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走进朱家角

走进朱家角

夏天早上五点从上海市区开车出发,仅用四十分钟时间,车子就停在了朱家角古镇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还没有开门。反正都是免费参观,就熟门熟路地从课植园路上的朱家角古镇1号门走进了西井街。

对于朱家角古镇,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但常常是陪着客人游览古镇,也常常是人挤人地被“挤”进古镇。这么早又是独自一人游览空旷的朱家角古镇,在还没有出现游客人挤人高峰之前,在古镇上随心所欲走一走,静下心来看一看,纯属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个时间游览古镇,既别有洞天,也别具风情,更是另一番景致,另一种感受,另一道风景。

走进古镇,沐浴在晨色中的朱家角老街空荡荡的,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满街的大红灯笼,映衬着古镇黑瓦白墙清晰的轮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泛着幽幽的光泽,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给人一种“无论魏晋,不知有汉”的错觉。

走到西井街与东井街转角处的阿婆茶楼前,遇到了一位鼓鼓囊囊背着摄影包、扛着照相机的老先生,正在拍摄对岸水中圆津禅寺的倒影,我也信手拍了几张。因为人少,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礼貌地打了个招呼,寒喧了一下。寒喧后才知道,这位爱好摄影的老先生是一位北京远道而来的客人。初来乍到的他,除了问长问短、问这问那,还告诉我,他是专程从北京来朱家角古镇拍摄放生桥“金光穿洞”的。这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奇心使然,略知摄影一二的我,也开始刨根问底、问这问那。他告诉我,摄影就是光影的艺术。他喜欢拍摄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景观,也对各地各种各样的“金光穿洞”情有独钟、独有偏爱,所以专程从北京前来朱家角拍摄放生桥“金光穿洞”的风景。

原来墙内开花墙外香,江南古镇朱家角竟然还有“金光穿洞”如此名声在外、享誉京城的壮美景观,真有些感叹自己的坐井观天与孤陋寡闻。与老先生在东井街漕港河边找到了一处拍摄放生桥的最佳位置,可惜太阳已经升过桥面,失去了拍摄“金光穿洞”的最佳时机。好在老先生并不气馁,表示今晚就住在朱家角古镇,等明天早起再来拍摄。看来这位北京的老先生确实是一位“金光穿洞”的摄影迷了。

其实,除了“金光穿洞”,坐落在上海西郊淀山湖畔的朱家角古镇,的确有着不同凡响的名气,在江南古镇中的地位也着实不低。朱家角首先是江南十大著名古镇之一,与浙江的乌镇、西塘和江苏的周庄、同里等并驾齐驱,声名显赫。幅员辽阔的江南,河网纵横的水乡,星罗棋布的古镇,能挤入屈指可数“十大古镇”的行列,的确令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朱家角古镇,历史上曾有“长街三里,烟火千家”之称,九条长街,千户住宅,可见其在古代繁华之规模。即使是在今天,那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情形,称其是上海商业最繁华、街巷最热闹、游客最多的古镇,也不之为过。

尤其是那位慕名而来的北京老先生拍摄的放生桥,更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古代五孔石桥。“最大”主要体现在长、宽、高上,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尤其是五孔中最大的孔径达13米,两侧桥孔孔径在各10米左右。如此高大的石孔桥,在江南实为罕见,在十大古镇中也是首指一屈、遥遥领先。石桥建得越宽越高,说明桥下可以通过的船只吨位就越大,货物的吞吐量就越大,往来的船只也就越多。从放生桥的高度,足见当年朱家角在江南水乡人员聚集、经济发展、商业贸易的重要地位了。

放生桥虽然高大,最高处离水面有7.4米,但是从北到南走在放生桥上,却浑然没有一点艰难爬坡的感觉,石阶舒缓,桥面平坦,如履平地,令人对这座建于600多年前七十米长桥的设计赞不绝口,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站在连接古镇南北两岸的放生桥上,浩浩荡荡的淀浦河穿桥而过,船只往来繁忙;朱家角古镇尽收眼底,粉墙黛瓦,袅袅炊烟,霭霭水雾,大红灯笼,小桥流水……好一幅朦胧美丽的江南古镇图。难怪宋代诗人杨万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古镇朱家角,小桥流水人家。绿杨芳草长,春风落日斜”赞美诗,明代诗人徐渭留下了“江南水乡千般好,最美朱家角”的千古名句。

在放生桥的南岸东侧,有一个供人休息的长廊。站在长廊上,桥壁柱石上镌刻的“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联,尽收眼底。从楹联中我们不难看出放生桥的气势恢宏,更不难看出当年漕港河畔朱家角繁忙的水运、江河浪花奔腾的热闹场面。

其实,无桥不江南,无桥不古镇。小小的朱家角古镇,大大小小的古代石桥就有三十六座之多。仅仅早上,我就依次走过了处于古镇核心位置的涌泉桥、中龙桥、永安桥、放生桥、平安桥、永丰桥、廊桥、城隍庙桥、中观音桥、戚家桥、东井亭桥等。据说朱家角古镇“桥桥有特色,桥桥不重样”。固不其然,一大早走了那么多桥,高低宽窄,拱平木石,形状各异,每一座桥都有每一座桥的特点,每一座桥都有每一座桥的特色,竟然没有走过两座相似、重样的桥,真是令人咋舌。桥,既是连接江南水乡的重要纽带,也是江南古镇的独特风景。朱家角,堪称江南水乡的“古桥博物馆”。

据记载,朱家角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良渚时期已有人类活动,三国时期初成村落,宋元期间形成了小集镇。因宽阔的黄浦江支流——淀浦河穿梭期间,两岸漕港河交通便利,明代时期,商业繁荣,朱家角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大镇、商贸重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这里盛产一种“青角薄稻”的稻谷,享誉远近,鼎盛的米业,带动了百业兴旺。民国时期,米业、菜油业兴起,通过便捷的水路船舶运输,辐射江南江北,远销京城海外,从此奠定了朱家角商贸重镇的经济基础。

走过西井街,穿过东井街,跨过长长的放生桥122个台阶,就到了古镇的北大街了。北大街,有“一线天”之称。窄窄的街弄,沿街两边商铺几乎面对面而建,两人相会,必须小心翼翼地侧一下身子,否则会迎面相撞。足可见当时古镇的寸土寸金、一地难求了。北大街足有两公里长,茶楼、饮食店、酱菜园、蚕丝店,各种老字号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民俗博物馆、民宿、客栈等,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今天繁华的商业闹市。

走在北大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江南第一茶楼”的醒目匾牌。与早晨冷冷清清的街面相比,这里已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茶楼里,坐满了当地的老年茶客,三五成群一桌,有的喝茶,有的聊天,更有的下起了象棋,走炮飞马,悍战已始,硝烟弥漫。看到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我想江南也不是一个弹丸之地,当年能起这个“第一”的名号,不但需要超人的胆识,宽广的视野,而且更需要当地繁荣商业作支撑,否则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罢了。可见,当年朱家角的商业规模和热闹程度了。朱家角古镇有饮早茶的传统习俗。“江南第一茶楼”坚持每天为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早茶,为适应老人的生活作息,茶楼的早茶供应时间,已经提前至凌晨三点半了,难怪热闹的茶楼与冷清的街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穿过窄窄的北大街,便到了平安桥。穿过“古寺一桥通”的平安桥,来到漕河街,映入眼帘的就是朱家角古镇鼎鼎大名的圆津禅寺了。这座建于元代的著名古刹,又称“娘娘庙”。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禅院成为明清时期文人墨客的聚会场所,明朝大臣、画家董其昌和清朝大臣、学者徐干学等诸多名人均到过禅院游览过、题过词,成为远近有名的佛教文化圣地。迈步在漕河街上,你不但能看到以佛教为主的圆津禅寺,还能看到以道教为主的城隍庙,更能看到以天主教为主的朱家角天主堂。从各种宗教文化兴盛的一面镜子,我们不难看到当年朱家角古镇交往的密切、人员的聚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了。

走在狭窄的漕河街上,酒吧咖啡吧鳞次栉比,小卖部一个接一个,长长的小巷里不时打出民宿的招牌。如果从深度游的角度看,在这历史悠久的古镇上住上几天,看看小桥流水,听听摇橹浆声,尝尝江南河鲜,过过笃悠悠的慢生活,不失为一种古镇悠闲的生活体验。

穿过漕河街,来到西湖街,当然不可不去西湖街35号的朱家角大清邮局了。这个始建于1903年的朱家角大清邮局,是清代上海地区13家通邮站之一,也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大清邮局旧址,而且至今还在开筒取信,正常运行。

站在大清邮局门前,门楣上“朱家角邮局”五个大字十分醒目,红墙黑门,雕砖木窗,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房屋建筑西洋花卉图案,格外引人注目。门前树立着一个龙形邮筒,清晰地标注着开筒时间为每天下午2点20分,邮政编码是201713。从这个龙形邮筒,我仿佛看到了清朝时期繁忙的水路邮运的景象,也看到了我们当今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时代、邮政快递时代的前身与雏形。

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后,江南邮路繁荣,特别是水上邮路,从松江驿、青浦驿、苏州驿到杭州驿、嘉兴驿、湖州驿,遍布江南。如今,除了邮筒仍然可以寄信,经修缮后的大清邮局内部空间也进行了功能性重塑打造,布局设置了大清邮局文创区、书信博物馆、角里客厅三个功能区,让游客有一个沉浸式的深度体验。游览朱家角古镇,参观大清邮局,信手给自己或朋友寄上一张写满祝福的明信片,不失为一份值得回忆的珍贵体验。

尽管这次一大早逛朱家角古镇,大部分商店、景点尚未开门营业,包括课植园、阿婆茶楼等,但是,这两个颇具特色特点的景点,我已光临无数次了。在课植园身临其境地听听昆曲,在阿婆茶楼悠哉游哉地听听评弹,昆曲、评弹,不失为朱家角古镇奉献的两份美好的文化大餐。

西井路上的课植园,其实是一位江西籍马姓家族庄园式的私家园林,也称“马家花园”,曾有“清末江南最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之称。课植,意为“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与“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课植耕读,对应园名。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个部分组成,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整个课植园有各种建筑用生活用房二百多间,布局错落有致,稀疏得体,独具匠心,在江南园林建筑中也是极为罕见。园中有望月楼、五角亭、逍遥楼、宴会厅、打唱台、书城、书画廊、城隍庙、珠溪园等建筑和名胜,着实令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特别是由音乐家谭盾、昆曲名家张军等联袂打造的朱家角课植园版《牡丹亭》,以课植园古典园林实景为舞台,黄昏日子里,水边柳树下,傍水赏昆曲,无疑是一份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戏曲享受。

除了在课植园欣赏优雅的昆曲,是一份令人难忘的文化大餐,在阿婆茶楼里听听软糯吴语的苏州评弹,也不失为一种优雅的古镇福利。朱家角,还有一个就是转角比较多的意思。这个坐落在西井街与东井街转角处、两面临水的二层阿婆茶楼,不但是古镇小有名气的茶楼,更是欣赏苏州评弹的一个优雅场所。叫上三五好友,轻轻地倚靠在水边的美人栏边,泡一壶清清的龙井茶,剥几粒瓜子尝尝,全神贯注地倾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评弹,即使你听不懂唱词中的字眼,但从舞台上演员弹奏的悠扬三弦和演员眉飞色舞的表情中,你都能读懂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

游览古镇,似乎不能不坐船。古镇有多条水上旅游线,在慢悠悠的摇橹船上欣赏岸上风景,是一个难忘的项目。几条游船线路分别从课植园、北大街、圆津禅寺、城隍庙等上船,经漕河港、放生桥等往返,游客络绎不绝。坐在摇橹船上,两岸粉墙黛瓦、石桥河埠、古庙古寺等徐徐闪过,仿佛置身于水城威尼斯,令人产生时空穿越的错觉。

游览古镇,你也不能不尝尝当地的土特产。尤其是在东井街、北大街、漕河路、西湖路找一个幽静的濒河小饭店,点上朱家角特有的扎肉、红烧螺蛳、清蒸扁鱼、油焖太湖白虾、素炒茭白、白煮菱角等,喝上一口清茶,呷上一口米酒,看人来人往、船来船去,不失为一种美味享受与心情放松。

朱家角曾是江浙沪三省的交汇处。在古代,漕港河两岸曾分别隶属上海、江苏两地。一镇两地的治理,十分令人头疼。尤其是北岸一度治安混乱,赌博盛行,敲诈勒索泛滥。在西井街课植园正门边的墙角处,有一块清代的“永禁勒索碑”格外醒目。长长的碑文时刻提醒清代各县经差办事人员,禁止在丈量土地、采买谷石等民生事件中对老百姓有勒索的行为。可见,我国古代就对社会治安和反腐惩腐高度重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古代社会治理的引以为戒、持之以恒。

走进朱家角,走进江南古镇,走进美丽水乡。

2023年9月23日写于上海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阮山峰,1965年2月生于浙江萧山,1983年10月入伍,200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爱好写作、摄影。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家角古镇
(4)如常的上海【原创】
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区好玩吗?
徐田:朱家角古镇游记
水乡古镇朱家角
烟雨江南十大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