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郝敬明:抗疫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文网景观



《 抗疫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文网景观  

作者郝敬明 (山西)

岁月坎坷,时光如驹。不知不觉,已宅居三月。在一片荒寞的心绪中,渐渐养成静坐、啜茗、临帖、读书,甚至写诗的习惯。疫情期间写的诗,大多是通过一位年轻多才的学者黄先生主主编的《作家文艺》编辑发出,然后转发朋友圈。粗略一算,近三、四年来通过各文网平台(以黄先生主持的文网平台为主)发的诗词(含散文)有一百余首。若问起写作动机,无非是记录人生所见,补偿文愿缺憾。还有:调节心境,愉悦亲朋,以诗会友,摈弃孤独。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于是,在不经意间,被群中的朋友唤作“诗人”了。

这里的“诗人”之所以带引号,是因为自己只有《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理事的名分。而这个理事的含金量,连自己也说不清。因此,坦诚地说,自己就是浪迹于文网江湖,自愉自乐的民间小卖式“文化人”而已。与成名成家,高居“诗协”殿堂的诗词大家相比,当有云泥之别,有点惭愧。但,这又有何妨?

昨日翻阅《作家文摘》,看到一篇短文。说的是在疫情期间,许多文网因点击量过大而近于崩溃。一部分是众多业余作家在网上晾晒新作,另一部分则是海量读者忙不迭的刷屏阅读。一时间,网上“诗人”“作家”出现井喷;仅一季度,就新增30多万,似蚁涌动,热闹非凡。新增原创作品也有50万种,如潮翻澜,蔚为壮观。形成疫情期间文网平台独特的文化景观。

我的那些小诗便是潮水中的浪花一朵。其中《逆行在春天里》还获的511个点击量,很觉欣慰。诗中所写,完全是抗疫中憋了很久的真实感受,不吐不快。诗中插图顺便还秀了一幅手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评曰:“一派米味,摆脱模仿痕迹,自然而成。”

由此,难免引出一些联想。为什么在抗疫期间,那些诗词大家,文坛巨匠未能慷慨悲歌,助威呐喊,而选择集体失语。而关于“自恋”、“揭暗”、“情爱”、“怪戏”、“神剧”之类题材的作品,却大行其道。总之,人们对此有种种迷惑和不解。

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然而,在一个至暗时刻,民众未睹见文学殿堂的璀璨灯光。只有一粒惨淡灯火在孤寂地摇曳着,便是《方方日记》。撇开其它因素不讲,《方方日记》尽管有些负面东西,文笔也未必特别精致;但还是可读的,因其毕竟反映了抗疫初期的某些状况。问题在于西方世界也不乏聪明者,瞅准机会便下手了。而方方却慨然授权西方国家迅速出版,使《方方日记》与西方攻击抹黑中国的政治企图牵扯一起,惹恼大众。之后还像怨妇似的百般辩解,使大众由恼到怒。因此,事情仿佛不完全在《日记》本身,而在《日记》之外。尤如一只花瓶,摆在书架上尚可赏观,说好说赖都无所谓。而一旦被谁拿来,当作攻击老祖的枪弹时,首先碎掉的是花瓶。这里,似乎不存在公知们的“良心”之说。也不存在明星们愤慨的所谓不让讲“真话”或国家、民族“悲哀”的问题;而是花瓶因受“外力”作用自己碎了一地,这能怨谁?

倒是著名作曲家谭盾在飞机上无眠无休苦苦创作的《武汉十二锣》在武汉抗疫的关键时刻(2月15日晚),在比利时伊丽莎白中心音乐厅隆重登台,并将主题定为“爱地球,爱人类,爱武汉”。那闷雷般天籁之音,振聋发聩,撕心裂肺,并跨越了千山万水,将武汉乃至全国抗疫中彰显的民族精神,团结力量,普爱价值传递世界。武汉重启的第五天,4月12日晚,谭盾又将《武汉十二锣》带回家。10国艺术家于武汉、上海、纽约三地通过5G技术联袂演奏,令无数观众叹为观止,动容落泪。凭心而论,《武汉十二锣》打破了中国高端文化界抗疫中“万马其喑究可哀”的局面,除传递了一种应有的人文精神外,还为中国文化人赚回不少颜面,很是值得喝彩与敬重。

话说回来,在武汉及湖北疫情最重的至暗时刻,我们多么需要指引前行的文学灯火;在千军万马驰援在即的时候,我们多么期待激励的鼓音;在医界泰斗、“镇国之宝”和精英们带领大批80、90后的勇士冒着病毒弹雨冲锋陷阵时,我们多么需要凌厉的号角。然而,这种期待从中国文化殿堂上基本消失了。欣慰的是,我们从谭盾创作的《武汉十二锣》中得到某种补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众生云集的文网中获得了这种精神力量。那些诗文(包括书法、绘画和各种段子)激越、热烈、直白,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杂乱。用一句优雅的诗文表达:“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正因杂且自然,类似原生态,所以有无限精彩。这里,有对最早吹哨者的同情和追念;有对死者或烈士的哀悼和祭慰;有对国家抗疫举措的呼应和赞同;有对国士的敬仰甚至崇拜;有对战斗在抗疫一线医护的激励和关爱。还有,对凯旋归来英雄们的热拥和泪迎。

总之,大众文网在抗疫期间发声了,且主调是积极正面的,契合形势之需,张显了守护、爱戴生命的时代主题,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我常想,抗疫的力量从那里来?除了人们概括的制度优越,治理得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在生命的理念上国家和民众的认知趋同。国家意志与百姓守护生命期盼结合一起,便能形成扭转乾坤的磅礴之力。这也是抗疫取得重大胜利原因之一。而文网在宣传和沟通意识及情感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电影《神鞭》中一个经典画面。无数手执大刀长矛的义和拳将士呐喊着向洋鬼子的枪弹炮火冲去,一批接一批中弹倒下,场面壮烈。为之助威的竟是持钹、纳笙、吹笛、拉胡的一批鼓乐匠,显得有些老旧和滑稽,并最终被炮火吞没。但那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却令人啧啧称奇。现在看来,那批冒着炮火硝烟用传统鼓乐助阵杀敌的老艺人,颇像现代文网中的魂骨。这一独特文化景观,是否值得文化“圣贤”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眷顾呢?

2020年5月16日于国瑞苑    

——原创首发

最 美 作 家 专 栏 作 品

❀作家风采简介

☆☆ 郝敬明,山西省原平市同川人。高级工程师。早年上山下乡,曾为农、为兵、为工。入越参战,获归国英雄称号。后投身三线建设十载。长期供职于省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之余,未改文学初衷。喜翰墨,爱摄影,好诗文。著《霹雳一笑》《秋日长歌》诗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理事。《当代文摘》《四季文学》特邀专栏作家。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2020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郝雅奇《众志成城抵抗疫情》指导老师:刘小梅
每周原创 诗画赏析 ▏红炉点雪化不了烟
抗击疫情——沧州网络诗文书画作品展之王凤贞作品选登
七律   抗疫诗四首
【晶莹美刊】诗八首 || 郝天东(2020年第三期纸刊选稿)
金秋文学一周4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