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萝卜头”——《红岩魂》系列之五




“小萝卜头”




——《红岩魂》系列之五

文/石舌  

 
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国民党军统对被关押在重庆集中营里的“政治犯”实行集体大屠杀,尤以11月27日的三天最为惨烈,举世震惊。这场屠杀,后经歌乐山烈士陵园核实,有案可查的死难者为321人,被审定为烈士的285人,小孩5人(最年轻的就是“小萝卜头”,年仅8岁,年纪最小的是卓娅,“监狱之花”,才刚满周岁),叛徒及未定性者31人。死于“11-27”大屠杀者共计207人,烈士185人。最后一批遇难者被杀的三个小时后,解放军来到歌乐山……
   
“小萝卜头”真名宋振中。1941年宋绮云、徐林侠夫妇被捕,出生才8个月大的宋振中也一起随父母被关入贵州息烽监狱,1946年7月被转押至白公馆关押。长期的狱中生活,宋振中严重缺乏营养,以致面色苍白,头大身小,被狱中难友亲切地称为“小萝卜头”(也有人叫他的小名“森森”)。

狱中的孩子慢慢长大,但却无法去外面读书。后经特务许可,“小萝卜头”拜被关在二楼的“政治犯”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为师。“八萝卜头”要上学了,父亲宋绮云高兴地将树枝磨尖当笔,母亲徐林侠把破布棉絮烧焦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监狱里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成练习本,每天早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读书”。

没有课本,没有黑板,一个“老师”,一个“学生”。

没有讲台,没有课桌。“学生”专心听“老师”讲每一句话,特务专心看“学生”写每一个字。

黄伯伯给“小萝卜头”讲地理和历史,讲历史里的英雄人物,教他怎样做个正直的人。黄伯伯还教他画画,写字,学俄语。一天,“小萝卜头”看见黄伯伯手中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双色圆珠笔),他问:“黄伯伯,为什么你的笔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却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俩个能不能换一下?”看着孩子天真的问话,黄显声将军的心都要碎了,但他还是装出笑容回答:“可以呀。但有一个条件,如果你能用俄语同我对上一两句话,我就把这支笔奖励给你。”为了获得奖励,“小萝卜头”每天认真努力去完成黄伯伯给他布置的作业。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都还要默默背诵俄语,第二天天刚亮就起来站在铁窗下依依呀呀地读。“小萝卜头”强烈的求进心和铁窗下克服种种困难的勇气,感动着整个监狱监获。爸爸、妈妈常常在一旁边看着孩子学习,边落泪。

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单词与黄将军对话时,黄伯伯将那半支红蓝铅笔送给了宋振中。“小萝卜头”将这支红蓝铅笔视作生命一样,连平时写作业都不舍得拿出来用。解放后,解放军从歌乐山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宋振中的遗体时,人们发现,宋振中的小手里还握着这支已经开始腐烂的红蓝铅笔头。


贵州的息烽监狱号称“模范监狱”。为了塑造形象,1943年的一天,国民党上层来检查,狱中买了一些糖果召开“座谈会”,徐林侠带着“小萝卜头”去参加。宋振中第一次看那么多花花绿绿的糖果,那双眼睛看着一动不动。特务看到后,拿起几块糖对振中说:“吃吧,这是水果糖,叔叔给你吃!来,叫一声叔叔。”振中抬头看妈妈,妈妈没表示。这时,振中回过头,对特务大声说:“你是特务!你是特务!”并坚决地摇头。一时,特务很尴尬,拿着糖的手半天僵在那里。

没过多久,“小萝卜头”一家又被转到杨家山关押。

白公馆经常停电,男牢的吃食更差。女牢里有小煤油炉,“小萝卜头”常常为妈妈将煮好的面条送往男牢里患有胃病的叔叔。女牢内煤油很紧张,大家都克制着用。一天黄昏,特务们在吃夜饭,“小萝卜头”用自己又长又大的衣服,悄悄在外面的走廊里提了一盏油灯藏在衣服中拿回牢房,将油灯里的油倒在妈妈煮饭的铁皮罐里,然后又悄悄将油灯送回原处。虽是“偷”来的,但喜得妈妈和阿姨们搂着他亲了许久。



“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江苏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冬,经党组织批准,前往河南南阳杨虎诚将军部队去工作。先后担任杨虎城创办的《皖南日报》总编、《西北文化日报》社副社长,按照我党“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积极开展工作。1937年,宋绮云回延安经过短暂的学习后,于1938年初,在河北省临时政府政治处任副主任兼组织科长。1939年,又往杨虎城将军部队任少将参议兼干训班政治教官。宋绮云的抗日反蒋活动,早已是国民党特务机关中的眼中钉了。1941年9月的一天,宋绮云突然收到“家有急事,请速回”的电报,当他急急赶回时,被早早埋伏在那里的特务秘密逮捕。同时,特务又让宋绮云的妻子徐林侠以“送衣物”为名进行了诱捕。徐林侠也是1927年入的党,一直协助丈夫从事革命工作。

国民党特务为掩人耳目,将宋绮云一家和抗日名将杨虎城一家,从息烽监狱转到贵阳麒麟洞关押。1949年9月6日,“小萝卜头”一家与杨虎城一家,共6人,被押往白公馆,走到戴公祠会客室内,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特务们用利刃全部杀死。“小萝卜头”是红岩烈士中最小的一名烈士。

后因特务们对杨虎城的财物(一件破旧棉大衣)分赃不均,引起内讧,真相才得于大白天下。否则,“小萝卜头”他们的尸身都无法知晓。

 章其仲,笔名:石舌。爱好文学,声乐,并有作品在省市报刋上发表。画眉聒舌总嫌烦,顽石无言却可人,这既是笔名之来源,亦是人生之格言。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色纪实】一门三烈 光照千秋——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一家革命故事 | 纪实 张法民
小萝卜头母亲双手被特务打坏,摸黑缝枕套助难友越狱,枕套成文物
他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吃霉米长大,不知糖是何味
小萝卜头遇害53年后:兄长宋振华找到“真凶”,却带着礼品去拜访
新中国烈士小萝卜头:哥哥姐姐都是国家栋梁,如今家族人丁兴旺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的他,八岁时被刺身亡,从未看过外面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