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 南 | 喻久华:追 忆 父 亲


  追 忆 父 亲  

作者 | 喻久华(湖南平江)

 (一)灵堂挽联

其一:春生秋得道,人逝德长留。

其二:涕泪长流难尽孝,深恩未报愧为儿。

其三(代母挽):

七十二年勤俭终生,哪堪撒手遽然去;

四单八载酸甜共尝,只愿随君同路行。


注:父亲生于1939年仲春二月(己卯年乙卯月),又是卯时,按算八字的说法,一卯二卯,英雄到老,何况我父亲有三卯呢,他一生勤劳,在生一天也没有休息,愿父亲到了那个世界能真正的安息。

(二)半月追思

父亲去世已经半个月了,料理好父亲的后事、收拾好老家的房子并安顿好母亲再回到单位上班也已好几天了,可我还是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晚上睡不好,一落座脑海中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是的,父亲走得太突然了,按祖父祖母的寿数,按父亲的身体状况,我以为父亲再活二十年是完全没问题的。前两年,父亲的听力开始变慢了,我对老婆和姐姐说,父亲喜爱做好事、热心公益事,听力变慢是添寿的征兆,谁知,父亲竟如此匆匆忙忙地走了,连一句话也没跟我们留下就走了,父亲勤劳一辈子,节俭一辈子,公直,厚道,最喜欢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人,然而他的直脾气也容易得罪人,但他从不记仇,告诉我们,要记住别人的好,要知道感恩,......

父亲的节俭,是真正的“奉己须节俭,待客勿留连”,自己节俭,待人大方,尤其对待公益事,出力自不必说,出钱也只要拿得出,慷慨得很,有时把家里的油盐钱也捐出去了,为这,老两口不知打过多少次嘴巴仗,我们夫妇和姐姐也不知做过多少次和事佬。

父亲为人正直,时常告诫我们要走正道、做正人。1980年秋,父亲送不满16岁的我去上大学,我送他回来等公共汽车的时候,平时不善言词的他那次跟我说了许多话,主要意思就是要我“老实为人,扎实读书,踏实做事”。1993年,我当了教导主任,父亲告诫我“要好好做事”,“不该得的一分也不能得”,“自己多吃点亏不要紧”,一直到长沙的维汉中学,我由教导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到只做教科室主任,父亲都一直支持我,告诫我一定要正派做人,清白做事,不要图虚名,要多做实事。2003年,我要调广州这边,我知道,父亲是不同意我离家这么远的,但听到我说调这边来女儿考大学以及以后的前途应该会好一些,老人家便没再反对。我的好父亲,都知道你是“一堂经”的犟脾气,但为了我们后辈好,你又什么都依我们。今年暑假,你听说孙女从中山大学毕业又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高兴无比,口中喃喃地说,一切都如愿了,一切都如愿了,——没想到,这就是老人留给我们子媳和孙女最后的话,......

(三)三七缅怀

今天是父亲的三七,中午老婆特意做了干豆角炒肉和干苦瓜肉片汤,说:“以后就难吃到爸爸种的菜了”,“向家(老家的集镇) 街上从此少了位卖小菜的老头了”。是的,父亲一生勤俭,前几年祖父祖母逝世后,也没啥负担了,用钱也不打背弓了,我们要他少做一点,他说:“我身体还好,动得,挪得,坐着反而不舒服,种点菜功夫又不重,就当是锻炼身体吧,虽然乡下小菜值不了几个钱,但挣一分是一分,也帮你们减轻点负担,多的晒干给你们吃,这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哟,你们想买还买不到呢”,见他这样说,我们也只能由他,好在他身体健康,有时隔两天有时隔三天,便能摘上几把小菜去镇上卖,因为没有大棚赶不上季节,父亲的菜一般都只能卖个贱价,他卖菜一般也不带称,几角元把钱一把,一般是钱随别人给、菜随别人拿,镇上的人也大都认得他,有时我父亲没去,若要菜赶急便来我家菜园里自己去采摘,菜满的时候就送给左邻右舍吃,或者趁着天气好和母亲一起把菜晒干收好,每次我们回去大包小包带来的都是菜,这不,我暑假回去就带来一大箱,有干豆角,有干苦瓜,有晒干的白辣椒,也有剁辣椒,还有就是父亲和母亲一起采摘回来晒干的小竹笋、野蘑菇、紫苏叶、马齿苋、葛根粉等等,老婆一般会搭配并间花着吃,到下一次回去又带一些来。

是的,现在父亲走了,我们再也难吃到这些珍品了,老家的小镇上再也看不到这位卖小菜的老头了。

料理父亲的后事时,考虑到我们不常在家难以还情,除主要亲戚及关系亲密的邻里乡亲外都没怎么声张,想不到不请自来的客人竟有七八桌之多,弄得帮我们调事的堂兄和队长打逼着棋,邻村的、外乡的(包括邻县长沙和汨罗的)还真来了不少,有些客人不说我们连老妈都不怎么认得,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父亲在他们困难时接济过他们。二十多年前年我教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的学生(那一届我还没当班主任)家长也来了好几位,后来我做班主任的就来得更多了,尽管我在长沙维汉中学只教了六年,离开长沙也有六七年了,路那么远也不太方便,但也有不少学生或家长来了,维汉中学的工会主席代表学校来了,并说:“你是学校开办的有功之臣,你父亲的教育功不可没,我们应该来”。我真的非常感动,为这些来宾,为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更为父亲对我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以及父亲正直、勤劳、俭朴而又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四)五七祈福

今天是农历九月廿七,父亲的五七。

按老一辈人的说法,去世的人撞了七就好,其英灵会保佑后辈人发富发贵。

回想父亲一辈子,为我们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6岁时被祖父祖母从祖籍所在地的平江向家带去浏阳河上游的达浒金坑一个叫芭蕉窝的老山洞里(祖父祖母也是前几年躲壮丁时去那的),十一二岁便一根扁担担柴挑物,到十七八岁去江西丰城煤矿下井挖煤,1960年国家经济近乎崩溃,1961年被动员回乡,1962年与我母亲组成家庭后,相继有了我们姐弟两个,因为生得密又都难产,也因生活所迫,生我后,母亲便做了绝育手术(那个时代国家还没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可见,我父母也是很潮的),父亲就是一根扁担挑起了家庭的责任,在那老山洞里,什么都全靠父亲一根扁担挑出去,又靠他一幅肩膀担回来,也正是为了不让我们继续在那老山洞里受罪,1974年父亲硬是靠一根扁担一幅肩膀把我们一家从那老山洞里挑回了平江向家,虽说这边也是农村也很穷,但比起金坑那老山洞还是有出息多了。回想搬家的那段岁月,为了把政府批的90尾树搬回来做屋,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一根一根砍倒、又一根一根肩过大山,还幸亏了伯伯叔叔及舅舅姨父等全力帮助,耗时好几个月才把木材和家具搬回平江向家。一回到老家,父亲扁担还没完全放下又推起了土车子(后来又换了板车,可以说,我们姐弟都是被父亲推进大学并走上工作岗位的),为了兑现不让我们吃茴丝饭的承诺,父亲去黄棠修水电站,一个多月回来一次还要夜里绕道时丰坪,偷偷籴米回来补贴一家老小,因为那时靠出大寨工分粮食吃饭,而我们刚回来那年,因为前一年只有祖父一人的工分每月只能分到六十斤谷,一直熬到七七年初冬才把屋做成,那年冬天我又得了急性肠胃炎,父亲背上我到处求医,在长沙福临医院住了十多天才康复出院,因为我们是超支户,过年队上分肉不分给我们,还是我耍赖皮才弄回两三斤,就是在那顿团年饭上,父亲说,有朝一日时运转,天天日日好过年,现在到了天天过年的好时代,可父亲却这么走了,......

父亲自己的事都完成得十分圆满,一根扁担把我们从浏阳挑回平江,一辆土车子又把我们姐弟推进大学并走上工作岗位,十几年前又起了楼房,四年前,祖父祖母九十高龄先后仙逝,第二年也就是前年,父亲为俩老修好了石坟。去年,父亲又想把生身父母的坟也修好,就动员我堂兄及堂侄们一起来出力,终于在今年四月十九为我嫡亲祖父祖母也修好了石坟。想不到,他的事都做好了,见孙女也考上研究生了,他的事都办如意了,就这么走了,......

父亲一辈子大大小小的事都为我们后辈人着想,父亲在天之灵必定会庇佑我们的。

(五)转年阴寿

父亲阴寿日,泪伴雨凄凄。

水畔包烧尽,心中痛未移。

终身勤且俭,教子德为基。

悔恨音容杳,虔诚把福祈。

(2011农历二月十四)

(六)父墓碑联

纳山水精灵,前贤不朽;

弘乾坤正气,后裔永荣!

(2014年大寒节)

后记:今天就是农历二月十四,父亲健在的话该晋八十了,还过几天就清明节,心中似乎有很多话想对父亲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翻出八年前父亲刚走时写的几段话,聊当纪念吧。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喻久华(1964.12--   ),男,湖南平江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中学数学奥赛一级教练员,中国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2003年8月由湖南长沙县一中调广东番禺中学。《美文周刊》特邀专栏作者。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注:作者为本刊特邀专栏作者,本文为独家首发。

©2018 

©2018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愁
有一种植物叫做麻
梦回荒田
王义和作品丨断鸿声里忆老屋
纪念祖父纪念祖母纪念父亲纪念母亲
青石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