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羌博园漫话

羌博园漫话

宁强县羌族文化博物馆,俗称“羌博园”,位于县城“东山观”,始建于2008年,是宁强灾后重要建设项目之一。主体建筑是四栋造型别致的房屋和一座11层30多米高的碉楼。博物馆设A、B两馆(栋)共5个陈列展馆区,分别是A馆的“羌源厅”“文物厅”“释比厅”和B馆的“羌绣厅”“羌家小院”,分别展示羌族历史迁徙及宁强古羌历史、宁强历史文物、宁强古羌族“释比”文化、宁强羌族劳动生活以及宁强羌族风俗。

羌博园免费对外开放,我去参观过几次。第一次去感觉挺新鲜,颠覆了我对羌族的认知。图腾、建筑、服装、民俗、人物、故事、历史、生活场景等羌族核心元素都是首次见识。后来增加了民间表演、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等活动和仪式。再去,就有了一些疑惑:图腾、建筑、服饰等以前从未见过,也没听说过,而今一下子就有了,而且这么震撼人心,于是就想知道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何时有,怎么产生的;何时走了,为何要走,又到何处去了。从那以后我就关注有关羌族的历史文化,慢慢发现这些是从四川阿坝、茂县等羌族聚居区仿制回来的,于是心里有些失落。以后再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碉楼是典型的羌族风格:石砌,下大上小,顶端椅子型。登楼西望,玉带河犹如飞天长袖逶迤飘逸,轻盈幽幽地把羌城揽入怀中。歇在蔡山岭的夕阳掠过牢固关隘,将最后一抹余晖随意地涂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房屋、树木、汽车和行人都是飞天袖间洒落羌城的花朵。

纵观传说与史志,宁强是氐羌故里,羌文化发祥地大抵是差不多的。在中国三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中,宁强氐羌历史三千年,占据5/6,当之无愧是主体部分。宁强的人文历史悠久,积淀的也比较丰厚,但保存较少,这是致命的缺憾。和希伯来文明一样,宁强羌族文明大多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特别是明清以来,宁强的羌人被“湖广填四川”的汉人严重同化,最终泯然汉族中,基本失去了本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核心元素。这是诸多历史因素造成的。

明洪武年间,田九成起义,建元称号,声势浩大,威震秦陇。这可能是宁强境内羌人登上历史舞台最辉煌的瞬间昙花。田僧人领导的农民起义,羌人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当时宁强境内羌人的数量和力量。但是,这次起义给宁强的羌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起义失败后朝廷下令“昭诛同谋,遣散胁从”,羌民自此隐居深山,繁衍生息雪上加霜。从此羌人逐渐南迁至阿坝。

“故园北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知道有多少羌人在晨钟暮鼓中忍痛割爱、背井离乡,消失在南山的迷雾中。有多少老弱病残被金刚峡、崔家沟的山风水流绊住了脚步。他们踏上草川子的泥土,避难金牛洞之后,一声“何人问津”的叩问是风霜雕刻的千年沧桑。

田九成起义对宁强的历史直接产生两个重大影响:一是让朝廷认识到宁强重要的战略价值,故于次年将宁羌卫衙由徽州迁至羊鹿坪(即今宁强县城,是为新城;宁强旧城在今高寨子街道办“古城村”,为唐代嘉牟县治所在地),实现其“安宁羌人”的初心。二是羌人或南迁或主动接受汉化,致使今天宁强境内几无羌人。成也起义败也起义。羌人走后,“安宁羌人”的历史使命不复存在,“宁羌”改为“宁强”(取“安宁强固”义)是历史的正确革新。

羌族曾被好事者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第一感觉是美妙、神奇、仙境,那是因为羌人离我们遥远,距离产生了“美”、陌生衍生了“神”、缥缈幻出了“仙”。唯物历史中,更多的是苦难、艰辛、沧桑和无助。宁强地处秦巴腹地,地势险恶,山高谷深,既不利于游牧也不利于农耕。穷山恶水、资源匮乏、科技教育落后,文化娱乐自然单调。有人总喜欢概念化的说法,一提到少数民族,总免不了贴上一个“能歌善舞”的标签,羌族也不例外。其实不然,若干代人的印象中、历代史志中都缺乏相关的印证资料。他们生活在“云朵上”,说明他们生活在高海拔、多山地的地理环境中,生存条件差。出入之迂加上苦专制久矣,作为基础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历史背景中,上层建筑之精神生活不可能“白富美”。生活场景中,明眸善睐、歌舞升平都是痴人说梦。他们登高更多是砍柴、放牧、采药或者放哨、传递烽烟,而不是欣赏旭日夕霞、雾山云海,或者格物致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抑或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他们有限的载歌载舞更多是为了祛病禳灾,为释比祈福祝寿,为族人“呼风唤雨”,而不是所谓自发地自娱自乐或者眉目传情、关关雎鸠。说他们剽悍、孔武、好勇有些勉强,他们善猎也是生活所迫。试想,如若衣食无忧,谁还喜欢在“荒蛮未化”之地的山川河谷与飞禽走兽、虫蛇鳞毛搏斗嬉戏!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56个民族,没有一个民族的历史不是由沧桑和血泪书写的。“五胡乱华”,终被乱治。唯羌人一“胡”完整地把族群保留了下来,其间自有大智慧。羌人南迁的目的地是阿坝。阿坝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是个生存条件比凉山还恶劣的地方。长征路上,最心痛的地方有两个,湘江和草地。湘江一战,8万中央红军指战员锐减过半;三过草地,8万红四方面军锐减过半!三大红军主力部队翻过雪山过的草地就在阿坝一带,那是敌人都不愿围剿的地方。羌人南迁至此聚居发展、繁衍生息,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南迁后的羌人应该还是怀念宁强这片故土的,相对而言这里算得上他们繁衍生息的天然乐土。

羌人自有一套完整的政治军事、经济生产、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宗教习俗、文化娱乐体系。州志上说“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大抵是不错的。宁强巴山人(南山以南人)方言中二声调最为普遍,这应该和生活的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出入皆需上坡下坎,发音自然以二声为主,唯如此语调上扬才提神提气,便于生产活动和口语表达两不误。

羌人不论男女老幼皆喜饮酒一说有待考证。即使他们都喜欢,实际生活中也实现不了,因为没有那么多酒,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用来酿酒,酒依然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不知道羌人有没有他们民族的史诗。据考证,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华夏五大母体民族之一。是迄今为止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记载的唯一民族。对自然、人文环境的适应,是包括羌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历史文化的灵魂。西南西北地区的崇山峻岭、雪域高原是他们历史画卷的底色和背景。自古关山守家园,关山是家园的咽喉与锁钥。宁强的山自不必说,东山西山南山北山齐全。宁强的关口众多,“五丁关”“西秦第一关”“七盘关”“阳平关”等早已闻名全国。其中“西秦第一关”最为大气,以国号称关名,也是天下独绝。宁强处处关山,自然处处家园。关山与家园、游牧与农耕、制陶与冶金融为一体也算是他们探寻生存发展的大智极慧。岁月不饶人,羌人亦未曾饶过岁月。

他们有“前歌后舞”“助申(侯)灭幽(王)”的替天行道,也有“汉武逐羌”的血泪与煎熬;有降曹(操)拥汉(蜀汉)的权宜,亦有服侍前秦的韬光。“后秦”是他们初露锋芒,“大夏国”是他们的自负与辉煌。此后羌人选择避其锋芒、天人合一地风雨兼程。

“释比”是羌族文宗教化的传承者,汉语称“端公”。他知道本民族的一些社会历史和神话传说,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具备一定的医药常识,能诵经咒,主要从事祭祀、丧葬等活动,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甚至起精神领袖的作用。端公往往利用自己的身份为羌民进行驱魔治病、除秽镇邪等巫术活动,百姓称之“发神”“做道场”,神乎其神,但效果甚微。不知有没有品行不端者借之敛财收礼或行不轨之事。

而今,“张家湾”没有张姓,“文家坪”“文人”不在,“罗家屋基里”不见井上旅葵,“陈家梁上”这个地名已被历史尘封。土木结构的房院被推倒,古墓古碑被狂盗。羌人建筑艺术遗迹急速消亡,着实让人心痛!

历史无法复制,失去才知珍贵。如果,萨拉广场上羌族姑娘闹篝火,道场上释比“上刀山”“下火海”,街上羌绣荷包满眼走,火塘里鼎锅腊肉刺鼻香……这些不是梦回羌寨里的表演而是人间烟火、天生丽质,该有多好。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杜三文,网名:风雪山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职于宁强县西城小学。曾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和省级“优秀导师”奖。有多篇教育论文、散文、诗词等作品发表、获奖。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
寻找东方神秘古堡阿坝州桃坪羌寨
隐居宁强的羌族后裔
去阿坝探秘云朵上的民族,一位羌族大爷为我唱了一首听不懂的歌
川西拾镜(一)
和汉族一样有五千年历史的少数民族,可能你不知道它的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