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大院邻里

大院邻里

冬歌文苑平台,近期发送很多有关仙桃题材的作品,引发我忆起在荆沙生活的峥嵘岁月,尤其是在沙市机场家属院的生活画面。一桩桩,一幕幕,反复回放,挥之不去,非常留恋那时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

当年楼房不高,二层、三层、四层都有,另外还有不少平房,整个大院,员工、家属,关系都很融洽,熟悉的不熟悉的,见面会相互致意打招呼。民风淳朴,好像都不设防,记得春节放假,当地人都回家过年了,有好几户,把房门钥匙交我们家,为的是给他们看门,帮助收放尚未晒干的衣物,到楼下院子里给鸡喂食、捡蛋。三楼邻居覃哥,松滋人,爽朗率直,我们两家关系亲密,他的儿子有时厌食不好好吃饭了,就到二楼我们家盛点饭菜,小家伙经常点赞说封妈妈家即便是稀饭,都好吃。经验证明,在大人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很完美;而依孩子的味觉,别人的饭菜更香甜。看来过去养孩子,不忌讳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有它一定道理。

那时过年,时兴走家窜户,领导挨家走访,同仁各家互拜。大都习惯性地烧出几暖瓶开水,茶几上备些糖果之类,彰显节日气氛。饺子是应时主食,稀罕物,外面没有卖的,都是自己做,我们就多包一些,送给南方邻居。同时,我们也能收获诸如糍粑、米酒或干笋之类的当地特产。

互通有无,南北融合,在航空大院得以完美体现。我所掌握的做豌豆酱的手艺,就是看自行车库的一个大妈教的。从酶蚕豆,到剁辣椒,接着下料调味,直至晒酱或捂酱,最后上桌尝鲜,整套程序,要二、三周时间,那位热心老人,像对待儿女一样,不厌其烦地手把手、脚跟脚地亲历亲为。那次我们北方四、五家乡友,合做了整整一大木盆,一次成功。前几年在海口,我又重操旧业,在菜场买的一湖南老板的酶豆子,专门添置了一个大泡菜坛,做了两坛子豌豆酱,分食给不少人吃,回味着豌豆酱的香辣,追忆着那个勤劳纯朴的公安县老人的善行,体会着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重温着人世间的真情大爱,穿越时空,又回到当年的美好岁月。

那时,三、四十元的工资,普遍不富裕,但是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舟共济,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记得我刚一岁的儿子上午在街边吃了一个梨,下午急性肠炎发作,去沙市西区的传染病院住院,从东区到西区,路很远。那时出行都是动用自行车,六、七个人的车队,有搭人的,有带水瓶脸盆等必需品的。本来是愁人的事,大家一凑手,便轻易解决了。

这支业余轻骑队,多项全能,招之即来,到车站或江边接送战友或家属,替在外执行飞行任务的空勤地勤等人员上街买米、办事,任劳任怨,以苦为乐,勇于担当。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披红挂绿到江汉一带接亲。掐指一算四十多年过去了,但那热烈场景还历历在目,像似在昨天。山东兵侯哥,与山西姑娘小薛妹喜结连理。这样的好事,车队当仁不让。八辆婚车虽然不算靓丽,伴郎却很出彩。看吧!所有骑手,年轻帅气,都是从篮球队、排球队挑选的高大上,下着蓝裤,上穿军绿,到新娘家院子里蹁腿下车,整装亮相,惊艳了全场,仪仗队的标配,模特队的身材,那气场,很是为婚庆增光添彩,给新人助威加力。想必是提前演练过,落落大方,巧舌如簧,不忘幽上一默,提醒新娘子,“真假美猴王,莫要认错郎!”亮上一嗓子:“坐上他的车子,驼上你的嫁妆,我们走起来……”歌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在火红的年代,意义非凡的婚庆礼仪,即使是雕车宝马,恐怕也难企及。

见多了蚂蚁公司搬家,也见识过吊车起重,而像我们搬家的接力画面,则令人感慨,没齿不忘。那次乔迁新居,是从西干渠那边搬到河这面的新楼,两边都是二层。那次帮忙的人不少,杨家将一齐上。抬完大件后,盆盆罐罐怎么上的楼?是人们排成长龙,从货车→院子→楼梯→二楼,直接接龙到客厅的。大家有说有笑,你传给我,我递给他,像孩童过家家似地,玩玩着,就搞定了。那时条件不允许,不兴拉桌吃饭,充其量撒二包烟。再者,分房搬家涉及很多住户,错开时间,互相帮衬着,人多力量大,轻松搞定。

居家生活,除了柴米油盐的日常小事,也会突发意外。我亲眼目睹的水漫金山、火烧眉毛的两桩大事,恰恰都发生在我们楼上的老朱家,所以了解得比较详细。一天上午,忽然听到嘀嘀哒哒水声作响,开门一看,阳台上水漫金山,靠东面的水泥鱼池已流进了很多水。原来那天一大早停水,三楼家属袁老师匆忙中忘了关水龙头,来了水后,哗哗啦啦,从水管到水池再到地板,屋里屋外,水漫金山,等我们楼下发现为时已晚。急人的是房主老朱出差在外,袁老师又去上班了。好在工作单位红星路小学路途不远。我们家老宋飞车,通知袁老师回来开门,在几个人帮助下,打扫战场。而我们家已自顾不暇,收拾残局,活儿比事故现场还棘手。

谈到他家失火的事,心惊肉跳,心有余悸。那天中午做饭时,忽听楼上在叫喊,仔细听,是楼上老朱在疾呼:“着火了!着火了!”调门都变了。急忙跑上楼,看到正对房门的厨房内,液化气罐在嗞嗞冒火,吓傻了。束手无策之时,又跑上来几个人,其中飞行员王茂全临危不惧,跨步上前,关上阀门,提起罐子,飞速下楼,放到了院子中间,控制了事态发展。有惊无险,人们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事故的原因,是老朱自己修理阀门不够专业,造成漏气,点火做饭时,火苗上窜到脸部,险些酿成大祸。消息传开,很快,院子里围满了人。有握着筷子的,有掂着锅铲的,和王茂全家住后排平房,叫裴光银的,有料,只见他扶着一把铁锹,他原以为是楼上抓小偷,就顺手抄了一把铁锹上场,虚惊一场。没惊动110,院里住户就自行解决了。多少年后,一次在桂林共进晚餐时,与调到那里工作的王茂全夫妇,提及救火那件事,我说非常敬佩他当年的壮举,感觉他就是临危不惧的英雄,并表示很留恋家属院亲如一家的睦邻关系,在场的众人一呼百应,表示强烈同感。

我是教师,在家属院里,曾经给很多孩子补过课,留孩子吃过饭,还多次当替补开家长会,甚至还想去广州民航学校,替一位家长当赔读。不论何时见着面,老少两辈一直都称我老师,但我没有收过钱,也从不谈钱。可是到了海囗,我们楼上的把两个孩子交给我补课,要交钱,我没同意,并告诉她原委,哪知就再也不来了。本来一个单位的邻居,两全其美的事,却搞得很生分,不免有些惘然。

闹疫情以前,去汕头看望老宋的战友尚尔杰一家,老尚,东北人,厚道实在,是原来家属院的近邻。多年不见,格外亲切。不忙吃,也不图玩,只为促膝谈心,畅叙别情。咳,哪里是促膝?晚上十一点多了,老尚送我们上楼睡觉,他两个人干脆坐到床边,接着讲。几天时间了,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记得当时尚尔杰说:封老师,我宁可少拿钱,也愿意和说得着的(有共同语言)老战友、老邻居,调到一起工作,一块养老。一席话惊醒梦中人!于是我就想,那些年,挣钱少,没有钱,人们却把钱财看得很轻,把情谊看得很重;现如今,人们钱多了,不缺钱了,一些人,反而钻钱眼里,出不来了。

毋庸置疑,深情、厚谊,乃无价之宝,远远胜过黄金白银。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封金花,微信名风华。女,共和国同龄人。籍贯河北衡水。大专文化,中教高级,长住海口。喜欢“冬歌文苑”,喜欢众多文友及其优秀作品。愿博采文长,有所增进。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振华 | 邻里之间——忆原孝义县委家属大院的动人故事
小时候住在东北的部队大院 为什么都有外国人留下的痕迹 日本最可恨
【签约作家】赵斌录|那年,那月,我们院……
金城内外(2)兰州老街——记生活成长过33年的金城一条老街
​回 望 故 里——我记忆中的赤峰五中街(二)
言己|家属院的粘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