甘寂寞的头脑中一旦滋生,就如野草般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越发的葱茏起来。所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听着他不动声色的叙述,我眼前浮现出一个春意料峭的日子,一个百无聊赖又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在繁华的闹市区溜达,繁杂的人群,寂寥的心情。那确是个好日子,因为幸运女神突然于不经意间大驾光临——他走着走着,顿觉眼前一片光明!犹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发现了商机!一个显然比他年长好多岁的老哥,愉快地蹬着三轮车,车子锃光挂亮的,敞开的车棚里,坐着一对母女和她们采购的一堆商品。他的内心激动不已,仿佛角落里一块废弃多年的沉默的老铁,被扔进了激情燃烧的大熔炉。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杨先生除了上班,就是像中学生对待新学习的一门功课那样,对市场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调研,摸透了里边的门道。当然也打听出了北京大兴旧宫那儿卖这种人力三轮车,且货真价实。

按捺不住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二十三岁的杨先生很快就去约会他的新车了。这次出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是他朝着梦想的方向迈出去的第一步。先是乘坐通往市区的大巴车,约一个小时车程,到天桥下车,又倒别的什么车,再倒什么车,总之在那个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他费尽了口舌,磨薄了鞋底,才找到了旧宫那卖车的门市部。交钱,却无货,被告知货一个月后提走。

一个月后,正是北京开两会期间。这年轻人终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那辆他花了大价钱(一千多块)的车子,那最后一代北京铜牛,被他顺利地牵走。从大兴旧宫返回去的路上,杨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愉悦,轻快的蹬着,他要骑着三轮车回家!在电话里他这样形容自己——“仿佛在一瞬间,就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了整个世界!”从京东南的大兴旧宫返回到京西南的家,他整整骑了五个多小时。其间天降大雨,害得他在杜家坎桥下避雨,那雨下得叫一个大呀!在他印象中,北京的春天历来都是雨贵如油,似乎从未下过如此大雨。然而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场喜雨。三四十分钟后,雨停了,他继续蹬着心爱的伙计,往家的方向一路狂奔!

终于到家了,精疲力尽的杨先生停好车,没顾上休息和吃饭,第一件事就是踅摸半天,扯过一块旧的宽大的窗帘,细心的搭在车棚上。

家里老人嫌寒碜。这是杨先生叙述他的奋斗历程时说的第一句话。对此我深表理解。九十年代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将工作以外的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的挣钱行为视为洪水猛兽,尤其是他们极端排斥自己的孩子从事这并不光彩的活计。但是这无法阻止一个年轻人火热的激情。那时候他也有迷茫、困惑,但是总觉得这没有什么丢人现眼的,比起抽烟、喝酒、赌博,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干干净净的,这就是最正经的事情!他的第一单生意挣了两块钱。二十四年后的这个黄昏,在电话里,他向我描述他的第一个客人第一单生意时,仍难掩激动兴奋甚至可以称之为感激之情。“拉的是一个从公交车上下来,不认识路,想去当地唯一的火车站的男子”。那是一段挺远挺绕的路。他带着无限的新鲜感,小心地将客人拉到目的地,对方问他多少钱,他说两块,交钱,对方还道了谢。两块钱,使杨先生初次品尝到挣外快的甜蜜与自豪。

首战告捷。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杨先生把工作之外的时间,大部分都献给了他的老伙计三轮车,献给了这古老而繁华的小城街道。除了正常的主业上班,他给自己定下的计划是每月出车要达到20天,不论日子,不分晨昏,不管风霜雨雪。“生意真的多到不得了,只要你不肯停下,几乎就没有闲着的工夫,生意一单接一单,老城大街小巷的钱能堆到胸口,就看你捡不捡。”杨先生如是说,47岁的他回忆起当年来仍是无限感慨。当年的他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像老舍笔下奔波于北平大街小巷的祥子一样,不过比祥子幸福千百倍!——三轮车给他带来了可观的额外收入,一天下来,少则八九十块,多则一百五六十块,而他上班的月工资大概有八百多块。副业甚至以压倒性优势占了上风。

听着他意犹未尽的叙述,我也感到无比高兴,为一个敢想敢干的中年人曾经奋斗的青春。之后我抛出了又一个问题,有钱了干什么?他回答:买了BP机,从数字到汉显,都玩过,一个就一千多。后来,在大多数同龄人刚想起来追逐呼机的时候,杨先生,这个当年体型清瘦的小伙子,已经把他的同龄人远远的甩出了一大截,此时他已经拥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手机——爱立信。把曾经那些不理解他甚至对他冷嘲热讽的人,羡慕嫉妒得眼睛发红,牙根痒痒。对他来说,那绝对是个阳光灿烂的时代,汗水伴随着喜悦,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我想象着他的父母由起初的在街坊四邻面前抬不起头来,到被人们众星捧月般的包围,听着那些羡慕、恭维、赞叹甚至嫉妒的话语,觉得他真是一个让父母扬眉吐气、脸上有光的好小伙。他不仅没有让父母丢人现眼,还在没成家以前,带着父母早早地实现了远方的梦——去了北戴河、避暑山庄、天津、山东青岛、威海、内蒙草原等多个地方旅游。这对于90年代普通工薪阶层,一个上班仅仅四五年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相当可观的外快收入,仅凭微薄的工资,是奢侈到不敢想象的事情。

另外,这个故事必须交代的是,主人公是一个将爱车视若珍宝的人。仅仅从他买车骑了五个多小时到家,头一件事不是抓紧歇着,或是吃饭,而是踅摸半天,找了块旧的窗帘布将三轮车的车棚罩上,这一个电影慢镜头一样的细节特写,就能了解他和三轮车的感情。这个特写镜头深深地刻在我脑海中。以后的若干年里,不管收车回来多晚多累,他都要把车子好好地拾掇一番,细心地擦拭尘污,检查一下零部件,干涩的地方镐镐油,松了的部位立刻拧紧,等等。三轮车在杨先生看来,更像是一个人,除了上班之外,值得他耗费所有的青春时光与之进行交流的朋友。那时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身边众多吃吃喝喝、打牌侃山的年轻人的生活是他所摒弃的。“我没有资格享受生活,趁年轻,必须折腾出点儿名堂来”,这句话杨先生跟我强调多次,这一点我绝对相信。同时我还认识到他也不是一个有了钱就胡吃海塞的人,从他人到中年都未发福的体型可以猜测,自始至终保持着自我良好的个人形象,除了良好的体型、阳光的外表,还有不凡的谈吐。这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嗜好,即使在蹬三轮拼命挣钱,累得浑身散了架的时候,都没舍得丢弃的一个嗜好——读书。不知为什么,当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平凡的世界》里少平在做艰苦的揽工汉时,繁重的劳动之余,在破窑洞里看书的情形。他们可真像啊!都是平凡的世界里,渴望做出点儿不平凡的事情的年轻人!

三年之后。这个工作之余蹬三轮的年轻人,拥有了自己人生工作之余的第一桶金。在平凡的世界里,他骑着他的最后一代北京铜牛,除了载客之外,还干了一件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在这永无休止的奋斗当中,他拥有了自己美好的爱情,并开始创业,拥有了自己白手起家、越干越红火的店铺。当然,这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在这个故事里,仍然时常活跃着三轮车的身影。

必须补充一下,奋斗的路上不总是春分得意,也会伴随着风雨坎坷。命运多舛,对一个奋斗者她也不会平白无故给予额外的眷顾。命运之神往往躲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在你最猝不及防的时候,给你致命的一击。2000年10月,杨先生就承受了如此打击。那一年正好是他的而立之年,脑部查出有两个瘤子,开颅,切割,缝合头盖骨,这一次折腾总共花去了他20多万块钱,更残酷的事实是,很长时间他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脱离工作岗位达四年之久。大病初愈后,他抚摸着阔别多日的老伙计三轮车,百感交集。

现在作为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中年人,杨先生说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好好拾掇一番他的铜牛牌三轮车,为这个给他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伙计,亲手盖一个小型博物馆。

“没有这辆三轮车,就没有我的今天,甚至可以这么说,我的第二次生命都是它给的”,这是杨先生和我说过的最动容的一句话。他想以给它盖博物馆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那个永不褪色的九十年代,致敬那段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奋斗的青春。

作者简介

焦红玲:生于70年代,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于一所公立幼儿园,热爱文学。写作是业余爱好,级别相当于茶和咖啡,而工作是第一位的,级别等同于面包牛奶。兼爱鱼和熊掌,这注定了其更辛苦,更充实,更快乐。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ID :  gh_dab365f80b8d欢迎赐稿交流合作 主编微信15695738508                     投稿邮箱:whming369@163.com  

原创作品刊用 请与思与远方或文作者联系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主编:晓风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焦红玲:​我的名字
郑漂杜恩正和他的太阳能三轮“房车”(图)
三轮车行业新商机,终端经销商都在抢!
第341篇:最暖的交通工具
组诗||一粒翠绿色的鸟鸣唤醒了整个春天
这才是退休的快乐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