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可军|宁海桥文化(外二篇)




宁海桥文化




文/应可军

古言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路和桥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交通设施。有山有水必有桥,古往今来,缑乡因其地理水系特质,角角落落遍布着各个年代建造的桥梁。它们之中,有的已历经千年沧桑仍守着风景独好,有的已蹉跎于岁月埋没于尘土,以建筑的形式组成了宁海纵贯古今的历史记忆。春到江南,本篇带您一同了解缑乡古桥,踏春中不妨了解宁海桥文化。

我县背山滨海,有着“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形,山地多于平原,大小溪流密布于崇山峻岭,而近海又因海港形成滩涂。据《宁海县志》统计资料,跨径4米以上的古桥有473座。1991年《宁海县交通志》列出古桥有512座,但少量已经改建。目前,我县现存的主要古桥有120余座,其中石拱桥80余座,石梁桥30余座,木梁廊桥2座,不少有代表性的古桥都已列入保护范围。下列数桥,不见宣传,现供读者参考。

通德桥;原名惠德桥,建于南宋宝祐年间(公元1253~1258年),为单孔石拱桥,位于宁海长街镇的西岙村,古称西洲,地处宁海东隅,村后隔山就属象山了。西岙村口的山脚边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名惠德,俗称四狮桥。多少年来,惠德桥一直默默地静卧在这村溪上,真是“藏在深闺无人识”,就连刻在券石上的桥名,也是最近两年才被发现的。惠德桥桥型不大,桥孔净跨只有6.95米,孔净高也只有3.36米,但它的历史却是非常的悠久;建筑风格与拱券结构又是非常独特的。造型优美,结构精致。桥面总长11.5米,宽4.5米,高3.6米,跨度7.5米。宁波现存的古桥中,原真的宋代古桥已属凤毛麟角,而地处一隅的小小西岙,却至少还存有两座。惠德桥建桥的确切年份,已无从考证,现有“祠桥同建”与“墓桥同建”两说,这与西岙村在南宋出过两位名人有关。近日经专家再次考证,桥名为通德桥。宁海文人陈大鉴曾为此桥赋诗,名《石桥钓月》云;“夜静冰轮漾碧波,石梁坐钓兴如何。纶竿临水凉生手,风露漫天冷逼蓑。界破蟾光余老树,惊回鸥梦是清歌。夜深重到须携酒,对此分明李白多”。

德星桥;建于明代的黄坛溪头陈德星桥,长160, 美丽的条石平桥似一条彩虹横跨在洋溪上,曾为浙东最长,其桥记记录在《穆坑胡胡氏宗谱》但该桥在1988年七三〇毁去。让位于幸存的庙岭镇宁桥,81.2,成为宁海第一条石平桥。民国32年(1943)修建德星桥,实业家钱韦纫慷慨捐款。民国33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宁海民报》刊登的《德星桥落成特刊》上公布了捐款名单,《特刊》上写着周馨甫与程芸生、钱苇纫、董桂芳、范圣域、石研等六位先生合募国币11215元。”据官方记载的甬榕官道宁海段,起自栅墟岭(奉化与宁海交界处),经西店、万步岭、朱行桥、集义堡、凫溪、延庆桥、陈家、塔珠岭、杏如田(行慈庵)、桥下潘、大桥庵、五通堂到大北门。该路地势平坦,均用石板或鹅卵石铺垫路面。然后,过宁海县城出西门,经暗岩、枧头,跨德星桥,过黄坛街,翻岵岫岭、岭下陈、梁皇、岔路、高坦、广济桥、桐洲桥,越桑洲岭,跨五福桥到麻岙岭顶。此段均系陡坡峻岭,鹅卵石或块石路面。甬榕官道宁海段全长约140里。看来徐霞客到宁海时就就走过德星桥。

叮咛桥位于宁海城区南门里溪南门路廊外那座平桥桥名叫叮咛桥,文友曾给我一首诗,不幸被我丢失。诗意大抵是朋友去瀛洲,依依不舍,只记得有“叮咛复叮咛”一句。其他的忘了,有待以后再补充。

通气桥;详见古籍城区图。位于西大街口西山溪上,也是将军路口,这是城区与桃源桥相对称的一座石拱桥。与桃源桥材质、形状大小规制类似。是宁海标志性的石拱桥,不过一在东大街口,一在西大街口,这是中国人比较讲究的对称,桥,新旧那么多、那么各异的桥,连接起此岸与彼岸,跨越了从前与过往,写下的是他的思念,消失的,现存的。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500篇




宁海桂文化




文/应可军




金秋十月,宁海空气中终于弥漫起了桂花的迷人香味。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糕、桂花小圆子、桂花糖藕……桂花除了好看、好闻,也是一种极好的食材。桂花是秋天的象征性名花,自古以来深受宁海人喜爱,许多庭院、公园都有种植。桂花香气浓郁,除了美化环境,还有食用、药用价值。宁海的秋天,十里桂花香。村头巷尾、公园深处,随处可见满树绿叶中盛开的金桂、银桂。小巧精致的桂花,一簇簇,一串串,花团锦簇,层层叠叠,馥郁芬芳的清香,沁人心脾。

宁海的秋天,依然有绿色,树是绿的,水是绿的,草地还是绿的,绿色依然是这个季节的主角,只是在苍绿的底色上,搭配着浅黄的稻田,金黄的丹桂,火红的枫叶。奇异的桂子月中落现象,曾现于唐宋诗句中,传说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曾有桂子从皎洁明月中落下,自天外虚空中撒落人间。唐中宗景龙四年,诗人宋之问离京赴越,游飞来峰,夜宿灵隐寺,写下“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为中秋佳节夜月中落桂子之神异留下注脚。宁海人都参与其内。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记载:“垂拱四年三月,桂子降于台州临海县界。”宋代僧人遵式晦迹杭州武林山月桂峰下,忽遇天降桂子如雨,大如豆、圆如珠,有白、黄、黑各色,壳如芡实,带有辛味,作《月桂峰诗序》云:“想月中桂子,尝坠此峰,生成大木,其花白,其实丹”;又云:“天圣中天降灵实于此山,状如珠玑,识者曰『此月中桂子也”
 
明人朱国帧《涌幢小品》记载:“南宋理宗朝进士舒岳祥于中秋月夜读书,忽闻屋瓦上冰雹撒落之声。舒岳祥祖父开门到庭中查看,告诉他说「此月中桂子也」,岳祥听闻后,唤随身童子拾得二升。所拾桂子「大如豫章子,无皮,色如白玉,有纹如雀卵,其中有仁,嚼之,作芝麻气味”。正所谓有缘之人得天赐之福,这样的事迹被记录下来,为后人明晰中华文化之神奥,破除后天观念之迷霾,在烟障重重的纷繁现世中,找回联通天人之际之钥匙,留下了珍贵的线索。宁海胡陈归云洞潭边有一巨石可登,容十数人,旧名“石城台”。旁植桂花,据传为叶梦鼎当年“折桂”手栽,后由村民再植。蓦回首,始见岩壁张开巨口,面朝东南,高约18米,宽约6米,此即鼎鼎大名的归云洞。据《宁海县志》记载,此为叶梦鼎少年时代读书处。民间有蟾宫折桂之说,书院多栽桂花树,宁海龙宫育英书院也栽有桂花树。宁海人对桂花特有感情。宁海人赵若福的《赏桂有感》诗云:“黄金满树照庭阴,知爱西风将拂深。嗟世已无登后籍,看花空有读书心。梦游凉月如香卧,鬓点微霜倚树吟。尚想此生还有待,未应时事尽如今。”。

宁海大佳何近年曾开展以桂语小镇为主题的活动。整个活动以桂花为载体,弘扬桂花文化为宗旨,通过节庆效应,大力发展桂花文化和休闲旅游,以桂花种植带动桂花产业大发展,以桂花产业化促进桂花文化大繁荣,逐步形成以花为媒、共同发展的桂花文化产业新格局,切实推进桂花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全力彰显桂语小镇的品牌效应。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507)篇





捣好年糕喝罢汤




文/应可军



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由糯米等食材制作而成,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宁海人原先叫馍糍,不过形状有些区别。馍糍是长方块状,年糕是长条状的。它种类很多,分婚丧的。结婚的叫和气食。丧事的叫羹饭馍糍。又为春节等各大传统节日食俗。分别叫清明馍糍、乌饭馍糍、青糰、镬啄食。其加工方法有手捣的和机械加工的,还有一种一般人未见过叫 “搭台捣”。其中一人象演员似的来回跳跃代替手捣。其宁海老话故事也多诸如“望人家馍糍当夜饭”眼未见为净,屙捣馍糍吃了无不剩。”“盖馍糍被。”阿王捣年糕,一年不如一年”。”一礼还一礼,馍糍还糯米。”食用时有炒、汤、阘。烤菜时熯年糕还有在火塘里煨煨其,旧时还切片晒干,到时用爆米花机一样放大当零食。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 《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宁海《大里竹枝词》说“捣好年糕喝罢汤,烧钱酹酒谢三光。大班纸客宁波转,定卜财源旺一乡。”看来年糕一般在年终前捣好,过年吃年糕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年糕是过年必备的节日食品,据说是从苏州传开的。它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这天,吴王摆下盛宴庆贺。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叫来贴身随从,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当真。没过多久,国王驾崩,夫差继承王位,听信馋言,赐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就是年糕样子的由来)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

春节的大年初一的早点人们讲究吃年糕,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宁波慈城年糕的食用方法:用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例如: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又如: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还有:汁水(鸡汤)年糕汤鲜美无比,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备食品。你烹饪方法之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以前贮藏条件不好,所以许多居民将年糕切片后晒干贮藏,食用时用水浸上二天即可。亦有以水浸批量者,竟能保鲜数月之久。中国地域广、风俗习惯各地不同,还有研发新式年糕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西南的糯粑粑;台湾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宁海除了春节必捣年糕外,还在其它节日也捣年糕,如立夏、四月八、清明节日也有不过材料有所不同,立夏四月八要掺近乌饭(一种植物叶压成的)水、清明要掺些青,在婚丧是也捣年糕一个叫羹饭馍糍。切成小小块。结婚时不切块叫和气食(供男方亲友闹洞房后的点心)现今,宁海街头巷口有叫卖声“竹林年糕达达烫”似乎竹林年糕比较好,群里的年糕大王品质如何,我一直坚信,味蕾的记忆之所以美好,大概都与人生经历有关,年糕也不列外。宁海是个小乡镇,没有大工业的打磨,只剩自然的洗礼。精致坚固的大城市冲不会在意任何一个过客,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倒是软糯温香的小乡镇记住了每一个属于那里的孩子们。我们来看一篇《记忆》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就辨识年糕的品质。
年关将至,年糕又开始蠢蠢欲动。当然我也是一直很迷年糕这个神奇的食物。白白软软,可炒可炸,可蘸糖可煮汤,简直就是能文能武。

从清晨开始,奶奶把粳米放在凉水中浸泡。把小桶扔入井下,刚从井下打上来的水冰凉而甘甜,洁白的米粒在水中沉浮。等米粒吸饱了水分,渐渐沉淀,清水像是蒙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薄纱。粳米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过后,全家上下都忙了起来。爷爷就会把家里的大石磨推出来,我负责在石磨下铺上一层沙子,再覆盖上一层床单。爸爸亲自推着石磨转动,看着乳白色的米汁从磨眼中一滴一滴地流到床单上。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热火朝天地磨着自家的米汁,牲畜们反倒在栏中安闲地吃着草料。因为人们相信,唯有人力亲自的劳动,才能换来最香甜的米汁。

伸出手指蘸了一点糊糊的米面,放到嘴里。像是冰淇淋一般融化在唇齿之间,却留下了最原始的米的香气。小孩子们都伸手偷吃,大人们也不制止他们,反倒笑盈盈地看着米汁厚厚地覆满床单,眼神中的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感。

待到所有米面被磨好,便再覆盖上一条床单,再在床单上盖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灰。蓬松的稻草灰迅速地吸干了米面中残存的水分,固状的米面已经有了一丝年糕的模样。

一锅又一锅的年糕捣好后,妈妈趁热将其切成条状。这时候咬上一口简直就是人间极品!再蘸一点白糖吃,“冷口补热食”,瞬间被征服!

离开老家后,我便开始想怎样留住这份记忆中的味道。

当然我的初心是来源于焦虑,在这个精工尽力的时代,我们意味的追求速度,慢慢的淡忘了手工艺我们想做的就是重拾手工艺,不加工业化的添加剂呈现年糕最原始的味道和朴质或许我们不能改变行业,但至少让这个世界变得买好一点点。你对年糕的印象还停留在白色么?

顶好—白粳米年糕

销售冠军—祖传手艺手工年糕—都是农家收来的带有米皮的大米+祖传的的手工艺和石头机器压制出来的手工年糕。香喷喷的带有小时候记忆的年糕就是顶好手工年糕,始于1962年的顶好小年糕的大身材哦!吃过一次就会让你想念,有米香,有温度,有小时候回忆的味道!!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507篇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五里倒流水的古桥 | 振宁桥与她的故事
潘伟春 | 千年古桥“麻岙桥”晴天惊现彩虹
修了好几个朝代才建好 这座古桥用1.2米宽厚13米长巨石铺路
宁海五大水系之大溪,又名杨溪,白溪的最大支流
原来宁海古桥还有这么多故事,你都听说过吗?
戴霖军 || 己亥杂诗之宁海古桥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