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粮囤的记忆

粮囤的记忆

  小时候,我见过一张年画:四个年轻俊美的姑娘,胸前拖着乌捎蛇似的长辫子,穿着中国红底花褂子,下身是一件宝石蓝大脚裤,腰间系着黑围兜,两手端着谷子堆得冒尖的箩,半蹲在地上;每只萝上各贴了一张红纸,写着黑字,连起来是“五谷丰登”四个字;他们身后是个大大的粮囤,像座小山似的,整幅画面给人喜庆、丰收的感觉。
那个年代,拥有大大的粮囤,是父辈的奢侈的梦想。粮囤只有生产队才有,锁在仓库里,上面印满了戳子。谁家向生产队借粮了,保管员打开仓厍,取了粮食,又重新盖上大大的印。
农村实行大包干后,家家终于有了粮囤。也许是炫富的心里,一般人家粮食囤在大屋里,和当时的三大件一齐,彰显着超高幸福指数。
一辆二百六十元的永久自行车,擦得锃亮,闪烁着冷冷的贵族般的光。脚蹬下垫上木板,上面盖着一块布。自鸣钟放在堂屋柜子中央,像个蒙娜丽莎蒙着纱巾,一旁是红梅牌收音机。收音机要放两节电池,信号时常受干扰,“嗤嗤”地听不清楚,这并妨碍人们对它的钟情。
有句囗头禅是大麦换蟹渣,折射出当年社会交换方式:大麦换米、换馓子、换粉条,这是司空见惯的。六斤麦子换一斤馓子,一百斤麦子换三十多斤米。大多数是兴化人开着挂浆船,来做粮食交换。粮囤就在一来二去的交换中慢慢变小。
粮囤在屋里,坏处有三。其一,占去屋子好大的空间。其二也是主要的坏处是夏天到了,粮食生虫子;有一种黑色的和蚂蚁差不多大的硬壳虫,也许看上去象缩小几十倍的老牛,所以我们叫它牛子,能将粮食蛀空。麦子里有牛子,一家人不辞辛苦地将粮食,一簸箕一簸箕扒到外面场地上曝晒。墙跟里洒上一道从灶塘里弄来的草木灰,毒辣辣的骄阳下,成千上万的牛子拼命地往屋子里爬,草木灰就象一条河,拦住了牛子进屋的道路。牛子在烈日曝晒下,从麦子里爬走了,麦子还会生虱子,粮食虱子灰土黄色,纤小如刚孵出的蜘蜘蛛。衣服随手扔在粮囤里,拿起来穿,就会起一身扁红疙瘩,奇痒无比。其三是引来老鼠。老鼠是无孔不入,它们不仅糟蹋粮食,还啃坏东西,令人苦不堪言,农村人有句话:宁可受猫气,也不受老鼠气,可见老鼠的可恶。
父亲、伯伯、叔叔都囤粮食,尽管好多人家改变做法,将新收的粗粮卖了,他们仍然固执地囤着。我曾问二伯,麦子、玉米卖了,再拿钱买大米吃,不是一样吗?干嘛要将粗粮囤起来,慢慢来换米。他回答三个字“饿怕了!”
“饿怕了!”这三个字,饱含上代人多么辛酸的经历啊!解放前,兵荒马乱的年代,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能活口命就是不容易了,饥饿是他们一辈子的伤痛......
好不容易盼来了新时代,粮食丰收,吃饱肚皮。不安全意识已经深入他们的灵魂,怎敢将粮食卖光?他们最爱挂嘴边的话:“丰年防荒年″。那就是宁愿老鼠糟蹋,宁愿被虫咬,宁愿家里受窄,也要囤粮,为的是心安啊!
随着粮食交换的日益频繁,本地大大小小粮行诞生了。因为粮价的变化莫测,许多粮贩贩买贩卖中致富,也有人在粮食交易里倾家荡产。因为买卖粮食方便快捷,老人终于改变生活方式,囤粮时代终于成了过去式了。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周桂稳,70后,盐城人,自由职业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签约作家】张引娣|​丰图义仓
(7193)问候亲友2022年2月24日早上好!(7193)
农村粮囤里的“麦牛”,危害小麦防不胜防,农业专家告诉你咋防治
回老家收麦记:再也寻觅不到记忆中的热火朝天
“巨鼠偷酒”(民间故事)
打粮囤 | 正月二十四,愿粮食丰收人太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