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译文】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出典】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注:


  1、《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2、注释:


   外弟:表弟。

   言别:话别。

   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

   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这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

   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语罢:谈话停止。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3、译文1: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译文2:

   

  经过了十年的动乱流离,表兄弟二人才在异地相逢。分别时兄弟俩都还年少,相逢时我们两个都已长大成人。初次见面时,我们彼此询问姓氏,好象是未曾谋面的朋友。当知道面前站的人就是分离十年的表弟时,我激动地喊着你的名字,回忆着你年少时的面容。万语千言,说不尽分别以后的世事变迁,热烈交谈,不知不觉山寺已敲响了暮钟。明天你又要踏上去巴陵郡的道路,千里迢迢,秋山重重,再次相见不知又要经历几多春秋?

   译文3:

   十年战乱流离失所,长大以后意外相逢。见面惊奇地问名和姓,报名后才记起他往日面容。唠唠离别后世事变化,一直说到黄昏寺庙响钟声。明天你又要踏上巴陵路,重重秋山相隔何日再相逢。


    4、李益( 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 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尤其擅长绝句、七律。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


   5、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结束,旋即又发生了吐蕃、回纥的连年侵扰,以及各地藩镇的不断叛乱,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公元78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全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6、“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见唐·李益《喜见外弟卫言别》。这两句大意是:刚见面询问姓氏时暗自惊讶似曾相识,经过交谈知是表弟,一边称呼名字,一边极力回忆旧时的容颜。

     李延祜十年离乱,未曾相见,容颜尽改,互不相识。这不是有意造访(否则不会再问姓氏),而是一次意外重逢。问了姓以后,何以有“惊”的感觉,说明心存疑窦:是不是亲戚?但是音容全非,所以又认为是“初见”。既有怀疑,才进而会问对方名字。待对方说出之后,疑惑尽解,昔日容貌又浮现眼前。“忆”,是在记忆库中慢慢搜寻,往日印象逐渐浮现逐渐清晰的过程。“忆旧容”是与眼前人作对比。这时才真正“惊”了。惊何以有如此巧遇,惊岁月无情催人老。诗人愕然震撼的神情如在目前,真实地表现了亲友意外相逢由惊而喜的心路历程。


    7、同学聚会当天氛围热烈、激情涌动。四十多位同学、四位老师。学生争先恐后地给师长们献花、敬酒端酒,同学之间或直呼其名,或“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8、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仿佛那些时光就在眼前掠过一样。在往事的烟云中,那些旧日的种种……


    9、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会或多或少、或好或坏的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像,同时它也是人们在社会上属于自己的一个标志,有其名则有其人,“姓名”同时也代表着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实体,成名的第一步。

   名字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都有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

   当我们一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时,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的外貌、性情、气质、经历和事迹,正如唐代诗人李益的一联名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其意为突然碰到阔别多年的友人,竟茫然不识,自报了姓氏之后印象仍旧很模糊,只有一提到名字时,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才在脑海里凸现出来,宛如昨日。可见,名字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大家一提到“包青天”,定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威武不屈、为民作主的一幅幅历史画面;纪昀,字晓岚,当大家看到此名时,是否会想到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那一幅幅和大贪官和珅斗志斗勇的精彩画面;“邓丽君”之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看到此名时,是否会联想起一个柔弱的女子,虽然内心很悲哀,却能以柔美凄婉的歌声打动无数人的心;看到“武则天”之名时,脑海中又会出现个一看似妩媚动人、却是心狠手辣、凶残的爆君形象;“周润发”之名映入人们的眼帘时,大家又会将想像的翅膀拉回到50年代的上海滩,由一个无名小卒逐渐成长为黑社会老大的一个个惊奇的画面;“周星驰”之名让人们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一部部无比搞笑的影视作品,随即将所有的不快抛到九霄云外,尽情的享受着影视作品所带来的快乐;“小燕子”三个字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大家首先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定会是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那位误入皇宫、天真无邪、毫无心计而又好打不平的格格,虽然心地纯洁善良却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闯祸”,而每次又都能化凶为吉,那种自然而然让人为之提心吊胆的紧张心情巧妙的把每一位观众都融入到了角色中;当听到“陈好”之名时,电视剧《粉红女郎》中那个时刻充满自信、风情万种的“万人迷”又会充满我们的大脑,随着想像的翅膀我们又可静静的重温剧中那一个个幽默的故事情节……

   古往今来,在我国历史的天空里可谓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也正是这些名字才绘织成一幅幅美丽、广阔的历史画卷,而每一幅画卷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段段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

   

  10、 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宾馆二楼大餐厅。同学相见,面对面竟“无语凝噎” ,眼睛紧紧盯住对方的脸,瞅啊、看啊,嘴唇颤动着就是叫不出名字来,只等对方报出姓名,才引起哄堂大笑。30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很多同学从毕业到今天才见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难怪见面叫不出名字来。今天,同学见面格外亲,你拉住我的手,我拽住你的袖,久久不愿松开,说不完的离别事,道不尽的同学情。主持人三番两次催促大家坐下说话,无人相应;桌上香烟、瓜子以及从茶杯里飘溢出来的茶香,也失去效力,同样吸引不来站着说话的老同学们。我也搅在其中,虽未开始饮酒却已“醉晕晕”的了。30年前,同窗共读,同学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30年后的今天,尽管“你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30年未曾见过一次面,老同学之间的情缘依然如故。从今往后,就应该像今天这样,经常到一起聚一聚,聊一聊,笑一笑,回首昨天,品味今天,展望明天,让同学情传承永远。

   

  11、40年前,历史在给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相识相知一起工作学习的机会。我们这些刚从学校毕业、未涉世事、素未谋面的粤海知识青年,在懵懵懂懂中,从五湖四海来到了那个偏远荒凉又让人刻骨铭心的地方--海南东岭农场。

   正是在那让人终生挂念的农场,我们学会了生存,懂得了人生,认识了做人的道理。

   正是在风雨共舟的辛勤劳动中,我们磨练了意志,也结下了真诚的友谊,那是此生最为难得的缘份。

   正是在那荒山野岭和橡胶林中,我们沿着崎岖的小道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成熟起来。

   农场生活的岁月,十分漫长,却又十分短暂。我们的事业和征程,正是以农场为起点的,农场生活是我们丰富人生的重要乐章。

   回首农场往事,我们在失去的同时收获,在遗憾的同时庆幸,在伤感的同时快乐。农场永远成为我们每个人心灵的第二故乡,正是她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今天,我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明天,我们回忆现在,是为了继续创造将来。

   虽然,我们已经年近花甲,但年轻时农场的生活将永远刻录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也将步入老年,老年就像陈年的酒,老年的酒更香,老年的情更浓,老年有温暖的爱,老年是不了的情,老年的时光象夕阳一样红。

   虽然,我们没有更多的东西留给下一代,况且今天的世界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但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有一种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哪就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永远是成就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怀念农场的场友,我就深深祝愿,希望场友们更加珍惜友情,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健康,珍惜农场生活美好的回忆。

   怀念农场的场友,我想套用唐朝诗人李益的一首诗送给他们:卅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夕阳道,秋山又几重。作者:东岭农场(二师四团) 张良群


   12、夜阑人静,沏上一杯清茶,在淡淡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翻看着桌上摆着的散文集,细细地品味着那文字里的韵味。嫩绿的毛尖在茶杯中渐渐地伸展开来,如一支支绿针一蔟蔟地聚集在水面上,并不时地上下飘动着。品着茶看着书,不经意间瞥到杯上那两行小字,我的思绪一下子也随着杯里的茶叶飘动了起来。


    二十年前,在毕业之际,班级为每位同学定制了一只写有“××大学××系×××班毕业纪念”的白色瓷杯作为毕业纪念。二十年来,每次用这只杯子品茶,总感到是在品味一种回忆,一段激情,一丝牵挂,一片思念……


   何曾不是,我们也如那杯中的茶叶,四年的大学生活正如刚入杯中的茶叶,我们簇拥在一起,根根向上,尽我们的一切在那无限广阔与自由又充满着无尽的浪漫与理想的天地里尽情的畅游,或上或下,时聚时分,去探求我们的期翌,去体味我们的浮躁。


    如今,经历二十年的深蓄厚积,我们已经从浮躁变得沉稳,从幻想走向求实,从探索迈向开拓,更从花朵成熟为硕果……也如这杯茶,已从清淡无味变得酽烈醇香。


    想着想着,找出了毕业纪念册,品着茶香,仔细地翻看着,读着每个用四年的情感写下的美好祝愿和期盼,端详着每个英俊稚嫩又满怀豪情的面庞。我的眼前渐渐地模糊起来,感到一个个面孔穿梭般地浮动在眼前,那是二十几年来每个同学留在我记忆里的每一个瞬间。


    我们曾怀着憧憬走到了一起,又带着理想奔赴四方,匆匆一别已是二十年了,岁月的沧桑让那些熟悉的面孔已有些模糊漫漶,我努力地回想着,在记忆的每一个角落里搜寻着那些画面,一个个以整理起来,擦拭去上面的浮尘,于是那一个个面孔逐渐地清晰起来,一幕一幕地展现开来,仿佛每个人都在和我讲述着,讲述着这二十年来的故事……


    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是同事要来商议明天的工作安排。他进来见我一个人独坐,便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看电影,他先是一阵诧异,但看到桌上摊开的毕业纪念册,不禁会心的笑了一笑,他也是刚参加完毕业十周年聚会回来。于是,我们谈起明天的工作安排,谈完之后又聊起了同学聚会,聊学校时的学习生活,同学的趣事,聚会的感慨,一直聊到深夜。


    送走了同事,又沏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漫无边际的想着,想着即将到来的毕业二十周年的相聚,二十年曾谋面的同学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否会“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呢?


   手中香烟飘着袅袅清烟,淡淡地扩散开来,我的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离愁,并随着那烟扩散着,弥漫了我的思绪。当那烟散尽之后,又化成了一种牵挂和思念,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


      呷一口酽茶,又翻开了毕业纪念册,重新打量着那每一张即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了欧阳修《浪淘沙》中的词句,“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感慨之极,不禁掩册唏嘘。


  13、三十年前,同学们有缘相识相知于晋江一中,一起经历了人生最纯朴、最清澈、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真是,不思量,自难忘!

    三十年后的今天,激情似火的五月,天南海北的同学和老师殊途同归,相约从四面八方来到晋江聚会;终于圆了团聚梦。阔别三十年,牵挂三十年,给了我们重逢再聚的足够理由。相聚把我们带回到往事里去,相互听到了久违的声音,见证了岁月的风霜在脸上留下的印记。真是“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啊!


   14、李益有一首诗《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离乱之前,外弟还是小孩子,经历了十年的动荡,外弟长大了以后,两个人在旅途中重逢,初见而惊,心下应该有所揣测,但不敢相认,毕竟隔了长长的十年,于是相互“请教台甫”,而当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不免心中感伤惊动,沧海桑田,又遇旧日亲颜,而对方已经由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大人,人世几度冷暖变迁。说不完的话,可是,明天之后,又要独自走在巴陵道上,那时候,和外弟又隔几座秋山了啊?

    似乎是普通的叙事,普通的相见和别离,但中间隔着离乱,隔着人世不可知的凶险,隔着迁徙流离的苦难,隔着人间沧海沉浮的世事,那一份还能够相见的悲悯和辛酸,让人忍不住唏嘘泪落。

    然而,有多少乱世中的别离,隔着十年的时光还能够相见的呢?生逢乱世,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许多的事无法预料,许多的人无法挽留,男人们选择背井离乡,东飘西荡。凄伤如深秋的郊外,落了一地的枯叶,踩上去便是彻彻底底的一地碎响,无法收拾。

   这种心酸的故事在海峡两岸发生过,在今天的朝鲜韩国还在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律诗·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听蒙曼品唐诗之八十五
一天一首唐诗: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离别竟成了人生的常态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303首
唐三百赏析之《喜见外弟又言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