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 杜牧《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行旅之人向牧童问询什么地方有卖酒的人家,牧童只是用手遥指前头的杏花村。

【出典】 晚唐  杜牧  《清明》

注:

1、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注释:

一般认为《清明》为杜牧诗作。不过也有认为:编者胡可先引用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序云:“金华所刊杜牧之《续别集》,皆许浑诗也”,而且《全唐诗》和《樊川集》中都未收有《清明》,认为此诗作者并非杜牧,,真不知这杏花间纷纷春雨该落到谁头上。这也算文坛一大公案,我对来龙去脉全无研究,不好论其真伪。且暂录于此,供方家拍砖。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3、译文1: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译文2: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译文3:

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路上的旅人因不能回家扫墓伤感不已。他向人问询哪儿有客栈可以喝点酒,避避雨,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译文4:

清明季节小雨纷纷下,他乡游子思乡愁销魂。请问一下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4、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的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冷暖空气经常在此地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纷纷细雨,寂寥萦怀,来来往往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容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七言绝句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自古咏清明的诗作不算少,而至今未能见到有出其右者。

同时诗中也唱出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而诗中所说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今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那里也出酒,而且出的是名酒。据记载,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

江南也有一杏花村。相传杜牧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时,颇好当地名酒。年年清明,就饮城西杏花村黄姓酒肆。从此记载来看,江南杏花村的可能较大。诗中还有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清明时节,这一带的天气总是雨纷纷呢?

其一因为江南一带冬去春来的时候,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北上。清明前后,冷暖空气经常在江南地区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其二是江南的春天,低气压非常多。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风很大,雨很急。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其三,清明前后,江南一带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由于这些原因,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

无论从诗人的经历还是从全诗的意境来看,诗中的“杏花村”当在江南了。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是的,早春的江南,还是这般的江南,烟雨,还是这般得飘渺纷飞,只是,路上的行人却不见了千年的诗人,也没有这般诗画的闲情,醉酒言诗的心境,魂断处,是迷醉的浮华,虚空的身心。迷茫中,也想学诗人问一句:醉人的酒家何处有?只是,纯真的牧童又何处寻?十里烟色的杏花村又何处觅?

悠然自醉,心远尘埃的田园意境在诗中穿越了千年,风干在杜牧的七律中,悬挂成池州人的梦……回眸处,黄公的酒香已黯然,牧童的笛音已远逝,杏花的枝头已消瘦……只有遥指处,还有诗的留白,梦的臆想……

如何让诗的留白超然, 如何让梦的臆想生香? 池州,这个千载诗人地的古城,最终,把诗织成了梦,把梦吟成了诗____让唐风古韵滋润着江南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风情,用市井的风味、农耕的风俗追溯出东方独立而绝世的生态风貌。

还是在小城的城西许里处,就以唐诗的格律,宫商角徵羽的音韵,用天然的山水做弦,弹出清明时令的烟柳飘逸;弹出唐朝小村的世外人家;弹出杏花满树的红晕浪漫;弹出乡村酒肆的古朴本色;弹出田园牧童的纯真无羁……

《清明》这首诗经过千年的浸润,早就溶化,化进了池州人的梦里。抽一缕丝吧,用梦的针脚在山水之间刺绣:

杏花醉雨,就用这花红的颜色映出雨的沉醉,这飞花碎玉般的晶莹,会洁净出行人最初的情感,曾经沧海的触碰,谁敢说当初是寻常?十里烟村,就用这炊烟的闲逸缠绕出柳暗花明的欣喜,这四五人家、六七亭台、八九枝花的随意,清淡着行人在城市中兜转的负累,千百度后的疲惫,谁愿意放弃阑珊处的自然?西湘烟雨,就用烟雨的蒙胧隔断世俗的纷扰,这烟雾交融出天上人间般的海市蜃楼,轻盈着行人在红尘中的负担,困顿过生命的沉重和渺茫,谁不想用超越的世外来护养?

杏花田园的梦,在诗中滋养了千年,含苞欲放的期待,早已是诗意盎然。摘一瓣梦吧,用诗的韵笔在山水之间添香:

茶田麦浪的梦逍遥自在,云卷云舒独自知。晴看翠浪野云边,阴赏两三点雨山前;日临风微皱绿田,夜 数七八颗星天外;闲闻稻花香味,听蛙声一遍,感知红尘之中的安宁;静品清茶禅意,听清泉流石,感受红尘之外的明净…… 白蒲荷风的梦淡定从容,花开花落两不惊。芦苇滩边的玉雪无暇为行人的心扉洁净出素雅的清香;芙蓉塘边的接天无穷让行人的视野开阔出别样的异香;梅堤上的凌寒独自在行人的情怀中升华出盈袖的暗香……梅洲晓雪的梦宁静致远,清雅清韵三人行。独坐幽篁里,不必请明月来相照,就在这竹林中学王维来弹一曲吧,用四时的弦韵,岁月的清音,弹出性情的豁达高远;时人不觉凌云木,站在青翠的松林边,遥望杜荀鹤的背影,仰视他凌云的诗篇,抛开红尘之中的碌碌郁闷,也能生出豪情壮志,旷世才情;采菊东篱下,不必去南山,就在这菊花丛中,听陶公的真意,远离车马的喧嚣,种一颗菊花吧,让心在红尘之外越来越远,越来越静 ……

江南的山水画呀,让身体回归了自然;唐风的韵律诗呀,让心灵安放柔软;池州的田园梦呀,让性情清明简单。

江南,还是这个江南,烟雨,还是这样的烟雨,行人,还是一样的你我,但,杏花村,却是不一样的乡野村落 ……来吧,到池州的梦中来,来一次千年回眸。回眸处,是不一样的山水,不一样的诗韵,不一样的梦境,还有,不一样的你我 ……

7、这世上有很多人,你会恨自己没有早生一些年代和他们相遇,恨不能和他们一起对酒当歌。

杜牧是其中的一个。

唐代诗人当中,我喜欢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二杜:杜牧、杜甫。还有白居易和三两位边塞诗人也在其中。

而在宋代词人当中,我喜欢姜夔和辛弃疾多一些。

这些人虽然生活的年代有别,但我想他们很多时候,在心灵上是相通的,他们也是相互怀念的。

比如说姜夔,最有名和广为人知的词,莫过于《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也就是杜牧。姜夔写这首词,一定是想起了当年杜牧的那首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而一听到“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歌,我总觉得是抄了杜牧的那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城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有首三岁孩童都能背诵的非常非常流行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和所有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一样,是有故事的。也有和他们相通的个性:比如喝点酒,也找找女人来打发时间和刺激灵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大部分作品的产生,女人享有一大半以上的功劳。如果没有妓女,可能就没有柳永那样的词人,甚至几乎没有宋词的繁荣局面。

杜牧年轻的时候,也是花酒流连,喜欢豪华盛大的场面,并在公共场合适时的来段脱口秀。他当然是有那个才气的,笔记上说杜牧“少有逸才,下笔成咏”。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就是杜牧坐在一堆红粉佳人中当场吟出的。

文人多是情种。杜牧和很多文人一样:多情、深情而又痴情。今天我们男人如果有很多女人的话,大多只是和女人ML,而对于过去有很多红颜知己的文人来说,他们虽然也有和妓女发生肉体关系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情字。

杜牧在阅尽春色后,一天遇到了一位十来岁的萝莉,惊为天人,感叹过去的女子都是虚设。于是招来那对母女,约定十年之后迎娶这位他一见上心的女子。可惜杜牧因为杂事纠缠,直到十四年之后再去寻访那对女子,才知她已为人妻为人母三年了。当时杜牧是湖州刺史,不仅没有勉强那女子,还送了她一笔大礼算是补份嫁妆。对于那女子,杜牧可谓情至意尽了。事后杜牧写了一首很感伤的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用情极深。

如果那女子能稍微效法一下尾生多好,能成全一段佳话。所以说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只会给自己徒添痛苦。

实际上在唐宋两代的文人当中,真正能文能武的并不太多。李白虽然也有辅国的志向,但说到政治才能,终究是有点眼高手低。因为李白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派,而政治绝对是拒绝浪漫的。辛弃疾算一个,他有勇力,有功夫,刀法好,能在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杜牧也算一个,他给后人留下过扎扎实实的带政治色彩的文章,还有兵法思想。

谢雨欣唱过一首《天仙子》:仗剑江湖携酒行,多少恩怨醉梦中。杜牧到了晚年,有迟暮之感,写了一首很沧桑的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他想到了什么呢?他一定是想到了往昔的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年轻时的豪情意气都一去不回了,而他在青楼酒馆当中遭遇的那些轻吟浅唱的女子,有谁还会记得他吗?

从前的人是有情的,妓女也有情。当依红偎翠的柳永死后,竟然穷得难以下葬,是他生前交往的妓女们出资为他找到了一处能容身的墓穴,柳永也算“死得其所”了。而听说古龙在临死的时候问身边的好友:为什么我的那些女朋友,一个都不来看看我呢?

其实多情又如何?无情又怎样?一切都将如风远去。如杜牧的一首诗所说: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塌卧,茶烟轻飏落花风。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在圆明园中有一处景点叫“杏花春馆”。

杏花、春雨、清明,绝对是一种清新而略带几分朦胧的意境;杏旗之下,凭几小酌,杯盏丁冬,也算人生须臾享受。那么,我们就由山亭迤逦而入,到杏花铺成红云的“杏花村”去享受一番吧。

这里黄泥矮墙,红杏清篱,春深花发,灿烂若霞。北为山峦,点缀山石,顶有城关,可凭关四望,圆明园秀色尽收眼底。山下平原,乡村错列:春雨轩、杏花村、重檐方亭“涧壑余清”、镜水斋、抑斋和翠微堂,呈现一派生动的野田村落景象。

杏花村,杏花怒放,酒旆在望,由初期到增胜,日见丰富,是清帝寻欢作乐之所。村东原为菜圃,石井池塘,分畦列亩,遍植瓜果蔬菜,井亭辘辘汲水灌田,宛若乡间。后来,凿池堆山,架设洞穴,水池曲折有致,营造出另番景致。

杏花村落,色彩缤纷,酒香花香弥漫,踏青众人如蚁。这里自然没有失魂落魄的旅人,人们皆是一副其乐陶陶的模样。“沾衣欲湿杏花雨”,干枯了一冬的大地得到了滋润,而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的心田在这个美丽的山村也会得到了滋润。

古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节,人们扫墓,踏青,古已有之。宋人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所述:“清明节,都城人出郊,士庶阗塞,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盏,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北宋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艺术地在现了清明节期间市民们出游举行扫墓、踏青、贸易等活动,画中人物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正是从宋以后,将清明节扫墓(祭祀先人)与踏青(迎接新生),本来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慢慢地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让清明节去充分体现中国人感恩自然、感念先人、不忘根本的道德意识。

2008年4月4日清明节,被首次纳入国家的法定假日。

9、春雨总是缠绵出无私的爱,让那久等的深情次第开放,偷偷浅放着执着的相思,绿叶悄悄滋润着情的生长,用自己的方式陪衬着花开短暂的美丽,不舍不弃,在风雨中驻守着爱情的诚信,把无言的结局留在离愁的秋里回忆。红与绿在拥抱中反差出视觉的羞涩与留恋,花开花落也将是红与绿的诀别,那绿会一直守候到秋天凋落,把相思的韵味埋葬于夕阳的美丽。

清明节前的春雨好像缠绵出一种忧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本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景致,但在清明,春雨却徒增了几分伤感之情,缠绵的恐怕是一种感慨亲人离去的伤痛。人的情感有时和春雨一样,如丝如绵的伤感会牵绊一生,几家离愁几家新欢,这细雨恰似心酸的味道,带着五色陈杂的搅拌降临世间,也许是错把精彩的世界润醒开放出红与绿的妖娆,也许是错把爱恨离愁冲走冲淡,把伤心的梦托付东水流走流远,或者,春雨只想缠绵出自己的忧伤,不把任何事物牵绊,只是在等待某个人的出现,等待生命中的又一次重逢和相聚。

春寒料峭,雨湿衣衫,冒着细雨赶路,也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渴望久违的春雨洗去满身的疲惫和沧桑,渴望洁净的春雨洗去混沌的无知和沮丧;让雨的缠绵带我找到一个开满鲜花的村庄,在一个酒家喝酒吃饭,欣赏窗外雨兴花浓的别样美丽,把往事墨染于枝头,绽放出怒撒悲欢的春意盎然。春雨会把我凄迷的悲伤描绘上艺术的色彩,在水墨江南熏染出诗意的气息,在小桥流水处逢到美好的初见。

流年的春雨,总会灿烂出一季花开,燃烧出一季绿色。聆听窗外,静静欣赏这滴答清脆的动听乐章,雨在以独特的温柔悄悄融化寒冷的隐藏,伸展出生命的希望,延伸出成长的旋律,旖旎出醉人的风景,把色彩的重复搭配绽放不同的风采。春含蓄素雅的韵味飘洒在风雨中,那朦胧的草色缠绵出温柔的梦幻,风撩拨起如烟的水面,把涟漪的清梦吵醒,这如诗如画的梦,醉了我孤独的寂寞,也醉了我经年的伤感和离愁。

春雨如烟,细密如织,落下点点的相思愁,为了思念那个苦涩而遥远的梦,要用多少离别的思绪才能润染开一幅水墨画的黑白纹理。把深沉的眷恋沉淀出一曲悲歌,在雨的缠绵中调拨出稳重的基调,把牵绊的执念弹奏出滴答的节拍,为曾经的过往焚一炷香,在冷与热的煎熬中交锋,把惆怅和离别沉沦在那个想你的梦中。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的细雨洗却亡魂,也飘着酒香。也不知是何时于何地走出了这么一个酒仙,白衣款款,醉眼蒙蒙。他的一个哈欠就会香飘万里,半个春秋大梦便可以羽化成仙。

这壶酒早就在中国的血脉里斟过,是你扶的爵,是我把的盏。且不说酒池肉林,花天海地,只说那浓香奠神洌酒祭天,只说那华夏的先民牺牲歃血,揭戈举旗,于是北京城的大戏台上会有一段悲欢离合,二黄西皮。

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没有酒就不会有这个刚烈忠贞的民族。易水秋风,芦花飞唱,一杯米酒喝过了成英雄,不喝是匹夫。于是踏上夕阳铺就的西行路,走过去从来不想回顾。历史在你的熏醉里泪眼模糊。从孟津到官渡,戎马的将军,佝偻的匹夫,生前身后的功名尚没有成就,对酒独歌,才有一声长叹:“人生几何?”不如趁着东风未起,在这起伏的江涛中熟睡。

这樽酒在会稽的山水间飘拂,被文人的笔墨蘸过,涂涂抹抹,一笔一画,写成了兰亭欢乐的夜晚。觥筹拳令,偶句联诗,饮者的兴致拌在酒里喝了,疏狂一笑,全在这山山水水笔墨之间。李白醉了,秀口一吐,不见牙秽污浊,呕在地上的竟是诗歌百篇。稼轩醉了,醉在中军宝帐的青龙剑下;杜甫醉了,醉在百年多病的高楼台边;范仲淹醉了,醉在岳阳楼家乡万里的月光中;苏东坡也醉了,醉在琼楼玉宇的赤壁江澜。柳如是品出了女儿红,苏小小喝出了青楼怨。海棠轻曳,只为那绿肥红瘦的三杯两盏。貂裘换酒,皆因那夜夜在墙上鸣唱的龙泉。八千里的家国旧梦,即使是庭院深深,也藏不住胸中的松竹,袖间的梅兰,亦真亦幻,不再只是黄粱一饭。偶尔也有几人,从快活林、桃花坞踏歌归来,借着随风漂浮的酒意,把菊英种成南山的栅栏。

吴侬苏语,饮下白蛇的一串泪;齐鲁豪风,喝得梁山都下了跪。桃花红了,鲈鱼已肥,春江水暖,酒色微微。回望中国的版图里,全都是意趣,不再是泪水。起脚踢翻名叫唐古拉的山脉,一坛美酒向东流淌不回,于是我用天府之国的大海碗筛了三次,真的就把名叫中国的太阳喝醉。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伴着一种浑天苍茫的情感,谱着一首徐徐入耳的歌声,勾引着我深远无尽的遐思,杏花如雨般纷纷飘落……

这是一个烟雨笼罩的城市,是一个满眼红绿,呼气即香的城市。你不经意地挥手可能弄残一朵飘舞的飞花,你无意的落步可能踏上即将透绿的新草。所有的一切都是盎然初生的,唯独,在那万绿丛中,一片逐着万古河流而来的,轻吐岁月芬芳的杏花,在悄悄地绽放,那一丝鲜妍显得格外得红……

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行走至今,那一败一生中透漏着生命的真谛。从萧瑟的荒野地生出;从无人问津的田陌生出;从发着木香的桌椅上生出;从灶台上生出;从罹妇的捣衣砧上生出;从人们的衣服上生出;从头顶生出……

像雨一样,会随着风飘走;又像风一样,会追着雨奔跑。落在少女的床头上,装饰了少女心头的梦;落在深巷的青石板上,装饰着历史的梦;落在沉静的书上,装饰了莘莘学子的梦;落在了坟头上,装饰着亡魂的梦……

“人间四月芳菲尽”,它却偏偏要于这时艳溢香融。那摇晃满城的香,划破了包裹春日的厚膜。春色盈野,枝枝翠英,春色未及,烟林早开。人们得撑着伞走路,人们得垫着脚走路,人们得捧着心走路。“绿杨烟外晓寒轻”,当杏花与柳叶相遇,便红绿相融,便婉转缠绵……

“依稀映村坞”,不嫌乡野简陋,洽合自身心愿,这儿一棵,那儿一朵,有得摸得着,有的看不见。埂地上有,瞭望一片人家;凹地里有,独享一时春天。农民爱它,就像爱着自己一样,轻轻掬起,似是一抔繁华。荆扉掩不住,“一段好春藏不住”;马头墙更拦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悠悠的情怀,笼罩着城里的每一人,每一树,每一花……

“烂漫开山城”,在闹市街头,在柳巷深处。开过招摇的栈旗,开过霓虹的灯塔;开过嘚嘚的骏马,开过疾驰的繁华;开在“独照影时临水畔”,开在“晚凝深翠拂平沙”。化为春风,扫走落叶;化为春雨,滋润心田。市民喜欢它,身处繁华尽处,心游世外桃源。所有的烦恼都将耗尽,所有的疲惫都将随这烟雨飘散……

清明往往伴着细雨而来,是伴着雨,还是伴着杏花?“一汀烟雨杏花寒”,寒了这苍茫的天,寒了这苍茫的地,却暖了这深沉的心。正是雨时杏花好,偏遇清明花更红。不要过多的修饰,这漫天烟雨正是最好的表达。取来一些铺放在坟头,再斟上一杯黄公酒,岂不是满足我们慎终追远的最好方法?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人们如此喜爱杏花,不仅仅是因为杏花的裁剪冰绡,更因为它筑成了我们心头的家……

“好折待宾客”,好花岂堪折?它就是这样艳丽着,过去引来了杜牧,引来了李白,但还不够,现在还要引来一群群市井村夫,文人墨客。在坳野里它静静绽放,人来时却也不拘谨羞涩。它笑迎宾客,却从来不论你的身份,只要你能懂得花心,便可在此驻足长留。所有那些路过的,或是专门来这儿的人都深深地爱上了这儿,爱上了这花,爱上了这树……

杏花烟雨,笼罩了几个百年?湿润了多少人的眼?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次读到这首诗,心中就觉得有一种感情放不下。

你是否还记得外婆来过你家,柱着拐杖,蹒跚而来,带给你想不到的礼物-一块蛋糕。外婆太老了,老得连脸上的皱纹都合不拢了,外婆喜欢坐在摇椅上,不停地摇着摇着…就像时光在摇椅的摇动中不在流恋。一缕阳光照在她的皱纹上,金光闪闪,连那皱纹都像吸饱了阳光十分高兴。舒展开来了,这也许就是外婆最满足的时光了吧。也是我最愉快的时光了…我已经记不清她的脸了,但那皱纹还在阳光的照耀下。蒿艾满山岗,开尽的油菜花,还有一点金黄,像西下的夕阳。我始终割舍不下这感情,你又有什么割舍不下的感情呢?

看到一则小说里面写的:“每个死去的人都会化做一颗星星。”外婆又会是那一颗呢?你的又会是那一颗呢?我想也许就是那颗永远在黑夜看着我的那颗吧!看着每分钟都会有一颗星星挂在天空,你的感觉是什么呢?我不会永远记得外婆的面孔,但是总有一种感情不能割舍。我们的先人不曾离开我们,他们在田野里,在犁头上,在屋瓦上,在露珠上,在阳光里…愿外婆在地母的怀抱中安眠,得到永生…我能为她做的只有这些了。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天堂。

愿那些不论是谁我都祝福你们,化作星星的人啊,有了你们人们才不会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仰望星空。总有一种感情割舍不下不是吗?

13、一个牧童,一根短笛,一只水牛,一棵老槐树,承载了多少文人雅士对田园生活的歌颂与憧憬。

岁月的脚步匆匆而逝,多少画家青睐于牧童吹笛的水墨画?多少音乐家倾情于牧童吹笛的悠扬音符?多少诗人痴迷于牧童吹笛的诗情画意?

贺绿汀以一曲《牧童短笛》,奏响了一串淡淡的水墨画的音符。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吹亮了牧童归来的怡然心境,吹浓郁了江南的水乡,吹绿了牧笛悠扬的季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把几多柔情注入了断魂人的心音,以遥指的爱心抚慰归乡人的悲伤。这样的牧童笛声,谁人不耳熟能详?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不谙世事的牧童,以清越的笛声,吹绿了春的山门,以童真的质朴,拥抱了山花烂漫。

“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漫漫的笛声伴着故乡袅袅娜娜的炊烟,连接着古巷幽幽深深的思念。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在这幅诗情画意里,感受心灵的颤动,奏响童年的质朴,唤醒田园牧歌的岁月。

谁立在逝去的童年岁月中听悠悠笛声?夕阳的余辉把远山近野涂得朦朦胧胧,悠扬的笛声划破宁谧,谁在痴痴地期盼复活人类的童真?

曾经,那棵老槐树,立在村口,迎来送往,可现在到哪里找寻它的踪影?时光啊,请告诉我,谁的根比它的根扎得更结实?谁比它更多地遭遇了尘世的冷热与生死?

牧童,笛声、草地、月华,难到我们只能在这样一副恬淡的水墨画中找寻心灵的安宁?只能在一首首牧童笛声的诗行里找寻生活的恬静?

笛声悠悠,田园如梦!难道我们只能透过诗,透过画,透过音乐来完美心灵世界的追求?来完美世外桃源生活状态的向往?何时才能收获这么一个真实的黄昏:牧童吹笛?

14、风云聚而雨霏霏,雨霏霏则气迷蒙。有了这飘飞的雨,或是形成了雨纱、雨幕、雨帘,便使得天地万物:山川草木、亭台楼阁、小桥曲径……,变得暗淡,幻成朦胧。

这雨中的风景,似乎总是暗合人的心境。这种弥漫的氤氲,这种朦胧的景象,使得一切都变得不那么明白、真切,并且总是给人一种暗示、感悟,譬如某种缺憾,些许畅旺,莫名的忧伤,无端的感动……试想,一个人置身其中,看细雨纷飞,听檐雨声声,究竟会生出些哪种体验,恐怕还真有点不好说。

那就让我们到诗词中去体味吧。

杜牧的《清明》是我接触最早的一首写雨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时读不明白,诗人为什么看到纷纷春雨,便写到行人“欲断魂”,老师也讲不清楚,时至今日,我还是不能准确地表述它的含义。只能大约理解这或许就是种状态,是忧伤,抑或是哀愁,诗人问酒家,肯定不是来消愁,似乎是要借酒来品味这雨中愁绪的美吧。

后来自然接触到了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下子就被这令人心醉的美给攫住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使我不但喜欢上了在雨中漫步,更向往逢着一个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姑娘了。说句实在的,如果不懂的雨巷之美,便真的是不识“诗”滋味了。

于是,我明白了,置身雨中原来还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看雨如同看风景一半。于是更多有关雨的诗句进入了我的视野:“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看雨,自是一种别致的行为,那么听雨呢?夜雨打窗,点点滴滴,也不仅仅落在地面,恐怕有时也敲打在心窗上吧。假如敲打在诗人的心窗上,必然会酝酿出美妙的佳作来。

中国诗人微妙地感应着这来自天籁的声音,于是听雨诗随之产生,极大地丰富了唐宋诗词的题材。

有的听出了喜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的听出了闲适,好像不听雨就睡不好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有的听出了乡愁,“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最为普遍地听雨感受,应当是哀愁,而借雨话愁最知名的诗人,我想大概是易安居士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声声慢》能千古流传,恐怕离不开这雨。诗人将晚年的凄惨、内心的哀愁、黄昏的秋雨揉在一起,秋雨漫漫,苦愁无边。

而看透滚滚红尘的诗人,更是借听雨参悟人生,将生命过程、生活体验与自然景象完美表现。我们不妨在此全文摘录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来共同体会“诗雨人生”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而今,窗外雨飘,弥漫云天,茅檐瓦屋,点点滴滴,不知又要触到哪个敏感的心灵了。

15、每到清明,就会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年前的一场清明雨淋透了诗人的心,也淋湿了千百年来读诗人的心。而今年的清明却与以往不同,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与诗中纷纷的春雨、断魂的行人,浇愁的美酒、杏花村的牧童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今天的雨下在了心中,那该是一幅怎样凝重与凄美的画?

一直以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亲人的离去。这种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的体会。这份情,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淡,只会越来越深的篆刻在内心深处,藏在一个轻易不会触及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祭奠着远去的亲人。那些远在天堂的亲人啊,可曾被泪水淋湿了心?可曾收到了亲人的牵挂和思念?

我远在天堂的父亲啊,您可曾看到女儿这么多年是怎么和母亲一路相依相伴的走过来。在您离开的六千多个日子里,我一直都牢记着您的教诲,您的叮咛嘱托犹在耳边,您留下的遗言我铭刻在心。

想起往事,于泪水涟涟中放飞哀思。不能忘,您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给了我一份如山的父爱,让我渡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和青春时光。不能忘,您的睿智与机敏,时常回想起下四国军棋时的情形,那份快乐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年前。不能忘,您离去的日子,母亲是怎样熬过那段漫长的日日夜夜。

我知道,我的幸福不仅仅是有一位值得我敬重和怀念的父亲,还有一位每天在我身边为我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母亲。在这样的日子里,母亲的心比我要痛上许多倍。父爱如山,母爱如河,我在母亲温暖的港湾中成长着,而我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母亲,珍爱生命,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带着一颗窄窄的心,我来了。带着一颗释怀的心,我走了。这世间还有什么爱恨情愁放不下呢,终有一天,我也会来这里,和我的亲人团聚,到那时,我依然希望自己无怨无悔。(文 / 淡月清风)

16、江南,养育滋润着我,一个美得有说不完话题的地方。在我的心底,始终有一种情怀在萦绕,挥散不去,我称这锦绣画境为“散文江南”不为过吧。

你翻开金庸老先生的书,很多地方都是他深深的江南情节在弥漫,“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在他的文字间屡屡闪现,文如心声,我能感受那深深的眷念是如潮湿一般积蓄在他心底的。就在日月的另一端,该也会几度梦里回江南的,不能亲近,莫不能借文字堆砌那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徜徉在文学的长河里,沐日月之宠幸,且让这些微的秋风替我翻开那油墨清香犹存的书卷,搜寻一番那如泣如诉的散文江南。

江南如歌、江南如酒、江南如诗、江南如梦,江南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有哪一句不是江南的飘逸呀。在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霏霏细雨里,可见杜牧的轻愁萦结在眉梢;在那“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乌啼里,有张继的长夜无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里跳跃着白六一的满心喜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里,东坡该把盏艳羡那西子的袅娜芳华……

散文江南里,你可以在春日里寻一径绿地放飞轻灵的纸鸢。或可以在杨柳依依里长亭赋诗,寄托给心上人儿缕缕思念。当那满目青翠的荷叶葳蕤时,有一叶乌蓬轻舟在湖面荡漾,微温的绍兴黄酒在手,带着菡萏气息的清风拂面时,直须长醉不愿醒是谁都乐意的。红男绿女,于长堤上轻折桃花,吴侬软语会和那金丝小枣、陆稿荐排骨一起甜得让你发腻。在那浆声灯影的夜色里,穿行十里秦淮,你可见那“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绮丽?此时或许有那一温润女子,葱指在琵琶上轻拢慢捻,岁月就在此时跨越了千年,幽幽如梦,甘醇如那陈年的酒。郁达夫描绘到“烂熟的春光,带来了沉酣的光和热,流露在钱塘江的绿波影里,江上两岸的杂树枝头,树下的泥沙地面,都罩着一层嫩绿绒衣,有一种清新香味蒸吐出来”。此时的你可以从这文字里嗅到了江南的独特气息么?

夏日的江南,是那散文的第一道转折。西湖六月,风光依旧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不须去问那杨万里可曾虚言,随便找一江南放牧的孩子,他都会告诉你他的欢愉。你可曾在那蝉声躁动里登临润州三山?那乾隆“江天一览”的遒劲里,会教你极目江天看沙鸥翔集,波澜不兴。或许那“野旷天低树,日暮客愁新”的夜色里,于江渚柳岸,多愁善感的你自可放纵一怀清愁,借那江水悠悠溯游而上,把相思送至她不眠的红楼。“潮打故国周遭在,夜深还过女墙来”,该是描绘江南那夏日夜色的无边落寞与惆怅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的江南,在淙淙溪流里浣纱的女子,那轻灵、那妩媚,怎不叫王孙驻足低头!滕王阁上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你有多少积聚的胸臆都可在此刻挥洒,任思绪在水天一色里飞扬。秋天的江南是沉静的,若用音律来描述,那尺八洞箫是最为贴切的。《红楼梦》里黛玉葬花,应该是在肃穆的秋天里,金陵的肃穆,石头城的萧瑟里。看过张秀亚的《秋日小札》,是写给爱人的,“菁菁,你浣衣古潭,水面生凉,我看见你的影子在水面颤抖了。而当你归去,独木桥上,月明如霜,正是一个银色的夜,残荷上水珠滑落了,一切静寂,过路的只有微风同你,更不闻青蛙跳水的音响。”,你看,江南的秋天里,竟然看不见肃杀的爱情,还是甜蜜悠然。

江南的雪天都是灵巧的,不同于“大雪满弓刀”、“燕山雪华大如席”的北国。是有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馨,依偎着红泥小火炉,喝着新醅的酒,絮叨着闲话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幅江南冬日的水墨丹青,只黑白二色就勾勒得淋漓,在养眼的愉悦里是感受不到寒冷的,你就入了那画境里。很喜欢郁达夫的描绘“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暴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情也悠悠,梦也悠悠,我的散文江南啊,对你的爱恋我是说不够的。

17、无论如何,清明真的是一个好时节。

草木萌茂,冬季的枯黄早已荡然无存,空气是清新的,天穹是明净的,心情是舒展的,尚不能没马蹄的更浅的草是绿的,刚吐芽的叶是鹅黄或碧翠的,当然也有些花红柳绿的韵味了,甚至于争春的桃花都有些吵闹的意思了,鸟儿是才睡醒的,“春晴处处讲新声,细草欣欣贺嫩晴”。因为一切都是新的、嫩的、刚开始的,所以就有了倍加珍惜的情怀:“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因为一切的生动和希望都表现为正在进行时,而且它以无比的震撼力使你沉睡于冬季复苏在初春的心訇然作响,禁不住要去拥抱它或被它拥抱――那就是清明郊外的踏青。这种跃跃欲试这种奔走相告的情怀晴朗在心的天空,我们笑逐言开,我们携手走来,亦不忘故去的亲人祖先,要告慰他们又一个清明的时节新一轮的萌动在经历了一番季节的轮回之后又回到了大地人间――于是就有了轻松的形式如踏青一般的扫墓。

清明充满生动和希望还在于农家的忙活就要开始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迟延”。清明的轻松表现在它并不象“忙种”提醒人们耕种是那样的“露骨”、缺乏“涵养”和“幽默”。

清明之谓不独自然。亦指人的神志思虑清晰明朗,《荀子·解蔽》云:“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淮南子·齐俗训》曰:“原人之性,污秽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礼·孔子闲居》认为:“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是说圣人清静光明之德在于躬身)。晴朗的乐声也谓清明,《礼·乐记》说:“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

政治清明,治平逢盛世谓之清明,这又是指政治有法度条理,其义之渊源当推《诗经·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意即尚父协助武王纵兵进攻大商朝,正在早上结束了战斗,天下于是清明)《后汉书·班固传》中引班固自言云:“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亦是一例。

最让清明无奈的是唐朝的小杜,他的一首《清明》让多少文人于望文生义中发出悲哀的感慨。诗的中心意思应该说还是表达清明踏青扫墓的欢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是那是一个阴雨的天气,是一个泥泞的旅途,多少使人心中的愿望落空,就有些谈谈的哀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千古的绝唱给清明染上一抹哀愁,于是就有人吟诗抒怀:“一场纷纷的雨∕一下就是千年∕阴霾在∕骚人墨客的心头∕一个关于断魂的歧义∕定格在∕通往杏花村的路∕多少人∕迷失了牧童遥指的方向∕嗅不出杏花酒楼的酒香∕原一个朗朗乾坤∕本一个清明世界∕为何下一场祭祀的雨∕何故泥泞一端踏青的路∕莫不是诗人心中的苦雨∕模糊了泪眼不清∕莫不是诗人脚下的路迷茫∕前途的景不明?”的确杜牧是一个较有进步思想但一生并不得意的诗人,他未能施展抱负,很多作品中流露着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苦闷,并且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的生活。《清明》是有着这种情感的影子的。

自然界的清明可以让你尽情享受纤纤无细尘的空明的世界,思维的清明可以使人敏捷睿智,至于政治和社会的清明--那是全人类为之努力的目标。所以说,无论如何清明是一个好的时节,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谁不愿生活在山清水秀,空澄透彻,时空隽永,一尘不染,政通人和的朗朗乾坤里!

1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的酒香飘过千年,至今依旧醉人。那是诗情画意的描述。牧童的短笛轻吹,婉转的曲子穿越千年农耕岁月的时光隧道,那是大唐才子杜牧风流倜傥的挥洒。

不过,在我的心目中,晨曦初露的清晨,抑或夕阳西下的黄昏,放牛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美好回忆。牛是一种怕生的动物,遇见生人,便会警惕地提防。甚至一旦当它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之时,便会如黔之驴一般,愤怒地用自己的牛角来警示对方。但却一般并不主动地进攻。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其实也是狡猾不过阴险的人类的。人类居然发明了烧红的烙铁,狠心地穿过牛的上嘴唇,活生生地烙出镂空的雕塑一般的牛鼻子来,然后套上粗大的缰绳,一旦缰绳在手,就仿佛捏住了蛇之七寸一般,又俨然抓住了人之把柄一样,那牛无论多么刚烈,便也只好任人摆布了,哪怕是小小顽童,也可轻易驾御高大威猛的大水牛的。那时候,只要我们在前面牵着牛的缰绳,那牛便会老老实实地站在我们身后的草坪上吃草,而且,时常像温驯的宠物狗一般抬起头来,哞哞地冲着我们讨好地叫唤。有时候,我们也常常骑到高大的牛背上去骑牛马儿,挥舞着青绿的桑树枝桠打着牛的身躯和屁股,那大水牛也会温驯地听凭我们的摆布。

19、两千五百年前,晋文公在绵山的一场大火,烧出了介子推的忠孝大义,也烧出了中华民族的清明祭祀与踏青的节日来。

刚进入四月天,麦苗拔节,草儿返青,春雨就滴滴嗒嗒,沥沥个不停。细雨笼罩着天幕,湿了山路,湿了衣衫,迷了人眼,乱了心炫。茫茫的天含着忧郁的神情,把充满哀思的泪洒落下来,滋润大地干涸的情怀,也湿润了红尘中凡夫俗子的一双双思念的双眸。

躬身在石碑前,屈膝在土坟前,摆上几碟素食,燃上一束清香,烧上一沓冥币,借几句堂皇的词语,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悼念。而此时只有心中所思所想才是真实的倾诉。天堂里可有人间的节气?天堂里可有贫贱富贵么?斯人离去,化作一缕青烟,悲欢离合,已成天上人间。暖暖的春意和淡淡的惆怅在心中缓缓升起。

浊者自浊:黄泉路上无老少。醒着自醒:快快乐乐最重要。

人生苦短路长,不经意间,吾人也已在奔黄泉的路上了。此时想起古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过在这清明时节,人们念叨最多的可能是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此村非山西的杏花村,乃应指人生的享乐之地。何不趁此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光,走出宅院,走出城廓,走出束缚思维的工场,跳出压抑个性的环境,洞开眼界,放飞思想,让心灵与大自然一起畅翔。“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就是人生,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人生。

我们都是人生过客,喜怒哀乐皆是人生自弹自唱的乐章。

岁月把今天变成昨天,把昨天变成历史,不论是非成败,不论辉煌平淡,不管是一路春风得意,还是一路坎坷泥泞,都一样要走下去。名、利途中,有多少人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孰知,世上钱财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啊!但当人们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极易形成当局者迷,亦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般。

站在半山腰的台阶上,望着遍布的一座座坟茔,心底不再浑浊:朋友去了,留下的是遗憾;亲人去了,留下的是怀念;爱人去了,留下的是缠绵……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这沧海之一粟,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而已。但凡活着,就应兢兢业业,任凭死后,无须老老实实。想那战争中捐躯的汉子,想那灾害中消散的亡灵,想那在现代享受中因车祸、醉酒而去的人们,我们依然还能站在这里,谁能不认为这是命运的使然呢?他们去了,天堂的快乐可以尽情去享用,我们犹在,人间的甘苦还得继续品尝。默默无闻一辈子,轰轰烈烈终一生,现在的人无疑是在为后人做着榜样。这就是传统,这就是习惯,这就是民族的传承根基。从茹毛饮血到山珍海味,从树叶裹体到绫罗绸缎,这几千年间,经历了几多苦难,经历了几多奋斗,才摸索着走到了今天?

历史如同列车,不断有人上车、下车,生活亦是如此,不断有人进入,又不断的有人离开。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概渊源于此吧!人就是在这些人的上上下下、来来去去中逐渐长大,逐渐成熟。默默地回望世间的一切,感谢上苍为我们搭建的一个个表演的舞台,为生灵提供了一方方生存的空间。忙也罢,累也罢,哭也罢,笑也罢。总之,生命是一种美丽,活着就是幸福。不管是过去的,还是将来的,不管是走过的,还是正走的,每一个人都要走过属于自己的一段光阴,走好属于自己的一道路程.

古人的一首诗,传诵了千余年,从而使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格外生媚。它让我想起一位朋友的诗句来:风儿走了,铃声还在;太阳走了,余霞还在;小草枯了,梦想还在;岁月逝了,亲情还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的清明依旧,年年的心情依旧,年年的思念依旧。人纵或有翻天覆地之力,到头来只须一个土馒头。光阴仍不住地向前,让人们感慨到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蹉跎。只要真正努力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只要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值得去做的事,亦不枉为人来世上走一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醋溜唐诗】清明节吟读“清明时节雨纷纷”,对了还是错了?
杏花村游记
关于清明节诗后续
杜牧的《清明》是一首什么诗?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杜牧 《清明》 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