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宁贵 | 一个讲故事的人走了——纪念民间文艺家叶修德先生




一个讲故事的人走了




——纪念民间文艺家叶修德先生

文/葛宁贵

祈福一路走好!

 “ 时光不染”是叶修德先生的网名,寓意是任凭时间流逝也不会改变他的文学爱好。他是宁波市民协会员、宁海县作协会员,也是我的群友、网友。
   
叶修德先生是宁海县力洋镇西仓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毕业于力洋中学高中部。是七十代的文青,经常在《宁海文艺》上发表作品,还是当时县广播站通讯员,他整理的“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他的许多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艺刊物上发表过。

本来我与“时光不染”叶老素昧平生,我们是在《海燕文化工作室》平台上相逢,却成为同路人,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或许是我俩振动频率一致。我喜欢他的文章,没有程式,没有八股,即不左右观望,也无上下权衡,大俗大雅,文章中往往有许多不可多得的非常态和思考,比如《讽刺打油诗》。也特别膺服他的作品所寓涵的时代意义,比如《孟姜女沉东京》等,因此每篇都认认真真阅读,偶尔也在文章下点评一下。

叶修德先生是纯粹的农民,不折不扣,他自小便感受到土地的魅力,在冥冥之中与土地结起了缘分,对熟悉的土地总有一种美丽的希望,从高中毕业就一直从事农业生产。而写作一直是他的追求,是农民中的文化人。这位可敬可爱的农民大哥,善良、朴实、勤劳,后来还在胡陈港承包了六十多亩的土地,与家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文学的确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不论年齡、地域、时间,仅仅是因为热爱。
   
六十多亩菜地的辛苦劳作消融不了他自少的创作之志,诺大的毛毡棚屋,盛载不下他那一肚子的儒家墨水。犹如寻常沟渠潜伏着吞舟之鱼,旷野塘地俯首着千里良驹。正如他在《梦中杂记》所说:“我欲学寒山,睡在山水间。白日挥锄累,晚梦游九天。”

叶老师几十年都在承包地里种豆耘锄,种禾沟甽,胡陈港的清风明月成了他寄心自然的创作天地。他沉醉于自然永恒的领悟当中,形成特有的亲近自然的创作风格。沐风浴月、餐日饮月,在田野中佝偻着播种收割,承受烈日的暴晒和寒风的吹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简陋的木桌上奋笔疾书,宣泄着豪杰壮志及惆怅之怀。五十来年笔耕不止,文章率性任真、毫不雕饰,为世人留下朴实无华的三、四百篇散文、随笔、民间故事、民俗故事、民间谜语,实为我等楷模。

叶老走得突然,走得揪心,令人唏嘘不已。去年底我看到他的《噜噜唠唠说生病》文章,竟是他在生病期间写的,当时他认为是小病,还说“这次小病,农活是不去干了,笔也不拿了”,我也以为仅是叶老说说而已,无非也是寻常小病,不想三个月后的4月2日他竟撒手人寰!

七十岁的民间文艺家叶修德先生在清明节前走了,这让我感到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瞬间即逝!竟不如眼前的一棵树,一块砖,一片瓦。记得去年清明节他写过一篇《清明,我想起一个瞎子算命先生》,文中算命先生说他大限之年会在60周岁时,且在叶老60岁那年仍到家告诫:“少干重活累活,吃食严格控制”。而他“肚皮既笑又发酸,后来年纪居然一年一年往上爬”,不想仅仅过了十年,年到七十正当时却乘鹤西去。

农民的退休是在丧失劳动力的前提下,或许叶老在去年底也试着准备“退休”,或许他的心里还在想着在土地里收、割、种、插、刨、挖、锄,可他如一股清烟,飘然离去。正如他所说的“炊烟薄了记忆,记忆中的炊烟又有了新故事”(叶修德之《散文诗》),讲故事的他匆匆走了,但他一身的神仙气息,悠悠荡荡,飘然于三门湾的天地之间,自己也成了不朽的新的故事。

作者简介

葛宁贵 

葛宁贵,1963年出生,大专文化,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编辑:海燕文化

□图片:云顶山人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曼先生14年前预言中国一定强,如今叶老故去,预言成真唯有怀缅
【民间故事】老道会赶石头?
民间故事:教书育鬼的李先生
民间故事:算命先生娶美妻,竟让她为别人生子,说这样能飞黄腾达
@民间故事 算命先生
2017年9月18日游苏州甪直古镇(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