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可军 | 《太白山图》与宁海有关




《太白山图》与宁海有关




文/应可军

《太白山图》画的是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围景物,着重描绘了天童寺前二十里夹径松林。苍松丹槲,枝繁叶茂,溪流拱桥,曲径通幽,寺宇宏伟,林荫夹径。

图首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四字,卷末钤白文“王蒙印”一枚。

画幅中有宗泐跋:“左菴昔年此说法……钱唐有客曰王蒙,为君写此千万松。”

守仁跋:“左菴旧隐知无恙,我欲相从采伏菩。”

徐仁初跋:“舜江城东初识时,知是说法天童师。款我谈诗穷昼夜,喜剧颠倒穿裳衣。万松吟卷袖中出,顿觉心胸清思逸……左菴对此意潇洒,黛色凉阴座隅泻。”

乾隆题诗:“作者之意弗易揣,曰为左庵特图此。” 

《太白山图》作于1359至1365年间,是王蒙前往天童寺做客时,为酬谢天童寺僧左菴的热情招待,挥笔而就的,为王蒙中期作品。王蒙中期在师法赵孟頫,兼采各家基础上形成解索皴,至正末年在解索皴基础上创出了牛毛皴,以为鉴定之参照。

元良禅师原住台州瑞岩寺,1358年奉旨而居天童寺,天童寺屡经兴废,元良禅师居天童寺之后对其建设影响极大,重建朝元阁,范万铜佛于其上。《天童寺志》详细记载,可以确定此左菴即为元良禅师,故王蒙实为天童寺元良禅师绘此《太白山图》。

从《太白山图》全幅图来看,山石的走势连绵不绝,前景的山石异常繁密,致使夹道和水道被分割开来,石头的繁密与路段的空旷形成了“繁”与“疏”的对比,使得路段变成了画面中的气眼,手法精到。 

此画构图繁复,结构严谨,画面的所摄取的景物繁多,乍见全幅画面密密麻麻,但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溪山漾潆湿润,松林茂密,杂树青红,沉郁清秀的自然风貌。[5] 

《太白山图》中的松林,苍郁茂密,高大挺拔,对于树木的描绘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松树千变万化,而且松树的排布依着一条夹道,夹道蜿蜒曲折,婉若游龙。在松树的排布上特别要注意到的一点是:从松树根部的间距来看,它们之间的距离几乎雷同,正是因为树根部的间距几乎一致,在画面中会使得树的排布比较平均,从而导致画面缺少活力,失去生气;但是对于成片松林的处理充分把握了每棵松树的姿态,使得树与树之间产生互动,通过树枝的长短、上下以及繁密弯曲程度的不同改变了松林整体的面貌。除了充满变化的松林外,画中的杂树也较为繁多,以朱砂和花青点染,章法严谨,丝毫没有杂乱之感,这些杂树被特意安插在前景的石堆上,或者在后面的山石间,让单调的山石增添了生气,画面也变得活络起来,而且树林在走势上依附着结构的方向,使得整个画面非常地和谐。

 

王蒙在基于前人的基础上,将披麻皴变为了解锁皴和牛毛皴,丰富了皴法的多样性。画幅中的山石先以淡墨皴染再以浓墨皴擦,这样几层重重叠叠的皴染使得山石的表面看起来毛茸茸,促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绵密。 

王蒙将楼宇描绘得一板一眼,缺少生气,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与刻画山石树木相类似、较为灵动的线条;其次,对于寺庙草堂布局的处理非常重视,采用了遮掩的方式,用山石和树木将部分的寺庙和草堂遮掩起来,达到一种若隐若现感。从对于寺庙草堂的处理上来看,可以得知王蒙是一个善于描绘真实自然的画家,但是在处理真实场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于自然造化的理解,楼宇、树木、山石之间相互遮掩,相互呼应,充满变化。 

此图画风有承外祖父赵孟頫之法,又融合各方技巧于一炉,自成格调。显示了王蒙笔墨精到,技法熟练老到。

《太白山图》初为天童寺所有,明代中期流出为沈周所藏,沈周之后经安国、项元汴、梁清标、安岐、清宫递藏,1922年散出,后被携至东北,1945年流出为郑洞国所得。1948年郑投诚后此作转周恒于1954年入藏辽宁省博物馆。 

2014年4月23日,《太白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展出。 

2014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太白山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卧游江山——中国古代山水画手卷展”展出。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元良禅师原住台州瑞岩寺,1358年奉旨而居天童寺,天童寺屡经兴废,元良禅师居天童寺之后对其建设影响极大,重建朝元阁,范万铜佛于其上。《天童寺志》详细记载,可以确定此左菴即为元良禅师,故王蒙实为天童寺元良禅师绘此《太白山图》。

天童寺元良禅师据《天童寺志》详细记载;元良禅师释原良,明僧,号元良,宁海周氏子。初住瑞岩,后迁天童。有宏智,辞塔曰:嗚呼!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让流,故能成其深。师非宿备六度万行之愿轮,则曷由树斯大法之功于古今。原明良禅师,师讳元良字原明,号左庵,宁海周氏子,初住台之瑞岩,至正十八年,行宣政院奏师道行,被旨住天童……赐善觉普光禅师之号……称五十八代主持。”《太白山图》有宗沥跋:“左奄昔年此说法……钱唐有客曰王蒙,为君写此千万松。”守仁跋:“左奄旧隐知无恙,我欲相从采伏菩。”徐仁初跋:“舜江城东初识时,知是说法天童师。款我谈诗穷昼夜,喜剧颠倒穿裳衣。万松吟卷袖中出,顿觉心胸清思逸……左奄对此意潇洒,黛色凉阴座隅泻。”乾隆题诗:“作者之意弗易揣,曰为左庵特图此。”可知,《太白山图》乃王蒙为天童寺僧左奄所绘。《太白山图》描绘的是浙江太白山天童寺一带的景色,着重描绘了天童寺前一二十里夹径松林。苍松丹槲,枝繁叶茂,溪流拱桥,曲径通幽,寺宇宏伟,寺庙楼阁,草堂屋舍,隐约可见,林荫夹径。全图层次分明,极具艺术性。图首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四字,卷末钤白文“王蒙印”一枚。引首乾隆题“松岫山台”,画幅中乾隆又题长文,拖尾有元末明初名僧宗泐、守仁、清浚、姚广孝等题跋以及项元汴书小记一段。钤明沈周、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诸家印记。元王蒙《太白山图卷》引首:乾隆行书“松岫香台”此画牵涉到宗泐、守仁、清浚、姚广孝等题跋以及项元汴书小记一段。钤明沈周、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诸家印记。元王蒙《太白山图卷》引首:乾隆行书“松岫香台”宁海人在明代大有舞台。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在「太白山图」中首创解索皴画法,影响至今
太白山图 王蒙 元《太白山图》是元代王蒙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太白山图》...
太白山图
《太白山图》 王蒙(元) - 中国名画鉴赏(156)
中国传世名画——王蒙《太白山图》
【音画视听】太白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