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家

八月底回了趟久违的家乡,年少时向往远方,离开时没有恋恋不舍;现在看够了远方,却心心念念的想着回乡,出走多年也总算明白,诗和远方的终点,其实是那个伴随自己长大的“家”。

思念那里的山山水水,想念家里的角角落落,留在家里未能带走的东西,都是心中缠缠绕绕的牵挂……也许是思念太长,路也变长,总觉得车速太慢,恨不得能有穿越的神速。其实,车很快,随着乡村的发展变化,车已经可以直达家门口。下了车,急切地奔向了家,时间上没有一丝的停顿……

池塘依旧,水田依旧,老屋也依旧,只是家门口的晒场杂草丛生,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都从晒场的裂缝中伸了出来;晒场像是被太阳烤干的稻田一样,都是裂痕,满目疮痍,我们的远离让这些杂草有了安家的机会。母亲,掏出钥匙打开了大门,我们踏过杂草跨门而入,一股子灰尘味迎面扑鼻,窗口射进来的阳光,让它们又飞又舞得意得冲向我们,地板、桌子、凳子、椅子、灶台、床……所有的家具,都成了灰尘旅行的休息场,无孔不入,占领了整个家。我打开后门,走向后院,杂草比前门口更多更繁盛,俨然成了这里的主人。藤藤蔓蔓,缠绕着桂花树;铁树被杂草团团包围,生存空间告急;罗汉松无奈的伴着杂草,多姿的身形无法展现;墙角的杂草青绿青绿,正姿意的在风中摆动;围墙上的青苔一层又一层,堆满了岁月……我手扶门框,望着屋里屋外,不禁愁从心中来,这还是曾经伴我成长的家吗?这可是父亲、母亲白手起家为我们建立起的家啊!我们竟远走他乡,常年不归让它变得如此荒凉,实在是罪过……罪过……

母亲说,她去找几块抹布,擦擦家里的灰尘,好有个干净的地方坐。父亲已经找出工具开始除草,动作熟练,但力道已不复从前。父母亲也好些年不在家中居住,原本他们也不愿离开家乡,但我们需要帮衬,所以,只好老锁一挂,钥匙一收,去了女儿的工作地!家,好像被我们抛弃,但其实,离家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无奈;家,一直住在心里。

家,是父母亲一年又一年的努力,用勤劳的汗水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听母亲说,最初的家,只有一间土屋,屋里摆着他们结婚时置办的家具:一个放衣服的衣柜、一个放杂物的矮柜、一张床、一个脸盆架、一口锅、两副碗筷……简单至极。母亲打理着家里的琐琐碎碎,父亲会在农忙后外出务工,结了工钱,就会往家里置办东西。钱多置大件,钱少置小件;一次一件,从小件到大件;从锅碗瓢盆到家俱,一件一件往家里挣。很多年后,母亲都会提起,父亲第一次带回家的两个带盖的陶瓷汤碗,白白的,印着紫红色碎花,很漂亮,她喜爱之极,说起那两个碗,眼里都闪着光。两个碗用了很多年,用的我们也留下了记忆。我能理解的是,那两个碗是他们那段贫困日子里的甜味剂,甜得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所以母亲念念不忘。

等到我们有记忆时,家,已经是三间屋子,每个屋子都有相应的家俱,虽然还是土屋,但在母亲的打理下,干净整齐,温馨又温暖。父亲依然在不忙的时候,外出赚钱,有空才回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仨也没闲着:田间除草、施肥、杀虫、引水放水;菜园里一年四季种菜、浇菜,应季蔬菜自给自足,还有得卖;养猪、养鸡、养鸭,撑起了家里的烟火。冬天,父亲不外出了,又和母亲两人到山上起早贪黑的开荒种果树,种出了一片甜甜的蜜桔园。日子在父母的忙碌中,越过越好,我们也一年年的成长,这时的家,有丰收,有欢笑!

春来秋往,时间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开始进入校园上学。父亲跟着朋友做起了木材生意,母亲打理起了果园,家里逐渐变得宽裕。母亲精打细算之下,也会给我们买件漂亮衣服。父亲骑回了二八大杠,高兴之余还会骑着车带我们出去转一圈,我的童年也让村里的同龄人羡慕了一番。有一天晚上,父亲兴致勃勃的背回一个纸箱子,看起来有点沉,我们问他是什么,他说是电唱机,我们不懂是什么,只听母亲埋怨他乱花钱!第二天早上,家里响起了歌唱声,歌声婉转动听,父亲在教母亲摆弄唱片,母亲洋溢着笑脸跟着节奏亨着歌。后来我们知道了,那首歌是李谷一的“乡恋”,是当年很火热的歌。母亲本就性格开朗,闲暇之时,电唱机成了她平时最开心的娱乐,歌声响起时,她会开心的教我们一起唱。那时的家,歌声飘飘,欢乐无比!

父亲、母亲用自己的勤劳把家里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让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黑白电视机,也早早的进入了我们家。总记得,那时家里看电视的场面犹如看电影,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早早的跑到我家看电视。母亲总会把家里所有能坐的凳子都挪到电视机前,把不用的东西搬出屋子,尽量腾宽地方让邻居们坐!夏天天气炎热,干脆就拉起了电线,把电视机搬到门口面向外面,这时,邻居们也会来搭把手,有的搬桌子,有的搬电视,场面热闹不已。那年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让村里很多人都准时跑到我家来追剧,吵吵闹闹的,父母从来不嫌弃。邻里之间相处融洽,谁家有急事,需要点钱应个急,父母也是毫不犹豫的借给他们。家里经常是宾朋满座,去小卖部买烟买酒也是我童年时经常干的事情。我们成长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是幸运无比,让我们从小就体会着幸福的意义!

一年四季的轮回里,我们在老屋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慢慢的,老屋成了家里的烦恼,老屋太老了,老的像个暮年的老人。土砖块经常自然的剥落往地上掉,一到刮风下雨天,母亲不敢睡觉,害怕房子坍塌。那时,家里有点积蓄,但建房的事情总是拖了又拖,父亲总想着多留点给我们读书用,因为他年幼丧父,被迫早早的谋生,读书不多是他一生的遗憾!房子要修迫在眉睫,父亲、母亲忙起了建房的事。那时交通不便,从外面运来的建筑材料只能到村口,父母亲靠人力板车,把建房用的砖、瓦、水泥、钢筋……一车车拖到家门口,耗时一年的时间建起了一栋蓝色的砖瓦房,也是村里第一栋新房。当然建房期间也有邻里亲朋的帮忙,这都源于父母平时积下的人缘。从此,我的家成了一栋蓝砖瓦房,那年是一九九四年,我上初中。

之后的岁月里,我们慢慢离开了家,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父母依然在家辛勤地劳作支撑着我们的学业,那时,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家,也撑起了我们往后的人生!

年少时,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觉得家太小,已装不下我们的梦想,等累了,困了,伤了,无助了,又会狼狈地逃回家,往床上一躺,舒服了,也觉悟了,梦想再大也要有家才踏实,因为,只有家,会给予我们无限的包容!

成年了,成家了,遇到困难了,遇到难处了,遇到过不去的坎了,还是家,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与最真的安慰!家,是一个可以放开哭,放开笑,不需拘礼,不需拘束的地方;家,能让我们有自由的身,也有自由的心;家,永远是一个可以放心安放灵魂的地方!

总想用一句话,给我的“家”一个最美的定义,但家赋予我的含义太多,而我笔力有限,写不出精美的语言!家,于我言,是地里的菜,是田间的稻,因为父母在那里洒下汗水养育了我们;家,是后院里的那棵罗汉松,因为它是父母希望我们长成的样子;家,是父母目送我们远行时不舍的泪光,让我们明白,不管我们去往何方都有人牵挂……

离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回家的心情所有的人都一样,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乡愁的尽头,永远都是家……家,毫无保留的给了我们一切;但是,家,也会变旧、也会变老,也需要我们适当的去打理,她不图我们回报什么,但我们需懂得知恩图报,这也是家,从小赋予我们的意义……

我回过神来,拿起了母亲手中的抹布,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锄头……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段红艳,笔名:橙子。湖南郴州人,文字爱好者。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和万事兴
老家的故居
接过父母用过的“锄头”
那些事儿丨李德锋:老屋
老屋魂|「六十二」第一次去远方
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