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海县作家协会】纪念潘天寿诞辰125周年⑦陈剑飞: 百年前潘天寿的作文




百年前潘天寿的作文




文/陈剑飞

1915年暑气未消的初秋,18岁的潘天寿背着行囊捎带干粮,从宁海冠庄家乡出发去报考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最后,潘天寿以其深厚旧学功底和活跃的思辩高度,他的应试策论获得了第一名,在1200名考生当中脱颖而出。

所谓策论,是指向考生给定一个题目,让考生结合政治社会现象加以论述与策对的文章。潘天寿那篇策论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我一直想搜读全文而未果。不久前巧遇已历经五十年一直在搜集潘天寿生平资料的储建国先生,他把收藏在杭州潘天寿纪念馆的《时势造英雄论》全文发我。据原潘天寿纪念馆卢炘馆长说,这篇《时势造英雄论》是潘天寿在读浙一师时的作文。当年考一师时的策论试题,也是同样的题目。两者是否同一文章,暂时无法确认。

潘天寿撰写的《时势造英雄论》起句为:“今夫成大事达大业轰轰然至万古而不旧者,亦视其时之如何耳。木以春而茂、龙以云而灵,易之言由来尚矣。盖虎啸生风鸡鸣起舞,或乘机以千里或因时起兴,如火燎原如水求下,无所阻其所向,乃势理所使然也。”文章从一开头就紧紧扣住题义,且文思与气势都比较强盛。“王充曰,汤武在唐虞,亦禅而不伐;克舜在殷周,亦诛而不让。苏张孙吴良平辈生于而作而息而耕而凿之时,虽有其辩其兵有其智,亦失其辩失其兵失其智明矣。而耕而凿之民,生于苏张良平孙吴之时,亦失其熙熙然于于然,而有苏张孙吴良平亦旷矣。是以成王立而周公用,汉祚乱而孔明生,时与势之异也。顾或者以为国家鼎沸之秋,世道颓衰之日,非得一二非常之人出而挽救之,反正之,难以挽狂澜于既倒,赖底柱于中流。故秦代纷綸、汉高出,然复乃定鼎足争分,晋司马兴然后统一。他若南北五代之唐宋,宋末明末之元清,何莫非有其人然后有其时哉。”潘天寿这一段文字围绕着中国大历史的盛衰,列举了“乱世出英雄”的客观事因,看得出来,他非常崇敬在乱世中,那些胸怀全局审时度势的纵横家和兵家。

“讵知木之有春,适足以成长,龙之有云,适足以神其灵,汉高等有秦代之乱乃足以致其成功。自其表面观之,似有系于人者,自向内而观之,早蓄有造成高等之人矣。不然揭竿之徒何能墟强秦之社稷,流野之冠何能屋大明之国家哉。”在这一段中,潘天寿把英雄之成功视为一种表象,而时势则是从深处推动的真正力量。“且夫孔子圣人也,生于春秋而春秋之乱如故,孟子大贤生于战国而战之扰自若,使不以时势使然,得展其才,得施其能”。即使圣贤出,天下还是不太平。这段似乎和前述“顾或者以为国家鼎沸之秋,世道颓衰之日,非得一二非常之人出而挽救之,反正之,难以挽狂澜于既倒,赖底柱于中流”看起来文章逻辑有些冲突,但其实这正是潘天寿运用辩证思维的妙处,让文章有波澜起伏不至于陷入平铺直叙。他在思考任何圣贤或英雄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度的,隐约流露出人民英雄史观。“故盖世之识,无足以恃也;超人之智,无足凭也。屈贾谊于长沙,老冯唐于郎署,古今同慨,悲夫。是故有因不合于时,而鸿飞冥冥;或因逢时不遇,甘以守贫自终。岩穴之士,埋名湮没而不称者多矣。传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固英雄之本色。今有美玉于斯而不以良工以琢,虽不能失美玉之质,然果能失美玉之用耶,呜呼。”在结语中,潘天寿提出了时势造英雄论的个人观点,即世界上超智者众多,但生不逢时很多人都选择了隐的办法。在这里我仿佛读到了蕴藏在潘天寿内心深处的儒学浸润,那是一种郁积型和外表憨厚内心刚毅的气质。据潘天寿儿子潘公凯回忆,潘天寿常对家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势者为豪杰。”自己无力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懒于应酬,喜欢独处。但潘天寿在他清高孤独、疏懒超脱外表后,蕴藏着的却仍是极为严肃的人生态度。八年抗战流离时期,潘天寿面对破碎河山,心里很难静下来作画,但诗却写得很多,在“时艰有忆田横士,诗绝弥怀敕勒歌”“愿有头颅在,敢忘国步危”等很多诗行里,我们依然能够触摸到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1963年他外出访问,当飞机从香港经台湾上空时,当即写下“梦下有谁思汉土,微茫灯火过台湾”,反映出盼望两岸统一的拳拳之心。

潘天寿考读浙一师是1915年,正是清朝谢幕不远,各路军阀称雄烽火四起的年月。这一年也正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的始起,新文化运动正式登场。作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浙一师学术活跃,大师云集。当时的校长经亨颐以纯正教育、人格教育为理念,提出“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风”的教学主张,订立“勤慎诚恕”的校训,深得教师学生爱戴。1920年初,经亨颐突然被调职,从而引发了在校学生集体挽留校长继续任职的“浙一师风潮”。潘天寿也积极参加了这次轰轰烈烈的挽留校长运动,以他高大的身材,一直把守着师生指挥部的门口以防不测。由此不难看出,潘天寿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隐逸派,而是有着热血与犟劲的行动者。

从潘天寿以实际行动介入“浙一师风潮”也好,从这篇用行楷小字书写《时势造英雄论》文章里也好,我们都可以读见潘天寿青年时代的激情,他具怀丰厚文史底蕴,活跃思辩才华和开阔的心胸境界,这才是青年潘天寿的活脱写照。日后,当潘天寿成为中国画具有独创风格的大家,支撑他诗书画印四俱的,便是一种为人之傲骨为艺之精钻底气在。他那种大气与硬气,与他后来雄浑奇崛、苍古高华的审美理想,可以说,早在那篇《时势造英雄论》中就隐见霞光。这篇大气开合、言情并茂的文章,现在读来,仍觉文辞中有一股浩然之气在回荡着,就像旷野中有阵旋风在卷动着。怪不得后来吴昌硕盛赞潘天寿:“年仅弱冠才斗量”“天惊地怪见落笔”。

作者简介

陈剑飞 

作者简介:陈剑飞,笔名剑飞,浙江宁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市县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宁波市作协理事。著有诗集《最后的营地》《梦中小屋》,另有合集多种。


□编辑:木子叶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势造英雄”下一句是什么?“英雄亦适时”。
时间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都不对
第492期 | 没有英雄造时势,只有时势造英雄
时势造英雄
新浙派潘天寿绘画作品赏析
鬼谷子智慧:关于形势;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