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骨肉亲——杨东标之二 •文学篇

杨东标近照


人物名片

杨东标,1944年6月出生于浙江宁海。当代作家、剧作家。历任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六届全委委员、中国作协八届全委委员等职。其文学、戏剧作品获全国、省多个奖项。被评为"浙江省当代作家50杰"、"宁波市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等称号。


作家是以作品立世的。没有作品就没有作家。杨东标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出版了3部长篇文学传记,2部长篇报告文学,4部散文集,2部剧作选,共计十余部。这还不包括一些单行本、散篇文章和未收集的戏剧作品,如果以文字计算,大约不会少于500万字的。


他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文学写作上也是佳作连连,有人称他为“三家村”,有人称他为“浙东才子”,反映了他多才多艺的人生。因此,他荣获了“浙江省当代作家50杰”的称号。《柔石二十章》《此心光明——王阳明传》等作品,被评为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省作协优秀作品奖,其戏剧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这一切都为他的作家称号铺垫了扎实而当之无愧的基础。他曾任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委员,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市作协主席等职。

杨东标部分著作 

一、三部传记文学的代表意义

杨东标的文学作品最被人称道的是三部长篇传记文学:《柔石二十章》《此心光明——王阳明传》《如意之灯——储吉旺传》。我们不妨可以视作是他的代表作。

《柔石二十章》是作者在中篇传记文学《柔石传》(刊于《清明》1981年第二期),基础上再次创作的。作者以文学先驱柔石的光辉一生为纵线,采用了散文和随笔的手法。“分则单独成篇,合则比较完整的记叙了柔石的一生”。(黄源先生序),这种写法揉散文随笔与传记文学于一体,具有创新意义。知名作家王旭烽撰文说:“他那充满文采的富有感染力的叙事方式,恰恰又是他的长项,是他的柔石不同于别人的柔石所在。这部作品一旦问世,我全部重读时,不止一次地流下眼泪。一个活生生的柔石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杨东标的这部作品,确实比我想象的写得还要好。”

《此心光明-王阳明传》等文化名人传丛书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此心光明——王阳明传》是杨东标的又一部长篇传记文学。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系列丛书之一,被列入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被专家学者誉为书写王阳明最好的传记之一。在该书作品研讨会上,来自省、市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纷纷发言,赞叹作品的思想性和可读性,钦佩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这是一部厚重而灵动的文学著作。省作协党组书记臧军说该书资料详实,人物鲜活、语言生动、情节动人,客观、真实、可信、接地气,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光明磊落、脚踏实地、穷尽一生追求真谛的率真的思想家,从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来看,都是一部十分厚重的著作;省作协党组副书记曹启文说,作品开张有度,整体把控好,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饱满,通过大量细节描写,使王阳明这个人物可亲、可爱、可敬;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副主任冯颖平称,读完《此心光明》,感觉杨老师的文笔实在太优美了;夏真认为,杨东标在写作时调动了自己的特长,剧作家和散文家的结合是作者的特色,他的写作个性是强调冲突,同时散文化的语言避免了把历史人物写得枯燥,从而显得清新,阅读的快感很明显,这与作家的文化修养分不开。


作者杨东标、传主储吉旺和外文出版社社长徐步在上海《如意之灯》首发式上


《如意之灯》是为知名企业家储吉旺立传的。杨东标说,为企业家立传是个敏感的话题,必须慎重,但为储吉旺立传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储的一生充满曲折和传奇色彩,改革开放大潮让储获得新生,他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作者用生动细致的文笔,叙述了传主从小到大,从创业到成功的100多个小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盈的人物形象。出于乡情,作者对宁海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作了充满感情的描写。此书被评为首届“宁波文学奖”。


三部文学传记有一个共同特点,作者真正接通了传主的心灵,人物形象鲜明饱满,细节生动感人,语言富有文采,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天地行走》中的杨东标


二、真情率性见散文
 


杨东标年轻时写诗歌起步,中年以写散文见长,退休前后以传记成熟。颇似他的戏剧创作,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散文创作,则是他所有文学创作的基础。在宁波市文联任职期间,他忙于工作,散文成了他茶余饭后挥发性情的最佳写作方式。


他的散文诗作在《解放日报》《浙江日报》《东海》《西湖》《中国作家》《江南》《文学港》《清明》等报刊上发表,后来把散文篇什结集为《一线文缘》《说戏与戏说》《看企鹅回家》《天地行走》等。而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走向海洋》《梅林纪事》则可以示作另一种散文形式。

《十里红妆风雨情》剧照


杨东标早期散文,偏于清丽而婉约,沾染的是浙东的山水风韵。知名作家叶文玲说:“东标散文,我认为最佳者是那些怀人篇什,怆然于巴人墓前的,吟味于老诗人孙钿之后的,最教人感应到他纠纠笔触中的挚挚情怀。”她认为作者的文章还缺乏一点江河万里的狂放,落拓不羁的凌厉。这是她在对杨东标的第一本散文集《一线文缘》序言中说的。而后,随着年轮的成熟,杨东标的散文出现了一种变化。文字间多了学者的深沉和厚重,周密而大气。他的语言风格也出现了变化,他善于用看似平凡、亲切的文字,表达了社会,对人生深刻的感悟。比如《说戏与戏说》,这是一本以大戏剧为题材的散文集,集中展示了作者对读戏、看戏、写戏的真切感受,对戏剧史、戏剧观的深刻见解,对经典的独特解读,文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让一些并不熟悉戏剧舞台的人也读得满口余香,兴趣盎然。他的单独篇章如《浙东两题》在发表后,被评为《东海》最高文学奖,著名评论家俞春放评论其作品时说:“洗尽铅华,然后忧愤尽现其中。这应该是《浙东两题》的魅力所在。‘文章合为时而著’。为时不是趋时,不是迎合平庸凡俗的趣味,而是一种责任感,一种社会良知。这正是文章的风骨”。

杨东标(左)在宁波大学作文学讲座


《天地行走》是作者以国外走访旅游为题材的散文集,许多篇什曾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过,杨东标以为,当今文坛,欢喜写游记的人很多,其实游记并不好写,写游记不能简单介绍景观以及有关的人文历史,而要以作者独特的眼光,生发出对人生和时代的感受,那才能算是好作品。诗人荣荣撰文说:“丰富的游历,独特的眼光,对世界各地有感而发,率性为文,记叙了出访各个国家的切身感受。文章融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于一体,或长或短,或虚或实,既有散文的词采,又有政论的笔法;既有对异国风情的审美和思考,又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杨东标在对散文写作说过一段话:他非常欣赏苏东坡说的“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就是他现在的散文观。在平淡朴实的行文中见出深邃,见出情感,见出社会和人生,给人以回味,以震撼,以力量,这是最好的。他也是这样追求的。

杨东标在文艺活动中讲话

诗词歌赋见功力


杨东标年轻时写诗,后来不写了。他自谦地说,他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其实,他是有意识地转换了形式。他更倾力于散文、传记文学和戏剧。直到退休之后,他开始学一些诗词歌赋。诗词歌赋之类受传统格律束缚,讲音韵,讲对仗,讲平仄,很难学,不易写。基于他的文学功力,我们还是欣喜地读到了他的并不见多的诗词作品。而其中最让人赞赏的是他的一些赋作,或发表于报刊,或镌刻于石碑,其中以《宁波赋》为代表。


《宁波赋》作者是受命于宁波市委而创作的。洋洋洒洒1200余字,从宁波的历史、地理、名胜、人文一直写到当今崭新面貌,如万里江河奔腾,气势宏阔,文采飞扬,为10余种报刊所转载,尤其为一些书法家所抄写,许多书家把它写成了书法作品,成为一部艺术品。著名诗人姜宇清曾经撰文,赞其为“大品之大”,并用五个“文”字概括:“呈现深刻文量、独具文路、新锐文思、博大文势、悠远文境。《宁波赋》恰是这样的大品。”


杨东标为余姚市文联作名家讲座

宁 波 赋

文/ 杨东标

壮哉伟哉!泱泱东方大港,浩浩八面来风。看巨舶巍列,招揽九天日月;沧溟横溢,吞吐五洲风云。曾几何时,誉飞环宇雄峙亚东。 

夫宁波者,简称为甬。处长江三角之南,居大陆海岸之中。东濒普陀,碧海汪涛见浩瀚;西接钱塘,平畴沃野涵葱茏。北枕杭州湾,与申浦隔水相望;南扼台温闽,为浙东沿海要冲。江河湖海皆得,水气淋淋;春夏秋冬长绿,花色溶溶。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①。

宁波历史,源远流长。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八百里四明山稻黍飘香②。舜耕历山,禹遗庙廊。挂剑勾践,巡南始皇。地属时越时楚时会稽;古称亦鄞亦鄮亦句章。唐置明州,元建庆元,明改宁波,“海定则波宁”③,人和则国昌。遥想先民祖辈,疏江导水,创业维艰,功绩煌煌!它山堰,史载王令分咸淡;达蓬山,人道徐福渡扶桑④。舳舻相衔,辟丝绸之路于海上;信使沓至,建高丽之馆于湖旁。双湖初浚⑤,锦波浮动;十洲乍垒,芳草摇香。词侣诗朋,云集红莲阁;文人雅士,星聚白云庄。四明学派佼佼,浙东文脉汤汤。至若近代,鸦片风云激荡,港湾硝烟弥扬。外强垂涎宝地,壮士喋血沙场。至今镇海古炮,依然傲对穹苍!犹有工农运动,翻天覆地;镰锤交辉,蹈火赴汤。抗日堡垒,四明风骨兮灼烁流芳⑥。事物有反有正,历史亦谐亦庄。门户开埠,口岸通商。外滩领邸林立,市井洋客雁行。甬人奋闯天涯,江厦名噪远方。沪地甬籍三有一,海外骄子弱渐强。

宁波林壑秀美,山水风流。奉江姚江汇流甬江,如锦如绣;日湖月湖遥对钱湖⑦,亦雄亦幽。温泉凝碧,赏郭公南溪之题墨;天河飞湍,诵李白天姥之梦游。招宝山,扼全浙喉隘;天一阁,藏晚明书楼。天童育王,东南佛国,灯续灵鹫;松兰皇城,金银沙滩,浪遏飞舟。上林湖遗存越窑千年碎片,雪窦山记叙蒋氏几度春秋?前童慈城,粲然古镇遗韵;秦祠虞宅,蔚为大笔鸿猷。保国传神,隐机杼于梁殿⑧;梁祝化蝶,结精诚之鸾俦⑨。美哉,徐霞客兴叹此乃游记开篇之地,铜奔马高啸当称山水风光之优。

宁波代有俊彦,辈出精英。哲理深似渊,大道邈邈;气节重如山,铁骨铮铮。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高风亮节;虞世南兼德才称五绝,孤胆赤心。贺知章鬓毛乡音,自诩四明狂客⑩;林和靖梅妻鹤子,人敬孤山高隐⑾。王安石治湖泽,栉风沐雨⑿;高则诚谱琵琶,瑞光清音⒀。方正学拒草诏,慷慨十族;王阳明悟良知,悲壮一生。明亡不仕,黄宗羲讲学著述;国破持节,张苍水浩气精魂。蹈海东瀛,礼宾师舜水;泛舟台岛,播国学光文。万斯同布衣修史,全祖望椽笔赋吟。白莽殷夫诗别兄长,金桥柔石血染早春。画坛潘天寿强骨悍墨,书苑沙孟海奇笔凌云。宁波商帮,雄称海外,福造桑梓,可谓璀璨众耀;甬籍院士,声震科坛,名占鳌头,当称荟萃群英。伟哉宁波人,生生不息,代代相承。增光青史,激励后人。

而今宁波,欣逢盛世,如春风化雨,似快马着鞭。乃国际港口城市,改革开放前沿。县皆百强之列,市属十佳之先。东方商都,贸旺财丰,笑迎五洲宾客;历史名邑,文昌黉盛,蔚成百花乐园。经济勃兴,物流涌泉。新老品牌,四海驰誉;今昔甬商,一脉相连。乡村美景,有滕头称道世界生态;都市俊颜,如霓裳飘袂绿野平川。东线锦铺,似长卷挥洒;新区棋布,若丽珠娇妍。更喜天桥跨海,长虹卧波,堪称寰球之冠。爱心盈都,感召日月;文明冠市,气象万千。无愧乎,计划单列,双拥楷模;卫生净地,幸福家园。美哉宁波,为民族振兴添砖瓦,为人类进步作贡献。谋世纪之大略,步科学之发展;绘未来之宏图,颂和谐之春天!

歌曰:
东海浩荡,敞我胸膛;
四明巍立,壮我脊梁。
登高望远,前景辉煌;
和风盛世,再续华章!

注释:

①樟树、茶花分别为宁波市树、市花。

②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叠压4个文化层,发掘大量稻谷以及雕刻、骨哨等。

③明太祖为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取“海定则波宁”之义。

④《慈溪县志》记载:“秦始皇登此山,谓可以达蓬莱而东眺沧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蒙,泛烟涛,求仙采药而不返者也。”

⑤双湖为日湖、月湖。

⑥四明山梁弄,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⑦钱湖指东钱湖。

⑧保国寺为古代木结构建筑,历经千年仍坚固如初,为全国首批文保单位。

⑨梁祝文化公园有梁山伯古庙,始建于东晋隆安元年。19977月又发现梁山伯古墓冢。

⑩宁波月湖畔,有“贺秘监祠”遗址。

⑾林和靖,名逋,奉化人,后隐居杭州孤山。

⑿王安石曾担任鄞县知县,治理东钱湖。

⒀高则诚晚年隐居宁波栎社,居瑞光楼,著《琵琶记》。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70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语作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原创作者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协副秘书长。有诗歌、散文、随笔等在各类报刊发表,曾在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出版个人诗集《无心的错失》、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燕来墨香》,长篇小说《雪舞陌上萧》正在整理中

□图文:林海燕

杨东标专辑作品回顾


戏要好看是硬道理——杨东标之一 ·戏剧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蓬|清明忆路遥(下)
马福林 | 凤翔文坛的一面旗帜
赵国春:眉山,我在场
【名师名家名人坛】郭风为李远荣新著《文海过帆》写序
夏县 姚天高//这样的文章挺有趣
裴高才:情寄名流,墨铸春秋-张萍眼中的邻家大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