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宽基教育纵横谈】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胜利大街小学的识字教学

编者按:识字是孩子们成长中必须的一课,如何让蒙童在轻松中认识所要学习的汉字?胜利大街小学的八种做法,别开生面地拓展出教与学的和谐与合力。他们抓住校内外的各种“机遇”,通过不同“手段”,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环境、情境、兴趣……特别是校长王念强的一支“心香”,诠释出教学识字全新的理念和独创。纵歌如潮的力度和回应,表明改革和创新从来都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开发,一种智慧和气度。而陶继新先生在对话中借一缕“长风”,指出:“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践,这些滋养就很难内化为一种品质,一种更强的生命能量”。一句话,照亮教师前行的方向。

一、生活化识字

【王念强】刚才交流的是宽基语文研究的几个案例,下面分别从识字、阅读、习作、实践活动等方面做介绍。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王国维先生说:“真正的知识唯存于直观。”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汉字,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所以,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我们的生活化识字课堂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文本提供的内容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艺术氛围中,在生活体验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习得方法,自能识字。

【陶继新】生活化识字课堂很有意义。学识字与学说话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处。小孩子初学说话,并没有专门的老师与课堂,可是,两岁左右,就能说话了。因为他们从一出生之后,就处在了本国语文的“汪洋大海”之中了,耳濡目染,自然也就会说了。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活化学说话。识字呢?也可以生活化。我采访过22岁成为剑桥博士的夏杨的妈妈杨文,她就在夏杨很小的时候,进行了生活化识字。在夏杨呀呀学话的时候,杨文就教其整体识读,开始教学的内容是《我的第一本书》。杨文一边给他看着画讲故事,一边也让他看与画面迥然不同的文字符号。杨文认为,这种无意识的学习,既不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又可以使这些文字如同图像一样,在快乐的状态中收藏在他的大脑里。即使走到大街上,杨文也是见字就指给小夏杨看,读给他听。杨文说,不要认为这时候孩子一无所知,其实,这些字已经作为生命符号,开始走进他的大脑之中。此后一有机会,这种记忆就会再现出来。杨文认为,应当让每一个时空都具有教育意义。所以,在学校的生活时空中,有很多俯拾即是的可识字的地方,让学生在这种时空里,无意识地识字,既不累,又记得牢,何乐而不为呢?

二、汉字发展与构成

【王念强】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这种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但仍有些繁琐,于是民间逐步兴起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以后人们又陆续创造了草书、行书等各种各样的字体,也涌现出了像“钟、王”、“颜、柳”、“苏、黄、米、蔡”这些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汉字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在现代社会,科学飞速发展,汉字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像表示化学元素的汉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汉字不断出现,许多汉字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每一个汉字本身有其严谨的结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1)象形法。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2)会意法。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例:“明”字写成,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旦”字写成,意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3)形声法。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音。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这样文字越造越多,尽管汉字中形声字占90%左右,并且同一个字在各地发音也有所不同,但汉字的表意基础是不变的。汉字的构成方法说明了汉字是以生活大背景为依托,人们将所见、所闻描绘下来,长期不断地演变简化而成的。这是十分有趣的造字方法,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字的造字方法。

【陶继新】王校长,您对文字学很有研究,这对指导语文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造字法是很有意思的,语文老师应当学点这方面的知识。您说得对,中国最古早的文字是象形字。象形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这种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就是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日月山水牛马等,都属于这种象形字。当老师们了解了象形字的来源及原始形态后,再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会相对形象地解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比如“武”,从戈从止,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再如:尖,上小下大,形成尖形;尘,细小的土形成尘埃;劣,少出力,偷工造成劣品;夯,大力,打地基、筑堤坝夯土都要用大力气。这些字的字义一想便知,很有道理。当学生懂得会意造字法后,有的字则可以见而会意也,这让有的解词变得简单而明了。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类属的形旁(也叫义符)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也叫音符)组成的,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非常多。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 例如: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内形外声:闷问闻辫等。学习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和声旁辨别一些形似字和同音字,避免写成别字,比如“货物”的“货”和“贷款”的“贷”,它们都是上声下形结构,形旁又都是“贝”,但二者的声旁不同,因此读音也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利用声旁把两个字区别开来,而不至于把“贷款”写成“货款”,或把“货物”写成“贷物”了。又比如“根”和“跟”是同音字,声旁都是“良”。但“根”的形旁是“木”,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植物有关;“跟”的形旁是“足”,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利用这两个字的形旁可以区别它们的意义,而不至于把“根本”写成“跟本”,或把“跟随”写成“根随”。形声字占汉字的绝大多数,据汉字学家统计:90%多的汉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其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看到一个形声字,其偏旁已经把字的概念归类,即使不认识这个字但是字的大意基本上可以猜到,然后再看着这个形声字的声旁,多半可以蒙出读音。

指事也是一种造字法。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分。指事字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独体指事,凡是独体的文,在形体上没有经过后来的增减或变更,用来表示抽象事类的叫作独体指事,也就是指事正例。这类独体的文,通常都是以线条符号来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独体指事字例:上、一、二、下、小、爻等;二是合体指事,当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号,不足以表达抽象概念时,就在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点画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即以一个文为主体,附加不成文的符号,二者相合而成的文字,叫做合体指事。合体指事字例:元、示、王、中、屯、牟、牵;三是变体指事,为了要表达抽象的意念,往往把一个成文的形象加以变化或减省一个成文形象的部分笔划,透过这种变化,使人领悟到另一层相关的概念。这种变易,通常是指位置上的变易,如有的左右相反,有的上下相倒。变体指事字例:乏、廷、逆、世、臣、幻、夏、巾等。这些既不属于象形、会意,又不属于形声的字,如果不知道其指事的意义,教学识字的时候就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古人的说的汉字造字法共六种,除了象形、会意与形声之外 ,还有两种,即专注和假借,不过,专注和假借不产生新字罢了。

汉字的第一个优势是,汉字是由500个左右的独体字组成。虽然康熙字典收集有几万个汉字,但是我们只需要认识2500多个汉字,就没有阅读障碍了。而这2500多个汉字基本上是由400多个的独体字构成的,比方说日、月、山、火、水、人……这些字就是独体字,独体字构成了汉字的基本元素,几万个汉字就是由这400多个独体字排列组合而成。如:“火”“山”构成灿烂的“灿”等。祖先在造字的时候,也是中华民族的“儿童时代”,我们发现民族的“儿童时代”与现在儿童的思维方式惊人的一致。

在当今世界上众多的文字产生之前,在数千年前的古代社会,产生了几种古老的文字,其中有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一是50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三是我国3300年前殷商时期甲骨文字。随着历史的演变,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都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湮灭而失传,只有汉字的早期形成甲骨文字演变为现代汉字,是古文字中仅存的一种,仍然保持表意的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拉丁类的文字几乎没有表意的功能。每一个汉字都表意,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汉字的第三个优势。每一个汉字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生活信息,这些信息又可以非常容易非常简单地传递给儿童。

三、体验生活情景识字

【王念强】斯霞老师说过“识字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而作为作为识字主要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有趣的事物会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兴趣,所以我们就利用汉字的造字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活化处于静态中的汉字,把本来离学生认知水平较远的文本内容变得丰富而有情趣。体验生活情境识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角色体验模仿是儿童成长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是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中的一种本能。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到坐、卧、立、行,到学习工作、成家立业,实际上始终都离不开体验与模仿。而游戏是最常见的模仿形式,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儿童扮演某个角色,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真实感受,在体验实践中使思维产生飞跃。如学习《司马光》一文:一名学生扮演司马光,穿上仿古时期的服装,伴随着古典的琵琶演奏曲缓缓地走进教室,跟同学们打招呼并自我介绍——我是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老师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司”,并进行拓展,学生根据查找到的资料相互交流,司马一姓起源于古代的职官名。《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重黎之后,唐虞夏商,代掌天地。周宣王时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克平徐方,锡以官族,为司马氏。其后世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司马氏虽然没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内,但也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复姓。像这样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角色游戏,学生会乐此不疲,识字效果不言而喻。2、动作体验在汉字中,有很多字本身的字形便表达传递着它所代表的动作含义,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课文语境中表示动作的这些汉字还原成生活中的真实动作,通过表演,学生在舒展肢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汉字的构成规律。如教“掰”字,可用两手掌心相对,然后分开。这一动作演示,可以使学生把“掰”的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达到听音见形会义的效果。3、表演体验表演能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动作,是对语言进行积极的感知、理解、迁移、积累、运用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功效,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时,一生表演“滚、扑、撕、咬”的动作,其余学生说出动作名称,师相机贴出生字卡片“滚、扑、撕、咬”。再让学生仔细看字形,寻找同学表演的动作和字形之间的联系,在饶有趣味的欣赏观察中掌握四个字。4、活动体验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地上课,而是一次次富有生机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始终处在童话般的世界里学习、感悟。如教《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时,创设“游江南”的大情境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活起来。(1)坐竹排游江南。(课件播放江南风光)。(2)游江南书院。(课文内容配上形象生动的画面课件播放)。(3)游江南音乐厅。(课中操《小小竹排画中游》歌曲)。(4)游江南演播室。练习朗读课文。(5)欣赏江南水乡风景。再一次感受课文的美。(6)游江南书法小屋(写字)。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导游,学生变成游客,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快乐。5、创编体验“编儿歌”是学生喜欢的方法。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也能自己创编儿歌帮助自己的记忆字形。例如:“春”字,编成顺口溜:三人之家,过好日子;“坐”,学生说: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艳”,学生用字义“丰富的色彩”来记忆。像这样记忆的方法,学生还能熟练应用的有“换偏旁”“加减笔画”“同偏旁字归类”等。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还能自发地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跳、跑、踢”这些活动是跟脚有关,所以都用了足字旁,学生还能模仿动作来更深刻地记忆字形。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增强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大情境图)图上画了什么?(2)小草生长茂盛,花儿美丽鲜艳,池塘里有漂亮的荷花。哪些小动物都来了?(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蜘蛛)(3)这就是有趣的夏天,这些小动物,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啊?(我在操场上见过蜻蜓,公园里见过蝴蝶,院子里见过蚯蚓……)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当孩子们热情地呼唤出小动物们的名字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小动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到“我在池塘里见过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我在我家屋檐下见过黑黑的小蜘蛛等”老师的一句话,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小动物的形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对小动物的情感,很好地体现了文本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坚持地做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联系生活识字写字能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汉字的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编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识字方法。猜谜语也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法,能活跃气氛,锻炼思维。经常进行猜谜游戏后,许多爱动脑筋的孩子不仅会猜,乐猜,而且能编一些简单的字谜。

【陶继新】斯霞老师所说的“识字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是很多道理的。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特点,识字的时候,如果忽略了他们的年龄特点,就不可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你们所采取的方法,恰恰符合儿童的特点,他们识字的时候,不但快,而且快。

在一般人看来,小学生学习汉字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甚至有点枯燥无味。可是,在你们这里,却有了“玩”的快乐。其实,学习本来就可以产生美感的,只不过由于观念与方法不好,就有了当下的心灵痛苦之感。《周易·系辞》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像《周易》如此难学的哲学,在孔子看来,可以用“玩”的心态去研学。特别是孩子,如果感到学习快乐无比,就会乐此不疲,而且会有很高的效率。中国汉字源远流长,而其中的意蕴通过把玩更是别有情调;而其中的表意性,则是这情调之本。

一个一年级的老师告诉我,她上课时,学习“荒芜”这个词,首先问孩子:什么叫“荒芜”?孩子们说:不知道。老师换一种问法:“荒芜”这个词你们看好不好?有一个孩子举手,说:荒芜不好。老师又问:为什么不好?答:因为荒芜的“芜”,上面有一个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无”,“无”表示没有,没有就不好。老师又鼓励说:你回答得太好了,请坐下。请注意这个老师处理得很好,他没有跟学生抬杠:没有就不好?没有缺点好不好?有的老师就喜欢带着一种挖苦的口气跟学生抬杠。如果表扬孩子,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都会积极思考,如果打击孩子,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再积极思考。孩子回答说不好,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因为“无”,有一点儿不对劲,他已经嗅出了这个字的意味,但是他年龄小,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老师一鼓励,另一位孩子举手了,回答说:这个“荒”也不好,“荒”中间有一个“亡”字,“亡”就是死亡的意思,死亡也不好,因此“荒芜”这个词不好!老师就说:你说得太好了,请坐。孩子就喜欢鼓励,表扬,老师一表扬,孩子们的智慧的火花就激发出来了。这个时候第三个孩子举手了,说:我知道“荒芜”是什么意思了,因为草字头代表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没有了、死去了,这就是荒芜的意思。老师说:回答得太好了。孩子把“荒芜”的意思已经基本讲清楚了。

由此看来,孩子识字,也是需要鼓励的,也是需要创设情景的。有了好的氛围,有了快乐的心境,加之有效的方法,学习识字,就会变得快乐而高效。

四、游戏兴趣识字法

【王念强】根据孩子们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创设识字游戏。老师们活学活用、研究创造了许多简单易行、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开火车、找朋友、放鞭炮、摘果子、七色花、送信、猫捉老鼠、钓鱼等,这些游戏都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人或物相联系,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枯燥的识字拌上“糖”,使学生爱学乐记。

放鞭炮:老师把需要认读的卡片放入一个自制的红色大爆竹筒内。老师问:“节日到,放鞭炮。什么炮?”一名学生从爆竹筒中抽出卡片,举起卡片读。如果读对了,下面的学生跟他一起读,并模拟爆竹的声音:“嘭——啪”;如果读错了,就模拟哑炮的声音:“嗤——”。也可以请一组学生一起竞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点燃的爆竹最多,也可以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摘果子:教师做一棵美丽的“果树”或临时在黑板上板画,果子上的内容随机更换。游戏时,师生一起改唱“智慧树”主题曲:“……智慧树前来识字,欢乐多又多”。可以把认读的字卡贴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字卡,读对就当小老师领读,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自己的奖品,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也可以把认读的字卡贴在果子的正面,教师认读一个字,点名请学生来摘;还可以把认读的字卡贴在果子的反面,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

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生字变成玩具,学习成了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境界。用实物、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动画课件等形式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识字内容再现,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创造发挥的兴趣。经常用的方法有:

1.实物再现

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的背景,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如学“尖”字,让学生看圆锥体,学生则明确上小下大就是“尖”。

2.场景再现

教师借助图片、实物、投影等,把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再现。如学习《菜园里》《自选商场》等课时,把实物都带到课堂上,边出示实物边识字。还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售货员,请你给这些东西贴标签,学生喜不自胜,学得轻松,掌握扎实。

3.故事再现

教学中涉及许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但他们通过戏曲、电视剧、评书、故事等对这些内容会又有一定的认识,课堂引入这些小故事,识字记忆会相当牢固。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识字8》,学生自由讲“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故事,老师同时板书故事词语。学生每听完一个故事,齐读该故事名字,教师贴故事图片。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圈划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再现生活情境,把识字教学当作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他日常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产生熟悉感、愉悦感,自然而然地高效识字。

【陶继新】对于儿童来说,机械的识字,速度肯定是不快的,他们也是不快乐的。所以,要将识字形象化,将识字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适应于儿童识字。儿童对什么感兴趣呢?这就要研究,就要实践。你们老师的放鞭炮、摘果子等识字的方法,则是激发孩子识字的有效探索。这样的识字法,对于大人未必产生作用,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不太感兴趣,而且,大人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小孩子则不然,一般来说,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则有乐此不疲的“持久性”。比如小孩子喜欢的玩具,他们玩起来往往好长时间兴趣盎然。还有,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小孩子印象深,记得比较牢,在这种状态下的识字,多能抵达“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境界。

要想让孩子对识字产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好好地研究他们的兴趣点,同时,还要让他们尽早地进入阅读状态。我发现,没有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可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识字量,是不可能进入阅读境界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识字400个字左右,识字和写字是同步的。第二学期识字、写字500个,按照这样的速度差不多到三年级基本上可以进入阅读,也就是说在9岁到10岁才能学会阅读,这个速度是比较慢的。假如按这个速度教学,中国的孩子跟欧美国家的孩子在学会阅读上差不多拉开了1-2年的差距。

非常欣赏潍坊韩兴娥老师的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方法。她教了二十六年语文,一直在“轻松好玩”和“加大难度”两方面找一个平衡。比如学习“辟”这个多音字,低年级小孩子可以背诵下面这首儿歌:“放屁虫, 创奇迹/开天辟地当皇帝/当上皇帝养蚂蚁/开辟道路运大米/大米吃多了放臭屁/熏得蚂蚁闹起义/起义推翻了臭皇帝/皇帝天天想复辟/复辟就是重新当皇帝/当上皇帝接着放臭屁!小学生一边背一边乐翻天了。

像那些成语儿歌、多音字儿歌,虽然存在不足,但那些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老师喜欢。因为老师们很难让那一群不停地叽叽喳喳的小孩子安静下来,而小孩子一看到这些搞笑的儿歌就主动读、反复地读,而有些字,也就在这种快乐的阅读中认识了。

轻轻松松地认识了字,又快快乐乐地读了儿歌,学生会产生很大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有之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无之则会厌恶甚至放弃学习。同时,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如果给其适当展示的舞台,就会让他感到特别的自豪。小孩子尤其如此,喜欢“露一手”是其共通的特点。你们老师教学第三册《识字8》,则与韩兴娥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联想识字法

【王念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比较轻松。”生活化的识字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引发儿童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动脑识记的自主学习动机,使儿童变得主动起来,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生机勃勃。

汉字大多是古人根据生活情境进行联想的产物。通过联想能使机械、呆板的识字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加深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学生在记“扇”字时,联想到古人用的扇子是羽毛做的,比如孔明用的鹅毛扇。可能是古人热了就会在屋里扇羽毛扇,所以“扇”外面有一个“户”,里面有个“羽”。记“苦”字时联想到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冬天,一家十口(古)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艹)。

联想生活情境识字,总结出了这样几种方式:

联想动作

根据汉字的字形,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使汉字与这些动作结合的富有情趣。比如,识“滚”字,联想一位老公公下雨天不小心打了一个滚,衣服都包在了身上。

联想图画

将汉字的字义与生活中所见的场景相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比如,识“漏”字,联想有一间屋子,屋外下着倾盆大雨,屋内细雨绵绵。

联想实物

发挥想象,将汉字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结合。比如,识“伞”字,把“伞”字想成一把伞,“人”是伞面,“ヽノ”是伞撑,“一”是伞卡,“︱”是伞把。

联想活动场面

很多汉字会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些有趣的场面。比如,识“休”字,联想到同学们下课时靠着大树休息的场面。

联想心理活动

将表示心理活动的某些汉字真实的再现出来,并加以想象。比如,识“乐”字,联想小孩子戴上新帽子,心里肯定很快乐。

联想一种景象

比如,认识“彩虹”,联想它的七彩斑斓,从而区分“彩虹”不是“彩红”。

联想一个特征

比如,识“兔”字,学生很容易把最后一笔“、”忘了,联想那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

联想造字规律

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汉字的造字规律,根据造字规律识字。如识“刃”时,引导学生明白“这一点指在刀的锋口上,刀的锋口就叫做——刃”(指事字)。

针对不同的字,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组合使用。如学习“鸡”字时,可以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小鸡的样子,并表演一下小鸡走路的神态动作,学学它的叫声,联想“鸡、鸭、鹅”比较记忆等。这样,抽象的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结合起来,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陶继新】联想识字法真是一个妙方,这不但会让识字变得相对轻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甚至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也有潜在的思维能力。可是,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开发,这种能力就很难得到发展,甚至有可能因长期处于沉睡状态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北京景山学校在小学低年级试验的集中识字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两年内识字2500个,阅读一般的书刊。其实,他们就是运用了类似联想记忆法的道理。因为学生在展开奇特的联想时,其实就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他们在联想时,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在表达中,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思维活跃,往往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教师在识字过程中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导师,起着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在民主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用心思考,有所发现,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于联想识字法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看着抽象的文字展开联想,因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文字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部件的意义推断出整个字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字形展开联想,在脑海中画出一幅幅奇特的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在联想识字中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还要运用生字说一段话,从而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六、校园室内识字

【王念强】我们的做法借鉴了兄弟学校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是我在育贤小学与老师们一起“先字后音 大量识字”实验的的延续和深化。宽基识字教学的重要策略就是拓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开放的识字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果老师能让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就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增长学生的生活才干,而且能扩大识字量,增强识字意识。

漫步校园的花坛草坪,认识一种种植物名,念一念警示牌上的提示语;逛逛学校教学楼,参观各种特色教室,认认教室名,看看墙上的壁画,读读那些文化标语,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校园,亲近了校园。精心打造的班级环境、开展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都成为学生识字载体。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们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班级里开辟“植物角、科技角”,标本、制作都配上汉字;开辟的“每周一诗”“每日一词”等专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扩大识字量。我们还有意识地在教室内创建一个“识字角”。“识字角”里贴满孩子们和老师从不同地方收集到的各类汉字条,如:广告语“千万好礼送不停”、“苏宁电器,国庆大酬宾”、宣传语“每逢佳节倍思亲,元祖月饼甜津津”……在休息时间里,总会有孩子围在“识字角”周围读上边的汉字,不会认的字,孩子或者问老师,或者问同学,或者跟着别人读。一段时间下来,上面的汉字大部分认识了。“识字角”里的字条可以是有主题的,更可以是无限自由开放的。我们定期更换“识字角”的字条内容,在字条上注明收集者的姓名,以调动学生收集汉字和认识汉字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教师、学生的姓名,作业本封面、课程表等都是识字的好资源。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对班级的教师、同学都不熟悉,但又十分好奇,非常渴望自己能及早融入集体。他们在相互交往中最关注的就是老师、同学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我们抓住这一时期孩子的内心渴求,对孩子进行识字教学。教师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等简单情况写在黑板上,向孩子们介绍自己,从而,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老师的姓名等。同时,我们请家长为每个学生设计两张精致的名字卡片,一张贴在课桌上方,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姓名,另一张用来开展游戏活动,如开火车读,抽读等。我们还通过“发作业”、“光荣榜”等形式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这样就能学会一百多个汉字。再如,课程表中每天的课程安排是学生必须事先知道的,由于不识字,学生读课表也是一个障碍,应学生这一客观需求,我们把课程表印发给学生,指导他们把课程表放在铅笔盒里,尝试去认,去读,并组织学生开展“读课程表”比赛,看谁先读会,一张课程表上几十个汉字,几天下来,大多数同学都会读了。

【陶继新】在你们学校,“识字教学”可以说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无意识记忆状态下的识字,不但没有任何负担,而且还会饶有兴趣。兴趣是可以迁移的,识字亦然。学生不但会在学校里无意识识字,到了家庭里、社会上,也会形成无意识识字的爱好与习惯。正像说话一样,识字也有一个敏感期,错过这个时段,识字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这个敏感期识字,就会事半功倍。我大女儿的女儿张旖轩虽然只是三年级的学生,现在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了。这除了她妈妈平时帮助她识字阅读外,学校教育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她不但在课堂上能够认识应当学会的字,而且在校园里不经意间也认识了不少字。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喜欢上了语文。小孩子小时候对某个学科的热爱,有的时候会影响其一生的。放学回家,有的时候我会问她,作业多不多,难不难,累不累?她总是轻松地笑着说不多、不难、不累。可是,就是在这种不多、不难、不累中,学到了应当学会甚至超越课本上的东西。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听女儿说,像张旖轩这样的学生很多,有的比她认识的字还要多。追根溯源,则是你们学校的老师教学之好与学校识字环境之佳。除了万分感谢之外,觉得你们的这一经验应当很好地总结,并传播出去,从而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孩子受益。

2005年我去育贤小学采访的时候,张立校长与老师们就谈到您在那里当校长时开展的识字阅读教学,说很多都得益于您这位具有前前瞻性眼光的校长让学生提前认识了很多字,一年级学生识字超过1500,无需拼音辅助即可朗朗上口地进行阅读;二年级学生除背诵《小学生必备古诗词80首》《中学生必备古诗词50首》外,《三字经》《弟子规》也已熟读成诵;四年级学生开始背诵《论语》等国学名篇。一个学生阅读数十本乃至上百本中外名著者,已经成为寻常之事。您到胜利大街小学之后,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天与您对话,让我领略到了这种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校外环境识字

【王念强】是因我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还有像您一样的德高望重的名家的指点。您刚才谈到的剑桥博士夏杨的妈妈杨文,在夏杨很小的时候,进行了生活化识字。这种无意识的学习,既不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又可以使这些文字如同图像一样,在快乐的状态中收藏在他的大脑里,我们很有同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中的识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就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指着电视屏幕上的字信口读读,孩子就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老师们还指导家长生活识字如何成为自觉行动?家庭生活识字从认识家人开始,让学生也为家长做一张名片,有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爱好等;逐步为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等亲属,甚至邻居、社区熟识的人做名片。利用家中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电器、家具等物品识字。常吃的水果、蔬菜、食物名称也记忆在脑。看电视、打电脑时,多看字幕。把方便袋、包装盒等当作识字教材。过年过节,在使用短信、贺卡、节日用语、问候语时,把字形记在脑海里;读读记记写写春联……

还把广告、标牌等当作识字教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街道旁的商店、标语、广告牌、路牌、公交车站牌上的汉字。让学生互做小老师,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所学,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上街的同伴或亲人,也可以记下字形,问家长,问老师,请教字典。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见字就识记的习惯。逛商店,不知不觉识汉字。现代社会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商店的店名,商品的名称、说明书,广告宣传,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学生将平时收集到的商标、广告汇集起来,分门别类地贴在一本专门的本子上,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剪贴读本”。每晚的新闻报道、各种突发的重大事件、大人们谈论的话题, 动画片的片名,节目主持人的姓名,各栏目名,节假日走亲访友亲戚朋友的名字,旅游途中,路名、车站名、风景名胜,甚至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等,都是儿童认字的好教材。

【陶继新】宽基教育所体现的这种大识字观,不但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还通过认字,让他们与世界联结起来。《周易》有言:“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正是因为“稚”,才需要教育;也正是因为稚,才能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由不知到知,由识字较少到识字较多,由不会阅读到独立阅读,都会让他们产生好奇。正是在好奇与有意识与无意识地学习中,他们才有了进步,才有了知识,才有了对世界的认识。所以,从小处看是识字,从大处看,则是带领他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更好地生命成长。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在这个物化的世界上,有的则附以与之相应的文字。不管是什么物象,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可感的,同时,也是尚未进入深层意识之中的。开始对世界认识的浅层次,恰恰是为未来深层次的认识作准备的。而识字,则成为这种过渡的一种载体。所以,不能小看这种无意识的识字,它的作用之大,有时是超越人们想象的。

八、拼音识字法

【王念强】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识字,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认识越来越多的字,更能让学生从自我小圈子跨入更广阔的周围世界,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培养实践能力。宽基识字教学,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许多自能识字的方法。课内习得的方法,要在持续不断的课外识字活动中加以运用,才能形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自我识字,促进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是生字与学生反复见面有效办法。儿童运用通过各种渠道认识的汉字来进行阅读,平时认读到的汉字在阅读中巩固,在阅读中必然又会认识一些新的字。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大幅度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生字,增强了识字本领。宽基识字教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把阅读与生活中的识字有机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达到促进识字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先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材料。分年级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优秀小说等,列出每学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要求潜能生保证必读的底线,鼓励优秀生阅读所有选读的课外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自觉识字的兴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荣誉感和成就欲,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的渴望。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汉字,把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

【陶继新】识字与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互促进的。没有一定的识字量,是不可能进入阅读状态的;而阅读量的增加,则在无意在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人们常说要让学生多读书,如果认识的字不多,是不可能多读书的,即使有拼音的帮助,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会多看读音而让阅读失去兴趣。不过,我认为,早识字比晚识字好,早阅读也比晚阅读好。要想早阅读,就要早识字;要想识字多,就要多阅读。我非常欣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李先启校长提出的“八岁能读会写”。而且,他们的实验与您在育贤小学先识字后拼音有不少相通的地方。李先启校长认为,解放以来的语文教学都是先学拼音后学识字,“八岁能读会写”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先学识字,后学拼音,刚好倒过来了。为什么这样做,道理如下: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孩子,学了拼音以后,如果孩子不认识这个字,有拼音注音,就知道了字的读音了。汉字具有音、形、义三种功能,音重要,形重要,义更重要。小学生一进小学马上学拼音,大概要花2-3个月的时间。学到什么程度呢?拿到一本拼音的读物,孩子就能用正常的速度流利地读出来。低年级的读物往往是上面一排拼音,下面一排汉字,如果你是小孩,不识汉字,你能够熟练地用拼音阅读,你拿到的读物上面是拼音文字下面是汉字,你阅读汉字还是阅读拼音文字?你不会看汉字!因为你不认识,不熟练。就好像我们成人突然拿一本英汉对照的小说,我们肯定很着急地看中文,而不是先看英文。设想孩子手中有一本拼音和汉语对照的书,我们希望他拿起书先阅读汉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但是孩子已经形成了先阅读拼音文字的习惯,他甚至不看汉字,我们的愿望就落空了。我们学拼音是想帮助孩子认识汉字,拼音是学习汉字的拐杖,从先看拼音文字转化到先看汉字有一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样就耽误了孩子。另外先学拼音后学汉字,我们不自觉地丢掉了汉字表意的优势,本来学习汉字是比较容易的,结果变难了。而且经过两次思维的转换,增加了孩子学习的难度。我们先学识字,识字量达到一定的程度,让孩子养成读书先阅读汉字的习惯,学拼音之后,不认识的发音通过拼音知道读音、字意再看字型,字的音、形、义都掌握了。孩子是天生爱好学习的,识字以后就想阅读,走到街上看招牌广告词,走进商店看商品名称,看电视屏幕上的解说词。利用一切场所来识字,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强化,识字量积累越来越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越大。拼音是识字的拐杖,当孩子读不出字音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读出字音。但是汉字更重要的是它的意义。先学汉字,后学拼音,可有效地突出汉字的义。拐杖是一个工具,如果已经学会走路,拐杖不能丢掉,就变成负担了。打破先学拼音后学汉字这种教学模式,也许会遇到很多阻力,但在教学中真正实践并坚持的话,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遗憾的是,当下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还是一如故我地走着自以为是的老路。其实,汉字的最大优势就是表意性,而先学拼音后学汉字恰恰是打断了这个优势链条。而且学生在小的时候最易养成习惯,如果一见了汉字就看拼音,就少了自我探索的环节,更少了在探“义”过程中的快乐。这对孩子一生的学习都会形成一种思维障碍。

详见《宽基教育纵横谈》,陶继新、王念强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陶继新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taojixin67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六书的记忆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识字教学浅谈
字理识字教学
汉字真有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