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南宋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译文】  即使有并州制造的锋快剪刀也枉然,亦难以剪断万缕离愁别苦。

【出典】   南宋 姜夔  《长亭怨慢·渐吹尽》

 注:


1、 《长亭怨慢》  姜夔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後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2、注释:    

   率意:随便。

   桓大司马: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

   树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高城不见: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韦郎:《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红萼:红花,女子自指。

   算空有: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此处化用以上句意。

   并刀: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杜甫《戏题王宰画水山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3、译文1:

    我相当喜欢自创歌曲。开始随意写长短的词句,然后按照音律来协调歌词,因此先后作的同一首曲多有不同。东晋大司马桓温说:“昔年在汉水之南种下轻柔的杨柳,今在江畔潭边看到它飘摇零落,令人为之伤感。树木尚且如此,人怎么经受得了呢!”这几句话,我深深地喜爱。

    渐渐地吹尽了,杨柳枝头的花絮。处处人家,门户一片深绿。远处的河道曲折迂回,暮色中,零乱的帆船驶向哪里?看见过的离人多了,有谁比得上长亭柳树你!柳树倘若有情,不会如此的青翠茂密。

    天色晚暮,回望高城看不见,只看到,无数乱山横眼际。我是像韦皋那样地离去了,但我怎能忘记。我留下的玉环,她叮嘱的话语:“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花,无人拿主意。”想来空有并州快剪刀,难剪断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

   译文2

    渐渐吹尽了,枝梢上淡香的柳絮,到处人家,柳树浓密的绿荫将门户遮蔽。船儿顺着弯曲回绕的河浦渐渐远去,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究竟奔向哪里?看人间离别多矣,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有情时,定不会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落日昏暮,高耸的城郭已望不见,只见乱岩层叠的群山无数。我难忘临别的叮嘱:“韦郎这一去呀,怎能忘记你交付给我的玉环信物。”“最要紧是记住早早归来,我怕红萼孤独无人为我作主。”即使有并州制造的锋快剪刀也枉然,亦难以剪断万缕离愁别苦。

   译文3:

   东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这里的人家,门前都是一片浓绿。远处江岸迂回曲折,傍晚时分,船帆纷乱,都到哪里去?我见过太多分别的人,谁又像那长亭的柳树?柳树要是也有感情,它也不会年年如此青翠。

   日色渐渐变暗,再也望不见高高的城楼,眼前只有无数连绵起伏的山峦。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了。可又怎能忘掉你临别的殷勤叮咛?你说第一要记得早早归来,只害怕红花没人做主。料想纵使有锋利的剪刀,也难以剪断我心头千丝万缕的离愁。  

   译文4:

   春深时候,柳絮渐渐飘去。绿荫丛中,隐隐地出现她的门扉。傍晚告别这里,走到水波回旋的江边。上船后风帆摇曳,不知驶向何处?若论观察离人之多,谁比得这些长亭边的柳树?树木若还有感情,就不会茂盛得这样青青郁郁。

   太阳将落西山,已不见伊人住处,只见一片乱山无数。情郎去了,怎能忘记赠玉环时叮咛的话语:切记要早些回来,别让花容玉貌寂寞无主。这时候纵有那锋利的剪刀,也剪不断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

  4、姜夔 kuí (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5、《长亭怨慢》,词调名,姜夔创制,旁注工尺谱。本篇虽非单纯的咏柳词,但以柳枝头的“香絮”起兴,经柳丝般的“离愁行缕”收尾,词人身心沉潜其中,早已物我莫辨,主客难分。杨柳,无论柔条还是纤叶,无论绿荫还是飞絮,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在本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前六句写别时别地,就时而言,正是“渐吹尽”时节,柳絮代表着无情流逝的时光,就地而言,绿荫深深,遮掩着门户,作为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柳树凸现了框人词这一艺术世界中的人,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面对“青青如此”的长亭树,作者又一次隐入了困境,“望高城不见”的主人公显然已被深深的孤独感所包围,他希望树亦有情,可这只是空幻人生的一个空幻的要求,“怎忘得”一句,“第一是”二句都是无力的呼唤,最后,连并刀也是“空”有,末句展示给读者的只是“离别之神”——柳树那森然的面孔。

   

  6、姜夔二十三岁时,曾游安徽合肥,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时日一长,往来酬唱,情投意合。无奈客子行色匆匆,终有一别。后来,作者屡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情意愈浓。光宗绍熙二年,作者再次来到合肥,但不久就离去了,这首词大概作于离去之时,以寄托对二女的无尽眷念之情。


  题序中所谓“桓大司马”指桓温。而题序中所引“昔年种柳”以下六句,均出庾信《枯树赋》,按此词是惜别言情之作,而题序中只言柳树,一来合肥的街巷都种柳树,因此作者写的有关合肥的情词,多借柳树发感。二来作者故意为之,以掩饰其孤寂之怀。


  上半阕是咏柳。开头说,春已深,柳絮吹尽,柳阴浓绿。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依然“青青如此”。暗用李长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这半阕词用笔不即不离,写合肥,写离去,写惜别,而表面上却都是以柳贯串,借做衬托。


  下半阕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日暮”三句写离开合肥后依恋不舍。唐欧阳詹在太原与一妓女相恋,别时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见”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侣之意。


  “韦郎”二句用唐韦皋事。韦皋游江夏,与女子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定数年后来娶。后来诺言成空,玉箫绝食而死(《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


  这两句是说,当临别时,自己向情侣表示,不会象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自己必将重来的。下边“第一”两句是情侣叮嘱之辞。她还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归来,否则“怕红萼无人为主”。因为歌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其情甚笃,其辞甚哀。“算空有”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这半阕词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凄怆缠绵。陈廷焯评此词云:“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词则。大雅集》卷三)可谓的评。


  姜夔少时学诗取法黄庭坚,后来弃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将江西诗派作诗之艺术手法运用于词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本是唐宋词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词则与众不同。他屏除秾丽,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如梅、柳),旁敲侧击,有回环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温、韦,不同于晏、欧,也不同于小山、淮海,这是极值得玩味的。


   7、“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见宋·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算:估算,料想。并刀:古代并州所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这两句大意是:料想即使有了锋利的并州剪刀,也难以剪断千丝万缕的离愁。


    这首词是写离愁的无穷无尽。~两句化用了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之句,而另出新意。李词偏于抽象的说理,姜词加上了一把锋利的并刀,设想并刀在离愁面前也毫无用处,这就生动得多、形象得多,也给读者留下了体味的余地。


  8、无数次经过长亭短亭,在幽暗的夜色里,在明媚的阳光下。每一次我都急切地寻找着,寻找那在历史镜框里陈列了千百年的风景。


     然而,我每一次都失望了。可是,它们本来应该在那儿的啊!


    夕阳在山,暮色四合,姜白石青衫一袭,幽幽吟唱:“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是啊,第一要紧的是不要在那歌舞樽前、繁华镜里,将离人忘却;要记取,当时明月,曾照你我,琵琶弦上说相思。总承望“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不曾想,劳燕分飞。那良辰美景,今后与谁共度?千种风情,更与何人细说?就算有名满天下的并州剪刀,又怎能剪断如水离愁?《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里,崔莺莺莲脸生忧,朱唇轻启:“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尚马嘶。” 怨青山,怨疏林,崔莺莺的幽怨比古道还要绵长。她说:我举目远望,然而,可恨这疏林,却隔断了悠远的时空。踮起脚尖,望啊,望啊,却望不到路的尽头,望不到那一头的你。我不是不知道遥望的无用,只是没有办法排遣对你的思念。在这长长的时空里,我望不到你,但我还是要站在这里,凝目远眺。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自古以来,多少个晨昏里,送别和盼归,流泪和妆欢,在十里长亭里一幕幕地上演。世上还有什么比长亭更令人驻足徘徊、愁肠百结的呢?而长亭总是和杨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杨柳,拿什么来系住离人、系住去舟?“恨成就得迟,怨分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倩疏林,你与我挂住斜晖!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 崔莺莺自是解人,广漠的时空里,斜晖是永恒的存在;迢遥的人生中,别离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永恒。柔弱的柳丝纵使绵长,又哪里系得住斜阳还有你匆匆来去的脚步?春宵苦短,快乐的日子总显得昙花一样易谢。长长的、长长的是别后的芭蕉雨声、孤灯寒夜。姜白石说:“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柳?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是啊,有谁象长亭畔的杨柳,作过那么多次别离的见证?柳树要是真有感情,就不会总这样颜色青青!可恨的不是这柳,是绿。离人心里凄怆摇落,秋风秋雨,可这柳树却碧绿一片。它黄了,明年又会绿,就象那恋人一次次应约而来。可离人啊,却不知道哪一天才会在天涯路上往回走。未开花的枝,明年可以再开;未长出的草,明年可以再长;未飞来的鸟,明年可以再来;但逝去的韶光,却不可以倒流;光洁的额头,红润的脸颊,又哪里可以再来? 所以夫子站在河边感叹说:“逝者如斯,逝者如斯啊!”这黄了又绿的杨柳,委实是太残酷了。


    在车辚辚马萧萧的古道边,早在秦汉时,便开始置亭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道:“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李白有一阕《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愁肠百结的何止是那楼上人?还有在路上无法停止跋涉的自己。你看归鸟在飞,那漠漠平林就是它温暖的家。而游子的家呢?就在路的那一头。可每一次踏上的,都不是归去的路。每踏一步,就离故乡更远。这路上,重重叠叠着长亭短亭,重重叠叠着两个字:漂泊。每一座长亭短亭都是憩息地,可每一座长亭短亭都不是目的地,都只是另一段漂泊路途的起点。漂泊者刚一停步,又要出发。暮色苍茫中,他就这样怀着沉重的归乡梦,却背对着家乡,走了一程又一程,越走离家乡越远。


    怪不得崔莺莺道:“猛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见安排车儿马儿,不由不熬熬煎煎的气!甚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眼看着衾儿枕儿,只索要昏昏沉沉的睡。谁管他衫儿袖儿,湿透了重重叠叠的泪!” 人生道上,你走啊,走啊,为的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为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可“女为悦己者容”,此刻,你将远去,我打扮了给谁看?泪雨纷飞又怎样?脂残粉落又怎样?钏松了,发散了,可恨的是长长的青丝绾不住你渐行渐远的脚步。


     因为长亭负荷着无量级的离愁别恨,所以,有人干脆将它叫做了“离亭”: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长恨”两字,告诉我们,五代乱世,饮散离亭对于作者徐昌图来说,一定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人生就象断蓬一样随风飘荡,这飘零的身世,哪里能由自己作主?上船西行,却频频回头东望,始而回头,送行者已隔一重烟柳;继而回头,则烟柳由一重而两重、三重、四重,直至无数重。渐渐模糊,终至于只有呜咽逝水。而看看前路,分明只有孤雁。雁儿啊,天已寒,日已暮,你孤零零地飞啊,飞啊,飞向何处呢?而离亭话别之际,哪管杯深杯浅,只求一醉解千愁。可今晚一个人躺在船里,孤枕、残灯,酒醒时,愁转浓。雁儿啊,这悲愁你的羽翼我的船儿如何载得?


    长亭边,槐柳如烟,多少别前的恩爱、别时的悲伤、别后的思念在这西风古道上绵延。当时轻别,事后回想,实在是一件大不该的蠢事。别时容易见时难啊,时越久,悔越深。光阴无法逆转,离人不能重聚,往事难以挽回,终至于见到亭边青草,伤心人别有怀抱。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世上有什么东西的生命力比春草还要顽强呢?哪怕被铲除得一干二净,但到了第二年,它依旧生长,依旧茂盛。这正象离人心中的愁恨,纵然暂时消遣,但终究不断滋长。就象李后主说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又生。


   然而梅尧臣却有不同的感受,他说这芳草:“接长亭,迷远路。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亭边的满地芳草,亲看了依依分别,亲看了苦盼归人,它仿佛也在埋怨远游的王孙不记归期。要知道眼见得梨花落尽、春天将老了啊!


   离亭带来的忧伤与思念,如秋风般侵入骨髓,面对它,连不惹红尘的僧人也不能忘情绝爱。宋代诗僧惠洪就毫不掩饰: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日断知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槐者,怀也;柳者,留也。驿道上,长亭边,槐柳如烟,自从分别后,日长如年。此时此刻,青山遥隔,也许只有登高才可以看见你吧。可是目尽苍天,只有遮断望眼的层层暮云。泪光中的你啊,更在暮云青山之外。日暮时分,驻马解鞍,投宿旅舍。脸盆里有你,书卷里有你,青灯里有你,前尘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忆及分离之时,青骢红袖,细语叮咛,几多柔情,几多思念!如今,惟有梦魂才能够飞越关山,与你小聚。恍然警觉,却只有孤枕寒衾,灯昏人静。侧耳细听,细雨潇潇,一如潸潸清泪,在空阶上点点滴滴。


   每一次面对长亭,我都觉得,这里的每一片木板、每一块木头,都是以人间最真挚的感情为钉为铆钩架起来的。我总是轻轻地、轻轻地踏上它的台阶。我一直觉得,他们举杯时的歌哭、道别时的忧叹,这一刻都还在亭里亭外传响。就象那钟声,余音未彻。我不能惊扰一则远年的故事,这长亭依然属于他们,属于当日柳梢的明月,属于当时春草上的轻风。


   而我也固执地相信,百年、或者千年前,你我就是那在亭里狂歌当哭、在壁上题诗抒怀的游子;或者,就是那眉如春山、眼波盈盈的天香。亭塌了,壁坏了,诗消了。但你我还在,一步一步,走过山麓水湄,走过长亭短亭,从大汉到盛唐,从前世到今生。


   要不,为什么每一次走过长亭,每一次凝目诗页,粗糙的心房一瞬间就漫起水一样的温柔?


  9、古人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我甚是爱惜。后有白石道人依此句翻作《长亭怨慢》调,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老先生当然知道杨柳本是无情物,不可能为世人的生离死别有所感伤。然而触景生情,甚至生怨、生恨永远是世人的大病。所以常见古人借物抒情,托景言情,也是一种无奈,这种感情的怨恨大多出现在离别的时候,古人分手时大概都比如今的我们缠绵悱恻许多,也许是通讯交通等极其艰难,重逢也难吧,我不信古人的感情会比我们更真更深厚。但是我更喜欢古人的这种离别感慨,伤感成这样,谁说不是一种特别的美?古人的情感也是深厚的,难怪白石道人大叹“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注:并刀,古时并州剪刀,最为锋利。)

  

  说到秋天和离别,不能不提到柳永和他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也是长亭外送别时的情景,古时候的长亭大抵相当于如今我们的车站码头等分手的地点。在秋天沧凉的气氛中,一对恋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自然让人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然而这种情伤又是销魂蚀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挥挥手,心爱的人从此各分两地,我们所能感受的人生之莫大情愫,于此可见一斑。柳永的另一词《采莲令》同样有这种意境,“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依依不舍,欲走还留,情人分别的悲痛和无奈如在眼前,使人颇有同感。这种分别或许还有重逢,还不教人肝肠寸断,但遇到薄情寡义之人,分别后就不同了。看到秋天的萧瑟,望两三烟树,就会触景生情,高柳乱蝉嘶,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比如我们现在,寂寞的时候喜欢听听“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古人却唯有一声叹息:“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关于长亭怨,大部分是因为分离的痛苦而起的。人们在倾诉感情的时候往往都是这样,不就分离本身来抒发心里的感慨,而借助于天气、事物、一景一境。所以古时候的长亭、杨柳岸、晓风、残月,寒露冷霜,春花秋雨都是诗人发泄情感的对象。“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其实归程并不决定于长亭短亭,是人也。但看到分离时候长亭短亭的走过,依然不舍放手,不得不埋怨起这些景物了。苏轼也埋怨“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多少有一些人海浮沉不由自主的感伤,正如无可奈何花落去,所以古人的感情一向很模糊,你看有时不也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之类的话吗?其实情有否,全在人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长亭怨和秋天离别是连在一起的美丽,正如读这些唐诗宋词,若不用心体会其中的意境是不必读的。怨长亭也好,怨人怨天也好,总之情感受是要表达的。古人语: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在这个秋天,等不来一声秋雨,也不算愁煞人的日子里,有种暇意的心情,读读写写,也算为这个秋天奉献一点精彩,给自己一些慰藉吧。而现时的心情,在秋日里的大部分心情,恰好如苏轼的这阙《西江月》所描写的,以作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0、“柳丝短,柳丝长,长长短短,总是依依。拂之不去,不召还来。路迢迢,时匆匆,迢迢匆匆,总是离绪。千叮咛,万叮咛,惟恐匆匆未经心。一个唯恐另一个没记清,一个把每句话铭刻铸金。我叮咛,你在听;你叮咛,我记心。一遍又一遍,一声又一声。只有驿站铃声催人紧。你欲言又止,我有话难出唇。是呵,不仅关山难越,也还有多少丘壑在胸。金秋的金色呵,你在何处?唉,此刻此际,只有柳丝短,柳丝长,路迢迢,时匆匆,“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11、夜半,一抹流光,照在窗边,透过玻璃,洒落在了床前。风轻轻拂过窗前,柳絮在无言尽情地舞蹈,惊醒了睡梦,扰乱了心扉。借着这梦醒的时间,披一件月的素衣,载一缕夜的忧伤。倚窗伴月,醉眼红尘,笑叹此生。触一壶美酒,饮尽惆怅,点一支香烟,燃尽凄凉。


凭栏远望,波光粼粼,融融月影被湖面拉长。遥远的星空下,闪烁着几点繁星,潺潺流水,混触了一江月色,点缀了一江妩媚,也涟漪了一夏忧伤。是谁在融岸抚琴,轻吟小桥流水,借流年从指尖滑落的玄音,慰藉前世悲伤;谁在凭栏赏月,沾染唐风宋韵,衣袂飘飘,煮酒又焚琴,喧囔今生寂寥。


江水悠悠,流不尽相思情,月华如泻,照不见梦中影。千年的约定,宛如雾里看花,飘渺虚实,若隐若现。相遇而不可及,相守却乱了浮生。花开素颜,洁白了一世的爱恋。待雾散去,不见花招展,唯有片片飞絮,层层落英,诗化了一季的艳丽,冰凉了一世繁华。举目望月叹浮生,情坠不见闺中人。我想,就算我空有并刀,也难剪离愁千缕,那条枫叶飘飘的路上,我寻得了一块三生石,却不曾看见刻有长相撕守的誓言。如血般的鲜红喧染了年少的心。为了追寻你的足迹,匆匆欲逃的脚步渐行渐远,没有踟躇片刻,从此,落漠了这绝美的风景,也忘记了含颜浅笑。于是,苍老了岁月,也苍白了等待。历尽了千辛万苦,只为追寻着你的琴音,在绝望与挣扎中落定尘埃。如今,在滚滚红尘里,纵然我将秋水望穿,也不曾看见你衣袂飘飘的身影。或许,你只愿化身蝶儿,如天使般轻盈飞过,去寻觅你至爱的花蕾,去延续你的今生。只是陌路上走过的痕迹早已被那场严冬里的大雪所覆盖。唯借,春暖,花开,温润枯涩的年华。不见,往昔,岁月,轻舞飞扬的夏夜。


依稀可见千年前为你种下的那片樱花林,花香怡人,幽静深远。如今繁华未尽,我却看见落英缤纷,瓣瓣凋零,飘漓着残年碎梦,凄美了剧情,缤纷了一首首佚名的诗。


粼粼远水,流不尽一世倾情;杯杯美酒,道不完一份相思。片片落红,落不断一季忧伤。半笺素纸,弥漫着悠悠墨香,满是浓浓记忆。回首往昔,心底在蠢蠢欲动,笑容还脉脉含情。冰冷的文字写不完往事如烟,拼不出你绝代芳华的容颜。风梢梢的枝头,摇曳人生无奈,富盈一季,速伴秋波。三更残夜,如水的月光,轻抚七月,翻阅记忆。仅用此生,轻描淡写,落笔成殇,只盼伊能知晓,借尔一双能飞过沧海的翅膀,载去我半世颠沛,一世情怅。


曾几何时,我尝试用文字去抒写那些过往的故事和凄美的爱情,最终,还是没有感动上苍,没有能够让时间逆转,没有期盼到传说中那场美丽的相遇,是我的文字不够华丽,还是生活的背景色本该如此?如今,我独自背负起生活的行囊,穿越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只为不再触碰那些已被尘封的记忆,把它装在包里,渐渐远行,直到时光把彼此都忘却。但愿月光把我的万千祝福和祈祷连成一串,把思念和身影拉成一行,照着你的窗边,泻落在你的床沿。你若遇见,请将它拾起,捧在手中,放进心里。它能暖你半生孤寒,抚你一世伤悲。


   12、想起家里曾经的小院子,爸爸辛勤栽种花苗的身影清晰可见,那里曾留下了多少美好的时光和温暖的回忆。可如今,庭院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当年种下的地瓜花、芍药、牡丹花,如今依然婀娜多姿,俏丽怒放,她怎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如今,已燕子低回,人去楼空。


    遥望依稀的远山,数峰清苦,烟雾缭绕,眉黛低垂,像是在商榷又一场黄昏雨。多情自古伤离别,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曾经欢乐的节日气氛,到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再也寻不到妈妈的身影,再也吃不到妈妈包的粽子。


    沿着庭院,幽径深处,是一片莲花池塘,那里,红莲相倚浑如醉,绿荷低拂闲纳凉。看着清风送爽的荷塘,羡慕着悠然自得的一池红莲。如果有来生,甘愿作一草一木,一荷一莲,独居世间一隅,恬淡幽静,任西风婆娑,由细雨滴答,从容自我,无牵无挂,不再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人间惆怅。


    纵横求索,追溯时光隧道,人世沧桑,唯有一个情字,把世世代代的子孙紧紧相连,人们在孜孜求索未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苦苦怀念着前辈们。在我们与亲人之间,有一根无形的情丝,把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先古的人们同样也在念念不忘他们的往昔,早有宋代词人姜夔就写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说的是:曾经熟悉亲切的二十四桥仍在,而其旖旎迷人的风光不见了,只剩下清冷的月光,在水波中无声的荡漾。一个凄清的场面跃然纸上,一种多愁善感、怀恋昔日的情愫满溢诗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的芍药花依然浓艳,曾经赏花的人已不知他乡,落寞伤感之情境扑面而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古往今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逝去的父母,牵念已故的亲朋。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珍惜,过后一场空。想当初,总感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之又少,到如今,总是有一种想常相聚的奢望。只可惜,月光水岸,如此美景,却寻不到故人的影踪。


    曾几何时,唯恐梨花落尽成秋色。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刚见柳枝发出的嫩芽,又见漫天柳绵吹又少。韶华易逝,流年如白驹过隙,天若有情天亦老,更何况痴情儿女,世事匆匆,转瞬间,时过境迁。


    人生总会有点滴的遗憾,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许的不完美,才使得生活充满了梦幻和向往,才能鞭策人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追求至善至美的美好生活吧。东边日出西边雨,上苍总会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让人们在如花似梦的憧憬中,充满渴望,在无限的渴望中,又氤氲着朦朦胧胧的怅惘。


   远眺窗外,月影婆娑,漫卷西风,炫丽的烟花,像是半空中游弋的万花筒,此起彼伏,竞相绽放。惊诧于一簇簇的绽放,又惆怅于那种炫彩在瞬间的陨落。是谁说的: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我们欲要扬起风帆,何不趁此年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词 |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诗词笔记: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和赏析
【安甯狂生课件】2 ·《长亭怨慢》解析
宋代诗文87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