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回响(二)

听课回响

奏响语文课堂的知音之曲

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张  婧

听罢闫学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余音袅袅在耳边回响之时,一个问题也在我脑海中浮现:方智范教授说“语文教师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借用老先生这句话,那么,走进语文课堂,教师又如何奏响这首知音之曲呢?再次回顾闫老师的这堂课,我顿有所悟: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带着学生做文本的知音、文中人物的知音、做学生自己的知音。

一、搭几级台阶,让学生做文本的知音

在闫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巧妙地搭起了一级级台阶,让孩子们拾级而上,登上了“文言文阅读”的大山。

和孩子们一见面,闫老师就聊起课前打招呼的事,表示相信会和大家成为朋友,为理解课文中的“知音”铺下了第一层台阶。课的开始,闫老师让孩子发现这篇文章和以往的不同,这是一篇文言文,“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可谓是先做到“目中有山”,心中有数。“词语热身”之后,闫老师让孩子们观察词语形式,为后面的想象练说铺下了又一级台阶。

在接下来的课文朗读教学环节中,先要求“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再指导孩子读出古文的韵味、读出节奏,并把“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一难读好的句子作为重点来指导朗读。在指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借助注释看看能读懂哪些内容。特别欣赏闫老师指导理解“善”字的时候,先是理解在第一句话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中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又让学生说一说“善哉……”一句中“善”的意思,当学生理解说“善”是“啊”的意思时,严老师不急不躁让学生联系故事,读懂了“善”是表示“赞叹”的意思,并用更生动的语言告诉孩子:“'善’在这里是 '妙’'棒’'好’的意思。”这样的理解不拘泥于注释,而是一再强调“用我们现在的常用的说法怎么来说呢”,再如“洋洋兮若江河”一句时,理解为“像江河那样大,那样浩浩荡荡”,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源于闫老师心中有学生,她深谙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贴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行走,引导他们读懂文本,做文本的知音,为进一步的深入对话做准备。

二、品一段佳话,让学生做文中人物的知音

在学生读懂了基本的文意之后,闫老师进而引导孩子走进故事,品味人物的内心想法,成为文中人物的“知音”。

闫老师以“从哪个地方看出伯牙的确是'善鼓琴’,钟子期的确是'善听’”这个问题转入品读文本的环节。以“俞伯牙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场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理解文中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两处场景的基础上,借助课始的ABCC式词语的积累,师生演绎出了“伯牙志在清风,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伯牙志在芳草,子期曰'善哉,萋萋兮若芳草’”多处场景,理解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自此,学生对“知音”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然后再让学生设想没有真正听懂俞伯牙琴声的人会怎样赞叹他?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读懂“知音”的含义,体会俞伯牙的心情,“他在这里断的仅仅是弦吗?”“他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追求!”在闫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下,孩子们走进了俞伯牙的内心,体会到了他绝望和痛苦的心情,补充的资料恰当地弥补了孩子们的阅历不足,在故事中品味到何为知音:“他们已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相遇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相遇,是人生的知音!”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读懂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做了文中人物的知音。

三、播一颗种子,让学生做自己的知音

在课的结尾,闫老师补充了一段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在老师的动情讲述中,孩子们懂得了“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的这份知音难觅的感情,在低沉悲凉、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感情朗读,声音中透出不一样的味道,的确如闫老师在课的开始所言“这节课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接下来,让孩子们谈一谈“听了这个故事想对俞伯牙说点什么?”“俞伯牙如此痛苦你赞同吗?”引导学生把认识升华到人生层面,正如闫老师说得那样:“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知音难求,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知音,那是命运的恩赐,那是人生的幸运,应该备加珍惜;但假若没有知音,或者和伯牙一样曾经拥有知音但最后失去了知音,我们也可以把寻觅知音作为一种人生的追求——也许我们最终依然是一无所获,但幸福往往不在结果,而在于寻求的过程之中。所以我希望同学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我们更应该从这个故事中见证一份人生的美好,感受一份人生的温暖。”最后站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看这种知音现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列举出《吕氏春秋》《列子汤问》《警世通言》等,伴着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的乐曲《高山流水》,认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知音”现象,播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相信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孩子们一定懂得珍惜知音,追寻这份人间的温暖。至此,实现了语文学科所承载的文化传承的功能。

正如闫学老师所言:“语文之'道’归根结底就是人 '道’”。其实,正是因为闫老师心中有'人道’,因为她不仅是文本的知音而且是学生的知音,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弹奏出如此美妙的知音之曲!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5)》,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伯牙善鼓琴
麓山小学:高山流水觅知音 精彩纷呈展风华
光明月潭学校教师业务学习展示(二)
闫学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07年会我指导的一节文言教学,得到专家高度肯定,分享
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视角:文字·文学·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