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实录​​|《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一)

《孤独之旅》

课堂教学实录

(一)

执教名师:法洪雪

PART 01

一段旅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曹文轩小说《草房子》的节选文段。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认为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文章写了杜小康跟着爸爸去放鸭,遇到暴风雨成长的故事。

师:你知道杜小康是谁吗?

生:杜小康家庭情况优越,还是班长,学习还特别好。

师:但是,在一夜之间,杜小康家道中落,只好随父亲辍学放鸭。编者给这52段文字冠以“孤独之旅”的题目,既然是一段旅程,就有不同的站点,在不同的站点有着不同的心情。

下面是我们班同学对不同站点、不同心情的理解。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屏显学生预习单】

作业一: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作业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师生交流。

师:在大家的预习交流中,我们找到了杜小康的放鸭之路,也体验了他的心路历程,即从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的害怕——安顿后的无限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恐慌——暴风雨后的勇敢坚强。现实的旅程和心理的路程,都见证了杜小康的成长。

PART 02

两次哭泣

【屏显学生预习单】

哭泣之问:

文中说“杜小康哭了起来,但是杜小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是为什么?

(一)那次芦荡里的哭泣

【屏显学生预习单】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

师:怎样朗读才能读出你要表达的情感?

生1:将“日甚一日”重读,强调这是积累了很久的情绪。读出“迫切”的感觉,就读出了总有一天会受不了的这种孤独的压抑情绪。

生2:“看到母亲”要读得忽然扬上去,因为梦境里的母亲是这次哭泣的导火索。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杜小康,你会向母亲哭诉什么?

【屏  显】

我会向母亲哭诉:                                      

(学生联系上文,研读杜小康的一路孤独)

生1:我会说起路上那“朦朦胧胧”的树烟,在树烟的迷蒙里我感到自己对前路的迷茫,除了树烟“什么也没有”,我开始恐慌了。

生2:我会告诉母亲我看到了船舷前面的“扇面形”。这里除了大扇面就是小扇面,看起来很单调,我和父亲的生活也就是这样的单调,除了前行还是前行。

生3:我会和母亲说起我在芦荡里感受到的孤独。特别是坐在芦荡环绕的小船时,我感觉那种孤独和恐慌带来的压抑感,让我再也承受不住。

【屏  显】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师:你解读得很好,但是我觉得这段太啰嗦了,就大笔一挥给改了,我觉得特简洁,大家给我评评。

【屏  显】

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感觉。

师:这样改,好不好?

生1:老师将“万重大山”这个喻体去掉了,我认为不好,因为这个比喻恰是为了展现芦荡重重叠叠,越是广阔,小康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不仅如此,这个“万重大山”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极言这种广远的芦荡带给小康的没有尽头的孤独以及这种孤独带给小康的恐惧。

师:你分析得很有学术水平。那么,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谁来做一次小老师,指教一下?

生2:分析朗读并示范。

师:读得自己都害怕了吧?这就是朗读的力量,读进去,才能悟出来。

生3:老师不该删掉“绿色的浪潮”,把芦荡比作浪潮,是为了形容其广阔。

师:你的理解虽然正确,但是却少了一些情感。绿色的浪潮里5个字还可以读出什么呢?我们不妨多读几遍,老师再教给大家一个朗读的方式:带入手势。

(师生一起读“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

师边和学生齐读此句,边挥手,问:我们读出了芦荡的?

生(几乎是齐答):广阔无边。

师手势上下浮动,问:我们读出了?

生4:芦荡在滚动、好像有波澜。

生5:有风,吹起了芦荡。

师:风起芦叶动啊。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坐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整段没提到一个风字,我们却在浪潮里读出了风的涌动,这就是文字之妙。

师手势:将手掌立起来,推出去。再齐读。

生6:我读出了芦荡的一眼望不到头,视线所及就只有芦苇。

师:加上手势读,是不是也能帮助理解呢?同学们自己挥舞手势,再细细品读。

生7:老师不该删掉“逃不走”,这个词的感觉是在形容小康的极度绝望。

师:那么也就是说之前有过希望吗?在文中的那些语段你读到了杜小康之前还是有些希望的?

生: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小康还在路上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一段: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特别是撩逗这个词,它的意思就是撩拨、挑逗,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小康对前方还是好奇的。

师:你还挺会读书。前后联系,我们读出了此时啊,曾经撩逗小康的前方露出真面,小康彻底绝望了。所有的压抑聚在心头,小康终于用这种方式发泄了出来:哭。

师:你哭过吗?哭过之后怎样了?

生1:我考试失败的时候哭过,哭过之后决定奋起直追,好好努力,不再失败。

生2:我被同学伤害后哭过,但是后来我们又和好了。

师:那是因为受伤后的你学会了宽容和原谅。原来,哭泣,不仅仅是情绪的发泄,还是一次人生轨迹的归正,是重新审视自我的洗礼。哭过,然后坚强面对。这就是曹文轩说的:

【屏  显】

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苦难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

杜小康的那次哭泣,可以说是杜小康面对苦难时的无奈沮丧,也可以是命运已经到了最低谷的一次反弹,更可以仿佛是一次洗礼,因为文章写到:他就不再恐慌起来。哭泣的洗礼之后他开始平静。

但是,那场考验他的那场风雨还是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长的代价──读《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 语文网
16.﹡孤独之旅
【人教版】2018年九上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教学ppt课件_N01版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市赛稿)(一)
孤独之旅(优质课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