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常国|我与挪威画家蒙克的死亡主题




我与挪威画家蒙克的死亡主题 




文/盛常国

世界上成名的画家,一般都以热情奔放的寓意,激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中国画家徐悲鸿,尽管生活艰难,人生坎坷,但他以画马为快乐。在他画面的马,都是意气奋发,斗志昂扬,让人似乎看到了骏马奔驰在原野的动人场景,听到了马嘶啸啸的催人奋进的感染力量。还有齐白石大师,他用百姓常见的鱼虾为主画,每幅画都有深藏不露的含蓄。如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日本鬼子逼着他画画。在强敌面前,他画了一只螃蟹,在鬼子们大声喝彩“好”时,他在画角上奋笔作题:“看你横行霸道有几日。”把中国人民仇恨侵略,爱好和平的形势跃然纸上。反正从古到今的中国画家,都是热情奔放的主题。

但挪威油画家,版画家蒙克(1863—1944),他所创作的画,都是以死亡主题为主。这对当时的环境及现在的社会来说,太消极了。因为死亡是阴灰的,也是人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过,即使一个人真的到了绝望时刻,他们的许多自杀行为,也是一时兴起。一旦有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规劝后,就会放弃死亡。即使有的人,不听任何人劝导,还是做出了过激行为。但在生死挣扎之间,一旦获救,他(她)也会懊悔刚才的行为。为此,一个伟大的,永不会改变的真理:“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生活是美好的”,在此时早已想起。

那么,如果多多观察蒙克的画,发现在死亡线上,又有一丝光亮存在。那种光亮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它是通过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抽象思维,让人浮想联翩。

也许是有一种缘分吧,数10年来,我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好几次看到过蒙克的两幅画《呼喊》和《女人的化身》。并且一见到,我就怀着凝重的心情,久久不想离开视线。

《呼喊》画面是,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尸骨架,两只眼睛恐惧地圆睁着,嘴巴张得很大,似乎真的在呼喊。一双干瘦的手,紧紧地捧着头,那佝偻的身子,在一座小桥上独行。血红的晚霞好似很快要压到他的头上,整个画面令人恐惧不安。然而在他的背后,又有二人与他相背而行。那么死者为何要发出死亡的呼喊,而背后的二人为何视而不见呢?我想,这也许是画家意欲更多人不要走向死亡,或者根本没想到死,或者对死亡没放在心上,表明了世界并不是一切都黑暗的。

第二幅画《女人的化身》,这幅画要是换了40年前的中国画家,是有许多思想顾虑的。画面上一个年轻的妇女似乎沉睡着,她的左下角有一个死亡的胎儿,或者说还在孕期的胎儿。让人看了之后,一种无形的压抑充满胸头。但女人的身边,又爬满了无数条男性的精虫,它们似乎蠕动着,生活着。我想这幅画,有力地告诉人们,女人是生命的造物主,人的生命是可以通过女人,将生生不息地完成生命的构造。画家非常科学地向世界表明,女人是最伟大的文明使者。

蒙克的一生作品有1200幅油画,1800幅版画,4500幅素描和6尊雕塑,是世界上多产的画家。蒙克之所以热衷于死亡的主题创作,我认为与他的家庭所经历的悲惨遭遇,有着密切关联。他幼小时失去了双亲,13岁时,唯一作为依靠的姐姐也死于肺病,弟弟又早死,妹妹又患精神病。这些都成为蒙克为何创作死亡主题的根源,所以文如其人,其实画更如其人。

蒙克的画,真的没有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诱惑。但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表现人生的无奈和垂死挣扎。把所有的美好和希望,都寄托在生死两茫茫的边缘上,给活着的人一个警示。相关资料显示,发现蒙克的画,大多画女人,可见他对女人不易的感慨特别深刻。我想,这与他相依为命的姐姐和不幸妹妹,有着千丝万缕的伤感有关。

我之所以会谈论这位世界顶级的画家的画,并且同样会有浮想联翩的个人主观认识。这与我二个方面有紧密关系的。

一,我小时候到青年时代,很喜欢画画。画到什么样程度呢?只要我照图画画,虽说不上十分逼真,但周围的人比不上我画的像样。记得有一次,我在白纸上,用铅笔画了10几幅人物像,如鲁迅、方志敏、马恩列思、果戈理等。老师见了后,坚决不认可是我画的,有不少同学作证也没有用,还把一位对我很要好女同学逼出了眼泪。最后,老师要我现场作了一幅画,才不得不相信。

我还喜欢用颜料画戏曲人物画,主要是照着买来的年画去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双双联手的合影,《红楼梦》里贾宝玉与林黛玉读书情景,还有黛玉扛着锄头葬花的画面。我也喜欢画梅花与竹,画这些是没照图的,凭空想象而作。最拿手的,就是用写书法的毛笔和墨汁,挥洒几下,就把一幅春意蓬勃的竹笋图画好了。让我非常开心的是,许多画总被人要去了。

只是后来我弃画从文,最大一个原因是,画画不但没有给贫困的我带来利益,反而连5分一张白纸也经常没钱买。更说不上去买高档的宣纸和高价的颜料。

二,我出身于一个父亲是睁眼瞎,母亲是聋哑的贫困农民大家庭里。自小受尽了饥饿和寒冷。甚至病重时无钱医治,仅凭个人拼命似的意志去抵抗,去夺取劫后余生的胜利。而一个姐一个哥,没能挺过来。家庭的磨难,又加上了我后来身体日益衰弱的艰辛,让我懂得生活不易,但生命更要有精彩,这才是人生价值的道理。所以,我从当初写的文章,都是有太多灰暗的主题。对不少编辑劝导我要改变写作主题思想,似闻非闻。我还沾沾自喜称自己的写作主题是“灰色文学。”就这样在文学写作20年后,200多万字,都是退稿或石沉大海。直到我终于以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学主题写作后,文章终于在省内外发表。

所以说,我对蒙克的死亡主题,感觉上非常理解,但其实上也非常反对。因为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奉献给大家,是每一位文艺创作者的主要旋律。

蒙克死时已有80岁了,应该说,在上世纪40年代里,也是较长寿的艺术家。这又说明了一个人与死亡主题密切相关的人,也磨炼了一定的心理素质。即对死亡有着深刻的认识,又会有如何战胜死亡威吓的聪明才智。也正因为此,蒙克掌握了这些规律,只不过他以死亡为主题,是突出他的创作的一种手段。 






END






作者简介

常国  

盛常国,男,1962年12月出生于浙江奉化一贫困农家。1979年初中毕业。19813月写作尝试,距今共被采用散文小说诗歌评论新闻等400余篇,共获一二三等奖文章10余项。其中《给我写作力量》获《宁波广播电视周报》征文一等奖,《乘轮船》获《文学港》杂志征文一等奖,《修鞋》获省第七届故事大赛一等奖,《慈孝是家之本国之魂》获宁波慈孝文化节十佳征文奖,《岳母大人,您的大爱如海》获全国十佳书信奖。2018年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人一起,入选浙江文艺出版社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四十年四十人》一书人物之一。现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奉化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德华 蒙克 挪威画家
蒙克:呐喊
现代表现主义之父爱德华·蒙克和他的《呐喊》!
收藏|世界名画《生命的舞蹈》
蒙克2
蒙克 | 心灵的现实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