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红”吉他少年刘嘉卓的家庭教育

要说2017年的新晋网红,那一定非吉他少年刘嘉卓莫属。

微博上,刘嘉卓的吉他演奏视频总点击量为2086万,腾讯视频播放量更是高达4295.2万。更让人惊叹的是刘嘉卓还只是一名初一的学生。

1

家庭环境

刘嘉卓的父亲是一名工人,年轻是热爱音乐。在小嘉卓4岁的时候,父亲为他买了一架电子琴。在父亲的陪伴下,小嘉卓每天练习电子琴。

 因为练琴非常枯燥,刚开始,孩子也不情愿。随着水平的提高,他的信心和兴趣逐渐增加。

7岁的时候,当音乐老师的大伯送给他了一把吉他,从此热爱上了弹吉他。因为对吉他演奏的喜爱,刘嘉卓从网上下载视频,一点点摸索学习。每天放学后,先弹吉他,再写家庭作业。

为了支持孩子的爱好,刘嘉卓的父亲省吃俭用,花3000元为他买了新吉他,没有多久就弹坏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刘嘉卓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厂家的赞助。

经过不断地刻苦练习,他的吉他水平有了巨大的进步,受到了学校音乐老师的赞誉。其中一名老师将他的排练视频分享到了网上,很快就被网友们疯传,成为一名少年网红。

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刘嘉卓的父亲辞去了工作,全职陪伴孩子练琴。

2

郎朗童年

郎朗(Lang Lang),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郎朗的祖父当过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他的父亲郎国任曾在部队当过文艺兵,做过专业的二胡演员。

2岁半的时候,郎朗特别喜欢动画片《猫和老鼠》,并被其中汤姆猫演奏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所吸引,从此对钢琴演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岁的时候,郎朗跟随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在家里,爸爸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郎朗都不觉疲惫。5岁时,第一次参加东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

1991年,9岁的郎朗,从3000余人的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师从赵屏国老师。

为了孩子的钢琴商业,郎朗父亲辞去了沈阳的工作,陪他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他们租住在一座条件非常简陋的筒子楼里,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俩人挤在一居室里,屋子里除了一台必备的国产钢琴之外,连电视机也没有。

为了更多地了解钢琴知识,爸爸每节课都要站在教室外“偷听”,等回家后,两人边吃饭边讨论老师教的课。郎朗非常勤奋,每天要训练8个小时以上。

3

父爱如山

两个琴童的共同特点,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父亲。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当今社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缺少正是如磐石般坚毅的父爱,能够持之以恒地陪伴孩子,成就未来!

至于“狼爸”萧百佑和他“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的“棍棒教育”家教理念,我不敢苟同。但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还是必要的。

在苗苗人生的起步阶段,我庆幸能够风雨无阻的陪伴着她。虽然没能给她提供一个较高的人生起点,但是我无悔地为她做了9年的人生积淀。

虽然没能像上面两位父亲一样,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惜辞去工作,全职教育孩子,但是,9年来,我几乎每天督促苗苗进行常规训练,为她的语言和才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别人坚持10年,我就坚持20年。我相信考坚持积累起来的优势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孩子的成才也离不开如水的母爱。如《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上海犹太母亲沙拉,她的教育名言“超量满足是家庭教育的软暴力”,至今深深地影响着的教育理念。

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虎妈”蔡美儿,她坚持“中国式教育”,严厉管教两个女儿。在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小女儿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家庭教育没有一个现成的可以直接套用的模式,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郎朗大婚:这个钢琴天才,曾被父亲逼着自杀
郎朗父亲:培养郎朗,我有以下十条心得
有出息的孩子,背后站着这4种父母
孩子的成功源自内在的动力
致家长: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转给爸妈)
刘欢痛惜谈女儿:“倘若当初逼她一把,现在是否就不会平平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