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回响(一)

01/ 《诗经·王风·黍离》听课有感

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    张丽平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此诗三章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全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深沉的忧国思国之情。

带着狐疑,带着期待,听了陈琴老师执教的《诗经·国风·王风·黍离》,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对文言文授课的认识大变。原以为脱离不了现代语文课堂的束缚,没想到进入陈琴老师的课堂,聆听经典吟诵经典,竟时时有惊喜,处处学真经。正如许多名家所说陈琴老师的课堂教学遵循了语文的习得之道, 在童蒙时期输入大量的经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反复朗读,增大课堂容量,为学生的言辞行文确立了可效仿的典范,为将来的厚积薄发打好基础。陈老师的《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也呈现出反复读、容量大的特点。

一、反复读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开课,陈老师就开始教平仄,让学生试读课文。经陈老师的指导,“诘屈聱牙”“呕哑嘲哳”的古文经小学生之口读出,竟然别有韵味。陈老师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之后背诵。每讲完一遍,陈老师吟诵一两遍,并让学生跟着吟诵。吟诵前学生要熟读课文,熟读不仅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课堂之上,陈老师尽显大师风采,带领学生共同诵读, 真正做到了让语文简单到读,直到熟读成诵。

第一、二遍学生看着原文,老师读,学生听。要快速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老师读两遍,第一遍来不及注音的字,第二遍要赶快跟上。此环节是陈老师课堂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在注音上费工夫,但实现了识字量猛增。第三遍让学生把注过音的字读三遍,并顺便把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遍。第四遍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给学生一根拐杖,牵着学生走,利于学生熟悉原文。为了学生熟悉诗歌节奏,出示韵字的重复,比如“彼黍离离 离离……行迈靡靡 靡靡,中心摇摇 摇摇……”第五遍学生练习读一遍,让学生在规定的四分钟时间里读两遍的,培养快速地大声地诵读的习惯。第六、七遍找几个优秀朗读者来读一读,看学生水平究竟如何。在每个大组里请两位,先比赛读,再接力读,把不通顺的句子读通顺。站着的同学读不流畅的地方,让座着的同学示范读。第八遍师读译文,生读原文,师适时纠正个别学生对译出错的地方。一句译文,一句原文,这种对比,这种抓字眼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同时熟知全文大意。适当点拨与强化重点词句“此何人哉”等。随着学生读书,讲解字义。第九遍师生共读,把文章读得十分流畅。第十至十二遍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式吟诵美文。师生全体吟诵二三篇。最后学生已经背会了课文,一切是那么地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二、大容量是课堂教学主要特征

课堂上陈老师以文为据,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古为今用。陈老师一边讲诗文,一边讲述黍离之悲的由来和具体含义,通过对《诗经·王风》的讲述,让学生明白《黍离》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从而深刻理解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以及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

学生理解黍离之悲后,及时拓展,出示于右任先生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于右任先生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这首诗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之后再次师生共同吟诵这首诗,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理解于右任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

总之,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读是重点,吟是手段,背是目的。特别是陈老师在课堂上自然地吟诵唐诗,但不是我们所说的吟诵,就像唱歌一样。确实如陈老师说,只有按照声律的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才能领悟中国文字的内涵,表现出文字所包含的意思。进入课堂,受到老师和学生熏陶感染。学生读经典的兴趣,读经典的状态,令人称奇,琅琅读书声不断传入耳畔。

读、讲、诵、背,浑然一体,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每一个环节,互相关联;每一个步骤,前后呼应;每一个铺垫,激起千层浪。不是纯粹的填鸭灌输,而是有效的点拨牵引;不是艰涩难懂的牵强附会,而是点面结合,古今贯通。跟着老师,学生在课堂里遨游, 有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豪迈。但是深沉的忧国思国之情贯穿始终。这样的课堂设计对中年段的孩子来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经典诵读的基本原则。陈老师把教书育人融为一体,把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植入孩子们心田,传扬中华民族的正气,培养孩子们的浩然之气,积蓄孩子们文韵志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堂好课胜读十年书,陈老师的课让我们对诵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争取在学习经典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节好课须五“精”
老师的课堂应变小技巧,让你的课堂不再尴尬!
龚静:一些淡淡的身影
改变,在悄悄发生
交流研讨摸索前行——阜南七小刘晶英语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吴少忠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