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校之道(7)|静悄悄的革命——聚焦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的“文心教育”(二)

儿童节快乐

happy children's day


04

课程润泽孩子的心灵


【王  静】良好的学校文化是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的选择,它建构一个蕴含深厚生命关怀的教育环境,将教育本身变成一种美好的生活,并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文化场,在这里实施文心教育,塑造美好心灵。用“以文化心”来传承和探究自由知识为己任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文心教育在于让学生养成“哲学习惯”,在于“理智的培养”,在于“使心智养成”,通过开展以自由创造为主线的教育实践,实现全面发展。

【陶继新】非常欣赏您所说的“美好的生活”,因为有的教师与学生在校期间非但没有美好的感觉,反而扭曲为一种压抑与痛苦。其实,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以及相应的其他活动,都应当是以心相传的美好。为此,这里面就要有哲学习惯、心智养成、自由创造等。我的生命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驰张有序中抽出优美,在自由状态下的工作与学习更是快乐高效的,而且很多意想不到的创造也会接踵而至。为此,就像您说的那样具有生命关怀与文心教育,让师生在这个自由幸福的“场”里,在享受“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不断发展起来。

【王  静】我校依据自身发展定位,厘清起点,选择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特色发展平台,贯注一种以传递智慧、培养能力为核心,强调学校环境育人的整体感悟,追求学校“价值共同体”的自觉塑造,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性与艺术性恰当结合。学校是儿童教育的文化场,教师是使者。“文心”是目标、手段、策略、方法,“文”是智,“心”是德。从不同的维度塑造孩子的心灵,把课堂、课程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成为课程,通过课程体系实现“文心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文化、课程、管理体系。用核心元素“文心”去创设教师专业群体文化自觉,形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环境,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健康成长。

【陶继新】学校要想发展,校长、教师与学生都要发展。校长是领路人,也是行走在路上的人;校长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精神境界。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导师;同时又要把学生看作自由的生命个体,对他们尊重,给他们以自由与权利。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有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是教育者,既可以相互教育,甚至有的时候还可以对教师进行教育,目前一些学校尝试开展的学生自主教育,在一些方面就担当起了“管”教师的责任。但是大道归一,那就是要朝着一个方向行进,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特别认可您说的“价值共同体”,不然,就难以营造一个人人都能成长的和谐发展氛围。

【王  静】我们努力诠释着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推动孩子能够脱离家长和老师去自己做事,希望在所有的教育教学包括管理活动中都能看到学生活跃的身影,看到他们有所作为并不断地超越自己。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年龄发展的综合身心发育规律,引导并呵护学生形成完整、健康、积极、向善的品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研发并实施了校本课程《心育》、《软式棒垒球》、《阅读与赏析》等,校本课程的实施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前沿而又独具特色的育人板块,体现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体育》等课程的知识、实践和育人形态,以一种新的导学形式,让学习的内容、方式更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现了课程的整合与统一,育人与发展。

【陶继新】让孩子们自己做事,并不断地超越自己,这不只是对孩子们放手,还有对他们的信任与培养。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自我做事的能力,只不过有的教师与家长越俎代庖,把他们局限在“井”中,无意间将其扼杀了而已。你们不但不扼杀,反而为其搭建平台,进行有力的推动。这就让孩子们在自己做事的同时,充满了成就感,生成了自信心,进而更加主动积极而创造性地去做事,甚至走向管理者的方阵之中。你们的校本课程,为孩子更好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样,不但可以让个性不同的孩子从这些课程中体会到快乐与收获,还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让人格健康地发展起来,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学到丰富的知识,拥有更强的能力。

【王  静】我们国家的新课改其实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我们把握关键因素,在教育变革中进行课程重建。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对国家数学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尝试开设了校本课程《妙趣数学》,并积极介入现实,在近五年的实施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学生提供一种自在的学习环境,让枯燥学习消失,和现实生活融合,让学生获得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和无处不在的学习伙伴,在更广阔的空间,更直接地实现轻松有趣的数学学习。一种学习环境会养成一种类型的学习、一种类型的学习者,最终养成的是自主发展的人。课程编制以“学”为中心,不论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提供学习资源、进行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都很好地贯彻这一理念,凝聚一切可用资源,给予教师自由的空间,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让学生在点对点、平面式的学习互联中,学会解决问题、进行思维训练,同时注意挖掘学生潜能。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激发兴趣,顺应小学生天性质疑好问的成长逻辑,使之产生“肯定”的愉悦感,从而觉得“学习很有趣”。课程的改革、促进有意义学习的途径的多样性令人乐观。其实现过程不是只有一个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所要求的解决办法,选择恰当的模式来运用。所以我们要求参与改革的教师要研究模式、运用模式并超越模式,所谓“无法之法,方为至法”。

【陶继新】“无处不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课堂之外也成了学习之地。其实,教材中的文本知识,多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内在维系的,打通文本与生活的通道,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并非单一的文本形态,还有更为丰富且为他们喜欢的形态。这便在无形中调动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自主学习恰恰是最有效的学习,久而久之,还会成为自主发展的人。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也是孩子的天性,关键是如何将这种天性充分挖掘出来。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变成一种享受的时候,学习也就成了孩子的天性。尤其是数学学习,在一般人看来多是枯燥的,可是,你们的实践与探索证明,数学学习也可以让孩子走进兴趣盎然的境地里。于是,不但有了很高的学习效率,还有了很好的学习效益;因为它在学生那里积淀而成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对未知探索的浓厚兴趣,以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审美追求。

研究模式、运用模式并超越模式之于教师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探索研究出来的模式,多有内在的规律性;不过,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那种抱住一种模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尽管有时也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本质上说,它已经僵化了。超越是在原有模式上的继承,更是开拓与创新。只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让“无法之法”成为“至法”。

【王  静】教育教学的继承,开拓与创新是我们师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构建发展性、相对性、立体性、审美性、自由个性与形式的和谐性。积极探索用心教育的艺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找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从内隐和外显文化构建策略方面深入研究,开发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可以传承和发扬的学校文化精神和氛围,不断研究如何顺应人的发展需求,在这个常思常新的文化追寻中改进、发展学校文化,探索教育本质。激发学生艺体情趣、传输艺体知识的主渠道。我校尝试开展了“校园排舞”活动。“校园排舞”,舞步多元,简单易学,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它既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校园排舞对培养每位同学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增强体质健康都非常有益。每当听到欢快的音乐响起,同学们总能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律动起来,神采飞扬,仿佛进入了欢乐的海洋。校园排舞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大课间活动,也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艺体活动创新,推动特色发展,彰显学校艺体教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特色艺体项目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向课外拓展,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培养体魄健康和开朗向上的优秀品质。

【陶继新】“校园排舞”是一项活动,也是一种隐性课程。对于艺体,孩子们有着天然的情趣;而别具一格的排舞,不但彰显了艺体的魅力,也有了属于你们学校的文化符号。孩子们生命状态的好r坏,与艺体开展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与烙印着学校特色的艺体教育更是休戚相关。一个在学校里快乐以至具有审美感受的学生,不但会对学校产生浓厚的感情,还会让心理更愉悦,身体更健康。这不只有益于当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还会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产生绵延不断的作用。很少快乐甚至没有快乐的学生,即使当下学习成绩优秀,可已经在其心里埋下了一颗学而生厌的种子;相反,一个当下成绩未必特别优秀,却有可能因为童年的快乐,而在其心里埋下了一颗“乐而忘忧”的种子。种子总是要生根发芽的,可是,有的可能长成一株荒草,有的则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排舞还不止于当前学生的喜欢,对其未来生命成长还有着很大的意义。

【王  静】一色的学习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活动与课程同行的日子,是一番别样的景致,每一处景致都快乐相随,任由孩子们的天真和任性,真正回归到孩子童真、童趣和孩童的思维。在课程中,所有孩子们都不是旁观者、伴随者,而是有了不需假设的身心参与。在这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感兴趣的、困惑的问题逐一解答,并经常提醒孩子,尽可能于其中获取心得,启迪智慧,悄然实现我们期待的那种进步。这种学生经受锻炼的历程以及显示的风度,正是童年时代的纯净,执着于勇往直前。就如一条河,有了热闹的上游,才会有壮阔的下游。通过学习与参与,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把最美的素质、风格展现出来,也以观察者和欣赏者的心情分享其他人展现的知识、智慧和精神,用包容的心态学会欣赏、学会理解、学会选择,并学会主动进行调整适应,形成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在合作中展现众美。实现“文心教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陶继新】您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来形容“文心教育”太好了!人各有异,不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还是育人施慧的教师,都是一道绝妙文心、智慧美丽的风景。从这个意义上,上天是公平的。可是,如果不去追求美,创造美,原有的形态就有可能褪色。所以《大学》开篇才有了“明明德”的经典之语。不过,只有自己美还是不够的,当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秉承天地自然之道的时候,就会形成满天彩虹的绚丽大美。唯其如此,生命才能变得更充盈,教师才能感受为师者的自豪,学生才能感受为生者的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教师文化(6)----教育人生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华侨城小学“成长文化”解析
《中国教育报》20160307:济南是历下教育宣传系列之二 静悄悄的革命 ——聚焦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的“文心教育
家校合作,从“心”出发
办一所能吸引住孩子心的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