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可军 | 高则诚真的卒于宁海西店吗




高则诚真的卒于宁海西店吗




文/应可军

元末明初戏曲大作家高明(1305年~?),字则诚,一字晦叔,号菜根道人,人称“东嘉先生”,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出生书香门第、翰墨世家,少博学,精《春秋》,工书法。至正四年(1344)参加乡试中举,次年又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东军幕都事、绍兴府判官、江南行台以及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介廉明,敢忤权贵炎势,调护百姓。曾平反许多冤狱,核实平江圩田,免去稻米四十万石,民赖以安。元末方国珍据浙东,曾邀留幕下不从。

至正十六年(1356)左右,辞官归隐,寓居鄞县(今属浙江宁波)栎社沈氏楼,潜心于《琵琶记》的创作。作品问世后,蜚声剧坛,达到“演习梨园,几半天下”的盛况,成为元末剧坛上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从明以来六百多年,代有刻本,流传不衰。《琵琶记》是中国南戏史上第一部由“名公”文人作者参与创作的戏文,代表了南戏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宋元戏文的终结和明清传奇的先声,它的诞生标志着南戏创作艺术上的成熟,是传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传奇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南戏之祖”(或传奇之祖)。所作除《琵琶记》外,还有《闵子骞单衣记》戏文一种,失传;并有诗文《柔克斋集》二十卷,也已散佚。现仅存诗、文、词、散曲五十馀篇。

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宋元戏曲考》里记载;“《琵琶记》 作者高明( 字则诚)旅寓栎社沈氏,以词曲自娱 ,明太祖闻其名,召之 以老病辞归,卒宁海”之记。明嘉靖《宁波府志》说他从鄞县“抱病还乡,卒于宁海”,宋元南戏留下来的三本是比较粗糙、朴素的,为书会中人所编。在南宋时期,有最早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而文人改编南戏剧本,以成为南曲传奇典范之作的,则始于元末明初高明(则诚)的《琵琶记》。它因之为传奇之祖,它是一部文学杰作,与《西厢记》齐名。

高明,字则诚,浙江瑞安人。瑞安属温州府,正是南戏发源之地。大概他小时候即熟悉本地所流行的南戏剧本。高则诚有文才,元顺帝至正五年中进士第(1345年)。(不过此年因科场舞弊案,中进士的曾一度被革。)曾任处州录事,有能声。监郡马僧家奴贪残,明委曲调护,民赖以安。去任,民立碑,青田刘基为文记之。后又任江浙行省丞相掾。方国珍抗元时,元政府因其熟悉浙东沿海情况,改调浙东阃幕都事。后因与元人政见不合,又转江南行台掾、福建行省都事和庆元路(今浙江)推官等职。至正十六年(1356),方国珍据庆元起义,欲聘而致之幕下,不赴。元亡时,避乱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栎社镇。寓沈氏楼,隐居数年,专攻词曲,作《琵琶记》。明太祖朱元璋慕其才名,颇想起用他,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辞不赴召。后卒于宁海。据赵景深《明清传奇》作者概略介绍,卒年七十余。所著有《柔克斋诗集》,今佚,有辑本,只存诗数十首。高明的朋友不多,惟刘基与之有诗酬答。其生卒年无考。假定他中进士时约年三十,而卒年七十余,则约1315—1390,卒于洪武二十八年左右。但年七十余之说,不知赵景深何所据,如卒于洪武中,则不过年六十余耳现在主要讨论他是否卒于宁海。

元大德十年(1306年),高则诚降生在柏树村西面的高宅腕,儿时就读在村里陈姓私塾集善院,聪明伶俐,很得陈家赏识,由于高、陈两家在河东河西居住,陈家为了高则诚读书来往方便,特地建造了一座石桥,名为高郎桥。元至正四年(1344年),高则诚参加乡试中举,次年又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但做官十年,见惯了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利益权衡、得失算计,慢慢厌倦了仕宦生涯。至正十六年(1356年)左右,他辞官归隐,寓居鄞县(今属宁波)乡间栎社的沈氏楼,潜心创作《琵琶记》。

关于高则诚病死于何地,众说纷纭,有说在宁波宁海,有说在金华义乌,有说在家乡瑞安,有说在回乡的途中,归葬于哪里?也说法不一,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卒于西店樟树。一者高则诚从栎社过宁海可以陆路、水路归里,都经过西店。二来樟树村有高姓居住,是否有宗亲在。为此我特地想查《章林高氏宗谱》因无熟人,只好作罢。三者高则诚老师是时任宁海县丞的黄溍。到宁海可以叙旧或帮助。这些往事已经远去,无法考证。神童高则诚被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为“性聪明,自少以博学称”,一日倡言:“人不明一经取第,虽博奚为?!”在强烈的功名心驱使下,发愤攻读应试,深识孔子笔削春秋的微言大义,属文一挥而就,倚马可待,口才笔才两相好,名副其实地“高明”,名流公卿纷纷求认识求交往,元至正五年(1345)考中进士。

元朝歧视“南人”,温州进士数剧减,相比南宋庞大到数以千计,终元一代,全温州本地进士仅仅十余人,对南人而言,这金榜就具有很大含金量。但在歧视政策下踏上仕途的他并不舒心,历任无非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小吏,点检头衔,如处州府录事、江浙行省掾史、浙东阃幕都事、绍兴路判官、庆元路推官、江南行台掾、福建行省都事等,印名片都难以拿出手。虽然才干有余,政绩显著,但因为公正耿直,数忤权势,一直沉沦下僚,年过半百后,他彻底看清现实,弃绝官场,回归文化。

大约至正十六年开始,高则诚寓居鄞县栎社,发愿用起源家乡的南戏垒起自己的人生地位,以《赵贞女蔡二郎》为地基,埋头改编,专心创作《琵琶记》。开工不建烂尾楼,明黄溥《闲中今古录摘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想征辟他,不像好友刘基琵琶别抱般做贰臣,被官场伤透心的高则诚坚决以病辞,朱元璋叹息“朕闻其名,欲用之,原来无福”。

在传说踏板为穿、双烛交光后,隐居著述的晚年高则诚转轴拨弦,轻拢慢捻,终于奏响了成名曲《琵琶记》,名列第七才子书。明嘉靖《宁波府志》载使者将其进献朱元璋,朱元璋览罢,说:“五经四书在民间,譬之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馐之属,俎豆间亦不可少也。”俨然前有《琵琶行》,后有《琵琶记》。但高潮即落幕,耗尽心血的高则诚不久去世。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柔川黄氏故旧漫谈
《楚望楼联语——赠人》 试注(五)
【留住记忆】宁海西店客籍人物漫谈
诗词曲《宋元戏曲史》王国维撰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相思岭、赵五娘庙、瑞光楼……《琵琶记》和宁波有何渊源
中国历代状元大全(探花贴)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