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继新 孙双金|情智语文的“好课观”(4)——《情智教育十日谈》系列之十五

戳 上 面  字,关 注 我 呦!

四、写写练练

【孙双金】下面,我们谈好课的第四个标准“写写练练”。当下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通病是讲风、问风太盛,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尤其是笔头练习时间更少。

好的练习要“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习的设计要和本单元、本课文的训练目标一致,讲什么就应练什么,讲练结合。不同年段,不同课时,训练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其次,练习设计要巧妙、新颖、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乐此不疲”。

写写练练,我特别强调一课一得,讲什么就练什么,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例如: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是生字教学,当然练习就应该以读写生字为主。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句子教学,阅读教学当中就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重点句子的思想情感和表达形式。那么,在练习当中就应该以句子训练为主。中高年段以段落和篇章教学为主,那么在练习设计当中,就应该以学生写段和篇章训练为主。当然,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老师吃透教材,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这样的写写练练,才能起到举一反三或以一当十的功效。

【陶继新】既主张写写练练,又强调一课一得,真的太有特色了。 

讲风、问风太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流弊,而且还在不断地蔓延着。学生学好语文,大多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没有学生之练,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特别是您所说的练笔,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是通过大量练写而成为作家者。现在学生学了六年,乃至九年、十二年,还是写不好作文,甚至老师也害怕写文章者,真的不是少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练得太少!

这与一课一得有矛盾吗?一点儿也不矛盾。每课有练,不就每课有得了吗?那种认为讲一节课让学生得到很多东西的老师,心是好的,可多不能达到目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中学语文界有一个很有名的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陆继椿老师,被人们称为中学语文界“得得派”的代表人物,就主张一课一得。他在教学《多收了三五斗》时,曾经引起一些风波——

当时,上海市虹口区成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要陆继椿上一次体现改革精神的课,以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议论,打破全区教学上的沉闷空气。

教学方法是他大胆独创并坚持实践着的“得得法”。根据陆继椿的教学安排,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要完成“一个场面中的群像描写”的训练。这是在完成了单个人物的描写训练之后的一个新的训练点。第一课时是指导学生预习全篇课文,以对范例的具体语言环境先有一个综合的印象,并为深入钻研范例作好准备。这已在公开课前进行完毕。第二三课时,也就是公开课的第一二节,教学便进行到钻研范例的单项训练阶段,要求学生在综合体上解剖范例,把指导阅读与指导写作统一起来,为第三阶段的写作综合训练奠定基础。但是,这一教学过程脱离了传统教学的轨道与人们固有的思维惯性,因此,也自然地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第一节的教学取例是群像外貌描写,紧紧围绕着训练点的要求和学生一道分析研究。

刚刚下课,就有人议论:也不过教了几顶旧毡帽而已。

陆继椿听到了,和善地笑笑,又上第二节。

第二节教学取例是对话层次,旨在通过这一训练让学生把握多层次对话的具体写法。

但又有人窃窃私语:“让学生理解叶圣陶的著名小说,除了旧毡帽外,就剩了几句对话,支离破碎,不成系统。”

“他大概没认真备课吧,要么,就是没吃透教材!”

早在意料之中,陆继椿也视为当然,心里极为平静。

正当陆继椿安然地走出课堂时,一位青年教师拦住了他:“你是否意识到这样讲是肢解了课文内容?”

“没有。”

顷刻间,围起了许多人。

“能讲出道理来吗?”

“能!”陆继椿十分自信地说,“大家认为这种教法肢解了课文内容,主要是我没有将自己的改革尝试交代清楚,其一,我的教学不求面面俱到,而求目的单一,课文只作例子,弱水三千,取饮一瓢,这样,主攻方向明确,才能使学生集中思维的优势,以强化印象。其二,我教的学生,对单一的对话与单人的肖像描写已经基本把握,而对多层次的对话与群像描写难于动笔,我的主攻方向就放在他们为‘难’的‘点’上,这样,学生学自己之未知,‘一课有一得’,就产生了兴趣与新鲜感,具有主动探求的企望……”

“还有吗?”拦住他的青年教师也产生了兴趣。

“有!”陆继椿胸有成竹地说,“其三,我的系统性不重在一篇课文上,而在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的108个训练点上;我的取例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在整个训练点上有价值,这也是我所提出并实践着的‘得得相联系’说。”

“真是名符其实的‘得得派’!”有人脱口赞叹道。

“还有,”陆继椿又说,“即便从一课出发,也并非教师不讲的东西学生就不理解,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完整与综合。那种惟恐有漏地将课文内容全部讲给学生的方法,非但不会给学生留下多深的印象,还窒息了他们自我探索的火花!”

“不过,”又有人提出了质疑,“语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多读多练,潜移默化;你主张一课一得,立竿见影,是不是有些心急了?”

“我是有些心急,总想尽快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陆继椿坦率而自然,“我之所以提出‘一课一得’的主张,是因为考虑到每学一课之后,思维正处在兴奋点上,这是形成转化的最佳时期。如果时间一过,兴奋减弱或消失,便失却了这个良机。课课有所得,让学生看到‘影子’,也就是见到劳动的效果,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会高涨起来。所谓潜移默化,实质上是立竿见影的积累。我把整个训练点分为记叙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说明能力、论述能力与文学作品赏析能力五大类,每种能力训练再分成若干训练阶段,每个训练阶段又分成若干训练单元,最后,落实到训练的基本项目——训练点上。初中‘双分’体系教学,共有108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逐步循环的训练点。这108个训练点都可以立竿见影。如此久而久之,量变到质变,也就达到了你所说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了。同时,这也就有了一个‘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教学的‘序了’。”

惊讶。叹服。钦佩。

第三个阶段是指导学生读写的综合训练,这是学生把学习所得,转化为智能的一环,也是训练效果的反映与检查的阶段。

效果若何?有人在悄悄地检测——

当时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的老师正带着学生在华东师大附中实习,他们分头到陆继椿教的班级去深入地了解调查,惊讶地发现:陆继椿没有讲到的内容,学生自己学懂了,他们已经具备了综合理解的能力。翻开学生的作文:生动的群像描写,条理清楚的多层次对话,组成一篇篇趣味横溢而又井然有序的文章。

孙校长,陆继椿老师是我的朋友,1985年我去上海采访他的时候,对他的一课一得印象极深,也特别认可。这里我之所以用了这么多的篇幅再现当时上课的教学片断,就是试图来验证您所说的一课一得的可行。陆继椿教的是中学课文,您教的是小学课文,可语文教学,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孙双金】陆老师是语文教学的高手,我佩服!陶老师,您信手拈来的经典案例是那样的妥当贴切,对一课一得做了精辟的阐述。我叹服!我想教学的智慧真的就是舍得的智慧,有些人就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生怕遗漏了一点。在教学文本的时候,好像老师不讲到学生就不能自己读懂似的。这其实正说明了这些老师不懂得学生,不懂得学情,不懂得教学的真正规律。像陆老师那样每课一得,得得相连,形成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链条,这样学生攀着链条,拾阶而上,就能到达语文教育的最高峰。

【陶继新】得与失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试图太多之得,也必然会有太多之失;有了一定的失,也就有了一定的得。

(原载于《情智教育十日谈》,陶继新、孙双金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心中的语文课
金月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难忘的泼水里教学反思
情智语文:语文教育的一片绿洲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语文有效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