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回响


01

感受名师智慧

品味本色课堂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小学  张  杰

01

2013年5月19日至5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 在会上,近距离地与大家接触,与名师会晤,让我真切地领略到名师、名家的风采和智慧。尤其是管建刚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滴水穿石的启示》,堪称经典。管老师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风趣的教学语言,极具个性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亮点纷呈。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体会和粗浅认识:

一、目标明确,层层递进

这是一节目标明确的阅读教学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管建刚老师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令我折服。他对文本的解读,对写法的指导,都有它独到的方式和智慧。他开门见山直指文本的观点“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然后提出“一句话怎样才能成为一篇文章?”管老师紧扣中心,层层递进,把一篇议论文内容、结构、写法解读的透彻、明晰,给学生们铺垫了直指目标的学习阶梯。

二、内容丰富,步步累积

这是一堂扎扎实实的本色语文课。管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没有繁杂的手段,没有花哨的形式,朴素、真实、原汁原味,教学主线清晰,基础训练扎实,学生主体突出,思维活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上课不久,管老师就说:“一句话已经讲清楚的道理,怎么写成一篇文章呢?今天我们就来破解一句话变一篇文的密码。”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论证部分,管老师教学生如何分段,为什么要分段,分段要“思前想后”,分段还要“随文应变”,从而学习了议论文的一些变化方式。从句到段,从段到篇,清清楚楚,扎扎实实。如同“滴水穿石”般在学生的脑海里深深地刻上烙印。

三、方法多样,亮点纷呈

这是一节向学生“授之以渔”的技能课。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让学生会学。管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教给学生课文知识,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他从文章题目入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并着重抓住与“滴水穿石”相关的重点词语进行点拨引领,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把握了课文的重点。接着,在对三个事例的研究中了解了说理文正反对比,摆事实、讲道理等表达方式的作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内化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他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关键词语,在读中感知、感受、感悟,自己则成为一个聆听者、点拨者,来往于交流的学生当中,捕捉学生有效的生成点,对学生的交流信息作随机的点拨、评价,课堂气氛因这样的互动而活跃。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多样、亮点频闪。

四、热情洋溢,互动频频

这是一节睿智风趣的聊天课。课始的三问“李时珍是干什么的?”“爱迪生是干什么的?”“齐白石是干什么的?”不仅检查了预习,而且不允许学生讲什么家,“李时珍就是个看病的,爱迪生就是个搞小发明的,齐白石就是个画画的……画着画着就成了大画家……”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名人意识,把这些伟大的人请回原点,暗示成才成名成家非有滴水穿石精神不可,从而更好地感悟他们的成功历程。管老师在课堂上幽默的语言,忘我的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

如此的课堂氛围,孩子既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动。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课堂,那就是“返璞归真”,孩子们的学习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学到的知识不仅全面,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有这样一句话诠释的好:给孩子们一个舞台,孩子们就会还你一份精彩的!

02

扎扎实实地思考与探索

山东省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学  刘明燕

02

在没有来济南参加这次会议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语文素养还不错的人。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也喜欢写点东西,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把学校图书馆里文学类的书籍差不多读了一个遍,所以自认为对语文的见解会更深刻。

但是真的走上三尺讲台,我却一头雾水,拿起小学三年级的课本翻了一遍,就没看出有什么值得讲的。学校领导第一次听完我的课后,评价说:“你把一节好好的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那到底什么是语文课呢?在那时候我有一肚子的理由想反驳领导,但最终因为胆怯不敢说出放肆的话。“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不就是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吗?不深入挖掘每一篇课文背后深刻的人文性岂不是很失败的语文教学?”但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我的语文课总是很枯燥的讲一个又一个大道理,有些甚至是孩子们完全听不懂的——课堂成了我一个人的舞台。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立刻警醒,开始回归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但是却发现,我回不去了。

学校每个星期都会开教研会,老教师总说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素质高、能力强,懂得的知识很多,只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就能把雄厚的知识转化成教学素材。但经过这不到一年时间的实践,尤其是这次济南之行,我发现,老教师“骗”了我。因为,之所以我的语文课堂上欠缺工具性,不是我不想教,而是我自己也不会!就像我总写错笔划,我的粉笔字是那样的不堪入目,我的朗读只比学生好一点点,怎样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我也迷迷糊糊的,尤其是作文课,我完全搞不懂写作文还需要教吗?给了题目就写呗······照这样下去,就算我教到退休,我的语文课也不会有多大长进吧?!

按我以前的理解,语文归根到底就两个词:读书、写作。所以我就在班里倡导“读书大王比赛”,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大量读书;还在班里开展“流动日记”,让每个学生每个星期都至少写一篇日记。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我就觉得我的任务就只剩下教课文了,作文写得好坏就看他们的造化了。语文学的好坏重点不在老师,是要看天赋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语感强、喜欢读书、会表达,有的孩子生来就对语文没兴趣,他们理性思维强,这也不是我能扭转的——这真的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

但是听完管建刚老师的课后,我大为震撼。这让我突然间明白,并不是把鲁迅的作品全部读完就能做一名好教师,也并不是写一手好文章就能做一名好教师。因为我相信,就算是大文豪也不一定会注意到“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玄机,也不能跟孩子清晰明白的解释文章分段的奥秘。我总认为,这些东西需要全凭孩子的悟性和语感,老师不用讲也讲不了,现在才知道,我潜意识里就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管老师的课令我猛醒:回归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躬下身子,扎扎实实地思考、探索,并为之努力钻研,甚至是需要耗尽一生的工程。为了我们的学生,我愿为之不懈探索!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1)》,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5.10教研记录9
“静思”课堂(二)
听课随想9:点点滴滴语文课(2)
课堂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一名青年科学教师听语文课《怀疑与学问》有感
【往事如烟】生涩无趣的语文课堂 | 随笔 郭华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