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往事可追忆

往事可追忆

 深秋,风儿毫不谦让地唱起主角,  满岛城东奔西窜,像个放荡不羁的顽童。声音似晨钟暮鼓般如影随形,不停刷存在感,这也许是它这阵子特意发发脾气吧。

由于新冠病毒的侵扰,我到海峡大桥值班,所幸全岛反应迅速,十天内压下疫情,而我却得益于这次机会,好好看看这个地方。

当我踏入这块土地,不能不走进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建大桥以前的娘宫轮渡码头,一个海岛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水道,用渡船载人载车到对面的福清小山东码头。场地很有限的码头,总是拥挤喧闹。各种车辆:摩托车、三轮车、小轿车、客车川流不息。更有一群特别的人群,怀里抱着一个或塑料或金属的盆,里面装着海蛎饼,这些人不停穿梭于人群中或每辆汽车上,吆喝着:海蛎饼,海蛎饼,热乎乎的海蛎饼。

海蛎饼是平潭特色小吃的一种,它是由米浆和包心菜、胡萝卜、葱、芹菜及海蛎等材料做成的小吃。舀一点调成糊状的特制米浆放在铁制的海蛎饼模具上,不薄不厚的铺一层,再放上切成细碎调过味的蔬菜,最上面放一些海蛎,最后再盖上一层米浆裹住所有的蔬菜,放进沸油锅里,滋滋地炸起来,炸到两面金黄浮起来了就可以出锅。趁热吃起来,外酥脆里鲜甜,有的人喜欢里面放紫菜,或虾仁或肉,都很好吃,特有的香味在唇齿间氤氲,令人回味无穷。

我平生第一次出岛是1987年7月,乘客车去福州,大概7个小时到达,经历等轮渡,渡轮,到小山东码头,坐车。感觉时间特别漫长,特别辛苦。之后来往渐渐频繁起来,再后来随军到部队,每年回来探亲一次。

每次从外边回来,都会在小山东码头稍作逗留,边等渡船边迫不及待进小吃店,要一碗海蛎滑粉或蛏粉,一个海蛎饼,这是游子的乡愁,魂牵梦萦的家乡的味道。

海蛎、蛏去壳剥肉,洗净调味,一般放葱姜末、料酒、酱油、味精、少许盐,口味淡的不放盐。再放地瓜粉调到粘稠状,锅里放些油、葱姜末,稍微煸出香味,加清水煮沸,慢慢滑入调好的糊状海蛎,煮开了再放些酸笋丝(发酵过酸酸的)和芹菜末葱花之类的鲜蔬,蛏粉做法一样。当厨师掀开锅盖撒笋丝和芹菜末或葱花的瞬间,那个熟悉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直窜鼻孔,沁入心脾,好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紧紧相拥,令人沉醉。这一闻,已经解去一半乡愁,精神也随之振奋,疲乏逐渐消退,等吃饱喝足再渡轮,乘车回家就心情愉悦,不觉得时间难熬。

我的家乡平潭是中国的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四面环海,一年四季风大是岛城一大特色,岛城沙子多,据记载,乾隆年间有一夜风沙埋掉18个村庄的史实。几乎每年都有台风,且不止一个,每个台风都有致命的摧残力,生态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有句话说: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石头多,土地少且贫瘠。与外面的世界隔海相望,交通不便,无从发展。过去平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困县。

聪明的平潭人民,历来因地制宜学会用炸药爆破岩石,就地取材建石头厝。(石头厝现在成了旅游的一大景观)不甘贫穷的平潭人,凭着勇敢拼搏的精神,出去闯荡。以祖祖辈辈采石头的经验技术发展成打隧道高手,在中国的隧道行业成就霸主地位,名副其实的隧道之乡,全国70%的隧道都是平潭人打的。在德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外打隧道也有平潭人的身影。

平潭人的船代业务也做到全国各地,隧道行业和船代业为平潭成就了许多富豪。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渐渐富起来的平潭人,豪车也渐渐多起来,每逢节假日开小车回乡的人越来越多,小山东码头车队排成长龙,出岛时,娘宫码头车队长龙要排到竹屿口,后来增加渡轮,增加更大的渡轮,然而,进出的车队还是越排越长。那种等待的辛苦,是所有平潭人感同身受且刻骨铭心。这样的交通状况持续好几年,每一年车队长龙都在加长。

我特意找到娘宫码头旧址,我在大桥最近处,抬头仰望雄伟的海峡大桥,肃然起敬,心潮澎湃,往事如烟,在眼前浮现。

2011年元旦,海峡大桥正式通车,我们一家在部队,这个在全国各地平潭人心中沸腾的喜事,游子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着庆祝着。我的同学在南京发展事业,家在南京,海峡大桥正式通车第二天,她特意从南京开车回来体验大桥。她说:“当我的车子缓缓开上海峡大桥时,感觉自己一下子大起来。”说的人很激动,听的人更激动。

那年春节,我们迫不及待假期一到就回来,到达大桥时值晚上,大桥上布满绿色彩灯,当我远远第一眼见到它如双排翡翠项链戴在那一弯海峡上,那么耀眼夺目,那么优美!只一眼,我就深深爱上它!渐渐近了,大桥在我眼前放大,好壮观,如蛟龙出水。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心生敬畏,感慨万千。30多万平潭人民终于圆了大桥梦!

那些年,我们在他乡,春节探亲来去匆匆,对建大桥的事知之甚少。过去等轮渡是所有进出岛人们的噩梦,遇上台风就不能渡,更早前有多少人因为病情紧急却渡不了这一段水路,眼睁睁看着生命停止在渡口,多少悲凄多少无奈,刻在那一代人的心里。如今长虹卧碧波,天堑变通途。近距离接触,很震撼,很稀奇,如此巨大的工程是怎么完成的,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这里凝聚多少心血、多少智慧、多少辛劳、多少曲折、多少幕后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定意要补上这一课历史,用文字给后人留痕迹。

前段时间,同事给我一本《踏浪人——深切缅怀林文宝同志》,这是集当时的领导、乡贤、亲人、好友的墨宝,对林文宝县长一生功绩的肯定与佳评,这是平潭人世世代代应当传承的宝贵财富。这里记录了大桥梦从他开始、他逐梦的足迹、他英年早逝……

据《踏浪人》记载,1992年10月林县长在平潭80周年县庆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平潭海峡大桥的倡议。接下来他担任项目负责人,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卷起裤脚与专家们一起下水考察水文地质情况,常常废寝忘食,最终积劳成疾,于1993年6月被确诊为罹患肝癌,已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第一次手术后,他只在家休息三天就去上班。1993年8月,林县长病情再度恶化,第二次到上海治疗,下飞机没有去医院,直接去南浦大桥,对大桥恋恋不舍,徘徊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晕倒被送往医院,于1993年11月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拉着女儿的手说:“爸爸有一个大桥梦……”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这些事对小毛头的我来说太遥远。如今有幸拜读《踏浪人》让我有迹可循,感谢并致敬所有为著书付出辛劳的人们!

写作期间,我在一个周末,连续两天去海峡大桥边上,桥下走走,有一弯沙滩很漂亮,一半是绵柔洁白的细沙,一半是小石子,很干净。悠悠然吹着清凉的海风,仰望海峡大桥:飞虹卧波,魅力十足!让思绪穿越时光,我依稀看见林县长和专家们在娘宫码头边,淌着海水,交流着、看见一群人带着安全帽在艰难地施工、看见通车仪式热闹非凡的场面及鞭炮噼啪声声、大桥上人头攒动,欢呼雀跃。我油然致敬县长林文宝先辈、时任县委书记刘嘉静先生、副县长高杨龙先辈以及所有为大桥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

很可惜的是林县长英年早逝,他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林县长夫人李爱玉女士怀恋她丈夫的《岁月已逝人依旧》一文,字字感人,句句泪目。我见过林夫人一面,她是恩慈善良之人。在此,祝福她健康长寿,祝福她的子孙后代平安快乐兴盛!

往事可追忆,历史当记载,先辈精神应传颂,后人追思先贤,砥砺奋进!

我的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继海峡大桥之后,2020年10月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开通,原来去福州七八个小时,现在一个小时多点,坐高铁只需半个多小时。计划下一步要续建高铁通往台湾。举世瞩目的大事件,让平潭不仅进入国人视野,也走向世界各地。

原来光长石头不长草,如今是花园城市,是每年吸引很多游客的国际旅游岛。我们的领袖说过,平潭不亚于马尔代夫,事实如此。

平潭特色美食深受游客们喜爱:各种海鲜原滋原味、天长地久、时来运转、八珍炒糕、海蛎饼……

要想富,先修路,家乡的道路建设带给我们满满的幸福感,环岛路、北部廊道、西部廊道。一路风光旖旎,一路蓝天碧海,尽收眼底。

68海里(旅游景点)是大陆与台湾最近距离的地方。

愿台湾早日平安回归!愿疫情快快结束!愿家乡更加美丽如画,灿烂辉煌!             

                       2022年11月17日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高莺,网名鸽子。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爱人到舟山,和爱人共渡十多年的军旅生涯。现在机关工作。爱好文学,曾在《舟山电视报》《舟山晚报》《平潭时报》等报刊发表过习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平潭岛:石厝无言亦是歌
我和我的祖国|平潭:给我一座桥 / 丁彬媛
40年前的平潭,竟然是这样的,看完不敢相信!
【珍藏】福建平潭海峡大桥宣传片欣赏
福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跨越海峡 跨越历史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