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非冠状的牡丹花

非冠状的牡丹花




春节前,买了两盆绿植,其中一盆是牡丹,另外一盆也是杜丹。

我本无养花草的兴趣,平时甚少垂顾。尤其案牍劳形之下,更无静静欣赏自然的心境。不料,封城期间,竟亲眼看着两盆牡丹在客厅中竞相盛开,为家中平添三分春色、二分暖意,更一番思绪。

刚开始时,牡丹别无新奇。每盆八、九根枝干,长约50公分,上面长了一些绿叶,长相和造型平凡。一个星期左右,牡丹花开始长出,一片绿色中夹杂零星的紫花,越两三天,竟反客为主,汹涌盛开,其大如斗,仿佛太极推手,刹那间气象万千!在上者固然妩媚娇艳,在下着却有沉着包容之势,彼此虽非争奇斗艳,但也各擅胜场。两盆盛开的牡丹,左卫右护,互相辉映,其风头竟盖过家中所有盆栽,颇具熙凤、探春等大家闺秀之风采。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牡丹,家人亦为之惊艳。

清朝汪辉祖在《病榻梦痕录》中,记他题牡丹图诗句:“图成莫讶开不早,开时便得称花王。”果不其然!

惊艳之余,我想到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想到他写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之类的话。

这篇文章被历代文人雅士喜爱,走进中学语文教科书,至今传诵不绝。但我却颇不以为然。倒不是文章写得不好,而是文中一股气氛,总感觉令人不快。

以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看他写到“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就奇怪他为何要如此编排?

他这样子一编排,立刻就显示出别人都不怎么样,就他是“君子”,别人“富贵”反倒成了被鄙视的对象了,至少是够不上他的境界。但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这里,而在于“莲花之爱”跟“牡丹之爱”一样,也是“宜乎众矣”的,——并不是就他一个人爱莲花啊!

试看佛教的象征之物,不是别的,正是莲花。周敦颐描写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岂不正是佛经中对莲花的描述?如《中阿含经》里,释迦云“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往。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木长出水上不著水”;《诸经要解》云:“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等等,文献俱在。

诗人中对莲花喜爱的,也络绎不绝。如李白《僧伽歌》“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孟郊《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白居易《赠别宣上人》“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赵碬《赠天卿寺神亮上人》“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等等,写不胜写……

总之,“莲之爱”是很多的,并不是他说的好像就他独有所爱、就他爱得不俗、与他同爱者不多似的。

有宋一代,对佛教的态度是开放的。宋太宗且以“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加以鼓励。周敦颐做过宋朝的官,明知朝廷对佛教的鼓励态度、明知民间对佛教的普遍信仰、明知佛经中对莲花的诸多赞美;也曾多次问道于佛寺之中,明知寺庙里、水池中、雕塑上乃至瓷器用具,常见莲花宝相;其《太极图说》《通书》等著作也都有佛学的影子,但为了标榜自己,他却硬说就他“爱莲”、偏说“同予者何人”,这就有点不实事求是了。

也许人都有自我标榜的时候,但以歪曲事实、抹杀他人的方式来自我标榜,就未免有些那个了。然而,千百年来,竟无人对此提出疑义,岂不怪哉?

由此可见,周敦颐所说的“莲之爱”部分,其实是不能成立的。至于他说的“牡丹之爱”部分,则更属见仁见智之事了。

谓予不信,请先让他感受下江城如今的疫情。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胡胜华,80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居武汉。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_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果莲花有姓氏,那一定是“周”吧
白莲清清~周敦颐与白莲花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老爷子难忘手抄本(13)——牡丹赋咏
古诗文中的莲花 | 出水芙蓉香远益清
爱莲说丨周敦颐-甲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