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点赞,新时代的“乌兰牧骑”

点赞,新时代的“乌兰牧骑”

————————

作者〡韩今

“昨夜大雪,冰冻路滑,今天的排练改期,安全第一!”

大清早,队长在南师大校友“乌兰牧骑小分队”的群里发出信息,通知取消今天活动,并建议在网上对前几次到养老院的演出进行总结。

队长退休前是某银行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工作缜密周全,责任心令人感动。多才多艺的他参加了口琴合奏,男声三重唱,“白毛女”对唱和“沙家浜”军民鱼水情的京胡伴奏多项演出,是这个老年“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的核心成员。

这个由十几个退休的南师大夜大中文专科班同学组织的文艺小分队,有机关、企事业的干部,教师,法官,警察,编辑记者,平均年龄65岁,最大年龄70岁,每个人都有文艺特长,借用了当年风靡草原的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的名称,以服务老人为中心,到养老院去慰问演出。

“赞同!我觉得选择老歌、样板戏给老人演出非常正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率先发言的是小分队的艺术指导“范爷”。她是省电视台高级记者退休,小学二年级就在2000名报考“小红花艺术团”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目前是省文化厅老年大学“靓夕阳”合唱团的团长和“凤凰弦乐团”骨干成员,经常参加演出,经验丰富,同学们尊称她为“范爷”。她精心统筹和整合了乌兰牧骑演出节目,并承担了女声独唱“大碗茶”,小提琴独奏“梁祝”,“沙家浜”选段中沙奶奶的演出,还是“口琴二胡合奏”的编曲者。“乌兰牧骑”的特点就是多才多艺,一专多能,一辆马车走遍草原,“范爷”就是典型的代表。

“范爷”为队长和蓝湾的演出做口琴伴奏

“看到老人在台下为我们点赞,我真的很感动!觉得为他们演出非常幸福!”说话的是队里的“白毛女”扮演者蓝湾,她长得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其实也是六十出头了!蓝湾参加了口琴合奏,白毛女的对唱,但她主打节目是朗诵“干渴的老牛”,说了一个母爱的故事。她是江苏省朗诵协会的会员,取得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认证的朗诵老师。2011年以来,蓝湾已经在著名的“派派朗诵网”上推发作品230篇,获得553万人次的点击率!当她深情地读完了“干渴的老牛”这段故事,台下那位脑梗半身不遂不能说话的老妈竖起左手拇指点赞时,大家眼圈都红了。

养老院的老人为蓝湾的演出点赞

队友韶红说:“我看最辛苦的是口琴‘一吹’,节目最多,最辛苦!向老金致敬!”

口琴“一吹”是原省电视台的记者老金,插队期间就显示出他的文艺才华,二十来岁就在大队宣传队编戏参加县里汇演,口琴独奏“黄河谣”一吹几十年。他在这个以口琴组为基础发展起来“乌兰牧骑”小分队里,是个“技术骨干”,演奏伴奏都是以他为主,一场演出下来,嘴角都磨出泡来。蓝湾心疼地说:“金老师辛苦了!”老金咧嘴一笑:“开心噢。”

“效果好的还是互动的节目!最后老人上场和我们一起唱鱼水情,高潮就出来了!”小分队的节目主持人“小神童”补充说。他在新华报业集团退休,是当年扬子晚报的著名记者。“小神童”是他年轻时候的外号,聪明机敏,诙谐幽默,他主持的活动绝不会有冷场,还参加了男声三重唱,扮演了郭建光。那些耳能熟详的老歌激起了长者快乐的回忆,一些老人在他邀请下走上台来,大家共唱一首“鱼水情”。

养老院老人上台与小分队共同演出

慰问演出后,养老院老人高兴地与小分队合影

农大老师白羽的发言跳上字屏:“其实,老人们并不在意你们的演出水平怎么样,有一腔爱心,和他们进行交流,就非常开心了!”退休后才学习舞蹈、经常参加高校汇演的她带来舞伴,表演了优美的双人舞“歌唱祖国”。浅绿色的连衣裙,大红色的伴舞扇,随着激昂的乐曲翩翩起舞,获得老人阵阵掌声。

队员们争先恐后地谈感想,谈体会,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摄影大师也参加了点评。

总结发言的是“乌兰牧骑”的发起人、校友会的秘书长:“乌兰牧骑的蒙语意思是红色的嫩芽,1957年创办,是一支草原的文艺轻骑兵。如今已经发展到有2000多人的40多支分队,依然活跃在草原牧民之间,多次得到中央领导人的肯定和表扬!我们今天创办的为老人服务的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也是新时期的一个嫩芽,我相信这棵嫩芽一定会茁壮成长!”

秘书长与老人握手

秘书长曾是一个全国著名科普期刊的老总,退休后仍在发挥余热。2015年,当年南师夜大中文专业的一帮同学重新聚到一起,成立了校友会,他以热心和组织能力被推选为秘书长,一直为小分队的发展保驾护航。

特殊的人群,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大学,产生了特殊的情结。毕业三十几年后,同学们重新团聚,抱团养老,共筑精神家园。大家组织了写作,诗词,书画,音乐,摄影,旅游,美食等各种小群的活动。后来校友会又建立了“知音艺术团”,下设声乐队,器乐队,朗诵队和舞蹈队,两年中开展各类活动达200余次!“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秘书长率先提出借鉴当年内蒙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的形式,发挥南师大夜大同学精通中文、热爱文艺的特长,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基础上,做到老有所为,到一些养老机构巡回演出,为党和政府的“推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做点贡献。

小分队按照乌兰牧骑的特点,人员精干,一专多能,排练得多是小节目,以老人喜闻乐见的老歌老戏为主,引发长者的共鸣和互动,给养老院的老人们,特别是失智失能的老人们带来欢乐。大家说:“我们也要老的,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为他们服务也就是关爱自己!”

2018年一月,小分队分别在九如城清荷北园养老院、侨馨护理院、江宁沐春养老院进行了三场演出,反响热烈。在清荷北园演出时,恰遇一位86岁老人生日,小分队买了蛋糕和鲜花,“范爷”在独唱结束时还专门送上自己带的礼物,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侨馨护理院演出时,获得“2015年中国品牌建设十佳文化义工”的南京昆歌艺术团团长徐立梅(也是南师大同学,小分队的特邀队员),用昆歌演唱完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后,一位白发老人站起来带头鼓掌,高喊:“我是你的知音!感谢你们!”一旁的养老院院长介绍说,他是江苏的著名作家梅汝恺,今年90岁了。老作家的鼓励给小分队极大的鼓舞。

与老作家梅汝恺合影

在江宁沐春养老院演出时得到了100多位老人的热烈掌声,一位南航的退休老教师握住主持人“小神童”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是我到养老院来看到的最精彩、最贴心的演出了!从你们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对养老院事业的关注,看到了你们对老人的爱心,衷心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群里总结愈加热烈。

从小擅长画画、有“小画家”美称的队长用几笔勾勒一棵小小的树苗,接着又画了一棵茂密的大树,拍照发在群里:“祝愿我们这个退休老人组成的江苏的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在为老人精神文化服务的大路上不断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十几个大拇指闪现在手机屏上:大家齐声为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小分队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4年西藏文艺汇演《洗衣歌》真挚朴素,浓厚的鱼水情
2019“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第一期之新春送福
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才懂: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鱼水情歌
许多老人不愿进养老院,不仅是心里迈不开这个坎,更有这些更现实的原
我住养老院20天,终于明白为何里面的老人都那么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