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可军 | 宁海老底子的馄饨摊




宁海老底子的馄饨摊




文/应可军

馄饨应该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一种小吃。馄饨的名字很多,四川称“抄手”,广东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新疆称“曲曲”,宁海这里,则叫“馄饨”。

   
馄饨之名从何而来?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中考证说,是胡人浑屯氏所创,因以是名。而《鼠璞续·释常谈》引《资暇录》云:“馄饨,以象馄饨。”著名作家阿英解释得更为透彻:“浑沌乃浑之一气,阴阳不分之象亦作'馄饨’。按:《庄子》云:'中央之帝为馄饨’。释者诸家中,以简文帝的'浑沌以和合为貌’之说,最能切合馄饨之义。这种食物的特色,就是把若干种作料混集在一个小天地中,使之和合,故称之为'浑沌’,食旁是指明为食物。”

   
考究馄饨的历史,可谓渊源悠久。三国时的《广雅》一书中称:“馄饨,饼也。”就是说以前馄饨是一种饼的称呼。大概吃的时候要切成块,然后下锅煮食。唐代时,又称为交子,这时的馄饨已不是面饼了,而是里边包上了馅。到了五代,北齐大文学家颜之推曾在《北齐书》中写道:“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由此推算,这种形如偃月、内中有馅、煮着吃的小食,在1500年前就已在民间普及了。

   
馄饨可大可小,清人陆友仁在《砚北杂志》中载:“一日作馄饨八枚,召之府食之。其法每枚用肉四两……”,这种大馄饨也称“扁肉”,既可作点心,也可作菜肴。宁海规模大一点,则呼“汤包”了。而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称扬州的馄饨“小发龙眼”,这种小馄饨就是街头巷尾馄饨摊里常见的。

   
煮馄饨最是简单,馄饨“下锅煮时,先用汤搅动,置竹筱在汤内沸,频频洒水,令汤常如鱼津样滚,则不破,其皮坚而滑。”(《遵生八笺》)《调鼎集》还补充说:“勿盖锅,浮便盛起,皮坚而滑。”但是,馄饨皮则讲究“白如玉,薄如纸”,馄饨馅则讲究精细味鲜,肥而不腻。其制法是:将馅放在皮中一角,轻轻一卷,对角一捏,便包成花朵模样。放入水中一煮,宛如金鱼一般,游弋其中,一个个带着舞姿悄然昂着头,挺起肚,仰泳般地躺在滚滚的开水之上,隔着肚皮,能看见里面嫩红色的肉馅。盛入碗中,加点精盐、虾皮、紫菜、酱油、香菜等等,于是芳香四溢。吃在口中,绵软爽滑,齿颊流香。既可当早餐,又可作夜宵,是春夏秋冬、四时皆宜的小吃。清代有《竹枝词》赞之曰:

   
大梆馄饨卜卜敲,码头担子肩上挑;

一文一只价不贵,肉馅新鲜滋味高。

《同治都门纪略》里也有赞美馄饨的打油诗: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

   
《燕京岁时记》说:“冬至,民间不为节,唯食馄饨而已。”古时有句谚语:“冬至馄饨夏至面。”估计这是北方的习俗。冬至讲究吃馄饨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冬至节到了,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吴王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西施看在眼里,跑进厨房,和面又擀皮。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了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中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吴王问话,西施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

   
馄饨摊,原本叫做“馄饨担”,担子的一头是火炉和盛水的铁锅,一头是带抽屉的柜子,台面上是包馄饨的案台,下面抽屉里放着鲜肉、馄饨皮和各种汤料。但这种挑着叫卖的馄饨担我没有见过。我所见过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头的馄饨摊。那时候出街是件很难得的事情,农民们袋里的钱不多,所以偶尔出街,慰劳自己肚皮的,就是在馄饨摊前吃一碗价格并不昂贵的馄饨。一碗滚汤的馄饨,吃一只数一只,从一数到十,吃得烫嘴,吃得饕餮,但对于有一副好胃口的农民而言,只不过是填个肚角而已。但是,吃过馄饨,跟没有吃馄饨,感觉就截然不同。吃过馄饨,意味着这一次出街真的没有冤枉自己的肚皮。我理解,那时候在馄饨摊前吃一碗馄饨,相当于现在吃一餐鱼翅鲍鱼。那个珍贵啊!

馄饨摊在我们一代则有一则故事;话说某人痴迷神怪小说,一天黄昏看到翌日清晨,仍痴迷在故事情节里。突然窗外清烟袅袅,似乎神仙接她去桃源美地,他爬出窗台,准备驾云而去结果……原来是馄饨摊的水汽上来,一场悲剧,警醒了多少书迷。

   
现在馄饨摊已在街头消失,只有在一些早餐馆里,还能偶尔看见它的影子。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杨馄饨
馄饨的由来
俗话说“素食长寿”,这道素食非吃不可!
冬至:殊途同归的传统节日
红油馄饨:吃不够的早点小吃
云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