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札记||敦刻尔克奇迹与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终结

敦刻尔克奇迹与

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终结

蔡泗明||福建 

一场战争、一个计划成败与否,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体现其重要性。有时99%的成功,1%的挫折,就铸成整个局势的失败。其实其中很多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事实上,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强调那本来不应该失去的却失去了,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的为最关键的一步。敦刻尔克奇迹对希特勒德国最后垮台的作用正应得到这样的评价。

历史的结论是,希特勒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可否认希特勒的勃勃野心与德国挑起这场战争的罪责。但种种事实表明,希特勒在实现其野心过程中是极为小心的。他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又一次的世界大战。他的人民,特别是他的将领们也对他一次次的冒险深怀恐惧,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已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创伤。

战后德国档案大都缴获,这些档案都明明道出,当时德国对自己能否进行一场大战是感到异常的惶恐和怀疑。1939年,希特勒提出重占莱恩兰军事区时,他的将领们感到惊慌,唯恐引起法国的回击,提出了抗议,结果,如同“草偃知风向”,只是派出几支象征性的部队;在西班牙内战时,希特勒想出兵援助佛朗哥,他们又担心这行动要带来风险而提出抗议,他又同意限制对佛朗哥的援助;不久后,希特勒又想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归还苏台德区,德国将领们认为他的侵略扩张计划势必引起一场世界浩劫,并导致德国覆灭,他们策划武装暴动,准备逮捕希特勒和其他纳粹首领,以免冒战争风险,只是后因张伯伦与法国沆瀣一气,同意在这个不幸国家被剥夺领土和防务时袖手旁观,反抗谋划才落空了。然而,正是这样一次次未经非难、不用流血而取得的成功,使反对希特勒的将领们丧失了信心,也失去了影响,希特勒本人自然也目空一世地深信:不难继续取得一系列成功。即使他最后终于明白进一步冒险可能引起战争,他也认为那无非是一场规模不大、时间不长的战争。很明显,如果希特勒确实打算发动一场包括对英国在内的全面战争,他就会尽力建立一支能与英国制海权相抗衡的海军。但事实上,他的海军甚至连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所具体规定的有限规模都没有达到。那么,为什么希特勒主观上想避免一场大战,却又偏偏卷了进去呢?长期以来西方列强殷勤讨好的态度的“怂恿”及其他们在1939年春季突而其来的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样,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着重指出以上事实,既不是为希特勒也不是为许多热心仿效希特勒的德国人掩饰其侵略性。尽管希特勒肆无忌惮,但长期以来,他在追求目标时还是小心从事的。因为他自己清楚,德国的实力还不够雄厚,一旦世界大战爆发便难以招架。让我们暂时避开希特勒德国最后是否想称霸整个世界,但可以肯定希特勒的首先步骤仅仅是想称霸欧洲。他的扩张计划是先吞并一些将起重要作用的周围小国,再使英法屈服,再打苏联。并且很清楚,一旦他们是打消耗战,一个德国能抵得过英、法、苏三大国吗?——他所设想的是:先用决定性作战让英法妥协,稳住一方,再打苏联,最后把这三大国彻底控制在自己的手下,称霸欧洲。那么,在这过程中,如果不是出现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将会屈服或至少是抵抗力决定性的减弱,希特勒也将可能如愿以偿地完成他的“辉煌”设想。

可历史偏偏开了一个“大玩笑”——希特勒在实现其计划的关键环节中,故弄玄虚,“滑稽”地主观创造了敦刻尔克奇迹。

在大战初期,德国入侵比利时,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比军就此开始总退却——这时法英两军赶来支援他们。德军在比利时的这一突破,不但把同盟国的注意力引错方向,而且还把他们最机动的部队引去投入那里的战斗,使尚未完工的马奇诺防线西部那边法国边境上最薄弱的部分没法得到机动部队的坚固防守。——这样,再加上法军指挥思想陈旧,作战部署与指挥的错误,使法国很快陷入全面崩溃。同样,进入比利时援助的同盟军也一再失利。德军坦克部队得以占领法国北部,切断英军同基地的联系,可当他们正要席卷敦刻尔克——可让英军逃生的最后剩下的一个港口时(英国远征军也于1940年5月25日下定决心从敦刻尔克向海上撤退),希特勒却禁止他们前进。当时,大部分英国远征军距离港口还有好多英里,但希特勒却命令坦克停了三天。这个命令成了阻止他们切断英国远征军向敦刻尔克撤退路线的唯一因素,它使英军能保存下来,重整旗鼓,继续作战。其实,英国人深知这次是九死一生,但不明原因,故称“敦刻尔克奇迹”——最初,人们还以为只有一小部分英国远征军可以得救,可能只有26日至28日的撤退时间。但所幸事实证明,宽限日期要长得多,在撤退的速度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至6月4日早晨,战斗结束时,已有三十三万八千名英军和同盟军在英国上岸,同早先预计(只能在两天内撤退四万五千人)相比,这是惊人的成果。同时清楚地表明,要不是希特勒在十二天前,即5月24日命令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城外停止前进,那就根本不可能把英国远征军保存下来“以备来日再战”。

希特勒究竟为什么要阻止德军进攻敦刻尔克呢?固然有出自于某些军事原因,但他在近期巡视德军司令部的现象更表明另一政治动机:“希特勒情绪非常好,他承认这次战局是‘一明显奇迹’,并对我们发表了战争将在六个星期内结束的看法。其后,他希望同法国缔结一项合理的和约,这样容易同英国取得协议。

接着,出乎我们意料,他竟以赞许的口吻谈到英帝国,谈到英帝国有必要存在,谈到英国给世界带来的文明。他耸耸肩膀讲,英国建成帝国往往用的是毒辣手段,但是,‘刨木头就有刨花飞出来’。他把英帝国同天主教相比——说都是世界稳定的因素。他说他只要求英国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归还德国所丧失的殖民地固然求之不得,但并非少此不可。他甚至表示要派部队支援英国,只要英国肯卷入任何地方的任何纠葛。他讲殖民地主要是威信问题,因为靠战争保不住殖民地,何况很少德国人能在热带定居。

他结束说,他的目的,是要在英国认为可以保住体面而接受的基础上讲和。”①希特勒认为,如果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被俘的话,英国也许会认为有损体面,必须洗掉这一耻辱,所以,他希望以听任英国远征军逃走的办法来博得英国的好感。希特勒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这个生性爱好政治权术、头脑里多的是花招的人,他想利用政治手段创造奇迹。但他万万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这一着错棋竟成了招致五年后他本人和德国最后垮台的关键因素。

接着,当时的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断然拒绝任何妥协,决心继续作战。在1940年7月至10月底英德进行了大规模的空战——不列颠之战。这是一场惊人的消耗战。除了大量的弹药,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就损失了1733架飞机,德国的军事工业就不得不急着弥补这一损失。并且,飞行人员折损严重,仅在1940年8月初至9月初一个月内就有飞行员480人阵亡,甚至其中许多都是精炼的老手。这使德军在以后作战中空军配合作战的力量大为减弱。

 这场消耗战之后,本来不可一世的德军力量大大消弱了,士气相应低落,作战部署与指挥也开始产生混乱。这在以后进攻苏联以及后来的防御战等一系列战争中都体现出来。——希特勒的速战速决计划已成了泡影。这样,德军面对敌国之广、敌人之多,在不能迅速取胜的情况下,就只能像掉进深深的泥潭里一样,挣扎不出来,拖着时间等死了。德国无法在很快的时间内制服整个欧洲,无法在欧洲树立霸主地位,立稳脚根后在对外关系上再作安排。等到入侵苏联半年后——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制造了“珍珠港事件”,惹怒了原来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等到包括英国、苏联、中国及其他一系列国家的民族在耻辱和正义面前觉醒振作起来、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专政时,希特勒本人和他的第三帝国自然地也就逃脱不了垮台的厄运了。

*注①选自利德尔·哈特的《山那边》P200-201。

摄影/网络

作者简介

蔡泗明,1975年9月出生,福建云霄人,闽南师大政教系毕业,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云霄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云霄县作协会员,当过中学教师、云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长,现为云霄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2017年5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先进个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明扬:从敦刻尔克开始,丘吉尔的战争已立于不败之地
明明是几十万人大逃亡,为何敦刻尔克却被英国当成胜利?
不要低估希特勒——量子历史学分析敦刻尔克大撤退
明年奥斯卡的热门,没准就是这部电影
“抑郁症患者”丘吉尔:每秒钟都在经历“至暗时刻”
帝国日落——从英国视角解读敦刻尔克大撤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