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烽火映照着高兴亭。

 【出典】  南宋  陆游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注:


 1、  《秋波媚》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注释:

    高兴亭:在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今属陕西)任上时)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高台:本处指高兴亭。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筑:古击弦乐器,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

   酹(lèi)酒: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灞(bà)桥:在长安(今西安市)东面的灞水之上,为唐人送别之处。

   曲江:曲江池,位于长安(今西安市)南郊,曾是唐时极为富丽的优美园林。


  3、译文1: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了?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译文2:

   秋色浓,到南郑,号角悠悠动地哀,烽火熊熊,照高兴亭高高亭台。“铿铿”击筑,一曲悲歌抒慷慨,愿失地收复,借登祭举酒杯,顿时那深长豪兴齐涌来

   谁像终南山月多情把人爱,特意拨开层层暮云现出脸儿来。想那灞桥含烟翠柳轻摆,曲江池馆台风采,该望穿秋水宋朝大军等待!

  译文3:

  秋天来到边城,画角声勾起哀思,烽火照着高台。击筑悲歌,站在高处将酒洒在地上祭奠阵亡将士,一行人都兴致高昂。

  谁像南山上的明月一样多情,特地将暮云冲开。灞桥的如烟柳色,曲江的池苑馆台,正等待人们的到来。

  译文4:

  秋天的边城画角哀鸣,高台上平安烽火升入天空。击筑悲歌,登高酹酒,痛苦又尽兴。

  南山的月亮最多情,拨开云朵露面容。灞桥那如烟的杨柳,曲江池的楼阁亭台,也正期待贵宾的到来。


  4、陆游生平见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月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火并南山来,至山南城下。”又《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暮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都可以和这首词句互证。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这种想象是在上片豪情壮志抒发的基础上,自然引发而出,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6、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的他却从未放放弃过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


   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的,可是又有什么用?


    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的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够了呵,有这样的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


   7、古战角现已离我们很远了,远得再触摸不到它们的身影,它早被那缠着红绸的冲锋号所代替,再当用大炮和汽笛鸣号时,古战角只是一个历史符号,遗落在历史的战尘里,低到尘埃。不管它关乎低沉还是嘹亮,但对于我们这些还活着的生命体,在它面前,只有静静的祈祷和祭奠。


     曾承载多少历史风云的古战角,承载多少王朝命运的古战角,就这样安静在历史的沉寂里。中国几千年的战乱,就定格在悲呛的画面里。


     每捡起白石老人那句话,“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心总与一种凄怆定格在一起,心神不定。诉不尽的远古悲情,思不化的冤魂对语。好像,有一位古征人,正在一片死寂中缓缓举起战角,暮色里重复着悲音,是何时,去洗掉征尘,梦回自己的家园。


     是古战角,撩拨着乱世枭雄曹操“断人肠”的复杂心境。在多少次戎马倥偬的日子,他登高赋远,长情寄志。


    是古战角,卷来长生殿玄宗老爷子的长恨悲吟。一声梧桐雨,十世悲离情。


    也是古号角,不知唱和着多少胡汉两族的血泪。他们曾在草原上万里搏杀,曾在塞外漠北千里走单。


    小小战角,常在低诉:长城呀,让我站在你肩膀上,拌你衰颓;黄河呀,请给我雄浑的声调,燕山飞度;荒漠,再赐给我孤独的身影,暮鸦鸣叫。血阳为我壮行,两行征人泪别在我身边。


    有杜甫诗证:“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有放翁词云:“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有稼轩文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空念一世之豪。


     一声声呼唤,一串串思语,一首首悲歌,汇成旷世奇音。当充满野性的牛角被加工成战角,野蛮就在人类中复苏。刀戎相见,血肉相博。


    贪于权势,争夺土地,炫耀武力,掠取财富,开始无休止的角逐,玉石俱焚。若豺狼当道,壮士扼腕;外侮迭起,仁人首难。号角,在清晨吹响,在黄昏凄厉,在鏖战中血染战袍。


    血雨纷飞,尸横遍野,野狗觅食,秃鹰争食,而号角,也落进尘埃里,结束一场恶梦。拾起古号角,就拾起一段沉重的历史,血写的历史。因它一声号角,许多生灵瞬时命丧黄泉,穿坚甲的,穿简装的,穿短衫的,穿长袖的,穿葛衣的,都草草登场,又草草结束,甚至,语言不通,天地迥异,风俗相殊,也会在角斗场上刀兵相见。


   于是,屠城者有之,活埋者有之,食肉寝皮者有之,以头颅为酒杯者有之,以头盖骨为胜利者有之。战争的阴云,肆虐整块大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若我见到一只古代的战角,我会重重摩挲,谛听刀枪相击,鼓角争鸣,灰黑里有这类永恒的记忆。废墟过后,有谁来忆起我们和美的家园?是啊,人类永远的和美家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是时代的祭语。



  8、关于秋天的语言都是那么苍凉,秋天似乎是悲的代言词。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其实我们姑且不说连天的衰草、池塘里的残荷、秋风吹落的梧桐叶,只想秋天田园里的果实累累,只享受那份收获的喜悦!秋天的味道是否会好一些,心里会充盈一些。

  

  秋天虽然会有些许的悲凉,但是更多的却是丰收的喜悦。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静谧,尤其是秋天的夜晚更添了几分魅力。月到中秋分外圆,人到中秋盼团圆,秋天总给人无限遐想。秋风吹着落叶多了几分缠绵,亦带着几分凄凉;秋雨绵绵不绝,让人有几分诗意的感伤;秋天漫山遍野的红叶却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秋天蛐蛐在夜晚低低吟唱,夜风轻轻抚摸着脸庞,心也在这样的夜晚飞出很远。可以穿上轻盈的风衣,在秋风里如一个旋转的风车,行走在那个秋天的傍晚,遥望南方的鸿雁悄悄飞远。秋天有时会衰草连天,不过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美景也很让我着迷。忽然有一天“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感觉到“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秋天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来。那时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看满地黄花堆积,倏忽就憔悴了朱颜。看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满池塘绿荷瞬间变成残荷,秋风如刀呀!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蝴蝶在秋天消失得无影无踪,处处红衰翠减,草上霜花匀似翦,满林黄叶雁声多。秋声似乎是哀哀欲绝的,除了她的秋实累累。


   9、凤凰的美是立体的,有层次和深度的,凤凰的画卷既有铿锵的泼墨,也有如水的底色。你可以在清晨聆听巷口悠远的脚步;也可以一个人坐在沱江边发抚古思今之情;也可以伴着夜色中在沱江边仰望北门城楼,浮想陆游的《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也可以买只苗家的笛子,在城墙上调侃一把“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的美妙远不止悠长的青石板路,从容的吊角楼。走出县城,你可以去黄丝桥古城或南长城怀古,去奇梁洞看溶洞奇观,去老司城揣摩土司统治的奥妙。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来放纵心情的话。

    在凤凰小住几天吧,仔细体会你的所见所闻,享受这似有似无的气息。

    这氤氲应是充盈在沱江边,青石板下,吊脚楼的屋顶墙角,想着想着,你会变得空前的安静,置身一个由文字幻化出来的梦里水乡。一切显得真切实在,在城市中本以为虚无的情绪有了具体的驻足之处,曾经的梦境也就如同现实那样被握在手中,渐渐发现本我消失掉了,身心俱无了。

   沈老的湘西,沈老的凤凰,沈老的边城,就是这样的去走近,去触摸,去停留。沈老的边城幅员辽阔,不仅是疆界,更是精神,除了用脚步,我们的情感和思绪是无法一一去丈量的。


  10、自从秋天来临,秋风便充满着大街小巷,令人瑟缩不安。屋外,秃枝摇摇摆摆,未曾停歇。平躺的落叶被风儿拉起跳着预示着生命终结的舞蹈;仅存的树叶在秋风的摇曳中发出沙沙声;秋雨也被斜斜地吹落。倘若此时走在空中,苦头是必定要吃的,伞抵挡不了斜雨丝的攻击。而秋风,使人因心里凄凉而冷得透彻,全忘记了享受因素,很是难受。在秋风中,我总是加紧回家的脚步,不敢回头。

  秋天不乏荒凉之境;同样不缺缤纷之美。秋,多色、多姿、多彩、多变。望着涌起的秋波,我又想起一首诗:“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1、无论怎么形容,秋都具有迷人的外衣。


   秋是收获的季节。在秋季,从九月初到十月底的北方进入了一年中第二个农忙时期,北方水稻生产地区的秋稻及各种谷物该入仓了,一片片金黄色的迷人景象呈现在平原、山川、峡谷,忙碌的收割是秋季里少不了的大戏。收完水稻冬麦也该播种了,翻田翻地真忙。


   秋季里雨水多,雨过天晴后空气格外爽朗。在淡淡的中秋之夜,圆月高悬,手捧月饼思怀家事亲情是古老的华夏民风,更寄予了无限相思。中秋时节去登高望远,定是一件快乐事。每年的重阳节前后,登山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似乎站在山顶就探手可得那轮明月;都想登顶去领略岭上风光,都想去亲自体会中秋里“一览众山小”的那别样感受,到大自然中体验秋季那别具一格的魅力。


    我最喜爱和欣赏的,还是深秋里落叶漫山时的独特景观。深秋那郁郁葱葱的厚重,是大自然赐给秋的颜色,那种古铜色的黄是秋风中的晚景、叶落里的凄凉和无奈的叹息。


   秋的落叶之美,似乎带有生物大器晚成的气度和高风亮节。树的叶潇洒地生长又黯然地放弃,在豪放中度过了风风光光的时期,完成了一个轮回的使命,终于落地化腐、归根成泥。望着一片片伴着秋风舞动的落叶,某种敬意油然而生。


  望苍山,轻风舞,叶飘漫漫,叹秋日晚霞、流云。大雁嘶声,展翅高翔,风凄凄,寻归巢。  


   秋,恰似阅历丰满地优容华贵的夫人,恰似那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万千气象。秋季,天高云淡,大雁南归,秋高气爽,海阔天空。高山大川、河流平原、城市乡村都沐浴在淡淡的秋色里,在阳光的映照下拱托出了秋景中的神韵、秋风中的晚霞。


    秋季里落叶的漫山飞舞、壮丽的浓郁景色,也吸引过不知多少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的赞誉之辞,给后人留下来了欣赏古人情操的一篇篇况世之佳作,是华夏文化宝藏中丰富的奇葩。“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是天外,空汗漫,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纳兰容若)真正是:寄情墨客人,风雅数千年。那绵延千年的风骚,令人不免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概。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秋,将大自然展现的总是那么炫丽、神奇、壮观。


   欣赏古人白居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名句,我就觉得很有韵味。世间数不尽的景色美总逃不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这两大意境吧!世间的景色缺少了春风中桃李盛开的一窿窿鲜花儿、秋雨里没有“梧桐叶落”的夕阳晚照那岂不都是一宗憾事?


   枫叶飘落伴秋风,漫尽岚山遍嵝红;欲长馨芽眠一苳,春风重艳吹梧桐。山之岚枫赏尽了深秋神韵,看淡了世间花开花谢,望远方那云卷云舒的风云变换无穷,馨亦向秋冬之眠,落透了红,渗尽了秋的神韵珍藏在蕊地深处。枫的干枝陡立在舞动的秋风里迎接霜寒,待发芽,在春秋的轮回中一遍遍地重生。

 

 

   12、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阵彻心彻骨的寒意,一地堆积如小丘的银杏叶,北方的秋天便也走到了尽头。即使那些还没来得及变黄的绿叶也在一夜之间柄断叶落,离开得惨然而决然。脚踏在尚且丰润的树叶上,了无声响,想那“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况,也未必有眼前这般凄凉吧,若是杜老先生一见今日之情景,恐怕不止于悲哀,也要落泪了吧。

   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人,习惯了秋天的暖日骄阳、满山苍翠,突然进入到了北方的秋日,看见的却是落木凄凄,日照微微,方才发觉秋之真味是应该在北方品评的。南方的秋天掺杂着太多夏日的焦躁和冬日的冷酷,而真正属于自己的温煦却被挤得身无着落。北国之秋则是十足的满溢,侵占着属于他的每一分时间和每一寸空间。凉风细雨,树老叶黄,草衰蛩鸣。自然的脉动灵动而鲜活,怪不得郁达夫也要专程从上海跑到北平,只为着能够静静地坐在庭院一角,沏一壶香茗,幽幽然地感受着北方秋天的韵味。 其实说到秋韵,更多的还是秋之凄美吧,天地间演绎过了春之兴隆、夏之繁盛,陡然失落于秋之凄凉,怎不让人感悟伤怀呢?就像一个昔日强悍伟大王朝的子民,耳闻目见了太多的成就与辉煌,然而“一场春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昔日的王朝皆成为过往的烟云,此情此景,又是何等的寥落啊! 于是秋之于人,已不仅仅是一种物候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归化了。

    中国古代万千文人,所伤之春所悲之秋,多半也应该是北方的春天和秋天吧。因为只有北方的春秋才有如此强烈的视觉对比,才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一篇《秋声赋》,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便足以让局外之人也跟着忧郁满怀、伤悲满腹了。无论是仕途失意,还是光阴不再,抑或为生活中的小有挫折,一放到秋日的背景下,便显得格外的苍凉。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无奈与苦闷,“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的孤寂与失落,一旦化入秋日的真境,便不唯是作者的泪水潸然了,后来者念到此处也应该“心有戚戚焉”了吧。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却又站出来一个狂傲的陆放翁,居然在秋风落日之中,放声狂歌:“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想来也算得上是万千旋律之中的一脉异音了。真的有感于放翁之豪放,倾倒于放翁之达观。不是每个人在困顿抑郁的时候都能有如此之气魄豪情的。

   天地间的秋风秋雨牵引出我们太多的人世伤悲,难得有此一人会对着凄清与肃杀俯仰狂笑。 或许这便是北国秋日的魅力,它可以造就牢骚满腹的文人词客,也可以催生豪情满怀的志士仁人。而对于身处其中的后世子民,或许更应该的是收敛一下万里悲秋的情怀了,与其自怨自艾,倒不如化为一只鲲鹏,积蓄冲天的力量,在今之秋光之中、秋空之下,扶摇直上。

   

   13、当吉普赛人拖着他们庞大的车队在世界各地游走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会把他们当成贵宾,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祖国。

  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可以自由翱翔的云天,是一个民族可以培育自己的伟人和英雄的摇篮,是一个民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的空间。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胸中总会涌起一种无法言说的激动。在那国旗直刺云天的威严中,凝结着泰山的庄重、华山的峥嵘;在那国旗的猎猎飘扬里,滚动着东海的狂澜,荡漾着南海的涟漪。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华夏儿女对祖国的倦恋。

  站在迎风舒展的国旗下,凝望着那血染的一块鲜红,凝望着她与朝阳一同升起,我心潮澎湃,荡起了赤子英烈保家卫国的回忆。那“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汉朝名将霍去病,那“仰天长啸,壮悲激烈”的民族英雄岳飞,那“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女革命家秋瑾,让我心海陡起浪千叠,再也收不住缰绳,任凭思想的野马奔驰。“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绵延万里的大墙,却不曾护住窗台上一只小小的花瓶,让她一再遭受蹂躏、耻辱,火灼般的耻辱,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痕,但我知道,她很欣慰,因为她的热血儿女们染红了她执著的追求,使她在苦难与屈辱中获得了新生。

   共和国的旗帜依旧迎风飘扬,我知道这沉静的飘扬里蕴含着莫大的希望。聆听着这日益壮美的旋律,我知道,我、我们是她的未来,是她时代的强音。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不管身在哪里,我的灵魂里都耸立着祖国三山五岳的峰峦,不管地处何方,我的血液里都荡漾着祖国江河湖海的碧波。我和我的祖国都如同初升的太阳,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见证辉煌、创造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
多情南山月,且待王师来 明月心 ——陆游《秋波媚》解读
词 |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诗词笔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带你领略古人眼里的西安秋
陆游这首词气势磅礴,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千古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