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奚爱茗:写在《围城》边上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写在《围城》边上 

奚爱茗

浮生近甲子,以为人生乐事莫过于三:吃茶、抽烟、读《围城》。《围城》数读,以为最合宜的反应是会心而笑,到此忘机,然后吃茶去,抽烟去,至于边上的附会文字则大可不必。然而,看到某学者将《围城》主题界定为“身不由己”,某杰将《围城》中的人物对应为那时代的具体人物,并因此宣布要破了钱先生本人早已破拆的“钱锺书偶像”的文字时,一时竟技痒。大概终究还是与“城”相关的人,那就在边上写写吧,也许只有写写才能真正不写。
 
某学者以“身不由己”界定《围城》之主题,举证不少,颇具创见,总觉意犹未尽,《围城》的意旨似乎主要不仅于此。我想,关于这个意旨最有发言权的首先应该是作者本人,钱先生在《围城》序中这样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很显然,钱先生关注的是人——在围城中主要是知识分子的根性,而这根性纠合着众多的矛盾,其中包括了理想与现实、追求与幻灭、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环境、入与出、意义与虚无等纷繁的内容,由此构成了人生在世(城)的根本性。


因此,就理论的逻辑而言,身不由己只是这根性中的某一种情况,而钱先生以“围城”为题为喻触动的是这根性的整体。《围城》初发后,有人说钱锺书自比上帝笑人类,其实,钱先生连上帝都要笑(参见钱著《人.兽.鬼——上帝的梦》),这个笑是在哲学性的超拔和批判的高端处俯视而来的。的确,借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想象,当我们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上进进出出的人类,不正会生发看蚂蚁忙碌蠕动时那般的笑吗?日常在世的我们,往往将意义、理想、愿望、追求、自尊、自我看得很重,在世俗之城忙里忙外行进如驰,到头来,便觉苶然疲役、兴味索然。于是我们似乎应该会悟到,钱先生通过《围城》揭示的正是被我们所夸大所迷恋的意义、理想、愿望、追求、自尊、自我等的乏味性、幻象性、虚无性和可笑性。否则,《围城》中为何要多处出现如下高度提炼的喻言呢?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结婚好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适才火铺屋后那个破门倒是好象征。好像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厦,引得人进去了,原来什么没有,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
 
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
 
事情没有做成的人老有这类根据不充分的信念: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像它酸,也很可能想像它是分外地甜。(《围城》前言)
 


显然,这些喻言传达的正是“城内城外”这一在世人的基本生态,具体而言,这种生态很象叔本华所说的人受意志欲望驱动,追求意志欲望的满足,不满足痛苦,满足之后又空虚和无聊。事实上,正如钱先生所揭示的,在人那里,不满足的欲望不光痛苦,而且可能是分外的美好。这就象初恋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未被满足或未被完全满足,方鸿渐对唐晓芙的感觉就是如此。因此,不妨可以这样说,《围城》就是围城,就是城内与城外,就是人的希望——一个比较上台面的词,由生发到运作到落实或不落实再到幻灭的在世的过程与结构的揭穿(不落实是幻灭,落实似乎更是一种幻灭,当政治家将社会理想落实为土豆加牛肉,我们难道不幻灭?《神探亨特》中亨特与某女夜情后说:早上醒来,追悔莫及,更属幻灭)

      诚然,这个在世的过程与结构充斥着身不由己的状态。但能否因此就可以将这种情节中的“身不由己”上升为围城的主题而置上述钱先生精妙的喻言于背景中呢?果如此,《围城》岂不简化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红楼梦》岂不浅化为大家族盛衰兴亡的通识境界了吗?
 
 

在下以为,“城内城外”这个钱夫人的解读是妥贴的,问题在于对这个解读怎样解读。围城之城就是人生之城,一旦为人,便已入城,此次入城确是爹妈给定、身不由己。然而,人生之城是座复合之城——城中复有诸城,诸城之间冲进与冲出,有由己和不由己、积极和不积极。方鸿渐于鲍小姐是欲动,于苏文纨是被动最后终于拒动,于唐晓芙是积极主动,于孙柔嘉是不太积极但多少有点互动,于三闾大学是既有希冀又感疑惑灰心之下的动,并非全是身不由己。可见,冲进与冲出的“冲”字,不光是 “兴冲冲”或“气冲冲”这两种简单的状态。冲进与冲出,也不在于整个过程的完成,有个意思即可。

实际上,《围城》中也并不缺乏完整的冲进与冲出的过程:就小说的整体而言,从法国邮轮“子爵”号驶过红海到方鸿渐家那不与时俱进的钟声响起,无疑是一大的进出的完成;就具体情情节而论,当看到下船后的鲍小姐挽着未婚夫时,方鸿渐尽管很郁闷,但实际已经冲出了;此外,方鸿渐于三闾大学的过程,也可视为完成,与孙柔嘉更是一完整的过程。未完成的主要就是与唐晓芙了,但这是另有深意的,钱先生或是不忍心这样写,杨绛先生曾指出过这点,或是不愿意这样写,如果真这样写的话,就与《围城》之名太机械对应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未完成的过程使我们对围城可以有更多的寻味:我们可以侥幸而无需任何想象力地去想象方鸿渐与唐晓芙终成眷属,从此过着幸福的人生,以此构筑一篇类似于“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式的才子佳人小说;更可以按照围城的逻辑或上音陈钢先生关于婚姻是“三追”即追求、追打、追问的经验教训去试想方鸿渐出城后重归唐晓芙,与之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却由浓到淡由淡到厌然后分道扬镳再度冲出围城……

      行文至此,愈发沉吟。记得叔本华曾说过:人生在整体上是场悲剧,只有在细节上才具有喜剧的意味。叔本华本人一脸悲剧相,他对悲剧的解决方案更是悲剧,但他的这句话却在悲剧中留置了喜剧的因素,用来解读《围城》是基本合适的。钱锺书先生消解了传统悲剧与喜剧的分立和界域,《围城》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既具喜剧精神,更具悲剧精神。钱先生深受叔氏影响又与之不同,他把悲剧当喜剧来写,喜剧性的《围城》来解构悲剧性的围城,这是智者的能耐,也应是处于城外与城内的我们去应对人生之城的智能。这智能,也就是萨特所说的——笑的能力。
 
       不觉之中,《围城》边上的文字渐多起来。也许,关于《围城》,最该写的还是:《围城》就是围城,一如《红楼梦》就是红楼梦。

      打住了,该进城去杀掉几节哲学课了。 


end

作者简介

奚爱茗,上海浦东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东方讲坛讲座专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哲学和艺术哲学教学与研究,合作出版专著三部,在《学术月刊》《复旦学报》《党政论坛》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坦然,淡然,自然,必然
周远望 | “默存”及《围城》新论 (品文叙事)
字字入人心,句句是精华【人生感悟】
名家趣闻:钱钟书的梦中情人唐晓芙真相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悲剧
钱钟书的幽默与睿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