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父亲是名老党员

父亲是名老党员

父亲出生于四十年代初。五岁那年,冬天爷爷去煤矿挖煤再也没回来。饥寒交迫中,奶奶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去逃荒,后来父亲成为人家的继子。六十年代初,由于父亲在社会主义教育的四清运动中,表现勤劳踏实诚恳,被破格批准加入党组织,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

父亲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但一点也没有耽误他学习进步,领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七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我家已经有我姐和我两个女娃,按照农村的传统,家里还没有传宗接代的男丁。可父亲坚决不要再生,他说自己是党员,要起个带头作用。因为家里没有男孩,遭到村里人的鄙夷,父亲丝毫不动摇,反倒向乡亲们宣讲少生的好处。直到现在回到老家,还有老相邻对我说,当初你老父亲是有眼光的,看你们现在上学出息多大,如果当时家里再养两个娃,哪还有你们上学的钱了。父亲听了笑着说,不是我有眼光,是我们党的政策好。

九十年代,乡政府号召村民种植薏米。当时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农民自己说了算。村里根据土地的状况做了评估,号召有低洼地带农田的可以种薏米,政府免费提供种子和专用化肥。可这东西是新产品以前没听说过,更没种过,还是很少有人报名。当时父亲通过村里的技术员,拿到关于种植薏米的技术资料和营养价值的介绍,闭门研究了几天,决定自己尝试来种;同时他还说服了一些人,向大家宣导种植后的效益前景。那一年夏天非常热,父亲每天都守在薏米田里,打理好自己家的田,还帮助其他人家一起做好施肥灌溉及后期病虫害防治。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秋天,我们村收获了壳薄粒满大薏米,村民的脸上乐开了花。第二年第三年全村参与种薏米,薏米的功效家喻户晓,薏米的创收让全村致富奔小康。

如今父亲年逾花甲,跟随女儿进城生活,但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每天早起听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晚上看新闻联播,关注党中央方针政策,心系国情。如果村里有党小组活动打电话找他,他会乐此不疲坐三个小时的车去参加。父亲说,每个党员心中都要有一艘红船,同舟共济,朝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梦前行。

父亲的党龄近六十年,在这六十年的风霜雪雨中,他默默地承担着一份为社会,为百姓的责任。党是永远飘扬在他头顶的一面旗帜,是他心中不褪色的永恒。

                                         图片 网络

作者简介

 吴海燕,70后,近两年尝试写作,文字在市级报刊中小有发表。与书为伴,为书而行。太仓图书馆润泽阅读推广志愿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同书丨一本影集
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光荣在党50年 | 走近老党员张雪珍
大棚蔬菜之父
在我心里,党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一位69岁老党员的感谢信
父 亲(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