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北宋 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译文】 新长出来的竹笋已经成了堂下的竹子,落花化作泥土又被燕子拿来做巢了。

 【注释】  北宋  周邦彦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注:


  1、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2、注释:

    本篇与《花间集》卷七载孙光宪《浣溪沙》一词用语颇相似,而意境各别,可参看。本篇又见李清照《漱玉词》。

    韩偓《有忆》:“泪眼倚楼天四垂。”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这里“芳草接天涯”句是正用。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莫上最高梯”句是反用。都挺秀明洁,不觉其有辞藻典故。

    这一联新生与迟暮互见。六朝人诗如《春庭晚望》、王僧孺《春怨》都有类似的句子。注所云孙光宪词亦有“粉箍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等句。

    陈元龙注引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又说:“其声哀怨,不忍听之耳。”读“忍”为“不忍”,是“不忍”即“忍”,以语促而省字。李中《钟陵禁烟寄从弟》“忍听黄昏杜宇啼”,似较上引义山句更为相近。


   3、译文:

     站立楼头,看晴朗的天空碧蓝,四周与碧色的原野相连,楼前萋萋芳草伸向遥远天边。劝君不要登上最高层。

    新生竹笋已长成堂前老竹,落地残花已变成燕巢旧泥,岂忍听林外杜鹃声声如哭泣?


   4、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

   周邦彦所做的,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周邦彦词在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

   周邦彦词中出现的沉郁清愁,遂以写漂亮的忧郁使心灵获得一种微妙的愉悦。这些作品中透露的忧伤,用雅丽的词句排列组合着,形成一股流动的淡淡愁绪,绝不过激,就如低度美酒,让人微醉,但又不致激动人的神思。这种似雨馀粘地的情絮,固然琢磨出高妙的技巧,但要将思想感情提升到一个高度,却是一个障碍,所以后世人眼中只见其格律华美,少谈其思想内容,是必然的——大概,他的清愁沉郁只是其精美形式赖以树立的手段罢了!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这一名句正形象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的一份“清圆”意味。然而,他身处的时期,是北宋末年,国力衰弱,内忧外困,在上者昏庸,在下者抗争,在外者犯境:周邦彦死前一年,方腊起义;死后六年,宋徽宗被俘,北宋沦亡。可以说,曾长期担任要员的周邦彦是国家衰亡的见证者,但本应十分敏感的词人却于末世沉浸在“清圆”的自在悠闲中。

   


   5、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从结句看,所抒写的当是乡情。

   小令不比慢词,没有铺叙,作者复杂的感情,起伏变化的心态,都必须压缩在不长的篇幅里。因此,语言必须凝炼集中而又深沉蕴藉,才具有感人的力量,这首小令就有这个特点。

   作者的立足点是楼上,从楼上看四周,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因为是晴天,没有浮云障目,极目远眺,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一同延伸到遥远的地方,无边无际,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浑然一碧,似乎融进了无限浩渺的碧色海洋里,境界开阔。“垂”,能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就是如此。

   “楼前芳草接天涯。”楼前碧色的芳草随着旷野伸向遥远的地方,伸向天涯。“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在古典诗词中,芳草、春草似乎也和杨柳一样与离别有密切的关系,最早来自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居易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后主更进一步把离恨比喻为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范仲淹词:“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远在斜阳外,其实都与“芳草接天涯”意思相近。周邦彦将前人诗句灵活化用,便成新词。读着“楼前芳草接天涯”就可以想象他的乡情旅思也随着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了。情思绵邈,无限低回。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自己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古人的思乡离恨旅愁多因登高、登楼而愈趋强烈,王粲登楼而思故土,杜甫有“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之叹,范仲淹也告诫自己:“明月楼高休独倚。”(《渔家傲》)欧阳修也体贴对方的心情。劝慰说:“楼高莫近危栏倚。”上述诸人的诗句、词句都紧接着在下文作了或明或暗的说明。而此词写到“劝君莫上最高梯”,即作为上片歇拍,不多作说明,点到即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写因暮春景色而引起乡愁客思。“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两句都点明时间特点,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春光已逝,客尚淹留,本已不胜惆怅,更何况林外子规还在声声唤“不如归去!”其声凄苦,羁旅之人听了更加引起无限乡思。“忍听林表杜鹃啼”,“忍听”,实际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穴处点明。回头再思索“劝君莫上最高梯”的原因,恍然大悟,原来也如柳永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上文的碧天、芳草、绿竹、落花等物象对词中主人公情绪上的触媒作用也不言自明了。

    这首的主题很普通,无什么特殊处,而作者写来有景有情,景中含情,将广阔的空间与推移的时间交相为用,抒写曲折有致,含蓄委婉。强焕云:“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用来评价这首词也颇恰当。


   6、“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两句都点明时间特点,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春光已逝,客尚淹留,本已不胜惆帐,更何况林外子规还在声声唤“不如归去!”其声凄苦,羁旅之人听了更加引起无限乡思。这是一首伤春词,抒发了词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之感。已是不堪登楼远望,而堂下新笋已长成竹,泥溷中片片落花都被燕子衔去筑巢。两句示人春深,增人惆恨,而林外啼鹃又更添人无限春愁。


   7、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座有了岁月的城墙,用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城墙里,因为生活,因为情感,而充盈丰满。


   人生是什么?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于古老的庭院衔泥筑巢;是在清凉的夏季,看满地莲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长;是在风起的深秋,看一枚落叶,安静地赶赴美丽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迹在荒寒的山林。


   我的人生,犹如放飞在天空中的一掷风筝,那根决定着自己生命旅程的丝线,时紧时松,时缓时急,我只能在那片狭隘的空间展翔,看日起月落,尘来尘往。或许有一天,我可以脱线而逃,在碧云高天飞翔,扯断了线的风筝,是没有后路可退的。也许可以飞过苍茫绝域的群峰,尽显王者风流,也许转头便坠云而落,换来一声梦断尘埃的叹息。


   那些充满着淡淡忧郁的文字,在手指尖跳动旋转着,不小心划下的泪水都溅落在键盘间,微笑着心酸,卑微着难过、、


   在身边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每天都有上演着。每天都在环绕着不一样的心情,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弄得每天都心力交瘁,在疲惫上到最无力的时候,也许我不会在想其他的任何事情,不在把时间都耗费在不属于自己的空间。


   敢问路程何远?过客不知归路。走到路口之间,习惯了站下分辨方向,有时候发现走错了路也是一种蹉跎时间的方式,也许归期不一样,但目的却一样。或许漫无目的的踏寻着,也只是感受一下人群中间那种喧闹的真实,当一切寂静下来后,就会发现一切都不在是属于自己的热闹。


   在江南,最喜欢的还是烟雨天气,雨后的天空如洗,格外的清澈明净,仿佛过滤掉世间所有的尘埃,连同悲伤也洗去。悲欢如梦,人生就是一场轮回,我们还在感叹烟雨的迷蒙,阳光已不知何时将潮湿蒸发。当我们沉浸在阳光的温暖里,又会被一场莫名的暴雨淋得不知所措。一个在世间久居的人,慢慢都会习惯四季的冷暖、晴雨的转变,以及一切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


   这种习惯,不是淡漠,不是疏离,而是一种千帆过尽的释然和淡定。这种淡定,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堆砌,还有太多春风秋月的故事去慢慢沉淀。删去重复,留下清简,裁去冗长,留下素淡。


   岁月无声,可日子有痕,每一天都真实的存在着。虽说所有的悲喜和荣辱都可以化作云烟,但人生到最后都会落满尘埃,裹上苍绿。


    我只是人间路上偶尔经过的一缕青烟,在逗留了一点时间后变消散在世间的边缘,那些经过的痕迹也会随着雨水的刷洗而消逝在时间中,“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时间就像是手中的沙一把,越是握得紧,越是握不住,只能任它缓缓滑落。转眼间,当所有的青涩褪尽,才发现了时间是最伤人,也最无情的催着脚步,可谓是一年一度春花尽,留有孤寂在人间。忆往昔,往昔又有多少值得回味和珍藏的日子?


   在秋天的夜晚间,天地宁静而悠远,萧瑟的秋风中,一声声蛙鸣响彻空寂响在田野间。夜色渐深,一切的素的艳的颜色都上了深深的伪装,迷离的楼阁隐隐静立路灯洒下的余辉间,陪着窗户边形影相吊的自己。


   岁月不居,时令徙转。一抬头一低眉间,忽然发现天已凉的厉害,原本苍翠的绿叶渐次泛红凋落,冷滑如玉的竹席也冰冷不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流光所及,其中有着缱绻感伤的意味。越是寒冷,越是渴望温暖;越是孤单,就渴望深情的相拥。


   纷繁尘世,我已经失去了太多。那些从前信誓旦旦的理想,内心深处的自我,早已从手边滑落。就像是曾经看见的一句诗:“我们甚至遗失了暮色。”那些心中曾经美好的暮色,在淡漠的秋风中,似乎再也无人忆起。


   天边的流云缓缓而逝,默然着人世的沧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无尽的流宕与辗转中,不觉又到了这凋落的秋季,命运如此难以捉摸,从前的从容美好,仿佛只为了衬托今日的悲冷苍凉。


   雾色,总是晦暗而阴冷,一如这黯淡的人生。那些封尘的信笺,是痛楚的释放,抑或是哀愁的寄托。浮生只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欢笑已然湮灭成尘。身畔的一切也仿佛都随着这春光轻轻逝去,只留下那挡不住的孤独,沁透了薄薄的衣裳,深入骨髓。

 

   8、春日里。幽静的农家小院,我坐在阳光里洗衣服。墙外的金银花在盛开,院子里沁满了甜蜜的香味。门前枝繁叶茂的老杨树又成了鸟的天堂,或啁喳或叽啾,声音宛转悦耳。屋檐下,那对垒巢的春燕正在呢喃着低语。阳光暖暖地晒着,晒得我的脊背也暖暖的。这融融的春日,醉人的花香,悦耳的鸟啼,呢喃的燕语……这情境,这氛围,让我痴迷,引我遐想……


    犹记得那个春日,那个阳光朗照的清晨,洗罢衣服,和老公在院子里一件件的晾晒。边忙碌着,我边唠叨着,埋怨老公不知做家务,整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老公则反驳:“你还不是,除了上班就是上网?晾件衣服还要我帮忙。”于是,一番唇枪舌剑之战又开始了……


   咦,怎么了?没回声了?老公晾衣服的手停在了空中。我“嗨”了一声,老公竟没有反应,似在倾听着什么。“你听……”“听什么呢?”我诧异。“什么声?叽啾叽啾的。”我侧耳细听,果然有极细微的“叽啾叽啾”的叫声,时断时续,声音甚是凄凉。和老公循声找去,在院子的东南角看到了它,一只燕子,头低垂在地上,颈伸的老长,右边的翅膀耷拉着,小巧的嘴张开着,黑豆似的眼睛透着怨恨、透着绝望,很显然这是一只受了伤的燕子。老公弯下身,小心翼翼的将她捧在手里,细细地审视着,检查她的伤势。她的右翅受了伤,一只翎羽折断了,但这不应该妨碍她的飞行呀?老公把她放在地上,希望她能振作起来,展翅高飞。可是她的双翅无力的扑棱了两下,又垂落了下来。


   “肯定还有别的原因,再好好查查。”老公又把她捧在了手中,用手指一点一点的拨弄着她的羽毛,终于在颈间发现了一个细细的淡灰色的尼龙网扣,深深地勒进了颈间的鬣羽。不知是哪位捕鸟的人张的网,令这可爱的小生灵受了伤,可能是她在挣脱网的束缚时,弄伤了翅膀,挣断了网扣。这可恶的捕鸟人!“怎么办呢?这可怜的燕子!”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名字中有个“燕”字的原因,我一直对燕子情有独钟。此刻,看到这受伤的燕子,更是心疼得不得了。“勒得太紧了。你去拿那把细剪刀,我试试看能不能剪断,但愿别勒死它。”我飞速的找来剪刀。一颗心惴惴着,看老公小心翼翼的把剪刀平放着,用剪刀尖轻轻的拨弄着网扣,慢慢的用尖挑着。“小心,千万千万别勒死呀。”我闭上眼,只听一声细细的“喀嚓”,“好了,没事了。”谢天谢地!老公张开了手,燕子就扑棱着双翅飞向了空中,停在了西院的墙头上。似在歇息,又似在回望,叽啾地叫了几声。我戏言:“老公,燕子有情,是在感谢你呢。”“你不应该感谢我吗?替你的同类。哈哈……”看一眼朗笑的老公,我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其实,我一直生活在老公的呵护中,不是吗?是老公的大度、容忍包容了我的任性啊。为什么还要抱怨,还要求全责备呢?


    那只燕子还呆在墙头上,仰着头叽啾地叫着。不知何时起空中还盘旋着一只燕子,是她的伴侣吗?亲切的呢喃声,是在表示慰问吗?还是在自责?或许他一直未曾离开,一直在附近盘旋,只是刚才我们没有发现。回看老公,也在仰头凝视着,若有所思……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不知从何时起,我家窗外、屋檐下就有了那燕巢。每天听燕的呢喃,看燕的恩爱,我也少了些怨言,少了些唠叨。柴米油盐的生活原本是平淡的,幸福也是简单的,只要你有平和的心态,你会发现你是生活在幸福中的。


   老公,燕子呢喃时,请用心倾听我的心语。“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效仿梁间双飞燕,今生与你相飞相随,好吗?

 


   9、千百年来,燕子一直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它与人类一直保持友好而亲密的关系,只要有它的身影的地方,它都会给人们留下善良而美好的印象。同样是鸟,燕子与其它鸟相比,它给人们留下的口碑最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燕子不但是春天和温暖的象征,它还预示着吉祥、美好、幸福和喜悦,谁家来了燕子或住了燕子,那就来了好心情、希望和好运。难怪古今都有吟诵燕子的美好诗句,如诗圣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衔春泥”,板桥的“人迹到处春草緑,燕巢营定画梁间”。


   燕子有很多美的品质。在千百种鸟类中,燕子是最君子的一类,它从不与任何鸟类争食,从不在鸟类里树敌,从不做任何有碍于其它鸟类利益的事情。人们喜欢和亲近燕子,不光因为它不食人类种植的粮食,它还有不少君子般的令人敬佩的好品行,如性情和善、不嫌贫爱富、不表现自己。直到今天,人们还记得农村那一个家喻户晓的说法,说燕子选家(垒窝)都找那些住草房平房的住家户,它不像鸽子那样不是好家户好房子不进。另外,燕子的自立与勤奋也让人敬佩。热爱燕子的人们都知道,它不像鸽子那样要主人给它建窝,它的窝全是自己从很远的地方一口口衔泥过来垒成的。


   每年春分前后,燕子经过长途飞行从南方来到北方的大地,它们分头去寻找各自满意的新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广大农村,很多家庭住的都是带檩条的起脊的草房,它们就在檩条上衔泥垒窝,并很快在窝里产卵并孵出它们的小燕子。老燕子在田野捉虫子回来喂小燕子的样子很可爱,小燕子张着黄黄的小嘴待老燕子喂,一个个伸长着没毛的细脖子,头晃悠晃悠的。这使无以为乐的孩子(大人也有)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方设法把小燕子掏下来自己喂着。


   有时候,小燕子还没扎羽毛就被孩子们掏了下来,这样的燕子最好喂,它们对自己的母亲还没有产生爱和依恋之情,只要有虫子可吃,它们就会感到温暖和快乐,看它们那搧着翅膀高兴的样子,它们真把喂鸟者当成自己的父母了。很难忘,那时候真有人把小燕子喂得像自己的孩子似的,根本不要用鸟笼,人走到哪儿它们就飞到哪儿,有时站在主人的肩上,有时站在主人的头上,有的时候,主人早晨把它放出去,天黑以前它又回到了家。


    但是,人们捉住那些可以跟着老燕子飞的大些的燕子就不那么好喂了。有的燕子被捉住了,吓得哆哆嗦嗦一天不睁眼,几天不吃食,有的不到两天就被气死了。


    在豫东一带,人们都把家里的燕子当作自家人,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最反对掏燕子、捣燕子窝,那样做会毁了吉祥。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时光飞逝,春天还在,燕子又来,爱燕子的孩子哪去了呢?

   

   10、东坡的一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中看出东坡爱竹胜过肉,这也不令人吃惊,因为当今很多居士并不太爱吃肉尤其美女,东坡却不是,东坡好肉在传统名吃中就可看出,象东坡肉。犹如毛氏红烧肉一样仍是盛餐大菜。在苏轼的诗句中更突出了对竹的暧昧。

   我喜竹、爱竹的如痴程度也不亚于苏轼,当年乔迁时有人送名花与我装点新居。由于我的回家时间不拘规律,一季下来就枯黄落叶,再换,仍难逃悲惨命运,因为他们都很难适应四季,我便想到了耐看、耐想的竹子。

   我喜欢竹子是因为竹子可入宅、入园、入画、入文、入诗,最关键是雅致的可入我生活。从雨后的春笋,“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如燕巢泥”。

   夏日青竹林成荫,湖畔万竿撑烟云。秋来清风伴叶黄,绿竹小叶风吹鸣。冬雪重压断群枝,折竹声声绿不弯。

   除四季可赞外,名人文笔中还常有以竹拟人习惯,一般都用以比喻文君。踏遍青山无处无,此君楼、廊、亭、阁、匾常见。尤为名贵的是紫色竹子,我在空中找到了我心中的紫色竹子。

   我邂逅的时候,奇遇的时间,奇遇的场合,发生奇遇。一见钟情吗?不,一拍即合,吗?不,是一种目前文字无法描述的情。惟妙惟肖,猎奇的心里就想写清楚。可我怎么也写不清楚,今天我感知道是因为“爱竹”。

   我所看到的竹子都是青绿,包括我客厅里的那一小片,也是青绿可食的感觉,即便老来的竹子也是微黄。那紫色的竹子却是我心目当中的一种向往,也是留给我追求心向,以此留下我成文的话题,我去追,去写,去想象……

   

   11、初认识竹子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天去邻居家家玩儿,一进门,就看见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正在他们家新做的那个炕梫柜门玻璃上做画。我好奇地凑过去看个仔细,只见他画完的有我在年画上见过的梅花兰花还有爸爸种过的菊花,画得很逼真,我好生佩服。只是那老者并不为旁观的我们干扰,蘸了颜料的画笔像是他手下的战士那么听话,几笔就勾勒出来一丛带节子和剑一样叶子的绿色植物。我是第一次见这东西,就忍不住问:“大爷,你画的这是啥?”在我心目中那个神奇的画家回头笑着对我说:“这是竹子。”

   虽然我还不了解竹子,可从此,竹子就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实说,我感觉它是那么清新俊逸而又棱角分明,我喜欢上了竹子。

   上学了,当我学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典故,说,北宋时候,有一个名叫文与可的著名画家,竹子在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都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为了画好竹,他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做到了如指掌。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因时人称赞他说画竹早已胸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听到与竹有关的话语:比喻做事白忙活了,就说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经常看见有的农民在歉收的秋天仰天长叹:忙了一春带八夏的,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要是说谁特擅长勒卡,就说那人是在敲竹杠。你说吧,竹筒倒豆子,一倒就是一个彻底干净,可倒的人却还不放心,硬是挥舞个大棒子来敲打竹杠,惟恐一个颗粒被漏下,其狠劲毕现也。

   等我成熟了,就更加懂得了竹的含义:梅兰竹菊被誉为是四君子,而竹则是其中之一。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竹影婆娑,清气满院,清秀而又潇洒。难怪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让我们看到的是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亲密无间的生动画面。这个纯真甜蜜又浪漫的情形令多少人魂牵梦绕啊!

   杜甫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李嘉佑的“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苏轼的“好竹连山觉笋香”等佳句,慢慢读来却会顿时令人仿佛身置浩瀚的竹子的海洋,竹香沁人心脾,物我两忘。

   周邦彦的“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李涉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萨都拉的“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更都说的是有竹之种种风雅乐趣。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则是因竹而生的高雅洒脱和大气。

   据说郑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我参悟不到那么高深的境界,但我却知道,肯定是他喜欢有君子风度的竹子,否则,绝对不会对其大画特画,画也是言志的。

   另外在我毕业时,有一个同学还在我的留言簿上用特殊的方法给我画了一丛竹子。清晰地记得他是用一支蘸水笔先在纸上滴一滴墨水,然后用食指轻按在墨水上再迅速地那么一提,一片如剑的竹叶就画成了。知道同学不但是为了对我炫耀他的画法,更是希望我学习竹子的品格,所以,我至今都将那特别的竹画完好保存着呢。

   几年前,我在桂林还吃过一次竹筒饭,那米香与竹香交融在一起的特别风味儿,至今萦绕在舌上齿间不散,回味无穷。

   

   12、“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宋陈允平《望江南》)。 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季节,心境身世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周邦彦《浣溪沙》)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秦观《画堂春》)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温庭筠《碧磵驿晓思》)。多情的诗人,敏感的骚客,目中所见,耳中所听,无非感伤与惆怅,鸟语花香里渗透的还是阵阵凄凉。

   多愁伤感是才情,也是浪漫。自然本无情,有情的是人,是生活。生存境遇的不同,生活志趣的差异,其实并不妨碍人对自然的感悟,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高贵也好,贫贱也罢,生命的本质总是相通的。蝉唱虫鸣,蛙跳牛歌,鹰击长空,虎啸深林,一如蚕豆鸟的高空长吟,是诗意的浪漫,还是失意的歌吟,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生活情趣。

 

   13、文学艺术作品言意境,造园亦言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境界也。对象不同,表达之方法亦异,故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境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境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曲境也。

   日本人与我国古代人最爱竹,入宅、入园、入画、入文、入诗,真可说是雅极了。春天雨后新笋,新篁得意,“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入燕巢泥。”是何等的光荣呢?如果在竹边加上几块石笋作为象征性的笋,一真一假,更是引人遐思了。夏日翠竹成林,略点湖石,万竿烟雨,宛如米家山水小品。秋来清风满院,摇翠鸣玉,其下衬以黄石一二,益显苍老,而色彩对比尤觉清新。及冬雪压柔枝,落地有声,我们如果用白色的宣石安排其下,则更多荒寒之意。我们知道庭园中栽竹,总不离粉墙,粉墙竹影,无异画本。随着四季日照投影不同,而画本日日在变,万物静观,自得其中。

 

   14、总是想悄悄地告诉你,我对你的欣赏远胜于对花的喜爱。

你一直是历代文人、画家的爱物。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词赞颂你,多少画家描绘你,多少人喜爱你,而这些都是因为你有难能可贵的品格。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冬,你总是那么青翠挺拔,历来和松与梅被人们称作“岁寒三友”。你的生命力极强,繁殖也快,夏秋栽下一棵竹苗,来春就会绿叶扶苏,“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入燕巢泥”,过不了几年就会长成茂密的一园。

你花非花,树非树,草非草,你只是你,谁能说你是简单的植物呢?

记得第一次认识你,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舅舅家屋后有一大片竹林,每次和表姐来这里,我只是站在旁边,始终不敢跨进去半步,我害怕那尖尖的竹笋会刺伤我的脚丫,时常是很羡慕地看着小姐姐在里面疯跑。

   记得第一次走进你,是在十多年前一个酷暑难当的夏日,我和下乡的同事走进绿荫如盖的竹林小憩,一阵清风徐来,竹枝摇曳,姿影婆娑,顿感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暑气顿消。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我便深深的记住了你。

   那时起,我多想把你移植到我的花盆、我的阳台。遗憾的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你的家,窄窄小小的阳台没有你的一席之地。我深知,住在城区高层建筑的楼房上,是无法享受那种竹林情趣的。于是,我只有把你植于我的心间。

有多少次,在梦中,我或漫步在一片竹林中,或坐在一石桌旁,煮一壶紫陶香茗,轻轻翻开几卷散发淡淡墨香的唐诗或宋词,偶尔啜几口清茗。那是一种怎样超然的境界?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清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可惜,我没有子猷的才情,写不出动人的诗文送给你,只能够用几句笨拙的文字表达我对你爱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本草②|胡燕巢内土: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一天一首宋词:《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散文欣赏】《燕语呢喃》/薛清文
我家有燕啄新泥
燕:似曾相识燕归来
​东风依旧,春燕衔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